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郭子仪监修建陵,经数年辛苦,终将完工。剩下清理陵园、养花种草之事,托与崔漪照看,自己向朝廷交了旨,回华州闲居。
一日,他在城外嵇山上观看风景,忽然感觉心神不宁,心跳不止。遂下山回至家中,始终放心不下朝廷,便派人到京城打探消息,是否发生了变故。夫人李氏见状,至身边问道:“今儿个正是秋高气爽时节,老爷不在外边散心解闷,却派人去京城干什么?是不是还想着朝廷的事情?”
郭子仪叹了一口气,忧郁说道:“唉!国家千疮百孔,朝廷百废待兴。各路诸侯又频繁发生叛乱,老夫始终放心不下。如今正是多事之秋,老夫忽然感觉心惊肉跳,坐立不安,怕是朝廷又有大事发生。所以派人去京城打探一下,以解心头之忧。”
夫人微微笑道:“老爷一生听惯了鼓角号炮之声,闻惯了硝烟火药之味。
如今离开了军旅生涯,心里却始终想着朝廷。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老爷既然已经解甲归田,就当以山水为伴,安心颐养天年。不可再思虑朝廷的事情,慢慢就会习惯了。”
“可不是嘛!老夫也是这么想的,就是心静不下来。郭福,你给‘雪狮子’
备好鞍辔,我到外面溜溜它。”郭福答应着,便去备马。
郭子仪正想出去遛马,他的一帮孙子、孙女放了学,一起向他跑过来。他感到奇怪,不过年过节,这么早便放了学。他问道:“今天是什么节气呀,这么早就放了学?”最大的孙子郭钊道:“爷爷,今天是先生的寿诞日,所以早早放了学。”郭子仪一听是这么回事,便对夫人道:“你也给先生备一份束修,派人送过去,祝贺先生寿诞日。”
“不用老爷操心了,我早让郭福给先生送过去了。”李夫人笑着责怪道,“家里面大小事情每日几百件,哪样让老爷操过心?您就安心到处走走,逗逗孙子们吧!”郭子仪听她已经送过寿礼了,笑道:“有夫人操持家务,诸事不需老夫操心,老夫倒成了府中多余的人了,还是军营好啊!”说着话,抬腿要走。
孙子们却围住了他,拉着他的手问这问那:“爷爷,您的胡子那么长,我怎么没有啊?”
“爷爷,小花猫能上树,大黄狗怎么上不去呢?”
“爷爷,我的课文没背好,先生打了我的屁股,那要是先生背不上来课文,谁打他的屁股呢?”
“爷爷,您的‘雪狮子’让我骑一骑好吗?”
爷爷不知先回答谁的问题,便笑道:“你们把爷爷的耳朵吵聋了,一个一个地问。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
“我叫郭铁,今年十二岁了。”
“我叫郭刚,今年十四。”
“我叫郭钟,今年十岁。”
“我叫郭钎,今年五岁。”
“我叫郭真,八岁半。”
“我叫郭襄,今年也是五岁。”
“我叫……”
郭子仪打断孩子的话,忙对夫人笑道:“孙子多了盯不住,还是你来给我指认一下吧,他们都是谁的孩子。”旁边站的二娘、三娘和儿媳妇们都抿着嘴乐。
夫人笑道:“您平日率领千军万马,那么多的将士您都能分辨出来,自己的孙子却分不清。这个钊儿、铁儿是老大的儿子。钢儿是老二的儿子。钟儿是老三的儿子。真丫头是老二的闺女。钎儿、襄丫头是老四的闺女。这是蓉丫头的小子,叫陆鸣。您记好了,别再忘了。”
郭子仪笑道:“忘不了,忘不了。”正在此时,老家人郭福前来禀报:“老爷,朝廷来人了,在前院等着老爷去接旨。”郭子仪吃了一惊,扔下一帮孙子便匆匆离去。夫人和儿媳妇们也惊恐不安地跟去,躲在二门后观看。
郭子仪走到前院,一个御林军校尉手里捧着圣旨,看到他来了,便高声说道:“郭子仪接旨。”郭子仪紧走两步跪倒,就听那个校尉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郭子仪常年为国征战,功勋卓着、劳苦功高。本不应劳动爱卿,但吐蕃人逼近京城,情势万分紧急。即日起,恢复郭子仪一切官职,仍为兵马副元帅,即刻赶往长安,恢复京城秩序,钦此。”
他叩首谢恩,起身接过圣旨,问道:“请问将军,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详细告诉老夫。”校尉躬身回道:“启禀郭元帅,吐蕃人起兵十万,一路斩关夺隘,已逼近长安。泾川刺史高谨投降了吐蕃,亲自做向导,带着吐蕃人杀到了长安,恐怕这时已进了长安城。皇上带着文武百官、御林军,还有左卫营的将士们,一齐退出了长安城,向陕州退去。临近华州地界时,才命末将前来传旨。
请郭元帅快去救救满城的百姓吧!圣旨已经传到,末将还要赶往陕州,请元帅多保重,末将告辞了。”
送走了传旨的人,郭子仪愣在那儿一言不发。这道官复原职的圣旨,犹如一道过不去的高山,让他这个征战一生的老将军愁懵了。皇上手里有四五万人马,与吐蕃人一仗未打,便惊慌逃出了京城,将京城拱手送给了吐蕃人,这是为何啊?如今十万吐蕃兵守在坚城里,让他这个光杆元帅如何能夺回长安城呢?天下哪有这样糊涂的皇帝啊!弃民不顾,闻风丧胆。皇上啊,你当年的勇气哪儿去了。
看着他愁苦的样子,儿子、孙子、媳妇和夫人都围上来,一块替他着急。
夫人道:“老爷,事已至此,发愁也不是办法。您静下心来想想,还从什么地方能调来兵马呢?或许派人到荆州去,把陆岩的人马调回来,您看行不行?”
