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要走上禁欲之路,只有认识意志的本质,使这种认识成为意志的“清静剂”之后才有可能。叔本华寻找着解脱人生苦难的良方,这就是必须彻底否定生存意志。极端的方式是不足取的,如:自杀或患神经病,本身就是不满足的一种行动,只会给自己或他人带来更大的痛苦。真正可取的方式是“意志转向”,即把自己的欲望、生存意志束之高阁,对一切事物保持一种内心的冷漠。“意志转向”的第一个途径是从事纯学术的哲学沉思,这种理智的活动可以暂时限制、缓和、镇静、洗涤意志和欲望,但不能消灭痛苦。第二个途径是从事纯艺术的创造,凭借直觉以体验意志,达到主体“自失”于观审之中,自我与对象合一的暂时的“无我”境界,忘却物质利益,摆脱欲望的奴役。以上两种途径只有少数天才才能达到。第三种途径是树立道德上的同情心和恻隐之心,个人通过沉思世界的邪恶、一切欲望的无益以及个人生存的虚幻从自私的意志中解脱出来;同时,由他人推及自己,感受别人的烦恼犹如自己的烦恼。第四种途径是达到宗教境界,走禁欲之路才是最普遍、最有效的永久解脱之路。禁欲主义的实际行动,必须以直观认识为先导,从自愿放弃一切欲望开始,通过甘于痛苦,达到死亡寂灭,即永久的“无我”境地。禁欲行动是这种认识的表现,在认识一经出现则,情欲就引退了。禁欲分为三种;自愿放弃性欲,甘于痛苦和死亡。性冲动作为坚决的最强烈的生命的肯定有一个证据,即是说在自然人和动物,这种冲动都是生命的最后目的和最高目标。它是生命意志的真正焦点。因此自愿的,完全不基于动机而放弃性冲动的满足已经就是生命意志的否定了,是生命意志在既已产生而起着清静剂的作用认识上自愿的取消它自己。禁欲主义还表现为自愿地能以无限的耐心和柔顺来承受羞辱和痛苦,他毫无矫情地以德报怨。他既不让愤怒之火,也不让贪欲之火重新再燃烧起来。禁欲这个词的意思就是这样的摧毁意志,故意的摧毁意志,以摒弃好受的和寻找不好受的来摧毁意志;是自己选定的,用以经常压制意志的那种忏悔生活和痛苦。而最高度的禁欲自愿选择是绝食而死。自杀只是自杀者对临到他头上的那些条件不满,企求无阻碍的生存而采取的一种行动,因此这种做法无异是对于身体的肯定,是对生命意志的肯定。绝食而死才是一个真正清心寡欲的禁欲主义者值得称道的德行,因为他是在完全中断欲求,否定生命意志后才采取这种行动的。
对生存意志的彻底否定,一切意欲就彻底泯灭了,绝无所求,无所求就无所缺乏,也就无所谓痛苦与苦难了。生存意志的客体性随着自愿的否定,意志的放弃,主客体的取消,意志没有了,表象没有了,世界就是一个“无”。叔本华就是这样从悲观主义通过禁欲主义而走向了虚无主义。
总之,我们既然认为世界的本质自身是意志,既然在世界的一切现象中只看到意志的客体性,又从各种无知的自然力不带认识的冲动起直到人类最富于意识的行为止,追溯了客体性,那么我们也决不规避这样一些后果,即是说:随着自愿的否定,意志的放弃,则所有那些现象,在客体性一切级别上无目标无休止的,这世界由此而存在并存在于其中的那种不停的熙熙攘攘和蝇营狗苟都取消了;一级又一级的形式多样性都取消了;未了,这些现象的普遍形式时间与空间,最后的基本形式主体与客体也都取消了。没有意志,没有表象,没有世界。于是留在我们之前的,怎么说也只是那个无了。我们所看到的就不是无休止的冲动和营求,不是不断地从愿望过渡到恐惧,从欢愉过渡到痛苦,不是永未满足永不死心的希望,那构成贪得无厌的人生平大梦的希望是那高于一切理性的心境平和,那古井无波的情绪,而是那深深的宁静,不可动摇的自得与怡悦。我们却是坦率地承认:在彻底取消意志之后所剩下来的,对于那些通身还是意志的人们当然就是无。不过反过来看,对于那些意志已倒戈而否定了它自己的人们,则我们这个如此非常真实的世界,包括所有的恒星与银河系在内,也就是——无。
