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未来的108种可能
7176500000070

第70章 未来舆论引导

2005年,美国的《外交政策》杂志为纪念创刊35周年,邀请全球16位精英放眼2040年的未来。我看了这些人的预言,倒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比如,美国外交关系协会会长理查德·哈斯说,再过35年,“主权”的概念将日趋式微。民族国家虽不至于销声匿迹,却须与数量更多的强大非主权机构分享权力,包括公司、非政府组织、恐怖团体、贩毒集团、地区与全球性的机构、银行以及民间基金等。

又比如,法国著名社会经济学家贾克·艾塔利说,2040年的社会,男女关系方面可能发展出一种新制度,不禁止一个人同时和多个人有伴侣关系。同时间爱不同的人是合乎人性的。这是时代的潮流。这场革命将从欧洲开始,接着是美洲,最后普及到全世界。

再比如,全球商业网络公司董事长彼得·舒瓦茨认为,35年后,毒贩将是化学剂师,他们专为富人量身定做毒品。他们会依照个人体质及神经系统调配毒品。毒品的一些不良副作用,甚至成瘾的特性,在设计时即被排除。制造师会让那些花得起大钱的人享受到一种完美的“化学经验”,这种毒贩不会因贩毒下狱,只会因逃税被逮。

他们中还有一些人预言政党将消失,称生命不再神圣,说私人将控制文化领域。

或许,这些话都是不负责任地说说,反正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但是,考虑到作预言的人中有前总统、前总理,我们亦须得慎重。

本来,可能谁也没有想到要同时去爱几个人,或者把吸毒当成人生目标,但由于精英们的“号召”,于是很多人就认为未来笃定会是这样,便争着去响应了,去落实了,从而造出一个以毒品产业为GDP增长龙头的国家来,等等。

或者,这正是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的一种策略。这就像有些人批评美国,说你美国故意把石油价格抬这么高,在全球煽动恐慌,而自己并没有受多大损失,这样做纯粹是要把竞争对手们统统搞垮。这还使人想起尼克松说,1999年,不战而胜,也是这样一类预言。这大致相当于一种“未来舆论引导”,类似于巫咒。所以,对此一定要警惕了,因为我们并不想以吸毒为经济基础,也不想破坏我们一夫一妻的制度,当然更不想把文化部门的交椅都让给个体户。但问题是,缺少社会经验的年轻人可能会受到蛊惑。

《外交政策》没有邀请中国的精英去预言2040年,这件事也相当可疑。连托尼·布莱尔首相在央视与中国老百姓对话,也说中国越来越重要了,全世界都在研究中国。但是,在事关2040年的重大问题上,却又不邀请中国人,这难道不是一个故意的疏漏吗?难道就不曾想过2040年中国或会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吗?此正如同国际空间站不邀请中国人加入一样,大概又是一个阴谋。

那么,为什么不能由我们自己的某家杂志(比如《小康》杂志)出面,把我们的各个部委的部长们、各个省的省长们、各大公司的老总们组织起来,也让他们预言一下中国人理想中的2040呢?你们说主权会消失吗?不,我们可不这么认为。我们还认为生命一定会更加神圣呢。总之,是作为中国人的真实想法。

预言未来,因此也可以算作一种软实力了,这可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们在全球推广孔子学院,但是,孔子不研究同时爱几个人,也不研究主权归属和毒品问题。毕竟,是几千年前的老家伙了。因此,重要的部委、重要的省市、重要的公司,何不设立未来研究司、未来研究局、未来研究部一类的机构,以加强对未来舆论的引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