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建安十三年,曹操亲率80万大军,沿长江列下阵势,想一举拿下东吴,实现他统一天下的夙愿。面对强敌压境,东吴众臣有主战的,也有主降的,弄得吴主孙权也不知该如何办。诸葛亮为了实现他在隆中时对天下形势的分析,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巩固孙刘联盟,他自告奋勇地去江东游说孙权,共同抗击曹操。
来到东吴以后,他明白周瑜是东吴举足轻重的人物,只有说服了周瑜,才可以坚定孙刘抗曹的决心。
周瑜是他这次出访的重点。此刻的周瑜,虽心存抗曹的念头,可在诸葛亮面前故作深沉,不露痕迹,同时也准备试探诸葛孔明,故而谈及抗曹之事,周瑜总是以言语搪塞。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就针对周瑜气量狭小,故意曲解曹植的《铜雀台歌》中的两句话,激起周瑜对曹操的满腔怒火,立下不灭曹操誓不为人的决心。
一天晚上,鲁肃引诸葛亮会见周瑜。鲁肃问周瑜:“现在曹操驻兵南侵,是战是和,将军欲如何?”周瑜说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难以抗命。而且,兵力强大,不能够轻敌。战则必败,和则易安,我的意见是和为上策。”鲁肃大惊道:“将军之言差矣!江东三世基业,怎能一朝白白送给他人?”周瑜说道:“江东六郡,千百万生命财产,如遭到战祸之毁,大家都会责备我的,因此,我决心讲和为好。”诸葛亮听完东吴文武两大臣的一段对话,认为周瑜若不是抗曹的决心未定,也是一种有意试探,此时如果不另辟蹊径,只是讲一通吴蜀联合抗曹的意义,或者夸耀周瑜盖世英雄,东吴地形险要,战则必胜的道理,一定难于奏效。于是,他巧用周瑜执意求和的“机缘”,编出一段故事,激怒了周瑜。诸葛亮说道:“我有一条妙计,只需差一名特使,驾一叶扁舟,将两个人送过江,曹操得到那两个人,百万大军必然卷旗而撤。”周瑜急问是哪两个人。诸葛亮说道:“曹操原本一名好色之徒,打听到江东乔公有两位千金小姐,大乔和小乔,长得美丽动人,曹操曾经发誓说:‘我有两个志向,一是要扫平四海,创立帝业,流芳百世;二是要得到江东二乔,以娱晚年。’现在曹操领兵百万,进逼江南,其实就是为乔家的两位千金小姐而来的。将军为什么不找到乔公,花上千两黄金买到那两个女子,差人送给曹操?江东失去这两个人,就如同大树飘落一两片黄叶,像大海减少一两滴水珠,丝毫无损大局;而曹操得到两个人必然心满意足,欢欢喜喜班师回朝。”周瑜说道:“曹操想得大乔和小乔,有何证据说明这一点呢?”诸葛亮答道:“有诗为证。曹操的小儿子曹植,非常会写文章,曹操曾在漳河岸上建造了一座铜雀台,雕梁画栋,十分壮丽,并挑选许多美女安置其中,又让曹植作了一篇《铜雀台赋》。文中之意就是说他会做天子,立誓要娶‘二乔’。”周瑜问:“那篇赋是如何写的,你可记得?”诸葛亮说道:“由于我十分喜爱赋中文笔华丽,曾偷偷地背熟了。”马上就朗诵起来:“从明后以嬉游兮,登高台以娱情……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国果之滋荣。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周瑜听罢,勃然大怒,霍地站立起来指着北方破口大骂道:“曹操老贼欺我太甚!”诸葛亮表面上是急忙阻止,实际上是火上浇油,说道:“都督忘了,古时候单于屡次侵犯边境,汉天子许配公主和亲,你又何必可惜民间的两个女子呢?”周瑜说道:“你有所不知,大乔是孙策将军夫人,小乔就是我的爱妻!”诸葛亮假装失言,请罪道:“真没想到是这回事,我真是胡说八道了,该死该死!”周瑜怒道:“我与曹操老贼势不两立!”诸葛亮却假装地劝道:“请都督不可意气用事,望三思而后行,世上绝无卖后悔药的。”周瑜说道:“我承蒙伯符重我,怎能有屈服曹操之理?我早有北伐之心,就是刀剑架在脖子上,也不会变卦的。希望先生助我一臂之力,同心合力共破曹操。”因此孙、刘结成的抗曹联盟得到巩固,赢得了赤壁之战的重大胜利。
