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二十几岁必须要知道的心理学常识
7191200000007

第7章 掌控情绪——20几岁必须要驱除情绪的困扰(2)

尽管自己的工作薪水、福利都很好,但是高云却觉得自己肩上的压力越来越大,这种压力每天都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觉得自己要是不努力地去工作,就有可能丢掉这一份工作,于是他每天都像上紧的发条,在超负荷地运转着。这种压力使得他莫名其妙地觉得烦恼,还经常为一些小事与女友争吵。虽然经常在事后感到对不起女友,但下一次他还是控制不了自己。尽管他为了舒缓这种压力而进行过多种多样的努力:听音乐,剧烈运动,甚至跑到海边大喊。然而,这些最多只能使他得以短暂的舒畅。回到现实中,工作的压力仍然使他直不起腰来,心情仍然非常糟糕……在与焦虑的搏斗中,屡战屡败的他几乎要崩溃了!

在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情况,被工作压得直不起腰来,从而产生一连串的焦虑症状。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改变这种被焦虑的阴云笼罩的生活呢?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摆脱焦虑,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第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良好的心态是做一切事情的起点,如果做事情之前太看重得失,那么往往就会失败,而加之自己的心态又不好,那么就很容易陷入到焦虑中去。

第二,进行自我疏导。当出现焦虑时,首先要意识到这是焦虑心理,要正视它,不要用自认为合理的其他理由来掩饰它的存在。同时把你的注意力转移到新的事物上去,只要我们知道自己现在能做什么、应该怎样做,将自己的注意力倾注于别的事情上,顺其自然,一段时间后,我们会发现焦虑已经被时间的良药完全治愈了。

第三,自我放松。如果当你感到焦虑不安时,可以运用自我意识放松的方法来进行调节,具体来说,就是有意识地在行为上表现得快活、轻松和自信。比如说,可以端坐不动,闭上双眼,然后开始向自己下达指令:“头部放松、颈部放松”,直至四肢、手指、脚趾放松。运用意识的力量使自己全身放松,处在一个松和静的状态中,随着周身的放松,焦虑心理可以慢慢得到平缓。

此外,还可以运用视觉放松法来消除焦虑,如闭上双眼,在脑海中创造一个优美恬静的环境,想象在大海岸边,波涛阵阵,鱼儿不断跃出水面,海鸥在天空飞翔,你光着脚丫,走在凉丝丝的海滩上,海风轻轻地拂着你的面颊……

第四,药物治疗。如果你的焦虑过于严重的话,可以遵照医嘱选用一些药物来治疗。但药物治疗并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最有效的还得靠心理调节。

附焦虑症自测题:

“没有或很少时间”为1分:“小部分时间”为2分:“相当多时间”为3分:“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为4分。

1.觉得比平常容易紧张和着急;

2.无缘无故地感到害怕;

3.容易心里烦乱或觉得惊恐;

4.觉得可能要发疯;

5.觉得一切都很好,也不会发生什么不幸;

6.手脚发抖打颤;

7.因为头痛、头颈痛和背痛而苦恼;

8.感觉容易衰弱和疲乏;

9.觉得心平气和,并且容易安静地坐着;

10.心跳得很快;

11.因为一阵阵头晕而苦恼;

12.有晕倒发作,或觉得要晕倒似的;

13.吸气呼气都感到很容易;

14.手脚麻木和刺痛;

15.因为胃痛和消化不良而苦恼;

16.常常要小便;

17.手常常是干燥温暖的;

18.脸红发热;

19.容易入睡并且睡得很好;

20.做噩梦。

将各项得分相加得出粗分,粗分乘以1.25,四舍五入取整数即得到标准分。焦虑评定的分界值为50分,分数越高,焦虑倾向越明显。

心理学迷津

我们越来越不快乐,我们越来越没有安全感,我们越来越随着世界的变化而心生恐惧,我们一直在焦虑。焦虑已经成了现代人的流行病,这种焦虑使得快乐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我们仍然得活下去,那么我们就得寻找解除焦虑的方法。

抑郁——正在摧毁我们的精神

周青是中南大学大一的女生,她是内蒙古人,第一次远离家乡和父母独自一人来到大学求学。刚进入大学的她对一切事物都觉得很新鲜,又觉得难以适应。此后,她做很多事情都觉得很困难,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成绩总是排在班上的后几名。渐渐开始觉得大学生活和学习没什么意思,对各种活动开始失去兴趣,有孤独感、无助感、无依靠感,不愿与人交流,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活动,整天呆在宿舍里,也不跟宿舍同学说话,只是自己一个人躺在床上听音乐,或者自卑自怜,以泪洗脸,表现出退缩、冷漠、易产生疲倦感,也时常感到头晕头痛,终日精神抑郁,闷闷不乐,或长吁短叹,情绪极为低落。

李曼是某外企公司员工,最近半个月以来,她几乎每天晚上都含着眼泪入梦,昏昏沉沉地睡了差不多12个小时之后,依然无精打彩,她认为睡觉对自己来说是种解脱。在每次醒来后都不知道干什么,也不想吃饭,原因也很难说清楚。可是有的时候又饿得不行,吃起来没完没了。

