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厚黑学(全集)
7192600000010

第10章 厚黑学智慧全面观(7)

曹髦回宫后,气愤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他不愿坐以待毙,决心奋起反抗。可是他无权无兵,如何斗得过司马氏?臣下劝他先忍一忍,不宜轻举妄动,否则以卵击石,必败无疑。

但曹髦觉得司马昭实在逼人太甚,就算自己忍耐,终难逃噩运,无奈之下,亲自率领僮仆数百人,白宫中鼓噪而出,进攻司马昭。司马昭早就得到消息,曹髦这一举动,正中他的下怀。

曹髦在半途即被杀死。司马氏代魏的条件也就完全成熟了。

公元265年,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帝曹焕,自立为帝,建立西晋。

熟用厚黑:运用厚黑要立足实际

【原文】宗吾曰:“道学先生,厚黑贼也。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从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曹刘之道,故曰:厚黑之贼也。”

【译文】

李宗吾说:“道学的先生们,(其实)是厚黑学的敌人。这些人(平时)似乎很讲究忠信诚实,行为上也好像很是廉洁,大家都很喜欢他们,他们也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但是却不能够达到曹操、刘备的境界,因此说,(他们是)厚黑学的敌人。”

【解析】

厚黑学宣传“厚”与“黑”,便天生要与那些空谈“仁义”的道德家们为敢。中国从前的读书人,一开口便是孔曰、孟曰、诗云、书云之类的话,到了近代也是如此,然而看看明清以来中国的近代史是多么屈辱与悲惨,宗吾先生痛恨表面上的假仁假义,而主张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寻求为人处事或是治理国家之良策。如若不信吾教,那么请试吾刀!

于成龙巧计捉盗贼

清代名臣于成龙在江苏省高邮县为官之际,曾经成功地破获了一起盗窃案件。虽说案件不是很大。但他破案的手法、谋略却常为后人称道。

一日,于成龙正在堂上办公。忽听有人前来报案喊冤,他抬头一看原来是高邮县的一大富豪。于成龙叫他先冷静冷静,慢慢地说。原来这富豪要嫁女儿,准备了许多极为金贵的嫁妆。不料昨晚却来了盗贼,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趁众人不备,偷偷潜入其豪宅,盗走了许多贵重的嫁妆、衣物等贵重物品。

于成龙听完富豪的讲述后,心想:这几个贼人偷走如此多的贵重物品,必定会转移赃物出城。如果把衣物装在包袱里带出太过显眼,易被查出,弄不好他们会把衣服穿在身上逃走!

想到这里,于成龙马上下令将四道城门通通关闭,只留一小城门允许行人进出,并派若干名干练的差役把守城门,检查所有进出之人。同时张贴布告,要求全城居民在家等候官府挨房搜查。于成龙还特别叮嘱那些差役要多注意是否有胖子出现,如若他们多次进出城门的话,要立即拿下。

“胖子?”有的差役还在心中疑惑,为何大人对胖子这样在意呢?

在第二天早上巡查的时候,差役们果然见到两个“胖子”来回进出了城门两次。而且神情慌张。差役们当即将他二人拿下,带回县衙。

二人跪在堂下,大呼:“小人冤枉啊,小人冤枉啊,大人!”

于成龙一拍惊堂木:“大胆窃贼,还不从实招来,来人,把他们俩的衣服脱下来!”

这二人一听要脱衣服,吓得热汗直流,浑身发抖,死死抓住衣服不放,几个差役上前强行脱去他们的外衣,结果发现这两名盗贼里面穿了厚厚的几层女人的衣服。

在事实面前,这两贼人只好低头认罪画押伏法了。

原来果不出于成龙所料,两个盗贼听说官府要逐户搜查,便争着要把赃物转移出去。但发现于成龙只给他们留了一条通往城外的路,无奈之下也只好铤而走险,将嫁妆一件件穿在身上成了“胖子”,打算分批转移赃物,却没想到落入了于成龙早已设好的圈套里。

【点评】

于成龙围城四面,却又敞开一角,示盗贼以生路。其实他故意留条出路,好让盗贼钻进自己早已准备好的口袋里。如若换成那些道学家的话,估计能做的便也只是单纯的说教而已,但又有几人能被感化得了呢?不如运用厚黑之术,小试牛刀,惩戒恶人!