诸葛亮先是了解到周瑜的气量比较窄,容易被人激怒,再者他也知道,大丈夫连自己的妻子都无法保全,是人生的一大耻辱,周瑜绝不会忍受这样的耻辱。尽管这一切不过是诸葛亮假借曹操的诗赋牵强附会的一说,但是却达到了激怒周瑜联合抗曹的目的。
诸葛亮假装糊涂激周瑜,果然是棋高一招,这种本领在历史上常常出现在一些机智的人身上。战国时楚人优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巧使楚王的故事也相当精彩。
话还要从头谈起。
孙叔敖在做楚国令尹前,人很穷,一直在他的家乡湖北梦泽地区读书、务农。由于他的学问渊博,人品又好,在当地是一位很有影响的隐士。当时在楚国执政的楚庄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国君,为了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争霸诸侯,到处收揽治国治军的人才,梦泽的地方官就把孙叔敖推荐给他。楚庄王和孙叔敖一见如故,十分投机,当下就任命他为楚国的令尹。
他上任以后,就辅佐楚庄王改革制度,整顿吏治,训练军队,又组织民众拓垦荒地,开沟挖渠,努力发展生产。楚国是一个河湖港汉遍布的地区,年年水患成灾,为了免除水灾、旱灾,孙叔敖召集了楚国一切经验比较丰富的水工,一起勘测地形,兴办了楚国最大的水利工程——芍破河工程。那时,楚国动员了几十万民工日夜苦干,孙叔敖还亲自到工地去督查。没多久,芍破河修成了。这条河不但大大减缓了每年雨季的水势,而且还可以灌溉100多万亩农田,只这一项,每年就能为楚国增加几千万斤粮食。孙叔敖帮助楚庄王扎扎实实地搞了几年建设,楚国很快就富强起来了。《史记》上这样描写了当时楚国繁荣安定的景象:“上下相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民乐其生。”
自从有了孙叔敖这么一个好今尹,楚庄王真是如鱼得水,痛快得不得了。然而不多久,孙叔敖就在繁忙的工作中积劳成疾,一病不起了。楚庄王召集了楚国最有名的医生与他治疗,也无成效。
孙叔敖临去世时,把他的儿子孙安叫到床前,嘱咐说:“我知道你没有处理国家的才能,我死以后,你千万不要做官了,还是回老家去务农吧!如果大王一定要封给你一块土地的话,千万不要争好地方,就把那块没人要的寝丘要下就可以了。我已写好了给大王的奏章,我死后,你把它递上去。”孙叔敖去世后,孙安就按父亲的嘱咐,把那卷奏章送给了楚庄王。楚庄王打开一看,上面除了关于内政、外交、经济、军事和爱护百姓、勤于耕战的建议外,对孙叔敖自己和他的儿子还讲了下面一段感人肺腑的话:
“依靠大王的信任,我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乡下人居然做了楚国的令尹。尽管我十分努力地办事,也报答不了大王的恩情。现在,我要离开大王和楚国而去了。我只有一个儿子,是他没有治理国家,辅佐大王的才能。我希望大王不要留他在身边做官,让他回到家乡去生活,这就是对他很好的关照了。”
楚庄王一边看奏章,一边不禁眼泪纵横,看完奏章,早已泣不成声只是冲着天上喊:“老天爷呀,老天爷呀!太可惜了,太可惜了!”他要孙安留在他身边当大夫。可是,孙安坚持遵照父亲的遗嘱要回家乡去,楚庄王拗不过他,只得答应了。也许是觉得孙叔敖当了多年的令尹,家里的生活不会成问题,也许是过分悲痛,把孙安今后怎样生活的事忘记了。反正,他答应孙安回乡的要求后,再也没有提起过如何安排令尹一家人的生活的事。
