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未来的108种可能
7176500000106

第106章 王小丫为什么不去找郭德纲学说相声

在“十五”期间,中国人民常常在电视荧屏上见到这样一种场面:一位目光炯炯的“女孩”坐在一个银色的好像是等离子飞船操纵间的台子前,向一位坐在她对面的紧张不安的男士或女士提出一连串问题,然后严肃地说:“是,还是不是,请回答!”

这个“女孩”名叫王小丫,也有人亲切地管她叫“小丫”。她是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小丫善于出判断题,也喜欢出选择题。而这并不仅仅是小丫一个人这么做。央视的娱乐益智节目大都是这样的,整个中国的电视娱乐益智节目也基本如此(当然不仅仅是娱乐益智节目,也包括所有的道德教化节目)。与郭德纲总是令人轻松地笑起来不同,小丫制造的现场一般要让人紧张不安。这种主持人拷问来宾的问答节目,据说是从国外同行那里移植来的,但似乎更符合中国国情。小丫大力倡导的一是背功,二是蒙功,而这两种功夫,中国人都轻车熟路。

小丫考查的通常是所谓的“知识点”。当然,知识就是力量,这条法则主导中国已有很久了,从考科举到考大学,无不适用。小丫的提问,多少反映了一种“知识拜物教”的存在。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从知识上落后于西方了。因此,人们便对所谓“学贯中西”的大学者顶礼膜拜起来,实在是因为在知识方面,在西方人面前有一些自卑。

聪明“女孩”王小丫敏锐地发现了中国人的这一软肋,便机智地通过提问“是,还是不是”,不但找到了金饭碗,还成为了“央视名嘴”。但是,这种情形,随着“十一五”的到来,就有了危险。因为在一个创新型国家中,知识的获取将变得非常容易。随着人工智能进入日常生活,机器无处不在,将能回答我们想知道的任何问题。知识不再是必需的日用品。而按照常理,凡是任何容易得来的东西都会贬值,知识当然也不例外。

罗杰·C·香克是卡耐基梅隆计算机学院的教授,著名的人工智能专家。他对未来知识贬值后的情形进行过一番推想。他说,未来的人们将居住在一幢智能住宅里,只要你能大声说出你想要知道的东西,四面的墙壁就会回答——当然,那墙壁后面藏有好多高科技。如果一时忘了弗洛伊德的“超我”都说过什么,不要紧,你可以就近找一台机器,问它弗洛伊德说过什么,然后听弗洛伊德(或某个看起来或听起来很像他的人)解释,你还能通过机器找到五个观点相反的大人物,倾听他们的不同看法——如果你愿意与他们讨论,而不是只想听到一种标准答案的话。在这种背景下,王小丫同志的职业前途堪忧,因为没有人再愿意坐到她面前,向全国人民展示自己仅仅是一个“知识仓库”。这样一来,由于“答问市场”的缩小,小丫就需要提前考虑转型。但她不是沈冰,因此,她是否应该考虑,去向郭德纲学习说相声?

总之,新的情况就是这样的:智慧是获得问题答案的能力还是学会提出问题的能力?显然,当答案失去了意义,问题就显得重要。那么,今后,小丫能不能面对那面无所不知的墙壁,向它提出真正有价值的问题呢?她是不会的。因为,小丫式的提问程序,是基于钦定标准答案而设计出来的,并且,其目的是为了考倒老百姓,以此维护国家电视台的权威性与合法性。因此,一旦出现了不再被难倒的答问者,而且不再有一个权威而标准答案,感到惶惑不安的,就不再仅是小丫同志了。央视领导就该着急了。在这种情况下,受教育是什么意思?智慧是什么意思?宣传是什么意思?政治是什么意思?这些都得重新定义。

那么,面临事业危机的中年女性王小丫究竟怎么走出她的困境呢?于是,我们看到,她开始跑两会了。这位勇敢的女人把自己瘦小的身躯像堵机枪一样顽强地堵在人民大会堂的门口,在凛冽的寒风中向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连珠炮一般的问题。在中国,今后一段时间,大概只有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还不敢不回答来自央视的提问,而他们面对偶像王小丫是那么的激动,因此他们的回答也必然还会是众口一词和让人称心的,这很能满足小丫和她的领导的迫切期待。这便成了小丫拒绝去向郭德纲学说相声而要坚守的最后一块阵地。这座带有小丫特色的益智主义堡垒将给罗杰·C·香克教授之流布下一个攻不破的迷魂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