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未来的108种可能
7176500000071

第71章 恶搞总统,让我们搞了再说

英国人拍的《总统之死》的虚构电影开始全球上映,并引起争论。该片假想美国总统布什于2007年10月在芝加哥的一个旅馆里被一名狂热的狙击手暗杀身亡。我在想这部电影要是出现在中国会是什么情况。

其实,观众们在《阿甘正传》里面就曾见识此道,只需把特技、纪录片剪辑和数字造型技术混合在一起就行了。另外胆子要大一些。值得注意的是此类风潮正向民间扩散。所谓的网上恶搞便使用了相关技术的低级版本,它造成的“政治危害”据说非常大,以至于政府要下令禁止。但是,“让我们做了再说”,作为典型的互联网时代的自由宣言,大概正是这一类恶搞电影所遵循的蓝本。

人们正在谈论“领导人模型战争”,也就是在拥有足够快的计算能力的情况下,建成信息空间的领导人模型,并使其脱离电脑,而在电视屏幕上形成“虚拟领导人”,以其“真实再现”的图像、声音来影响现实世界中人民的情绪、意志和行动。电视信息战也包括谣言战。比如,本·拉登在晚饭餐桌上讨论“9·11”事件的片段,实际上是早些时候在他儿子的婚礼上拍的。这很蛊惑人。假如布什被刺杀的“电视新闻”不加注释就被放到网上,又会怎样呢?美国国务院、中央情报局、陆军军事学院顾问詹姆斯·F·邓尼根在其《黑客的战争——下一个战争地带》(中文版由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提出了一些新的词汇:远程战争游戏、虚拟维和行动、虚拟市场、信息内战、电视信息战等等,对中国人而言还很陌生。

张艺谋要拍科幻片?需要多些个心眼了。在未来,军队、安全部门、警察都会更多地介入影视形象制作。据邓尼根披露的内幕,美国军队已与电影制片商形成颇深瓜葛。大致是制片商在拍摄军事题材的电影时如果得到国防部的合作,制作成本将大大下降。而从20世纪90年代晚期开始,美国国防部对纠正电视中的政府和军队形象做了很大的努力。如2000年,联邦特工就对国家广播公司电视台播放JAC模拟特工在保护第一夫人时的无能镜头表示不满,认为这会使公众误解特工的形象。国家广播公司电台“白宫群英”的节目制作人在制作一个展示五角大楼的节目时,制作组一举一动都在国防部的监视下。

这也是为了防止把电影做得太“精彩”。2001年一家美国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宣布他们将制作一部名叫“战斗任务”的实况节目。国防部禁止现役军人参与,因为这个节目将战斗设置得过于失真。每当银幕上的美式英雄主义的大兵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完成任务时,训练部队的教官就不得不向学员们指出,如果照着电影演的那样去执行任务,他们早就送命了。但中国的影视工作者还在继续。

影像还具有更多的军事用途。看着音乐电视长大的城市年轻人对军队过去的光荣传统毫不在乎,征兵官不得不用适合他们的宣传方式来征兵。在美国,伴随着经典音乐的电视节目“战争游戏”成为征兵官最好的广告工具之一。新兵训练也拷贝了音乐电视的方式,始终强调运动和激情。

邓尼根说,未来的军队里有一个职位叫PAO,也就是“公众事务军官”,主要任务是与媒体联络。任何一个军事组织都将设有这个职位,因为媒体越来越成为一种强大的武器,未来的战场上会大量地充斥着各种媒体工作者(不仅仅是新闻工作者),其中包括斯皮尔伯格级别的艺术家。但是,更常见的情况大概是“把战争带回家”,影像战争是完全民间化的,随便哪个少年只要拿到了合用的软件,都可以制作出一国元首被刺杀的实况。由此,在亿万个网页上发起一场影像攻击,不也是一场准核战争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