厚黑故事

晏婴谏主

晏婴,字平仲,史称晏子。他继父职为卿,历侍四代国君,是齐国继管仲之后的又一名相。晏婴为人刚正不阿,休恤民众,厉行节俭,善于劝谏。他不空谈仁义道德,而是以自己的“厚黑”学问造福国家与百姓。

齐灵公十分爱马,他的马每一匹都养尊处优,过着优裕的生活。其中的一匹马由于多年缺乏运动,过于肥胖而死。灵公十分伤心,要为这匹马举行隆重的葬礼。他命令全体大臣向死马致哀,还要用上好的木材打造成棺材来下葬马匹。众大臣听了,都竭力反对,却没有人可以说服他。

晏子在殿堂之上竟放声大哭起来,齐灵公惊奇地问:“相国怎么哭得如此伤心啊?”

晏子答道:“大王的爱马死了,已令人甚是伤心。现在听说葬礼的仪式竟如此简陋,更是令人难过啊。”

齐灵公问道:“那相国说应如何办才好?”

“我们应该适用国君的葬礼来下葬马匹,用美玉做成棺材,再调动军队,发动百姓。为马建造豪华的坟墓。待出丧那天,让诸多使节在前面开路护送灵柩。然后还要追封这匹马为万户侯,为它建造祠庙,受人供奉。这样,其余的诸侯国也会传遍您爱马的美名的。”

齐灵公听了晏婴的一番话顿时惊出一身冷汗,醒悟过来,连叫“惭愧”,将葬马一事置于一旁了。

一次,景公询问晏子兴国安邦之策,晏子介绍了当年齐桓公时的文治武功,景公深情地缅怀了先祖,也希望自己可以有一番伟大的功业。晏子于是趁机说道:“大王微服出访。考察民情,从这些小事做起,然后再议兴国之计,如何?”景公欣然同意。

君臣二人走出宫廷,来到一片小树林。景公扭头一看,却发现不远处几只野狗正在几堆白骨上跑来跑去。景公感到晦气,想换个地方,一旁的晏子却神色悲伤地站立看,悲叹着说:“可惜这些人生不逢其时,死亦不逢其时啊!”景公面露惊疑之色。晏子接着说:“当年桓公出游,路遇疾病者赏钱治病,饥饿者施以食粮;见百姓过于疲劳则下令轻徭薄役、减免赋税,如果这些人出生在那时可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啊,他们肯定不会挨饿而死,死了之后还暴尸于荒野无人问津。”

景公听了之后,默默无语却心有所悟。回宫之后下令武士们将林中尸骨收敛并加以埋葬,又下令打开国库赈济百姓,减免全国百姓一年的劳役赋税。

从此景公在贤相晏婴的辅佐下,开始兢兢业业地治理齐国。

以黑治黑,请君入瓮

武则天登上皇帝宝座之时,担心会有大臣不服,于是在城门设立“铜匦”,并张贴布告说任何人发现他人有不轨及谋反行为,都可以告密,把告密信扔进铜匦,由专人取出。如果经查属实,那么那些行为不轨或对她不满的大臣便要遭殃,告密者却可封官。

这些告密的人中,属周兴最为狡诈狠毒,他极力罗织他人的罪名,借此官运亨通,做到了石秋官侍郎之职。他还特地豢养了数百名地痞无赖,专门从事告密活动。他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出千余字的告密经验,传授亲信。更令人闻风丧胆的,要算周兴制造的刑具了,都别出心裁,让人难忍煎熬。

谁知风水轮流转,由于周兴作恶多端,多人联名一起举报他。武则天得知此事后,派大臣来俊臣处理。

来俊臣知道周兴官运亨通,全凭无耻告密、滥施酷刑所致,要从他嘴里获得口供可着实不易。

于是来俊臣心生一计,决心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宴请周兴,与其把酒言欢,席间更是说了他不少美言,还装作谦虚地向周兴请教说:“大人,最近我碰到一件棘手的案子,对犯人种种刑具都用过了,无奈他骨头太硬就是不招。不知大人有何妙计。请不吝赐教!”

