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反对封建专制、反对宗教迷信,宣扬自由和平等的原则,主张人们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他最有影响、最有价值、最重要的思想体现有三个方面:第一,有关自由平等的观点;第二,对人民群众的看法;第三,有关资产阶级国家政体的思考。伏尔泰的活动动摇了专制制度、天主教会的威信以及整个封建制度的全部体系。1758年7月,《瑞士报》刊登文章攻击伏尔泰,称他即使不是无神论者,也是被自然神的兴趣冲昏头脑的疯子。12月,伏尔泰在同一刊物上发表了《斥一篇匿名文章》,公开地向宗教势力挑战。
伏尔泰尖刻地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他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恶棍”,说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他号召“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骇人听闻的宗教狂热作斗争,一些人咬住他的耳朵,另一些人踩住他的肚子,还有一些人从远处痛骂他。”不过伏尔泰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而是一个自然神论者。他认为要统治人民;宗教是不可缺少的。他说“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
伏尔泰的成就几乎遍及人文科学的所有领域,他的哲学思想是非常繁杂的。他继承了法国怀疑论的传统,批判宗教神学和形而上学,以洛克的经验论和牛顿的物理学为基础,阐发了他的启蒙思想。
一、经验论
伏尔泰继承了洛克的经验论,反对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形而上学。他对洛克推崇备至,甚至说“只有洛克才可以算是我们的时代胜似希腊最辉煌的时代的伟大榜样。从柏拉图到洛克,其间什么也没有。只有洛克在一部满篇真理的书中阐明了‘人类理智’;其中所有道理都很明晰,因而使这部书完美无瑕。”伏尔泰认为洛克哲学已经穷尽了真理,是无法超越的,所以他自己的哲学不过是对洛克哲学的阐释和具体发挥而已。伏尔泰的经验论思想是在批判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形而上学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伏尔泰首先批判了笛卡尔形而上学的核心“天赋观念论”。他坚持经验论的基本原则,认为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天赋的观念”,我们最初的观念乃是我们的感觉,复杂的观念亦是从刺激我们感官的东西得来的,它们保存在我们记忆中,由我们的大脑对这些观念和知觉再进行加工、组合、整理,从而产生出全部的知识来。所以,如果没有感官知觉,也就不可能有观念和知识,感觉是我们的观念和知识的唯一来源。伏尔泰也不同意笛卡尔的心身二元论和灵魂不朽的思想,认为灵魂和肉体是统一的,人们的“感觉和思想的能力与他们的器官一同成长、一同衰退、一同消灭”。
以感觉论为基础,伏尔泰提出了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他指出,感觉最基本的含义是接触,而本来意义下的接触就是触觉,不用我们的其他各种观念,单凭触觉就能告诉我们物质的观念,触觉能使我感到坚硬的东西的存在,而广袤和不可入性正是物体的本质。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是以外部对象的存在为前提的,他人也就是我的对象,如果怀疑论否认外界对象的存在,我就必须拒不承认这些先生们的存在了。显然,伏尔泰把触觉作为证明物质世界存在的根本手段,不可能合理地说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由于机械论立场的限制,伏尔泰并不是彻底的唯物论者,而是比较典型的自然神论者。
二、自然神论
使伏尔泰走上自然神论道路的是牛顿。牛顿的物理学把世界理解为一个机械系统,以物体之间作用与反作用的外在因素解释运动,因而最终不得不借助于超自然的原因即上帝来充当宇宙的第一推动者。伏尔泰象牛顿一样无法避免机械自然观所遇到的困难,认为“运动并不是凭自身而存在的;因此必须求助于一个最初的推动者。整个自然界,从最遥远的星辰直到一根草芒,都应当服从一个最初的推动者”。
伏尔泰信奉自然权利说,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权利”。’他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但又认为财产权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他把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想化了,认为最理想的是由“开明”的君主按哲学家的意见来治理国家。在哲学上,他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肯定认识来源于感觉经验,但他又认为神是宇宙的,第一推动者他对劳动人民是十分鄙视的,认为他们只能干粗活,不能思考,说“当庶民都思考时,那一切都完了”。虽然伏尔泰承认上帝是宇宙的创造者和第一推动者,但是他从自然神论出发,认为上帝在创造了世界并对世界实施了第一次推动之后就不再干预世界,他在为自然界立法并使“世界机器”运转之后就永远休息了,于是世界就按照自身的规律运动着。这种自然神论被马克思和恩格斯看作是唯物主义的一种形式,同样具有反宗教神学的意义。