周老先生今年63岁,生活美满,女儿长大成人,事业有成。然而这一切并没使他感到愉快,半年来,他总是郁郁寡欢,因为他总是感到自己患了绝症。同时,周老先生情绪特别易激动,发脾气,常为一些小事与家人争吵不休,弄得家人谁也不敢理他、惹他。他常感到自己年轻时做过许多错事,不可饶恕。为此他常担心自己和家庭遭到不幸,不敢走出家门,有时坐卧不安,难以入睡。周老先生开始变得越来越消沉,无精打采、有孤独感、不想说话、行动迟缓、表情呆滞。他总是感到自己没用,真是生不如死。于是想触电身亡,由于开关跳闸,而自杀未遂。

这些都是一些典型的抑郁症案例。

近年来,不管报纸还是网络,每每都有大学生自杀的消息见诸报端,而原因无一例外的都是因为抑郁。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抑郁症开始流行为一种社会病,以至不知从何时起,“郁闷”成了中国人的一句口头禅。

最近,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透露,目前中国的抑郁症患者已经超过2600万,在我国的自杀和自杀未遂的人群中,抑郁症患者占了50%~70%。而在全球范围内,有超过5亿人正在遭受抑郁症这种疾病的折磨。

因此在现代社会,抑郁症已经成为一个隐形杀手,影响着人们正常的生活。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抑郁带给自己和别人都是可怕的,因为抑郁会让自己产生自杀的念头,同时,抑郁的极端结果还不仅是自杀,抑郁者还会杀人。2004年轰动中国的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就是因为马加爵的抑郁引起的。这尽管只是一个特例,但是古今中外因为抑郁而自杀的人却不乏其人。

海明威:这位著名的硬汉作家晚年身患多种疾病,精神十分抑郁,在他那个年代,抗抑郁治疗还很不成熟。1961年,海明威开枪自杀。

三毛:独自一人去过撒哈拉沙漠的女人,勇敢地浪迹天涯,一生追求自由与个性,据说自深爱的丈夫荷西去世之后便陷入精神的低潮,加之步入更年期后,疾病缠身,更常把“死”挂在嘴边,但并未引起亲人的注意。1990年,三毛自杀的消息震惊了华人世界,无数读者怀念她至今。

徐迟:《哥德巴赫猜想》的作者、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在经历了第二次婚姻的挫折后变得极其自闭,甚至实行“四不政策”:不读报、不看电视、不下楼、不会客。1996年12月,徐迟在医院跳楼身亡。

这是一些怎样触目惊心的事,全世界因抑郁症而自杀的人要是统计出来,肯定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所以,抑郁症已经严重地在摧毁着我们人类的精神。

维也纳心理医生汉斯·伦茨曾把抑郁症称为“俱无病”。患有抑郁症的人,感觉一切俱无价值、无快感、无力量、无感情、无欢乐,而且到了夜里,常常会躺在那里清醒而无睡意。患有抑郁症的人,一般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情绪低落。患有抑郁症的人总是高兴不起来,总是忧愁伤感,甚至悲观绝望。

第二,思维迟缓。患有抑郁症的人自觉脑子不好使,记不住事,思考问题困难。患者觉得脑子空空的、变笨了。

第三,运动抑制。抑郁症患者不爱活动,浑身发懒。走路缓慢,言语少。严重的可能不吃不动,生活不能自理。

第四,躯体的变化。抑郁症患者经常会出现性冷淡、食欲减退或者亢进、睡眠障碍或者嗜睡、背部、胸部或心脏部位疼痛,呼吸困难等,这些均是抑郁症患者的典型症状。

那么我们要是得了抑郁症,怎么办?心理学家告诉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预防和消除这种病症。

第一,拥有快乐的心态。快乐的心态是治愈抑郁症的良药,拥有快乐心态的人都会远离抑郁的困扰。

第二,多运动。有很多的抑郁症就是因为不爱运动造成的。我们知道,运动能舒缓一个人的压力,而抑郁症的产生有时候就是因为压力太大的缘故。

第三,吃一些令人快乐的食物。有些食物是能够制造好心情的,如深水鱼、香蕉、菠菜、全麦面包等。鱼油中的一种脂肪酸有抗抑郁作用,能阻断神经传导路径,增加血清素的分泌量,减轻心理焦虑。香蕉含有一种称为生物碱的物质,可以振奋精神和提高信心,而且香蕉是色胺酸和维生素B6的来源,这些都可以帮助大脑制造血清素,减少抑郁。菠菜除含有大量铁质外,更有人体所需的叶酸。人体如果缺乏叶酸会导致精神疾病,包括抑郁症和老年痴呆症等。另外,葡萄柚、樱桃、南瓜也是能够制造好心情的食物。

第四,记下每天快乐的事。准备一个小本本,把每一天开心的事都记录下来,不时地拿出来看一看,肯定会让我们的心情好起来。

附抑郁症测试题:

