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20位思想大师之智慧人生
7225600000038

第38章 唯意志论代表人——尼采(2)

尼采还以酒神艺术的具体作品——贝多芬的《欢乐颂》为例,具体探讨了艺术对人生的救难作用。“酒神的车辇满载着百卉花环,由虎豹驾驭着驱行。若一个人把贝多芬的《欢乐颂》化作一幅图画,并且让想象力继续凝想数百万人颤栗着匍匐尘埃里的情景,他就多少能体会到酒神状态了。此刻,奴隶也变成了自由人。而贫困、专断或‘无耻的时尚’在人与人之间构筑的僵硬的敌对的滚筒也土崩瓦解了。同时,在世界大同的福音中,每个人感到自己同其他人团结、和解、融洽,甚至融为一体了。”

其三是尼采主张人生就是悲剧美。尼采深受古希腊的悲剧精神的熏陶。通过对希腊文化的研究,尼采发现:希腊人对人生的痛苦、艰难与恐怖有着细致而深刻的感受,但他们并没有悲观厌世、逃避现实;相反,希腊人勇敢地接受命运、无畏地面对人生。尼采把这种对生命的变无保留的肯定视为一切本能中最深刻的本能。尼采认为,希腊人的这种酒神充分体现了人生的悲剧美;这种悲剧美以希腊艺术中的酒神形象为典型——狄奥尼索斯代表生命意志的力量与冲动。

总之,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是艺术的。他把自然界的力量和人生命本身中的基本力量都看成艺术状态,由此极力主张希腊的悲剧精神,幻想悲剧之再生,以其拯救现代人的心灵。

尼采的悲剧精神是一种人生哲学,他以美学意义上的探究开始了他反传统的哲学之路。

精点语录

这个世界就是权力意志。

精神三种变形:精神变成一匹骆驼,骆驼变成一头狮子,狮子变成一个赤字。

回到女人身边去,别忘了带上你的鞭子。

上帝的概念是虚假的。

上帝死了!上帝已经死了!而正是我们谋杀了他!我们怎么才能安慰自己——这凶手中的凶手?

人们必须在心中怀着混乱,为了能够创造一个跳着舞的新星。

只要能顺从自己的良心,必有所获。

人生若不从时代的枷锁中解放,活着也只是在呼吸而已,丝毫不具意义。

建设那跨越你自己生命之河的桥,非得你自己动手不可。

我看叔本华的伟大之处,就在他能站在人生之画面前,将它的全部画意解释给我们听。而别的哲学家往往只是详析这幅画所使用的材料和颜色,在枝节方面发表赞成或反对的博学见解,提出条分缕析的怀疑和反驳。

我不劝告你们工作,而劝告你们奋斗。我不劝告你们和平,只劝告你们胜利。

让你们的工作是一个奋斗,让你们的和平是一个胜利吧!

但是凭着我的爱和希望我请求你:切莫抛弃掉你灵魂中的英雄吧!保持你内心中最高的希望吧!

我属于今天和过去,但是我的一些东西,将是属于明天后天和今后的。

谁要学习飞翔,必须先学习站立、奔跑、跳跃和舞蹈:人无法从飞翔中学会飞翔!

现在我轻盈了,现在我飞翔,现在我看见自己驾凌于我自己,现在我看见一个上帝在我身上舞蹈。

我向着我的目标前进,我遵循着我的路途,我越过踌躇者与落后者。我的前进将是他们的没落!

那些没能杀死我的,使我变得更坚强!

思想智慧

一、与命运抗争——贝多芬式的尼采

尼采哲学最主要的渊源是叔本华哲学。尼采把艺术划分为日神艺术和酒神艺术。相对而言,酒神艺术给人一种优美、宁静、如梦幻般的愉悦,可用“梦”这种生活状态来比比喻。艺术形式上一般指绘画、美术、建筑等造型艺术,日神艺术源于“表象”的世界。酒神艺术表现为一种充满激情的情感迷狂,使人沉溺在一种“神秘的自弃”状态中,沉酣人生,狂歌醉舞,可用“醉”这种生活状态来比喻。艺术形式上一般指音乐、舞蹈等,酒神艺术源于“意志”的世界。“醉”是一种痛苦与狂喜交织的癫狂,在这种状态中,人感受到生命力的高涨和生命意志的高扬,是一种复归本真,与宇宙万物、世界本体融为一体的神秘体验和极大欢乐。

艺术,特别是体现人类百折不挠、刚强不屈、勇武豪迈精神的壮美的酒神艺术,应当是人类的兴奋剂与强壮剂。尼采由酒神艺术的启示进而提倡一种酒神精神:(热爱和)肯定生命,哪怕是在最艰难最异样的问题上,为生命本身的不可穷竭欢欣鼓舞,我称之为酒神精神。人生就像古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俄倪索斯那样,永远摆脱不了悲剧命运。那么,与其避让不如奋起抗争。酒神精神就在于不畏痛苦和不幸,不把痛苦和不幸看作灾难和恐怖。应当把痛苦和不幸当作人生的“佐料”和“营养”,从而自觉地忍受痛苦和不幸。不仅如此,人生如果没有痛苦,就会破坏生活的情趣,降低生命的意义。气功,现代医学认为是患了绝症的人又奇迹般的活了下来等生命现象,无不说明了人的生命本身蕴藏着巨大的潜能,说明了心理对于生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如果以坚强的态度面对生活,痛苦或许更能激发人的生机与力量,磨练人的意志。不管面对多么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现实,都永不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是要感谢上天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展现人的本质力量的机会!人生的幸福感就是战胜了痛苦的威武雄壮、气势高迈的悲剧感。酒神精神肯定生命,当然就包括肯定生命中的痛苦在内。真正的勇士,是不畏痛苦,敢于正视痛苦,视苦为乐的。他可能会遇到磨难,但他决不沉沦,他敢于在磨难中发出高傲的大小笑。重压摧不跨,磨难不退缩。你不见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吗?那是一种何等豪迈的气概啊!他的身体被绑在高加索的悬崖上,老鹰每天来啄食他的肝脏,但他决不向宙斯低头。他是意志坚强者,是对痛苦抗争的胜利者。痛苦的深度等于生命的深度。不敢同不幸和痛苦抗争的人,永远享受不了深沉、巨大的生命的欢乐。只有扬起生命的风帆,才能战胜一切痛苦的风浪!

