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未来的108种可能
7176500000039

第39章 机器接管社会

北京的国际机器人展曾让不少参观者失望。他们回来后便说,那些机器人呀,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搬运,像猩猩一样拿着矿泉水瓶子行走,或者把一个盒子重叠到另一个上面,真是可笑。有一个机器人,说是可以与人对话,但它一张口,就只知道问:本届奥运会是在哪一个城市举行的?田亮拿的是什么冠军?一个老太太很生气,说:“我哪里知道是什么冠军?王小丫还要给出多项选择呢。”

机器人或许有着更深刻的原理,但是,不知为什么,来农展馆参观的,大多是妈妈带着孩子。因此,曾经在《黑客帝国》面前云山雾罩的她们,什么也没有看出来。展览的一个失败,在于没有吸引更多的成人,尤其是成年男人。

之所以说没有吸引成年男人,我觉得,核心问题是,展览没有揭示出未来机器人发展的一个主要后果,即政治权力的转移。西方人在设计机器人时,很注意这方面的开发,比如赋予机器人做领导者、搞民主选举的功能。

中国人喜欢把机器人理解为跟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金属家伙,理解为孩子的宠物,这是一个误区。实际上,即便是到了未来,机器人也不一定像人,如一些机械臂,它只是一种拥有智能的机械。甚至一架可以自主攻击目标的无人驾驶飞机,一枚可以进行学习的灵巧炸弹,在某种程度上,它们就是机器人。海湾战争是一个开端。而在将来,战争就是机器对机器的决斗,机器本身就具有控制权,人远远地躲在一边。国家的命运交给了机器,民族的存亡取决于机器的智能,取决于它们的灵敏性。

把人的政治权力逐步移交给机器,其实是进行了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的工作。18世纪,大规模的机器生产和流水线的出现,把一件工作分解成了许多程序。这样的分解,对机器有利,人则开始异化。由此促生了现实政治的转移,包括出现了无产阶级。

专家们说,在未来,机器改变政治的一种情况,是越来越多的政策,是基于计算机的运算结果做出来的。人的大脑要算出这样的结果,得用好多年时间,而机器仅用一秒钟,所以人不能跟机器比。“机器人时代的先知”渥维克教授称,在西方,公司雇佣职员、给职员发工资,都要依据其使用的机器的工作效率如何而定,这种效率的根据是接了多少次电话,按了多少次键盘。而随着机器逐渐拥有学习能力,它会发展出更大的潜能。通过学习,机器会自行改变其决定,这新的决定,可能会让政治家瞠目结舌。

渥维克认为,未来的民主社会,必须考虑这样的过程,即不仅应该了解候选人的政策,而且要了解他们如何使用机器和软件。如果一位政治家要启动一个人工神经网络,那么,在选举之前,选民们应该被告知。

但至少在目前,在中国,机器人还主要是妈妈和孩子们的玩具,技术知识也极少成为民主参与的当然基础。记得在某一年的全国人代会上,我站在大会堂门口,连续询问代表有关如何看待克隆的问题,人家基本上是顾左右而言他。那么,对于更复杂的技术问题,比如大型水电站的建设,比如电子游戏的后果,比如高技术战争的胜负,我猜想,许多中国成年男人是会出现判断上的模糊的。

一群人如果不拥有理解机器如何工作的渴望,那么,他们就可能是最容易被机器接管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