精点语录
理智有时似乎可以引导意志,但是仅仅像一个想到引导他的主人而已;意志是一个勇猛强壮的瞎子,他背负着一个能给他指路的亮眼的瘸子。
我们并不是因为发现了欲求某个事物的种种理由才去欲求这个事物,而是因为欲求某个事物采取寻找欲求它的种种理由。所以逻辑是无用的,没有人靠逻辑说服任何人;连逻辑学家也只是把逻辑作为收入的一个来源而已。
疲劳像疼痛一样,它的位置在大脑;与大脑不联结的肌肉(如心脏)决不会疲劳。
意志就是求生意志,它永久的敌人是死亡。它能用生殖的策略和牺牲生殖来击败死亡。生殖是一切生物体的最终目的和最强烈的本能。
因为热情依靠一种错觉,这种错觉把只对种族有价值的东西认为对个人也有价值,所以在达到种族的目的之后,造化的骗术必然消失。个体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了种族欺骗的对象。
种族的事务,即受精一旦完成,对每个动物而言,接踵而来的是一切能力瞬息的涸竭和衰竭,对大多数昆虫而言,甚至继之以迅速的死亡。
一个众人和万物都不曾在他眼里时显得仅仅是幻象或幻影的人,是没有哲学才能的。
肉欲熄灭时,生命的内核也就消逝了,只剩下空壳了。
我们自己不先去思考某个对象就来阅读有关它的文字,会是危险的,当我们阅读的时候,别人在替我们思考;我们只是在重复别人的心理历程。因此如果一个人几乎整天都在读书,他就会渐渐丧失思考的能力。
思想智慧
归纳、总结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可以由下面几句话来描述:人生即意欲(或称之为意志)之表现,意志又是无法满足的渊薮;而人生却又总是去追求这种无法满足的渊薮。所以,人生即是一大痛苦。叔本华,这样一位一生不为吃、喝担忧、奔走挂虑,不为仕途操心的哲学家,却把人生描绘得如此灰暗,把幸福看得如此一钱不值,着实让人感到惊奇。
叔本华抹杀了康德哲学中关于“自在之物”的唯物主义成分,而代之以唯心主义、神秘化了的“意志”,认为意志是世界的本质,是一种没有空间、没有时间、没有原因的活动,正是由于这种活动而产生出世界上千千万万的具体事物。叔本华宣称,意志首先是求生的欲望,生命本身不过是意志的表现。生命的意志推动了血液的循环,求知的意志形成了大脑,攫取的意志形成了双手,饮食的意志形成了消化器官,延续生命的意志形成了生殖器官。人的机体和器官乃是意志的工具。“整体身体不过是意志的客观化”。他更进一步说,整个自然界也都是意志的客观化,诸如植物的向阳性,动物的本能和人的求生、求偶欲望等都是生存意志的表现。所谓的力不过是意志的一种形式,而因果性、规律性等等的自然现象都是意志的表现,叔本华在漫画式地夸张意志的作用,宣扬唯意志论的同时,也在竭力贬低理性,认为人的思想和理性只是意志的外壳和工具,应该服从神秘的,不可知的意志。总之,叔本华的唯意志理论完全否定客观事物,否定客观规律,否定人的思想和理性认识世界的可能性,认为盲目的意志就是一切。这种理论是彻头彻尾的唯心主义、反理性、反科学的神秘主义观点。
叔本华还是哲学史上悲观主义的著名代表。他认为,意志要求生存,而“生存意志”永远是自私自利的,因此,为了生存,人与人之间就不断发生斗争。由于“生存斗争”,就不断地产生忧虑、痛苦和灾难。“生存意志”的本质是盲目的欲望和永不废倦的冲动,这种冲动永远不安于成就,永远不知道满足,因而生命永远充满着痛苦,直到死亡。在他看来,人生在世就是不停地向死亡作斗争,每一口呼吸就是每秒钟向死亡作斗争的证明。生命尽管充满着痛苦,而且人明知到头来免不了一死,却还是千方百计的设法活下去,其实生活是最不值得留恋的。为了摆脱痛苦,最好的办法是像印度佛教所主张的那样,舍弃“生存意志”,大彻大悟,看破红尘,最后从“生存意志”中完全解脱出来,达到完全无动于衷,极端宁静的“涅”境地。他认为,怕死是哲学的开始,而自杀是人生的避难所,是对求生意志的胜利。