二、尼采对生命本能与人性的认识

尼采对于现代文明的批判主要是基于对人的生命本能和人性的深刻认识。首先是对于性欲本能的认识(这个问题我认为仍然有必要再说一下)。尼采之所以激烈地批判基督教,与基督教认为性欲是一种不洁的生命本能也有很大关系,尼采愤怒地写道:“唯有基督教,怀着对生命的敌意,把污水泼在我们生命的源头上!”其实,基督教这种教义严重影响人类的身心健康应该是在西方的中世纪时期。自西方文艺复兴以来,人们肯定了肉体需求,但在哲学家,艺术家们的眼中,肉体生活与精神生活的重要性仍是有差别的,精神生活更重要,更能体现人的尊严。“从前灵魂藐视肉体,这种藐视在当时被认为是最高尚的事。”这种思想在尼采这里中断了,他把二者完全颠倒了。他拼击肉体的轻蔑者,宣称肉体是“大理智”,精神是“小理智”。后者服从前者,是前者的“小工具和小玩物”。在人的思想与感情之后,站着一个强大的主宰,那就是肉体。肉体最强烈最热忱的希望是创造高于自己之物;而思想的跳跃与飞驰不过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旁径罢了。“创造性的肉体为自己创造了精神,作为他的意志之手”。尼采对于肉体的颂扬不等于主张放纵肉欲,恰恰相反的是尼采反对放纵肉欲。查拉图斯特拉之所以离开城市,隐入森林就是因为“城市里肉欲者太多了”。“这些男人的眼睛在说,只有和女人睡觉才是快乐的”。尼采更反对禁欲,而主张保持“本能之无邪”。由是观之,尼采对于肉体的歌颂是有严格的内涵的。他实际上是在追求一种完满的生命状态。在这种生命状态里,肉体和精神均获得平衡发展,二者的关系不是反抗与压制,而是相得益彰。只有当人具有这种生命状态时,人才能拥有昂扬的斗志以战胜人生苦难。否则,人要么因为禁欲掉入悲观主义的陷阱,要么因为放纵肉体生活致使生命本能衰退。

记得小时候看书,常看到这样一句话:善良与软弱是一对孪生姐妹。也常听大人感叹:某某又死了,老天爷为什么不长眼,好人为什么总是命不长,反倒是那些又凶又恶的人命倒挺长的。以前总是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后来看了尼采和弗洛伊德的书,联系自己的一些人生经历才知道,有的道德是不健康的!是违背人的天性的!是压抑人性的!

尼采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他认为,为了自我发展,人应该用一种卫生而健康的自私爱自己。但他说的自私决不是那种庸俗化的极端自私自利。他认为奉献对于健康的生命来说,是一种必须。“在缺少赠予的心灵之处,我总是猜测那里存在着退化”。

关于人善恶的争论古亦有之,以往对于认为人性恶的哲学家往往是从人为了满足私欲而作恶的事实认为人性恶。尼采关于人性恶的认识,是超越了以往的哲学家的。“人是恶的,一切最智慧的人们,为安慰我而如是宣说。哟,那在现在还真实么!因为恶是人类最优的力!”尼采认为,生命原本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由于生命力的旺盛与充盈,人类有一种好战的天性,有一种破坏欲(在弗洛伊德那里称为人的攻击性本能),考察人类的战争史,我认为尼采是深刻的。但尼采并不主张这种生命本能的这种低层次的泛滥,而是主张将其升华,用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方式发挥出来。人类有好战的天性,但是战争不一定必须付出生命的代价。如体育竞赛中,人类的这种天性也可以得到发挥和满足。人类的文明其实就是用文明的方式实现人性。这种“恶”其实是人的力量的体现。所以尼采认为,恶原本也是善,“我们人生的伟大时期乃是当我们获得勇气把我们的恶该称为我们的至善”(但是尼采的表达方式极易引起误解)。谈到这里,我认为有必要对尼采的观点重新解释,既然这种生命本能可以以不同的方式释放出来,那么与其说人性有一种恶,不如说人本身由于生命力的旺盛与充盈而蕴藏着一种力量,受过良好、健全教育的人用一种积极、建设性的方式释放这种能量,而另一种人用消极的、破坏性的方式释放这种能量就成了极端犯罪分子。见善不欺,逢恶不怕——这句谚语暗示着什么?好人是软弱无力的?并不是像羔羊那样软弱无力,温情脉脉才是善。我们是善良的,我们也是有力量的,让我们用我们的力量追求该追求的,破坏该破坏的,建设该建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