周兴一听这话,更是得意,高兴地说:“老弟,此事最容易不过。你可把犯人装进大瓮之中,然后放在火上烘烤,我就不相信犯人不开口招供!”说完,哈哈大笑。

来俊臣一听,拍手称妙,立即吩咐手下取来大瓮,还在四周摆放炭火进行烘烤。周兴被弄得莫名其妙,不知所措。来俊臣神情严肃起来,拿出武则天的敕文大声宣读,然后对周兴做出手势说:“请君入瓮!”

周兴一下子知道自己上了当,哪敢入瓮,乖乖地交待了罪行,此即所谓“以黑治黑”。

无惑厚黑:学习厚黑须持之以恒

【原文】宗吾曰:“无惑呼人之不厚黑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人讲厚黑亦罕矣!吾退而道学先生至矣!吾其道学先生何哉?今夫厚黑之为道,大道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宗吾发明厚黑学者也,使宗吾诲二人厚黑,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宗吾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道学先生将至,思窃圣贤之名而居之侧,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其资质弗若欤?曰:非也。”

【译文】

宗吾说:“不必对那些不厚不黑的人感到疑惑。即使是天底下容易滋生的事物,晒一天,冻十天,也是不能存活生长的。我看到讲厚黑学的人也很少呵!我一退让,道学先生就来了。我比起道学先生来怎么样呢?如今厚黑学作为一门学问,是(走向成功的)宽阔大路,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是学不会的。我是发明厚黑学的那个人,让我去教诲两个人学厚黑学,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一句不漏地听从我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却在心黑想着有道学先生就快要来到,盘算着窃取圣贤的名号。站到道学先生一边去;这样他虽然和前面那个人一起学习,却比不上前者。是他学习的资质不如前者吗?我说:不是啊。”

【解析】

李宗吾先生对“圣人”是怀疑的。对“道学”是批判的,其所创造的“厚黑学”,其实也常有浓厚的反传统的色彩。儒家四书五经,孔孟圣贤之道,有些理论依现在的眼光看,当然是十分“迂腐”的,李宗吾先生也觉得其无助于人们处世谋事,不合时势潮流,便极力反对道学先生的鼓吹布道。他希望人们一心一意学点“厚黑”之道,有助成事立业,甚至还提出了“厚黑救国”的愿望,其苦心是值得我辈赞叹的。

激流勇退以自保

古人有言:“大名之下,难以久居。”名显权重,容易招来祸害。厚黑者懂得“见好就收”,激流勇退以求自保。

勾践十年磨砺,十年教训,立志灭吴,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勾践能够灭吴成功,文种、范蠡功不可没。摆宴庆贺那天,将士们觥等交错,开怀畅饮,兴高采烈。范蠡却注意到勾践脸上并没有多少喜色。

范蠡心中一惊,顿时大悟:“如今伐吴既然已经成功,越王不想功归臣下,已生猜忌之心。这个大王,已经不是过去那个可与之同甘共苦的大王了。自己功劳很大,位高权重,越王要对付功臣,自己怕是要首当其冲呀!”他不禁凛然,开始暗暗思索对策。

过了几天,他给越王写了封信,便装上自己的珠宝,带上家属乘船离开了。先耕于海畔,后来又定居陶地经营致富,人称“陶朱公”。

大夫文种就没这么幸运了。他不能见微知著,体察君王之变。仍留在越国,以为可以安享富贵。后来他接到范蠡的信,信中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这个人,长得长项鸟喙,只能跟他同患难,不能和他共享乐。您还是赶快离开越国吧!”文种读完,心中恐惧,第二天便称病不去上朝了。

正好有人进谗言说文种要造反,越王便借机赐剑给文种,让他自刎了。

北宋范仲淹也是个懂得“激流勇退”的人物。

宋仁宗年间,为摆脱内外交困的局面,朝廷任用范仲淹、富弼等实施新政。范仲淹出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

