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20位思想大师之智慧人生
7225600000027

第27章 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黑格尔(2)

黑格尔这一大段话可以说是集中表明了他在著《精神现象学》这一段期间内的政治态度。第一他把“知识”当作“唯一救星”,这与“精神现象学”以寻求“绝对知识”为意识发展的最后目的的思想是相符合的。对于国家的灾难的来临,既不惊惶、也不悲叹,既不归咎个人,也反对用权术机智去敷衍应付。而主要依靠对于他从客观唯心主义出发所发现的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对世界精神,具体讲来,即日尔曼民族精神的认识与激发。对法国革命的解放意义,他不是从资产阶级革命的角度,而只是从发扬民族精神、洗掉礼俗生活的角度,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对日尔曼人革命解放的途径,却并无具体指示,只是抽象地说“如果这些日尔曼人一旦被迫而抛掉他们的惰性,就会激励起来奋发有为。可以超过他们的老师”。这充分反映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虚骄性。虽然主观上对法国革命有所向往,但在实践上既不敢触动君主和贵族的阶级利益,也害怕人民群众真正从“朦胧”中觉醒起来,因此他对日尔曼前途也只能表示一些唯心主义的乐观,只是相信渺茫的日尔曼精神,而没有现实的和实践的基础。

在《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运用辩证的方法和发展的观点来研究分析人的意识和精神发展的历史过程,由最低阶段以至于最高阶段分析其矛盾发展的过程。精神现象学可以被认作“意识发展史”这一特点,恩格斯说得最为简单、明白、扼要。“精神现象学也可叫做同精神胚胎学和精神古生物学类似的学问,是对个人意识在其发展阶段上的阐述,这些阶段可以看作人的意识在历史上所经历过的诸阶段的缩影”。说到这里必须区别开黑格尔对“意识”和“精神”这两个名词的狭义和广义的用法。狭义的意识只是精神现象学的最初阶段,它只是指“关于对象的意识”而言;就意识“关于它自己的意识”而言,则是自我意识。所以狭义的意识不仅和精神不同,而且和自我意识也有区别。但广义的意识则包括一切意识的活动,如自我意识、理性、精神、绝对精神都可说是意识的各个环节。当黑格尔说“意识发展史”、说“意识的诸形态”,或者说精神现象学是“关于意识的经验的科学”时,都是指的广义的意识。至于狭义的“精神”则只是精神现象学中的第四个大阶段所论述的精神,这主要是指社会意识、时代精神、民族意识等群体性的意识而言。简言之,狭义的“精神”一般是指“客观精神”。而广义的精神,则包括意识、自我意识、社会意识、绝对精神等环节在内。广义的“精神”与广义的“意识”在许多地方是可以互用的。

《精神现象学》在美学上受到德国当时浪漫文艺思潮的感染和浸润,复超出了美学上的浪漫主义。对某些意识形态的分析批评都是以当时一些重要文学名著为根据的。很多地方表现了歌德、席勒对他的影响。当讨论到希腊的伦理世界时,黑格尔首次提出悲剧起于片面性伦理观念的冲突的理论并接触到希腊悲剧中的“命运”问题。讨论“道德”时,黑格尔论述了“美的灵魂”这一意识形态,而“美的灵魂”这一理想则是出于席勒。他这时虽还没有提出认艺术为绝对精神的一个环节的看法,但当他谈到艺术的宗教时,区分出抽象的艺术品、有生命的艺术品和精神的艺术品,和他后来在“艺术哲学”中,把艺术的发展分为象征的艺术、古典的艺术、浪漫的艺术三个阶段有密切联系。可以简单说,《精神现象学》有许多地方体现了黑格尔很深的文学艺术修养,表现了许多文学家对他的影响,而且《精神现象学》中某些描写典型的意识形态的篇章还饶有文学趣味的。最后,须指出的就是《精神现象学》涉及宗教的地方很多。著名的论“苦恼意识”的章节是对中世纪出世的宗教意识形态以及十字军东征的宗教意识基础的深刻的分析批判。第七章专论“宗教”一章,其轮廓分为自然宗教、艺术的宗教和天启的宗教与黑格尔死后出版的《宗教哲学演讲录》中所提出的宗教发展三个阶段:1.自然宗教;2.精神的个体性的宗教(艺术的宗教列为其中的一个环节);3.绝对宗教(即天启宗教)是大致相同的。

