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未来的108种可能
7176500000017

第17章 有效沟通,最好用手

这个时代的人们发疯似的渴望沟通,大概是因为沟通能够让人赚钱。无论是中国移动的“沟通从心开始”还是摩托罗拉的“沟通无限”,都散发出一股钞票味儿。市场上因此充斥着无数“沟通入门”教材。但实际上,沟通似乎是越来越难了,就跟赚钱越来越难似的。

所以说不是信息抵达了就是沟通。常常见到说者说了半天,但最后听者根本没有听懂。这个时候干着急也没有办法,只能恼怒地说一句:“跟这种人根本无法沟通!”松下幸之助有一句名言:“管理的定义很简单,过去、现在、未来都是沟通。”而据调查,70%的优秀经理人把主要工作时间用于沟通。这正好说明沟通是如何的困难,是多么地耗费了人们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越是成熟,就越不说心里话,个人和文明都是如此。做动物的时候,鸟儿见了危险发出一声叫,别的鸟儿就都明白是什么意思。做猿人的时代,发几个音节大家便都懂得了,一起上去围困住猎物,一顿乱棒下去就解决问题了。现在,则是“原子已可分,成见难弥合”,或者,“暴富容易,深交困难”。人越来越专门化、小众化,处处隔行如隔山。以前代沟以十岁为界,现在两岁便有了,还有“知沟”。许多老年人已根本无法与年轻人沟通。但总不能让老年人屈尊做些什么吧。所以讲沟通的书,多是教育年轻的下属怎样去跟年长的上司沟通。沟通出了问题,大概都出在下属。就像门打不开,一般都先要检查钥匙出了什么问题,而不是去看锁是否坏了。

这样当然很累。因此今后会出现一种职业,叫做“意思翻译”,不是译语言,而是把大家都在说的同一种语言翻译成能够被彼此理解的“意思”。领导出国通常就会带三个人:一个秘书,两个翻译(语言翻译和意思翻译)。为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意思翻译至少应配备到县团一级。还有一种职业是沟通代理人,供职于沟通公司,日常工作就是尽一切可能寻找大家之间的共同点,像医生一样,诊断出深藏着的可被理解的细节。

沟通变得如此学问化和复杂化也很让人心烦。未来的沟通还应该是简单的。我们很希望能回到眼睛时代,凭一个眼神,就知道内心的全部。但现代人已修炼得老到,从眼睛上根本看不到心灵。因此,未来的沟通也许要拜托给手。也就是把人体当作线缆,一握手就能传递信息,直达心意。这样人类不仅是共享信息的受众,也将成为信息传输的载体。从信息安全的角度看,人体通信识别技术也更可靠,因为每个人体内的“生物密码”都不相同,绝对不可伪造。信号通过人体传导,也不会像固定电话或手机那样发生串线和盗听、盗打现象。平时害怕与人沟通,不就是因为担心泄密吗?日本人的实验表明人体通信的信息传输速度已能达到每秒10兆比特,因此以宽带网的速度通过人体传输数据是完全可能的,这对于有效沟通是一个喜讯,因为,沟通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信息量不够。

人体通信的萌芽实际上始于松下公司开发的人体通信装置,它让老年人只要用手触摸,即可把系统自动测量所得的血压数据传输给医院。总之这种沟通手段比较简捷,加以开发,潜力无限。今后在老婆手上摸一把,就知道她心里想什么,比说话要有效果。另外它也是双向的和平等的。但实际上这也只是初级的,其发展方向是,我们握握手,就可以让思维沿着无名指直接传导入对方大脑,去进行真正的换位思考,体察对方每一个思想和情感细节,最后大叫一声:“理解不过小菜一碟!”科幻小说中早有这样的描述。那时我们会发现其实人人都是好人。

但握手也可能成为一种特别的仪式,不好轻易使用,或者,一种特权,以沟通之名,罪恶假其道而行。我们更希望,新的沟通方式带来的效果应该是平等。手与手的接触,信息是平等交换的。另外,它比较简单,不需要用大脑思考。

遗传统治的时代

你将是哪种家庭的一员

穷人和富人不再是一个物种

通过胳膊读《挪威的森林》

有效沟通,最好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