这份问卷由20道题构成,每题均有0-4的分数,分别代表:0分=没有,1分=偶尔有,2分=有时有,3分=经常有,4分=总是有。请你根据最近一周,包括今天的感觉,每道题上写上最符合你感觉的答案。

1.我真希望自己哪天突然死去。

2.小事我也感到非常着急。

3.遇到一点小事我就感到烦恼。

4.我感到在生活中自己是个弱者。

5.我感到人活着没有什么意思。

6.我感到心慌。

7.我对异性毫无兴趣。

8.我觉得太笨,样样不如别人。

9.我变得做什么事都拿不定主意。

10.我想自己去死。

11.我全身没有一点力气。

12.我讲话的声音变得有气无力,闲话少多了。

13.我晚上睡眠时间总的说比往常少多了。

14.我什么事情都不想干。

15.我感到不高兴、不愉快、不痛快。

16.我感到心里难受或心里不舒服。

17.我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没意思。

18.我感到紧张不安。

19.我不想吃东西。

20.我觉得比平时瘦多了。

算一下自己的分数,然后看标准值。

正常:16分;轻度抑郁:16-35分;中度抑郁:36-45分,重度抑郁:>45分

心理学迷津

抑郁正像一个魔鬼吞噬我们的心灵,在抑郁中,我们的精神正一点一点地被侵蚀,我们的快乐心情开始消失得无影无踪。

报复——毁灭你的“海格力斯效应”

小飞是高二的学生,她总是坐在第一排,听课很认真,而且每次遇到老师的时候,她总是显得很礼貌,每次都会向老师微微倾斜一下身体,说老师好。

但是小飞的性格有些不稳定,有的时候与班上同学发生矛盾后,便怀恨在心,到第三者那里诋毁前面那位同学。班上同学很不喜欢她。有的时候借同学的笔记来看,本来是正常的举动,但她却给对方钱作为回报,弄的同学很不自在,觉得好像在等价交换,她却说:“我家有钱”。

当认为同学伤害了她后,小飞就开始报复。如往同学水杯里放药或者将脏水倒进杯子里。看见同学喝下去的时候,自己躲在一边笑。当同学对她有一点点关心的时候,她就给予极度的热情的回报。如对方在她打喷嚏的时候,递上一张纸巾,她便马上给对方买些贵重的物品,弄得同学难以接受,不敢再接近她。现在班上的女同学都不理睬她,将她当作一个怪人。她很苦恼,感觉到了这个冷漠的人际关系。

小飞的所作所为,是典型的报复心理,这种心理对于小飞以及被报复的人来说,都有一定的危害性。

在小飞的思维中,她认为在交往中应该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但是自己又没有正确的方法,心里很想获得同学的好感,但是行为上却得不偿失。一旦对方没有合自己的心愿,就立刻反戈一击,报复心理马上出现了

社会上存在像小飞这样心理的人并不少,你损害了他的某件物品,他也要把你的物品损坏一点才甘心,你在某件事情上伤害了他,他也要以牙还牙才心甘……

这就是报复。

所谓报复是一种以攻击方式对那些曾经给自己带来不愉快的人发泄怨恨以及心中不满的情绪。报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有报复心理的人,容易误解别人的意思,对别人经常有戒备防范心理。任其发展的话,心胸会越来越狭窄,与人相处较难,内心也非常痛苦。

这种报复心理我们在心理学中称为海格力斯效应,海格力斯效应是一种人际间或群体间存在的怨怨相报、致使仇恨越来越深的社会心理效应。

这起源于一个神话故事。

希腊神话故事中有位英雄,叫海格力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路上,看见脚边有个像鼓起的袋子一样的东西,很难看,海格力斯便踩了那东西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被海格力斯有力的一脚踩破,反而膨胀起来,并成倍成倍地增大,这激怒了英雄海格力斯。他顺手操起一根碗口粗的木棒砸那个怪东西,好家伙,那东西竟飞快地膨胀得把路也堵死了。海格力斯奈何不了他,正在纳闷的时候,一位圣者走到海格力斯跟前对他说:“朋友,快别动它了,忘了它,离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惹它,它便会小如当初;你若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与你敌对到底。”

报复就是一种仇恨,而仇恨正如海格力斯所遇到的这个袋子,开始很小,如果你忽略它,矛盾化解,它会自然消失。如果你与它过不去,加恨于它,它会加倍地报复。

生活中这种现象处处皆是,两人出于误解或嫉妒,闹了矛盾,你若想报复对方,便会加深对方对你的仇恨,于是他会更挖空心思地加害于你;你若再不罢休,他会用更恶毒的手段报复你,直到两败俱伤。这样循环往复,以至于没完没了。

这种心理要是没有付诸行动,也会让自己陷入无休无止的烦恼之中。而这种心理要是被报复者付诸行动的话,那么对人对己都将会带来巨大的危害,所以,报复就像一条毒蛇,每时每刻都在啃啮着报复者的心灵,最后导致人性的扭曲。

那么,我们是否能够消除这种报复心呢?心理学家给出建议,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