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未来的108种可能
7176500000061

第61章 人鼠一家

最近我开始了与老鼠共处的生活,起因是我居室中某个柜子里钻入了一只老鼠,它天天在那里叫唤和噬咬。为了促进人与动物的和谐,我没有把它捉起来泡酒(据说是大补品和优质退烧药),而任它自由待着。显然我们不能只关注城市养狗的问题,特别是迎接北京奥运会之际,我们或要有预案:万一有老鼠钻进“鸟巢”,和刘翔一起跨栏呢?

情况就是这样子的。报道说,老虎的数量在减少,而老鼠的数量在增多。据说,要获得国家卫生城市称号,“除四害”(老鼠、蟑螂、蚊子、苍蝇)中至少三项要达标、一项接近标准。而国家标准为老鼠密度不得超过5%,重点单位不得超过3%。但事实上,很多城市都超过了20%。如海口市以80万人口计算,老鼠的数量在200万只左右。不知道为什么,大城市只公布养狗的数量,而不公布老鼠的数量。

老鼠太能生孩子了。人类活70年,一对夫妇一辈子铆足劲生孩子,生10个很伟大了。这10个孩子每人又生10个,然后依此又生10个,到第四代,上述那对夫妇便会有1110个子孙。而有一种挪威鼠,只能活3年,但它一生中能生60个小老鼠,如果这60个小老鼠每个又生60个小小老鼠,如此繁衍下去,到第四代,也就是第九年的时候,就会生出219600只小老鼠。科学家说,一只雌鼠每年可以新增1000个后代,快速占领地球对老鼠来讲根本不在话下。要问今天对人类威胁最大的动物是什么,不是狮子,也不是大象,因为这二者我们想消灭就能把它们消灭光。老鼠倒很有可能对我们构成最大威胁。老鼠颠覆了一种理念,就是在人类看来,生物进化的归宿就是获得智慧。但牺牲繁殖力而获得智慧的观点,从长远看能否获得胜利,大可怀疑。不都是为了尽可能多地散布自己的基因嘛,怎样做不好呢?智慧也只是一种手段,它究竟适不适应生态环境的变化,今后还有待实践检验。我很怀疑,机巧心太重的人类走上了一条费力不讨好的道路。

关于什么动物会成为人类之后的世界统治者,这是一个概率论游戏。有人列出了多种可供选择的动物:海豚,章鱼,蚂蚁,狗,猩猩,乌鸦……不少人预言老鼠将统治世界。比如英国地质学家道格·迪克逊认为,百万年之后,人类已经从地球上消失,地球将彻底回归为野生动物的王国。那时将会出现一个冰河世纪,人类自然无法熬过那冰冷的世界。而类似巨型老鼠的啮齿动物和另一种大型水鸟却在这个过程当中得到了空前进化。古生物学家彼特·沃德虽认为人类不会灭亡,但他也指出,未来世界将是属于啮齿类动物的,未来将是老鼠的世界。老鼠由于搜寻食物的需要,将会进化得形如小袋鼠,两颗门牙也因刨食需要变得更长。

老鼠有极好的空间感。老鼠比人类更懂得利他,实验显示,笼中的一只老鼠,一旦知道自己享用食物的代价是同伴必须受到电击,那么,它将放弃自己的那份食物。老鼠拥有坚实的胃,能够消化一切东西,包括腐尸。老鼠的爪子能操作所有物件。老鼠会跑、爬、游、跳。老鼠过着社群生活,比人更团结。老鼠还异常聪明。更重要的是,老鼠是一种更有艺术感的哺乳动物,它们常年在充满排泄物的下水道中跑来跑去,在人类看来很肮脏的东西,在老鼠眼中,却具有审美价值,因此,它们也更具有游戏精神,它们深知世界末日并不是毁灭,而是新生。

生物适应环境有两种基本的生态对策,即K-对策和r-对策。K-对策动物生活在相对稳定的栖息环境中,它们一般个体较大,出生率低,幼仔存活率高,具有很好的自我保护能力,如大象、鲸等。老鼠是r-对策动物的典型代表,与K-对策者相反,它们具有个体小、出生率高、存活率低的特点,生活在易变的栖息环境中,种群数量不稳定。遇到不利的环境,其数量可以大幅度降低,而一旦环境转好,即可在较少的几个世代内迅速恢复种群水平。从长远的角度看,它们更能适应变化的环境。如今,不少想做官的人提出向狼学习,那实在是弱智,不见狼都快被灭绝了。狼这种东西,太高调啦。向老鼠学习,低调一些,丑陋一些,肮脏一些,大概会更适应严酷的官场生态环境吧。

政府不停地发出灭鼠号召,但不太乐观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在赞美老鼠,比如一个叫杨臣刚的歌手,宣扬“老鼠爱大米”(种粮积极性本就不高了,农民听了心里该多难受啊)。而迪士尼做得更过火,由迪士尼官方主办的“未来的米老鼠”活动再现了100年后人类心目中的米老鼠形象,它们是机械米奇、透明的类似外星生物的米奇、耳朵做成地球和太阳的米奇、蔬菜感觉的米奇、超怪异的米奇,总之,都超级可爱,每家买一个供着。一些中国学校也推广起了爱鼠教育。一位小学生的作文写道:“未来的老鼠不像现在的老鼠这样令人讨厌,不像现在的老鼠这样人人喊打。未来的老鼠有两三岁的小孩那么高,家庭里出现了老鼠保姆,大大小小的商店中则忙碌着老鼠售货员。”从仇鼠到爱鼠,心理鸿沟瞬时跨越,人鼠或本是一家,这样社会就和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