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二十几岁必须要知道的心理学常识
7191200000006

第6章 掌控情绪——20几岁必须要驱除情绪的困扰(1)

为什么你会浮躁?为什么你会抱怨?为什么你会焦虑?为什么你会冲动?为什么你会郁闷?

……这一切都涉及到两个字──情绪,这两个字左右着我们的一切。情绪定律告诉我们,人百分之百是情绪化的。即使有人说某人很理性,其实当这个人很有“理性”地思考问题的时候,也是受到他当时情绪状态的影响,“理性地思考”本身也是一种情绪状态。所以人百分之百是情绪化的动物,而且任何时候的决定都是情绪化的决定。

成功者控制自己的情绪,失败者被自己的情绪所控制。

浮躁——让你离成功越来越远

赖云是国内一所高等学府的学生,四年的象牙塔生活培养了他“天子骄子”的自豪感,在一般的人面前,他总是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时时瞧不起人。三年的时间在赖云的这种自豪中静静地流走。大四的时候,赖云和所有大学生一样,都面临着找工作的问题,这时候打击一次接一次的来,赖云去面试了好几次,但是好几次都是只有面试而没有复试,更不用说去公司上班了。

这时候赖云才发现,有大学毕业证还不行,人家要的是工作经验,名牌大学毕业的又怎么样,连最简单的机械都操作不了,要那个毕业证有什么用?于是赖云终于清醒过来,在毕业的前一个月找到一份做销售的工作。

工作半年之后,赖云开始频繁的跳槽,因为他发觉自己做销售太委屈自己,在他频繁跳槽的时间里,他总是认为自己怀才不遇,没有合适的环境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他又发现现实同理想落差太大,自己不能接受如此不公平的现实,为什么同样的环境出来,而别人会比自己好。同时,他觉得自己受了周围人群的冷落或异样待遇,觉得不公平,觉得整个世界有亏于他……

他开始心浮气躁。

“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力量使我们茫然不安,让我们无法宁静,这种力量叫浮躁。浮躁就是心浮气躁,是成功、幸福和快乐最大的敌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浮躁不仅是人生最大的敌人,而且还是各种心理疾病的根源,它的表现形式呈现多样性,已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可以这样说,我们的一生是同浮躁斗争的一生。”

是的,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我们开始静不下心来,心如止水已经离我们慢慢远去,随之而来的是浮躁,浮躁的社会,浮躁的人生。

所谓浮躁是一种冲动性、情绪性、盲动性相互交织的病态社会心理,浮躁的人一般容易见异思迁,他们做什么事情都没有恒心,不安分守己,总想投机取巧。人一旦浮躁,就会终日心神不宁,焦躁不安,长此以往,容易丧失收放自如的生命弹性。

现在,浮躁开始在整个社会蔓延开来,进而影响到了我们的每一个人。在图书市场,我们看到的往往是畅销书,排行榜;在各种各类的书籍中,我们看到的大部分是投资、理财、炒股,真正缺少的是净化心灵的读物;大街上,满眼看到的是广告,它们在对我们的视觉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冲击……这种种快餐文化已经让我们目不暇接,让我们原本抵抗力就不强的内心只好缴械投降。

有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人怎能不浮躁?

在这样的生活中,我们开始心神不宁,因为我们面对急剧的社会变化,心中缺乏安全感,对前途没有信心,内心充满了困惑与忧虑。

在这样的生活中,我们开始急于求成。时代的迅速前进,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我们太过于想把事情做好,想完成自己的理想,想一步登天,没有脚踏实地的耐性,没有步步为营的坚韧,没有日积月累的辛勤。

同时,媒体报纸的狂轰滥炸,某某地方谁因为买福利彩票中了500万,某某地方谁因为做什么成为了富翁,这种一夜暴富的消息总是敲打着我们的心灵,我们也总希望某一天自己也能像这些人一样成为富翁,我们希望成功之路能够缩到最短,希望我们也能够成为别人艳羡的对象,于是我们浮躁,因为不甘于平淡枯燥的日复一日的曲折,我们渴求那条直路直通天堂,为得到而却没有得到的,我们浮躁着。

因此,我们开始盲目盲从。由于心中的这种希望与不安,我们的情绪开始取代理智,从而使得行动具有盲目性。行动之前缺乏思考,只是盲目学习别人,或者是随时模仿和跟从别人,而不去想自己到底需要什么?

别人买股票,我们也买股票,别人弄基金,我们也弄基金,因为这就是现在的时尚。

可正是因为我们的浮躁,使得我们离成功越来越远。培根曾在《凡事不可急于求成》一文中这样写道:“二位智者说过:慢些,我们就会更快。没错,有人为了显示效率,凡事草草了事,结果得不偿失,使得一件本需一次完成的事情,要回头重复多次。所以,做事情不要急于求成。”

因此,工作不能浮躁,创业不能浮躁,管理不能浮躁,人际交往不能浮躁,日常生活也不能浮躁。因为浮躁不仅是成功最大的障碍,而且还是各种心理疾病的根源,而心理疾病也影响着身体的健康。

那么我们怎么去克服这种浮躁呢?