春秋时期,各国的国君和大贵族身边,一般都养着几个为他们唱歌、跳舞、说笑话、逗乐子的艺人。这种人地位虽然很低,但大都机智聪明,富有正义感。优孟,就是楚庄王身边的一位聪慧的艺人。有一次,优孟到梦泽地区去办事,在路上遇见了孙安。他们过去非常熟悉。优孟看到孙安衣服破破烂烂,肩上挑着柴担,腰里别着斧头,一副穷困的样子,十分吃惊,跑到跟前一问,才知道孙安回乡后,生活艰难,只好靠打柴养家。优孟看到这种情况,心里很难受。他想孙叔敖为楚国办了那么多好事,死后却一贫如洗,而那些整天不务正事的大官们却富如王侯;他想起令尹死时,楚庄王是那样悲痛欲绝,死后也整天叨念他的好处,可是令尹家属怎么生活却从来也不过问。优孟越想越想不通,一路上琢磨着想个什么办法提醒楚庄王,帮一帮孙安。他回到家里,做了一身孙叔敖在世时经常穿戴的衣帽,每天一没人,就装扮起来,回忆模仿孙叔敖的举止言行。没多久,他已经学得很像了。
一段时间之后,楚庄王在宫里宴请文武大臣时,又想起了孙叔敖,心里悲伤地高兴不起来。大臣们就让优孟出来说个笑话,出个洋相,为楚王开心。优孟一看机会来了,就笑着对大伙说:“我今天要表演个新鲜的给大王看看。”说完,就带着助手一起去化妆了。宫中的戏台就在举行宴会的大厅对面。一会儿楚庄王出现在戏台上,只见他懒洋洋地坐在椅子上,叹了口气,说:“孙叔敖呀孙叔敖,你至死不忘国家,多好的令尹呀!我的命真苦,老天爷为什么要夺走我的帮手啊!老天呀老天!太可惜了,太可惜了!”这人演得很像,大臣们都不楚一怔,楚庄王也流下了酸楚的眼泪。在泪眼模糊中看见孙叔敖从后台走出来了,他赶快使劲擦了擦眼睛,紧盯台上。“就是他,一点也不差!”楚庄王什么也不顾了,三步并两步地跑到台上,死死扯住假孙叔敖的袖子不放。优孟却无动于衷地说:“大王,我是假的,我是优孟。”楚庄王这才明白过来,但是他仍然十分激动地说:“不管是真是假,我都要请你做大夫。”优孟又很认真地说:“我可当不了令尹那样的清官,我要干,就当个贪官。”楚王愣了一下,忙问为什么?只见优孟不慌不忙地唱道:
当个贪官真叫好,刮民脂,食民膏。
身前身后都荣耀。当个清官可不妙,
讲廉洁,受辛苦,活着下场未必好,
死了子孙没依靠。请看令尹孙叔敖:
身前名声何其高,死后家境何萧条。
劝君莫去做清官,还是当个贪官好。
楚庄王和宴会上的大臣听了优孟的唱词后,都羞愧得连头都抬不起来了。
楚王感慨万端,连忙致歉,并马上传令,找寻孙叔敖的儿子。将寝丘之地封赏给他,以后十代都不收回。
优孟如此功谏,真是别出心裁!
在战国人才济济的策士行列之中,一个只有12岁的少年甘罗,也占有一席之地。
经过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尽管地处西陲,但由于实力大增、积极扩张,从而成为雄视中原,令东方各国深感震恐的虎狼之国。战国末期,秦加快了兼并六国的步伐。
这时在秦国当政的吕不韦利用燕的弱小,逼使燕王接受了一个“协议”:燕太子丹前往咸阳做人质,秦派张唐去燕当相国。秦国的目的是为拆散燕赵联盟,从而夺取赵国的河间之地。这个使燕受制于秦的“协议”,虽然燕王内心一百个不愿意,但慑于秦国的淫威,也只好接纳。
对于这种安排,张唐有喜亦有忧,喜的是沙场血战一生,终于圆了为相之梦;忧的是去燕国必须通过赵国,而赵国上下对张唐却恨之入骨。早在秦昭王时,张唐攻打赵国,那几仗,赵国输得很惨了,赵王曾以“五百里之地”悬赏张唐的脑袋。要通过这样的国家去上任,岂不凶多吉少!权衡之下,张唐只好割舍相国之职,但也不好向吕不韦吐露心曲。
吕不韦正处于权力顶峰,在秦国是说一不二的人,但在任命张唐的事情上却碰了软钉子,三番五次劝张唐全都没有结果,使吕不韦又气又急,闷闷不乐。
甘罗这时是吕不韦的门客,他见吕不韦坐在一旁生闷气,便凑上前去问:“相国这几天为何一直心事重重?”吕不韦平时对善解人意的小甘罗就十分疼爱,这时听到他关切地询问,露出了喜悦之色,对甘罗说:“用尽了软的硬的,才取得了对燕国外交攻势的很大成功。最合适的燕相人选是张唐,可没想到张唐不肯前往,这将打乱我们整个的计划。先是我保荐张唐的,君王这些天几次问我张唐赴任的事,我正感到左右为难呢!”
“让我去劝劝他,您看如何?”甘罗听完了吕不韦的话后,微笑着说,显得非常自信。
“你?我亲自跟他说过几次,都说不动他,你一个小孩也能有办法叫他前去上任?”吕不韦不无诧异地上下看着甘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