精点语录

不知道他自己的人的尊严,他就完全不能尊重别人的尊严。

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

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

理性的就是真实的,真实的就是理性的。

人是靠思想站立起来的。

实而不在,在而不实。

悲剧是真正的艺术,它会使人的心灵得到涤荡。

同样一句话,对于饱经沧桑的老人来说,永远比初触世事的年轻人理解得深刻。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中,这是每个人的戏剧性存在的基础。

假如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古典型艺术是理想的符合本质的表现,是美的国度达到金瓯无缺的情况。没有什么比它更美,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

艺术的必要性是由于直接现实有缺陷。

一般说来,法就是作为理念的自由。

柏拉图理想国的理念侵犯了人格的权利,它以人格没有能力取得私有财产作为普遍原则。

国家作为公平理性的意志,乃是作为自由的从而也是作为现实化了的自由。

思想智慧

在哲学上,黑格尔主张理念是第一性的,它以纯概念的形式在逻辑学中不断发展,然后理念外化成为自然界,最后又在精神哲学的各门科学中回复到理念自身。这样,他建立了一个以理念为基础的、包括了一切科学的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他对哲学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贡献:

其一,黑格尔哲学突出了人在认识、实践中的主体作用,为主客体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虽然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但是人类一经产生,就以能动的方式改造自然,创造了一个适宜人自身生存、享受和发展的人的世界。在这一世界中,人成为自然物变化的主导原因、自然物存在的根本目的;而自然物作为人的活动结果,则体现了人的需要、目的和本质力量,成了人的对象化或对象化的人。人和自然物之间形成了改造和被改造、支配与被支配、利用和被利用的主客体关系。20世纪以前的唯物主义者虽然都能正确地认识到物质世界对于人的失在性和第一性,却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将人看作纯粹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然人,是消极依赖和顺从于自然的被动物,从而在事实上否定了在属人世界中人对于自然物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正如马克思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其二,黑格尔哲学视理念为世界的本质,通过理念的自我运动和自我完善来说明世界的运动和发展,这当然是荒唐的唯心主义观点。然而,在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黑格尔哲学视理念为世界的本质,通过理念的自我运动和自我完善来说明世界的运动和发展,这当然是荒唐的唯心主义观点。然而,在这一荒唐理论背后却蕴含了黑格尔对精神因素能动性、积极作用的表扬,对属人世界中人的支配、主宰地位的凸现,对主体意志对于容体的控制作用的肯定。可以说,黑格尔哲学以特殊的方式强调了人的能动作用和主体性。黑格尔的观点启迪和激发了后来的哲学家对主客体关系的重视和思考,从而推动了主客体哲学的发展。

其三,黑格尔哲学系统阐述了辩证法思想,重振了辩证哲学的雄风。在古希腊,人们把在谈话中揭露对方论断中的矛盾,克服矛盾,以求得真理的方法叫做辩证法。因此,辩证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但是,进入近代以来,由于科学发展阶段的影响,机械、孤立、静止的哲学观念在欧洲思想界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黑格尔哲学在康德、费希特、谢林等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将辩证法的传统进一步加以发扬光大。他继承了哲学史上关于辩证法是揭露矛盾的思想,进而将概念的矛盾运动扩展到客观对象自身的矛盾,并把这种矛盾视支配一切事物和宇宙发展的普遍法则。黑格尔的这一思想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惊人的大胆思考之一。由于肯定了矛盾存在的客观普遍性,由矛盾引起的、原先作为毁灭原则的否定性转化为积极的生命原则,成了事物自我运动的内在动力。经过矛盾的运动和辩证的否定,事物不是被彻底地消解为无,而是发展成为更高更丰富的新事物,这就使得黑格尔有可能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把整个自然、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绘为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黑格尔是哲学史上最伟大的辩证法大师。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来源。

其三,揭露和批判了机械观的许多重要缺陷,揭示了形式逻辑的某些不足。众所周知,19世纪以后,片面强调分析、片面追求认识确定性的知性思维和机械观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科学和哲学的发展。站在辩证法哲学的至高点上,黑格尔多次揭露和批评了知性思维和机械观的缺陷,这种分析至今仍有其重要的意义。

黑格尔着重揭示了知性思维的局限性。知性思维坚执思维的确定性、一致性,认为甲就是甲,不能同时既是甲又非甲。黑格尔指出,知性思维有其重要的价值,没有为知性思维便不会有思维的坚定性和规定性,但是任何同一都是包含差别在内的同一,完全按照同一律进行思维,只能是一种同义反复,没有任何新的东西;任何对立又都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的,具体的真理是这些片面规定联合起来的全体,而不是其中的任何一个片面。