“不行,那样时间过长,老百姓的损失会更大,死的人也会更多。郭晔,你带上为父的信函,去华州刺史府一趟,请刘大人把守城的精壮将士借给咱们五百人,你带着他们赶到长安城下待命。郭晤,你去把咱们的家丁家将带上,多带上些鼓角号炮和旗帜,马上出发。”郭子仪别无办法,只得走一步看一步,以尽天命吧!
他进屋写好书信交给郭晔,又戴上头盔,穿好锁子连环甲,披挂停当,抬脚出了屋门。就见他的几个儿媳妇走过来,全都身着戎装,恭候在那里。大儿媳罗凤萍抱拳行了个军礼,请令道:“父帅,我们姐妹几个也要去杀敌,请准许。”郭子仪心中感觉酸楚,更觉得难受。自己已经六十五岁了,驰骋疆场了一辈子,几代人都在为国杀敌。如今儿媳妇们知道自己有难处,主动请缨同赴国难,实在不忍心。唉!她们不愧是郭家的儿媳妇,都有一片赤诚之心啊!
他为难地看着夫人。夫人平静地道:“让她们去吧!咱郭家满门忠烈,岂分男女老幼。国家有难,臣民有责,让儿媳妇们为国尽一份力吧!”大儿媳罗凤萍、二儿媳吴雁婷、三儿媳薛月梅、四儿媳柳洁云、老六郭暧,都期盼地看着他。郭子仪无声地点了一下头,抬腿向外走去。其时,他的几个姑娘都随夫在任上,不在郭府。
大孙子郭钊牵着“雪狮子”走过来,声音清脆地说道:“爷爷,雪狮子已经给您备好,三条肚带都勒得很紧,请检查。”随即又用渴望的目光看着他道:
“爷爷,让孙儿也去吧!”郭子仪用手抚摸着孙儿的头,慈祥地说道:“你还小,过两年吧!等你长到十八岁,爷爷一定让你上战场。先好好用功练习武艺,以后一定有机会。”说完,接过马缰绳向外走去。
大门外,那些伤残的将士们已列队整齐,等候出发。郭子仪看着他们断腿缺手的身体,难过得摇了摇头。自从上次随他去河东平叛后,这两年他们当中先后有十多个弟兄们去世,他不能再让他们去冒险,便摆摆手道:“这次你们就不要去了,散了吧!”
前年的那个老孙头从队伍中消失了。那个焦三子忙道:“元帅,这次一定要带上我们,我们成天光吃饭不干活,憋得难受。带上我们吧!”郭子仪仍是摇了摇头。那个名叫雷胜的急了,他大声道:“元帅,让我们去吧!我们虽说起不了多大作用,摇旗呐喊总可以吧?我们知道您肩上担子很重,手下却没有一兵一卒,您一定要带上我们。”郭子仪迟疑了一下,终于回头喊道:“郭福,老夫带走一百个弟兄,剩下的由你率领,把咱们家的粮草运到长安城下。”郭福答应着,忙去安排。
队伍出发了,一部分骑着马,没有马的步行,急速行进在庄外的大道上。
李夫人知道丈夫这次接受的命令异常艰巨,心情沉重地目送着远去的这一小队人马,默默地流出了泪水。二娘、三娘及颜如玉陪在一边,也是泪流满面,默默为他们祈祷。
这支队伍出了郭府,乡亲们已经得知消息,知道郭子仪又要去杀敌,收复京城。却看他带着这帮伤残军人上战场,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们纷纷从自己家里牵来耕田的骡马,送给这些为国致残的勇士们。郭子仪也十分激动,抱拳向路两边的乡亲们致谢。
正是八月天气,气候仍很闷热,郭子仪带着包括亲兵在内的一百三十个人的特殊队伍,在天黑前到了陈官村。这里距长安城仅五里路,上马就到。他命队伍停下来,等候郭晔带的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