叔本华把性本能看作是心理的动力。他认为在人身上非理性的性本能起着主要的作用,它和理性相冲突,由于有这样的冲突,使人产生痛苦、空虚和悲观失望等等,只有依靠文饰作用的机制才能产生理智。但是由于本能驱力和理智的冲突使个人处在需要(痛苦的)状态,经受着折磨,得不到本能的满足,以后又重新奋斗,以致永无止境。他宣称,人生多苦,其唯一的出路就是升华,即死后归天。他还把升华看作是借助音乐、诗歌,甚至同情的爱来逃避非理性的本能力量,或者得到安慰,因为所有这些活动对意志都有一种镇静的作用。
叔本华的这些思想影响了弗洛伊德和其他心理学家。尤其他的无意识概念通过尼采对弗洛伊德发生了相当的影响。弗洛伊德在谈到无意识过程的存在时说:“精神分析并不是首先迈出这一步的。要指出我们的前辈,可以指出一些著名的哲学家,尤其是首推伟大的思想家叔本华,他的无意识‘意志’相当于精神分析中的精神欲望”。
延伸品味
叔本华从小孤僻、傲慢、喜怒无常,并带点神经质。他对自己的哲学也极为自负,声称是一种全新的哲学方法,会震撼整个欧洲思想界。然而他的著作却常常受人冷落。不管怎么说,叔本华最后还是一个成功者,他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他之所以会取得这样的成功,归纳起来有这样几个因素:首先,悲观主义容易使人感动,这是无需赘述的原因;第二,叔本华摆脱了传统的宗教情操,他以悲观主义重新解释基督教。在他的意志和观念世界里根本没有上帝,不必使世界的邪恶与上帝的存在调和——那是另一个大安慰;第三,是他的所谓意志为主,智慧为次的理论,人类的行动决定于“意志”而不决定于“理性”;第四,是他的基本观念的简单性,他写东西的时候,很少使用术语,只用少数易于了解的无可避免和无可代替的专门名词就够了;第五,叔本华的文体是十九世纪德国人的典型文体,他不是一个创新的人,但是他的方法是适当地运用流行的习惯语并证明在德国可以用一种非专家的普遍读者所能了解的方式来讨论形而上学的问题。总之,他替许多人明白表示出一种感觉,这种感觉过去一向是隐而不现的,因此也是一知半解的。这种感觉还告诉我们,19世纪的进步并不是走向太平盛世的黄金时代。只有在这个时代,那悲观主义的解释者和证明者才会发现自己的听众。因此,叔本华成功了。这首先应归功于他独树一帜的“意志哲学”,其次是他那超群的语言才华也功不可没。
叔本华是个真性情的人,他敢于在黑格尔如日中天而自己还默默无名的时候,在同一所大学选择同一时间开课,虽然最终没有人来听课。他和当时作为流行作家母亲的决裂,他自信:“你在历史上将因我而被人记住。”叔本华是落寂的,尼采这样说过他的私塾老师:“他绝对地孤立,没有一个朋友;在一与无之间隔着一个无限。”他孤傲而坚忍地期待着人类对他的承认。到荣誉而至的时候他推辞了柏林皇家科学院院士的称号,在墓碑上只刻了“阿瑟·叔本华”两个字。
叔本华是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前后兴起的唯意志论哲学流派的先驱和主要代表,他的理论不仅奠定了唯意志论的基石,同时对马赫主义、实用主义、生命哲学甚至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都有一定的影响。无疑也是西方近代哲学史研究的主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