黑格尔还分析、批评了在整体和部分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观点,他认为,整体是有机的统一体,不能把整体理解为各部分的机械相加。而整体中的部分又都是与整体联系的,受整体控制和作用的,不能将部分理解为各自独立的、与整体不相干的成分。黑格尔还特别强调指出,虽然机械的观点和方法在科华研究中有重要作用,但这种外在的机械的关系不能真正地认识生命现象,特别是不能认识精神世界的高级形态。

除此之外,黑格尔还在必然性和偶然性问题上片面强调偶然性,在经验和理论关系上片面重视经验等错误观点进行了分析和批评。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基础上的,是他的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黑格尔宣称,他研究美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刺激艺术创作,而是为了科学地认识艺术是什么”。黑格尔为美下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以及在这个定义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一系列推导和论证。

他指出“理念就是概念与客观存在的统一,理念的最浅近的客观存在就是自然,第一种美就是自然美”。超越自然而达到精神形态的艺术美,即“理想”。艺术美或理想的各种定性,揭示理念显现为艺术形象阶段的特点。艺术家创作活动中的想象、天才、灵感,艺术表现的客观性、作风、风格和独创性。揭示艺术创作,即理念化为形象的规律。美是从理念逐步化为艺术形象的过程,揭示了“理念的感性显现”的一般规律和逻辑顺序。

“理想发展为各种特殊类型的艺术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三种类型的艺术。理念已由抽象逻辑阶段进入现实历史阶段,即艺术作品的历史生成阶段。黑格尔认为,“由美的理念所发展和分化成的各种艺术类型”是以理念本身为其根源的,“这个理念要借助于这些类别才达到表现,成为现实的作品”。“类型”所体现的有时是“理念的抽象定性”,有时是“理念的具体的整体”。这样,就形成了先后相承的三种历史类型的艺术:象征型艺术、古典型艺术、浪漫型艺术;黑格尔认为,无论哪一类型的艺术,都体现了理念与感性形象两者间的矛盾斗争的变化关系。

“各门艺术的体系”,是按体裁对各种艺术门类所作的划分。黑格尔认为美要涉及理念体现于外在因素的实际存在,即具体作品。也就是说,理念还没有单纯的理想,再进一步具体化,达到“艺术美的个别化”,即理念的感性实现。黑格尔认为,“美这个概念本身就要求把美表现于艺术作品,对于直觉成为外在的,对于感觉和感性想象成为客观的东西、所以美只有凭这种对它适合的客观存在,才真正成为美和理想。”因此,这就要研究用感性因素创造的作品所形成的每门艺术体系,也就是探讨艺术美如何凭形象塑造展现了美的世界,艺术作品怎样成了具体的、实在的、本身独立自足的个体。黑格尔把“各门艺术的体系”分为三大部分,即建筑、雕刻棚浪漫型艺术:绘画、音乐、诗。每一部分又有细致分类,如把持分为史诗、抒情诗和戏剧体诗。黑格尔指出:内在理想已经消融在它的组成部分里,这些组成部分于是“各有独立自主的地位,尽管也可以互相交错,互相联系或互相补充”。他称这种实际存在的“艺术世界”为“各门艺术的体系”。

美学基本原理、人类艺术史、艺术门类的划分。它们共同构成了黑格尔博大精深的美学思想体系。

延伸品味

黑格尔哲学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也是欧洲古典哲学的最后总结;这一哲学体系涵盖古今,继承了哲学史两千五百年来的精华;它的博大精深反其辩证性为后人提供了广阔的理解天地,成为几乎所有现代哲学的直接或间接、正面和反面的启迪者。

在知识领域中,黑格尔可以说是一个巍然屹立的巨人有一位思想家罗森克朗茨说过这样一句话,黑格尔同其他哲学家相比,属于大器晚成那一类,他足足用了十五年时间攀登哲学的高峰,随后他的哲学便超过了前人。黑格尔进入中国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这位身前受到普鲁士官方支持的一代大哲,在中国也享有其他哲学家难以想望的殊荣,不但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来源之一倍受尊重,而且其历史理性、必然规律、终极目的、总体意识等思想直接支持并被整合进中国革命的意识形态。黑格尔是哲学,也是政治,思想史迫切需要对黑格尔在中国的政治化过程做出解释。黑格尔,这位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被誉为是最具玄奥灵动的思考力的哲学家。他的思想至今仍有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