敌人五天没有攻城,张巡也在暗暗盘算,令狐潮要耍什么花样?他让人请来了许远、南霁云、雷万春诸将,对他们说道:“各位将军,令狐潮围攻我睢阳已经五个月有余,城虽未破,但也相当危险。此城是孤城,四周都有叛军,如若敌人再来援兵,我等很难再坚守持久。如若不坚守,朝廷的南方粮饷供应就被敌人切断,那时,就影响到朝廷的整个平叛战争。所以,咱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死守此城,决不能让敌人断了朝廷的粮道。”
许远望着他那张黑瘦的脸,心里很是难过,快五十岁的人了,他冲锋陷阵,总是身先士卒,并且身负刀伤。为了睢阳的安危,他昼夜为守城绞尽脑汁,是自己劝他留下来坚守这座孤城,心里很觉过意不去,便道:“张大人,眼下我军都已疲惫不堪,伤病不少,粮草不多,周围又无可援之兵,恐怕也坚持不了多久了,是我连累了您。我想请您杀出城去,到亳州城去见虢王李巨,请求他派出救兵,我在此死守此城。您若搬得救兵,睢阳城未被敌人攻破,那是我大唐的福气。若您搬不到救兵,您也不要回来,远离此地,也好为国家留下一个可用之人,日后提兵来复此仇。”许远说着话已是泪流满面,众人皆掩面哽咽。
张巡擦了一把泪水,拱手说道:“诸公与在下一样,都有妻子儿女、父母亲人,难道诸公不怕死,张巡就怕死吗?我自入此城,就明白坚守此城的重要性。誓死扞卫睢阳城,乃张巡之决心也!现如今全城的百姓都明此理,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我岂能扔下百姓和诸公独活于世。”众人皆默默无语。张巡说完话,转身向城外看去,就见敌人从营内推出数丈高的楼车来,分两组推向东城和南城。
睢阳城的护城河不深,经多日的攻城战争,早已被死尸断木、砖瓦灰石填满,令狐潮派人稍加修理,楼车便缓缓地推到了城下。张巡一看,便已明白它的作用。他忙招集了两百名弓箭手分开应敌,只要敌人一露头,就将敌人射杀于楼车内。
令狐潮看到楼车平安地推到了城下,心里正自高兴。就见自己的士兵刚从楼车上一露头,便被城上的守军一箭射中,死尸从楼车的下面滚了出来。
每辆车上都是如此,令狐潮惊得面如土色。
张巡又命人拿来不少柴火,上面浇上油,点着了火,命士兵用木叉扔到木楼车顶上。柴火伴着车上的牛皮,立刻燃烧起来。风卷火势,噼啪作响。可怜一千多士兵,像是进入了火炼地狱,顷刻间灰飞烟灭,楼车成为一堆灰烬。
令狐潮围攻睢阳数月,损兵折将,毫无进展,粮草又已告罄。他派人催取粮草,作持久围攻的打算。一日夜晚,张巡正在城头巡视,瞧着面黄肌瘦的守城士兵,心里暗暗着急想抢些粮食,但又不知敌人放在何处,便对旁边的南霁云道:“南将军,我想趁着月黑风高,派人出城去抓俘虏,以便了解敌人的存粮之处,你看派谁去合适?”南霁云道:“末将去最合适。”张巡道:“好,祝你马到成功!”