不过,尽管伏尔泰承认上帝的存在,但是却认为上帝的存在是不可能得到证明的。在他看来,上帝是信仰的对象而不是理性的对象。在某种意义上说,伏尔泰的上帝并不是最高的精神实体或基督教中的人格神,而是道德生活和社会秩序的保证者。因为促使我们相信上帝存在的真正的和主要的原因并不是出于形而上学的理由,而是维系道德生活和社会秩序的必要前提。普遍相信有一个上帝可以赏善罚恶,能够防止人们作恶,防止人们在作恶之后不受良心的谴责。所以伏尔泰甚至说:“即使上帝不存在,也必须创造一个”。在伏尔泰那里,上帝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作用:在宇宙的运动原因方面,上帝实际上只是一个逻辑上的假设,而在社会生活方面,上帝则是一个必要的信仰对象。
三、社会政治思想
与17和18世纪大多数政治思想家一样,伏尔泰的社会政治学说也是以自然法理论为基础的,不过他的观点有其自己的特色。
伏尔泰把自然法看作人为法的基础和根据,认为自然法就蕴含在人性之中。他指出,“一个社会要存在下去,就必须有一些规律。正如每种游戏必须有一定规则一样。”尽管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中,约定的法律、习惯和风尚不断地变化,而且人类历史充满了种种罪恶,但是基于人性的东西是永恒不变的。任何社会都把遵守他们的法律的人称为“君子”,把违背法律的人叫做“罪犯”,可见无论在什么地方,善与恶都是对社会有利或是有害的行为,并确实存在着一些自然法则。它们是社会的永恒联系和根本的法律。因此,人为法越是接近于自然法,社会就越是公正和和谐。就此而言,法律是自然的女儿。
虽然伏尔泰与以往的近代思想家们一样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来解释法律的本性,但是在社会和国家的起源问题上却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在他看来,国家并不是由契约而是由暴力产生的。在民族与民族之间必然会发生冲突,在战争中出色的领导人就自然而然地拥有了越来越大的权力,于是君主的权力发展起来,国家就产生了。
按照伏尔泰的观点,一个公正的社会秩序应该建立在自由、平等和财产的基础上。虽然在自然观上,他从机械论的立场出发否认自由而倾向于严格的决定论,但是在社会政治理论上他又把自由看作人的天赋权利。在《哲学辞典》“自由”条目中,他认为自由就是“试着去做你意志绝对要求去做的事情的那种权力”。作为天赋的权利,自由表现为人身和财产的自由、言论的自由、信仰的自由等,这种天赋的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它只受合乎自然权利的法律的支配。同样,平等也是人的天赋权利,人是生而平等的,“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都是平等的;当他们发挥各种动物机能的时候,以及运用他们的理智的时候,他们是平等的”。然而,这种平等只是抽象的天赋原则。由于拥有财产是人民群众中健全部分的标志,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不可能不分为富人和穷人两个阶级,所以“平等既是一件最自然不过的事,同时也是最荒诞不经的事”。按照伏尔泰的观点,最好的统治应该是各种不同地位不同身份的人都能得到法律平等保护的那种统治。这就是说,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阶级是合乎情理的,关键在于建立一种公正而且平等地保护他们的法律。
在国家政体问题上,伏尔泰在大量考察和比较了欧洲各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之后,认为“开明君主制度”是最好的政治制度。伏尔泰坚决反对封建专制,认为专制政体的本性是专断,国王是暴君,为所欲为,人民没有自由,所以是不合理的。共和政体虽然崇尚平等和自由,因而原则上是合理的,但是会引起无政府状态,甚至导致暴政,这种集体的暴政比一个专制君主的暴政还要坏得多。因此,最好的政府形式是开明君主制度或君主立宪制度。伏尔泰像孟德斯鸠一样,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想化,以之为一种政治制度的典范。在他看来,开明君主制度保存了专制政体中有用的部分和一个共和国所必需的部分,不仅制定有完善的宪法和法律,而且实行权力分立的制度,能够给予自由和平等以根本的保证。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泰斗和灵魂,被启蒙思想家们公认为导师,他漫长的一生几乎跨越了整个启蒙时代,利用他崇高的威望、广泛的社会影响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推动着法国启蒙运动的发展并使其影响扩展到整个欧洲。