第一,做事情专一一些。很多时候,成功与失败,平凡与伟大,往往就在于做事情是否专一,博世公司CEO进军中国市场时说了一席话,“我们比其他外国品牌进入中国都晚,进入中国的时候,我们就做一个产品──洗碗机,通过这个产品奠定了我们的品牌,这个过程花了近2年,然后我们再拓展到其他领域,如冰箱、洗衣机等,我们迅速做到中国最成功的外国家电品牌,这个过程只有一年多。”

第二,善于思考。本来就是一个浮躁的社会,要是我们自己也跟着这个社会的风气去做相同的事,那么我们也只能赴别人的后尘。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务实一些,脚踏实地地做事,有容乃大地做人。

心理学迷津

心理学家建议我们面对浮躁时,先努力让自己的心保持平静,理一理心头烦乱的情绪,用冷静来代替急于求成。倘若我们时刻保持一种顺其自然的心态,那么,事情的结果就会远远好于心浮气躁时盲目的冲动。

抱怨——世界在你的天地中变小了

廖生本是一家大公司的技术主管,但是被一家民营企业给挖了过去,条件是让他担任该公司的制造总监。总监相对于主管来说,不管是职务还是薪水,都涨了一大截。但是小公司相对于大公司来说,在管理方面就落后了一大截。而廖生本就是在大公司呆惯了的,一到这家小公司,战略不清晰、管理混乱、保险不健全、老板经常变化思路等等,这一切都让他不习惯,有时甚至不能容忍。于是他开始抱怨他的老总,他认为这样的老总总是在战略上变来变去的,根本就不是做大事的,于是准备跳槽。

而廖生的老总对廖生也很恼火,自己花这么多钱请来的总监居然抱怨自己的公司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有一天竟听到廖生抱怨说:“这回简直是掉进了火坑,居然还有这么落后的制度和管理……”使得这位老总更加恼火。

是的,我们时不时地会抱怨,抱怨自己的生活不好,抱怨自己的工作环境不好,抱怨自己的工资不高,抱怨别人对我们不好……

我们常常抱怨这个世界的不公,同样的事情,同样的环境,同样的背景,我们却总觉得矮人一头,于是,我们的心理不再平衡。我们开始抱怨一切外界环境。

但是除了抱怨,我们还能做什么?

所谓抱怨,就是以一种委屈的语气用一些消极的言辞表达对他人或环境的不满。

威尔·鲍温在《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指出,“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

这可谓一针见血,而且毫不留情面。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哪一个人是一帆风顺的,在我们渴望寻找人生幸福和快乐之时,我们每个人都难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败或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每当这个时候,我们是正确对待还是产生不满,怨天怨地?

其实抱怨受害的还是自己,尽管抱怨不会产生一种明显的恶果,但是我们在抱怨的时候,我们的世界就变小了,我们失去的将会是一种开朗的心情以及愉快的思想。在抱怨中,我们只会斤斤计较、怨天尤人,但是若能以一种心怀感恩、宽容大度的态度来对待我们所碰到的不如意事,那么这将会给我们带来另外一种人生,如果做到这一点,我们的人生会更加快乐。

抱怨是解决不了任何事情的,只有弱者才会去抱怨。这也就表明他因为对现状无能为力而不得不满怀委屈地接受。但在很多情况当中,我们实在可以大大方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维护自己的权利。良好的沟通解决事情,无益的抱怨引发事端。当抱怨的声音传入他人的耳朵,如果此人正是你所抱怨的对象,他会藐视你,或者提防你。与其因为抱怨而暴露自己的立场从而被扼杀于弱小的状态,不如韬光养晦庄敬自强,在暗中发展自己的力量以求他日扭转乾坤。因为抱怨不同于批判,后者运用得好有如匕首投枪,而抱怨没有任何杀伤力。

我们抱怨的对象就是挫折与不公,但我们何不把这些挫折与不公看成是上天对我们的考验呢?这些挫折除了给我们带来痛苦与失败之外,它还有可能塑造我们的人格,使我们可以担当重任,也有可能这些挫折后面隐含着“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

我们在遭受挫折的时候,我们可以想想《旧约》中的约瑟。他被兄长买到埃及作奴隶,又被女主人诬陷而无辜入狱两年。然而,信心使他在一切的患难中始终信仰天主、尊崇天主,无论是在作奴隶的时候,还是在狱中,他都不曾怨天尤人。我想,正是因为他深知天主与他同在,他的态度使他深蒙天主的祝福:“上主使他所作的尽都顺利。”一个领受神恩的人,又怎么会为着自己的遭遇而抱怨呢?倘若他不曾经历这些挫折,在挫折中成长起来,他又如何能在最后足以成为宰相,治理整个埃及?