他改革的内容触犯了官僚地主阶级的利益,很多人从中加以阻挠破坏。改革尽管在仁宗支持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困难重重,前途十分渺茫。

范仲淹在数次遭到反对派攻击发难后,慎不自安,决定激流勇退。他辞去朝职。出使秋访。

后来改革失败,富弼等人均遭排挤。

【点评】

有句话叫:“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事实上,人生在世。“退”也是极为重要的。所谓“全身而退”,是说懂得“退”方可以”全身”。范蠡久机而作,退至陶地,得以安享富贵,摆脱杀身之祸。范仲淹更是深知自存自保的智蕙,改革尽管是为国为民,虽然有皇帝暂时的支持,范仲淹还是预见到它的失败,既然注定会必败,不如趁早自保,这并不是胆怯之退,而是退一步海阔天空之退。那样,就算改革失败了,但事败人不败。

厚黑故事

曹操恕陈琳

厚黑者面对自己的敌对者,有机会为自己报仇时,往往出人意料地变为慷慨之举,他不见得是喜欢对方,但为结纳人才,驾驭人才,为他所用故。尤其身处乱世、变世,胜败无常,人才十分重要,甚至可以左右大局,明智者往往千方百计搜罗人才,哪怕那人是自己的对头。

陈琳是“建安七子”之一,一开始投在袁绍门下,后来袁绍出兵讨伐曹操,先让陈琳写篇檄文。陈琳即作《为袁绍檄豫州》,把曹氏祖宗三代都骂了一遍。骂曹操的祖父、父亲是贼官污吏,骂曹操是宦官阉竖之后,无德无行,心狠手黑,要图谋篡逆帝位。

曹操凭借官渡一战,大败袁绍,又乘胜攻下冀州。

陈琳被曹兵俘获,押到曹操面前。曹操拿着那篇檄文,对着他说:“陈琳,袁绍是跟我打仗,你为他做檄文,所指的对象也应该是我,骂我就行了!干嘛还出言污辱我的祖父和我父亲?”

陈琳两手一摊说:“为人臣子,为人谋事嘛!我是袁绍的部下,写檄文骂你,当然是骂得越凶越好了!”

曹操的左右都劝曹操把陈琳杀掉。曹操却说了声“既往不咎”便把陈琳放了。陈琳就留在曹军帐中负责文书工作,为曹操所用了。

曹操在三国诸雄中算是很会用人的,虽然为人心黑手也黑,但麾下人才济济。后来他能居于群雄之上,与他不避仇嫌、惟才是举是分不开的,而这一点也应成为厚黑者领导人必备的素质。

居功勿自傲

年羹尧是康熙间进士,能文善武,颇具才干,很受康熙皇帝赏识。

当时清朝虽立国已久,但国土并不安宁,尤其是西北边疆、西藏、青海时常发动叛乱。康熙帝任命年羹尧为四川省的长官,希望他可以戡定叛乱,稳固边境,年羹尧凭他的能力深孚圣意。而此时,他为官还不到十年。

年羹尧在平定西藏叛乱的过程中负责后勤保障,在他的尽职努力下,确保了远征大军的粮饷供应顺畅,而这正是取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如此出色的表现使他于次年被擢升为川、陕两省总督。

同年,青海地区又变乱迭出,朝廷便命年羹尧为主帅率兵平定。年羹尧让每个士兵带上几块木板,一束干草行条。将士们起初都很纳闷,后来入青海之境,遇上大片湿软的沼泽地时,方知主帅用意。

清朝大军顺利过了沼泽地,向叛军发起攻击。叛军根本没料到清军会自沼泽地里杀出,惊慌失措,被杀得不能招架,落荒而败。

由于有勇有谋,能征善战,他的部下都很敬服他,皇帝也对他恩宠有加,赐以高官厚禄。

后来雍正帝继位,因为年羹尧幼时曾住在雍正家,并且为雍正的顺利登基立下大功,所以此时更受信任和器重,年羹尧的家人也受到皇家特别的关照和优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