为了防止敌人攻破城门,城门已经从里边用沙袋封死。南霁云命人从城上垂下去几条绳索,挑了三名身手矫健的勇士,顺绳而下,悄悄地摸向敌营。
南霁云三十多岁,自幼练习武艺,拜长风道长为师。艺成后下山从军,为李廷部将。李廷投降安禄山后,南霁云很是愤恨,李廷派他去攻打雍丘,他趁机投奔了张巡。他作战勇猛,机警灵活,很受张巡的赞赏。
南霁云等人缒下城后,便绕开敌人的岗哨,悄悄拔起一处鹿角,摸向叛军的营帐。伺机等候中,南霁云发现巡营的一队士兵很有规律地来回走动。
他正寻思如何捉得俘虏,就见一人离队撒尿,他向两个士兵打了个手势,两人悄悄从后边扑过去,一人捂住了他的嘴,一人将其双腿一扯,迅速麻利地捆住了他的手脚,然后用一块破布堵住了嘴塞进了麻袋。南霁云命三个士兵带上俘虏退向城墙根,缒上城头,自己留下断后。
这时,天已四更,敌营中毫无知觉,南霁云隐约中见自己的人已到城下,准备缒绳而上。突然,他想到天明叛军一查丢了人,便知道是被己方抓了俘虏,敌人便会警觉,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敌人的大营闹乱,使敌人弄不明白己方的意图。
想到此,他便从怀中摸出火折子迎风一晃,火折子便亮了,他顺势点燃了旁边的马草垛。风随火势,火促风威,霎时间,大火烧着了周围的帐篷,迅速蔓延开来。叛军从睡梦中惊醒,纷纷惊呼大叫,敌营顿时乱成一片。南霁云忙抽出腰刀,见人就杀,并且高声大喊:“唐军劫营了,唐军劫营了!”敌营顿时火光冲天,杀声遍地,闹嚷嚷乱成一团。
南霁云满心高兴,趁乱退出敌营,顺绳爬上城头,站在城头上观看混乱中的叛军大营。
张巡连夜对俘虏进行了审讯,知道了明晚叛军将有几百船粮盐运到,高兴地对许远道:“我军粮食已尽,敌人运来了粮食,这是天赐良机啊!一定要夺得这批粮食,以救我满城军民。只是敌人有五万之众,我军只有四千多人马,一出城就会被敌人围住。奈何!”
许远也觉无策。南霁云道:“我军虽少,可用计取之。末将愿率一部分人马缠住敌人,大人另派人去彰济河上取粮。”
张巡一听,马上眼睛一亮,笑道:“南将军此言最善,可用计取之。明晚,南将军和雷将军率三千人马出城。利用天黑,敌人弄不清虚实,把人马开到城南半里许,便扎住营寨,把围城的敌人都吸引过去,张弓射箭,不要和敌人硬拼。三个时辰后,看到城上点起三堆火,便带人撤回城中。许大人和张冀率众百姓守城,我和夏侯将军带一千兵士和两千青壮年百姓去劫粮。”众人点头应允,分头去作准备。
太阳隐入西山后,天色逐渐黑了下来。叛军劳累了一天,大多已进入梦乡。令狐潮坐在中军大帐里,左一杯右一杯地朝肚子里灌着闷酒。他带着五万人马围攻睢阳,已经五个月了,非但没有攻下睢阳城,反而损兵折将,浪费了不少粮草。安禄山催命的“圣旨”走马灯地传来,限期要他破城,必须切断唐朝廷的运输通道,否则,军法从事。
对付张巡,他已领教够了,此人诡计多端,善于用兵,数千人马抵挡自己的五万大军,守着这座孤城,自己却是毫无办法攻破。
此时,他的中军进来报告说:“唐军大队人马开出城来,像是要逃跑,请主将决断。”令狐潮一听,吃了一惊,忙问道:“有多少人马?是从哪个城门出来的?”中军道:“有三四千人马,出的是南门。”
令狐潮心想,三四千人马,那是张巡的全部人马了,他们是想丢下这座孤城逃跑?亦或是另有诡计?不管三七二十一,他们离开了赖以生存的城池,那就是你张巡的失误,得先把他们围住,不能让他们跑了。他传令,要所有人马赶赴南门外,将唐军围住,为提防他们的诡计,不要和唐军硬拼,待明日天亮后,一鼓作气将唐军全部歼灭。
张巡发现叛军全部调往城南,便下令拿掉北门下的沙袋,打开城门,领着三千兵丁悄悄地出了北门,直奔彰济河上的运粮船队。他们很快就解决了押船的叛军,每人扛起一袋粮食或食盐向城内退去。扛不完的粮食,张巡下令放火烧船,让叛军一粒粮食也得不到。
张巡劫得敌人的数百石粮、盐,心内万分高兴。他擦着脸上的汗水对许远道:“天无绝人之路啊,有了这些粮食和食盐,咱们再坚守半年也不成问题。”许远心内更是激动,他负责将士们的后勤供应,每天为将士们的吃饭发愁,这下可好了。他抱拳向张巡施了一礼,不无感激地道:“张大人替下官分了忧解了愁,下官谢谢啦!”张巡连连摇手道:“许大人说哪里话,咱们睢阳城万众一心,目的只有一个,坚守城池,等待援兵,岂分你我。”许远道:“可不是嘛,咱们原来的存粮够一年食用,却被虢王李巨将一大半调往濮阳、翁源。当时下官苦苦哀求,不能调走粮食,李巨根本不听,强行调出。这些粮食调去后,这两个城的太守便投降了安禄山,倒是资助了敌人,唉!”