所以我们要学会忘却,忘却挫折带给我们的伤害和痛楚,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为自己寻找更多前进的借口。

与其我们摔倒在路上而抱怨那块绊脚的石头,不如你爬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土,然后继续前进。正像《不抱怨的世界》里所说的:“任何人和团队要成功,就永远不要抱怨,因为抱怨不如改变,要有接纳批评的包容心,以及解决问题的行动力。”

心理学迷津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在心态上做一个强者,在思维上做一个智者,在一切的环境中充满盼望、在一切的事上心怀感恩。在言语上说造就人的话,在行动中积极地肩负起责任,努力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一切。如此,我们自己的抱怨才有可能越来越少,而我们自己也减少了被抱怨恶化自己心情的可能。

焦虑——是什么使你不快乐

小曼是省重点中学的学生,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但是性格外向,善于言谈,品质好,要强上进。尽管她的智商处于中等水平,但是由于她的勤奋好学,使得她的成绩一直以来都在班里面名列前茅。

自从进入高三以后,班里面的学习风气立即紧张了起来,全班同学象上足了劲的发条,拼命地向前追赶着,学校的一切文体活动与高三无缘,大量的试题如雪片一样铺天盖地而来,即使每天拿出二十小时的时间学习、做题,还是让她感到力不从心。一边是教师的谆谆教诲,一边是家长的殷切目光;一边是同学的激烈竞争,一边是自己的不甘人后。此情此景,她只能不断地为自己施加压力,抓紧一切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于是每天,甚至每节课都为自己制定了包括许多学习内容的计划,可是一节课下来,一天下来,她的计划大部分不能实现,甚至只完成三分之一。于是她心急如焚,恨自己做题太慢,望着一本本的习题集发呆,整天生活在自责焦虑之中。食欲减退,精神恍惚,一天自习课下课前,望着试卷上一节课只做的一道题,两眼发怔,终于抑制不住内心的焦虑,一把撕碎试卷,摔门而去。教室中只剩下同学们吃惊的面孔。

小曼患上的就是典型的焦虑症。

所谓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预期即将面临不良处境的一种紧张情绪,表现为持续性精神紧张(紧张、担忧、不安全感)或发作性惊恐状态(运动性不安、小动作增多、坐卧不宁或激动哭泣),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

小曼的这种焦虑是由学习的压力引起的,那么我们常人是否也具有这种焦虑?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焦虑的时代。

下岗工人在为下一个月全家的开销着急;农民在咒骂化肥的涨价;公司白领每天拖着疲惫的身躯,穿行在拥挤的地铁里,竞争的压力几乎使其崩溃;政府公务员在抱怨工资太低;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为了让雇主了解自己,有些甚至甘愿接受“零工资”的试用;拥有财富的私营业主也毫无归属感,因为政策的更改随时可以让他们上演暴富骤穷的故事;一些官员也喜欢在外商银行里开户,并热衷把子女送到西方国家接受教育,为将来准备好一条退路。

2006年,“中国压力测试问卷”大型网络调查于7月3日-5日进行,在接受调查的16224名网民中,有85.65%的人认为男性压力很大,有14.35%人认为女性压力很大。而在年龄方面,认为50岁以上的人压力大的占 0.56%,认为40~50岁这一年龄段的人压力大的占 12.78%,认为20~30岁这一年龄段的人压力大的占27.97%,认为20岁以下的人压力大的人占0.89%。

根据调查,不管哪一个年龄阶段的人,都有压力,而这种压力如果得不到释放,那么就会产生焦虑。

所以我们快乐吗?

天晓得。

我们富裕了吗?

我们一直都不轻松。

从十九世纪上半叶的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运动再到辛亥革命;从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再到清末新政,从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文化,被强行拉入现代化的中国,已难见所谓“天朝上国”的从容。在现代,我们正在走向富裕,但是我们越来越焦虑。

也许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的,“我们命该遇到这样的时代。”

可到底是什么使我们不快乐?工作?学习?压力?竞争?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寻找答案。

我们都不明白自己焦虑的原因,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焦虑着,我们总处于惴惴不安中,无理由地预感将来会发生什么不祥或不幸的事情,因此往往会坐卧不宁、魂不守舍、烦躁慌乱、情绪低落,甚至容易被激怒。

高云在一家大公司里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每月拿着不菲的薪水,身边还有一位温柔可人又对他体贴入微的女友。这在他的同龄人眼中,一直认为他是一位成功的人士,但是高云内心的苦却一直没有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