伏尔泰最坚定的信念之一就是必须得实行言论和出版自由。有一句话常被人们认为是他说的:“我不赞成你的话,但是我要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虽然伏尔泰实际上从未有过这样的明确声言,但是这肯定反映了他的态度。伏尔泰的另一个原则是他对宗教自由的信念。他一生始终不渝地反对宗教不自由和宗教迫害。虽然伏尔泰相信上帝,但是却坚决反对大多数宗教教条,不断地指出有组织的宗教是根本虚伪的。十分自然,伏尔泰决不相信法国有头衔的贵族要比他更英明或更善良,他的听众也完全明白所谓的“王权神授说”是一派胡言乱语。虽然伏尔泰自己远不是一位现代式的民主主义者(他有赞成一个强大而又开明的君主的倾向),但是他的主要思想鲜明突出地反对任何形式的世袭制度。因此,他的追随者大都赞同民主政体是可想而知的;他的政治和宗教思想处于法国启蒙运动的主流,对1789年的法国革命具有实质性的贡献。
伏尔泰自己不是科学家,但却对科学有一定的兴趣,是弗朗西斯·培根和约翰·洛克实验观的坚定支持者。他是一位重要的、有才干的历史学家,他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是他的世界通史《论民族风俗与民族精神》。该书有两个主要方面与从前大多数历史书不同:第一,伏尔泰承认欧洲只是世界的一小部分,因此这部著作有很大一部分是写亚洲的历史;第二,伏尔泰认为文化史一般说来远比政治史重要。因此他在书中主要是写关于社会和经济状况以及艺术的发展,而不是关于国王及其之间的战争。
伏尔泰作为资产阶级思想家,在他的各个方面都有局限性,这是毫不奇怪的。因为在他的身上也深深地打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和阶级的烙印。伏尔泰思想反映上层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既反对特权等级,又主张保留君主制;既宣扬自由主义,又害怕人民革命;既反对宗教迷信,又强调宗教的必要性。1778年2月回到阔别28年之久的巴黎,受到热烈欢迎,人们称他为“卡拉的救星”。不过他在反封建的启蒙运动中做出的巨大的贡献,还是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
延伸品味
作为哲学家,伏尔泰远不如本册中的其他几位具有创新精神。他在很大程度上是吸取了如约翰·洛克和弗朗西斯·培根等其他人的思想,加以重新叙述,使其大众化。就是通过伏尔泰的作品(比通过任何其他人的都多),民主政治、宗教自由和思想自由等观念才传遍了整个法国以及欧洲许多其他地区。虽然在法国启蒙运动中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作家(狄德罗、阿朗贝尔、卢梭、孟德斯鸠等等),但是应该说伏尔泰是这场运动的卓越领袖。第一,他那辛辣的文学风格、长期的生涯和诸多的作品,使他远比任何其他作家都拥有更多的听众。第二,他的思想代表了整个启蒙运动的思想。第三,从时间上来看,他出现在所有其他重要人物之前。孟德斯鸠的伟大著作《法意》直到1748年才问世;著名的《百科全书》第一卷于1751年问世;卢梭的第一篇论文写于1751年。但是伏尔泰的《论英人书简》发表于1734年,而且该书发表时他已闻名有十六年之久了。
伏尔泰不仅是语言大师,而且深懂生财之道,他逐渐独自成为一个富翁。但是在1762年,他遇到一些麻烦。伏尔泰已成为自己所在时代的最机敏、最著名的演说家(也许是超乎时空的),但是一些法国贵族人士认为他缺少一个平民所应具有的谦逊。这导致了伏尔泰和这样的一个贵族罗昂骑士之间发生了一场公开的论战,伏尔泰在舌辩中以智取胜,使对方瞠目结舌,无地自容。
伏尔泰一生热爱戏剧,大部分作品都是戏剧,剧本总共有50多部。他希望自己继高乃依和拉辛之后,在戏剧领域里获得永恒的荣誉,成为不朽的悲剧诗人。他在创作剧本,表演戏剧的同时,还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建立起家庭剧院,为演出提供方便。
把伏尔泰和他的同时代的著名人物让·雅克·卢梭相比较是令人感兴趣的。伏尔泰的整个世界观具有强烈的理性主义色彩,他比多愁善感的卢梭更多地站在启蒙运动的主流之中。在十八世纪中,伏尔泰是两者中较有影响的一位。
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首倡者和领袖,被誉为“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伏尔泰经历了路易十四、十五、十六三个封建王朝的统治,目睹了封建专制主义由盛转衰,亲身感受到了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腐朽和反动。他深刻地预见到革命必然到来,他对朋友说:“我周围发生的一切事情,正在撤下革命的种子,尽管我自己未必成为革命的见证人,但它是必然要到来的。”
伏尔泰才思敏捷,多才多艺。他的作品以尖刻的语言和讽刺的笔调而闻名。他说:“笑,可以战胜一切。这是最有力的武器。”伏尔泰非凡的才智,锐利的思想以及他对黑暗的封建专制主义所作的揭露,使他在人民中间享有崇高的声望。他学识渊博,身兼百家:诗人、剧作家、散文家、小说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他是自由思想和自由主义的倡导者,他在18世纪启蒙运动中有着重要地位和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