睢阳城的守军和老百姓咬牙坚持,每人每天只能发一小碗粮食,到后来,连一小碗也没有了,这下好了,有了这些粮食,还能坚守几个月。张巡下令,在南门城头上燃起三堆火来,让南霁云、雷万春他们明白,粮食已经到手,他们“疑兵计”的目的已经达到,可以撤回城里。他又命令在城头上放起号炮,擂响战鼓,接应城外的人马回来。
南霁云看到城头火起,并且号炮连天,便明白劫粮已经成功。他命军中擂起战鼓,众人抖擞精神,准备杀回城内。
令狐潮带着大军围住了唐军,准备天亮后发起总攻,一举消灭唐军,拿下睢阳城。不料城中突然号炮炸响,战鼓雷鸣,跟着被困住的唐军也擂响了战鼓。他不禁吃了一惊,心中纳闷,这张巡又玩的什么花样?忙传令各营提高警惕,防备唐军前后夹击。这时,就见唐军突然将阵式变成了圆形,旋转着向城门靠去。令狐潮明白了,敌人是突不出去,想退回城里去。他急忙下令全军出击,不能让敌人回去。
叛军众将得令后,一起向唐军攻去,但效果不大。就见唐将南霁云弯弓搭箭,弓弦响处,冲在前边的一员叛军将领应声落马。紧接着,南霁云弓弦连响,叛军将领一个个翻身落马。令狐潮气得嗷嗷大叫,忙命军中善射者射南霁云。
叛军将领吴骋能开三百石硬弓,以善射闻名。他瞅准了南霁云一箭射来,南霁云低头躲过,第二箭尚未发出,南霁云的箭已到,正中他的右臂,吴骋胳膊一麻,把箭射到了自己眼前的一个士兵身上。他吃了一惊,刚想从胳膊上拔出箭来,就见又飞来一箭,正中令狐潮身后的认军大旗,将帅字旗射落。众叛军一看帅旗坠落,便一个个裹足不前,任由唐军退回城中。
这时,从彰济河上逃回来的败军向令狐潮报告,三百多条船上的粮食被唐军劫去,运粮船只全被烧毁。令狐潮方明白张巡的用意,他既气又佩服,叹道:“吾不如张巡也!”
睢阳城就像一颗钉子,牢牢地钉在安禄山的后院,使江南的粮饷、物资仍能供应大唐的军队。令狐潮久攻不下睢阳城,便引兵退去,不久又被安庆绪撤了职,拿到洛阳问罪。
十月底,李光弼率大军前来解围,知敌人已经退去,便给睢阳资助了一些粮草辎重,然后向徐州开去。
这正是:攻城损兵又折将,屡屡中计更惆怅。
投敌换得虚官职,空自欢喜白白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