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一生成就悟《论语》
713800000008

第8章 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周边—入世的关键(2)

事实上他不但忍受了这些诋毁与诽滂,而且战胜了这一切,最终取得了内战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这是最值得人们惊叹的成就。在这个过程中,他还重新整编了美国军队,扩大了总统的权力范围,废除了奴隶制度,恢复了美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林肯的坦荡荡的胸怀使他赢得了美国人民的永远尊敬。

想靠小聪明在名利场上玩得转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这种人如同《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一样,只会得势于一时,最后的下场还是水月镜花一场空。

在一部反映政府机关生活的长篇小说中,一个市长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觉得,最值得怜悯的人是那些一天到晚琢磨别人的人,这种人很累,其实也很苦,往往又玩不转。可为什么又有很多人心甘情愿地钻这个套子呢?人哪,有时候实在太蠢,好人中有蠢人,坏人中也有蠢人,而后一种人是最没有寄托的。”

每个人都隐藏着“势利”的基因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论语·雍也》

人们常说某人势利眼,凭外貌衣着就判断一个人的修养、地位与出身。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实状况。绝大多数的人都有以貌断人的陋习。虽说人们衣着的风格品位与他的身份、气质有一定的关系,但绝没有直接的因果联系。所以我们在与人交往时,切不可枉自下判断,尤其在没有与他人深交的情况下。

从全世界范围来讲,斯坦福大学与哈佛大学都绝对是第一流的高等学府。但如果不是哈佛的某一任校长犯了以貌取人的低级错误,斯坦福大学也许根本不会存在。

一天,一对老夫妇去拜访哈佛的校长,女的穿着一套褪色的条纹棉布衣服,而她的丈夫则穿着便宜的西装。

校长的秘书在片刻间就断定这两个乡下人不可能与哈佛有业务来往。

老先生轻声地说:“我们要见校长。”

秘书很礼貌地说:“他整天都很忙!”

女士回答说:“没关系,我们可以等。”

秘书一直不理他们,希望他们知难而退,自己走开。可几个钟头后他们还在那里等着。

秘书只好告知校长:“也许他们跟您讲几句话就会走开。”

校长不耐烦地同意了,他很傲慢而且心不甘情不愿地面见了这对夫妇。

女士告诉他:“我们有一个儿子曾经在哈佛读过一年,他很喜欢哈佛,他在哈佛的生活很快乐。但是去年他因意外而死亡。我丈夫和我想在校园里为他留一个纪念物。”

校长并没有被感动,反而觉得很可笑,粗声地说:“夫人,我们不能为每一位曾就读于哈佛而后死亡的人竖立雕像。如果我们这样做,我们的校园看起来就会像墓园一样。”

女士说:“不是,我们不是要竖立一座雕像,我们想要捐建一栋大楼给哈佛。”

校长仔细地看了一下他们身上的条纹棉布衣服及粗布便宜西装,轻蔑地吐出一口气说:“你们知不知道建一栋大楼要花多少钱?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建筑物都超过了750万美元。”

女士沉默了。校长很高兴:总算可以把他们打发了。

这位女士转向她丈夫说:“只要750万就可以建一座大楼?我们为什么不建一座大学来纪念我们的儿子?”

就这样,这对夫妇——斯坦福夫妇——离开了哈佛,到了加州,创立了斯坦福大学,以此来纪念他们的儿子。

如果事先知道适当的谦恭能够得到如此巨大的财富支持,大概哈佛大学的校长肯定会放弃以貌取人的做法,可他以貌取人,坐失良机。

正因为以貌取人的代价很大,人们才学会了谨慎地观察小心地下结论。

孔子也犯过类似的错误,在《论语》中有记载: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论语·雍也》)

什么意思呢?

子游做武城地方的官长。孔子问:“你在这里发现了什么人才没有?”子游回答说:“有个叫澹台灭明的,从来不走邪路,没有公事,连我的办公室都不来。”大概当时澹台还未入孔子门下。从子游的话来看,澹台此人的优点就是公私分明,与上级之间,只保持公事上的往来,不搞公事之外的私人联络。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杰出的人,后来却被孔子错失了。

澹台此人在《论语》书中不显,却屡被当时及其后的人提及。

《史记·弟子列传》写道:“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岁。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既已受业,退而修行,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名施乎诸侯。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是说澹台曾欲师从孔子,孔子以貌取人,未立即收入门下,后来孔子听说其德行成就,说了一番后悔的话。《韩非子·显学》中也有类似文字:“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智不充其辩。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

“以言取人”、“以貌取人”,说白了,就是一种势利心的表现。连孔子老圣人有时都不能免俗。看来,也许每个人心底深处都隐藏着“势利”的基因,这是我们应该随时警惕的。

维持两分钟的好形象,换来一生成功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今天我们常拿文质彬彬一词来形容温文尔雅的绅士,这个词语就出自《论语》。

有人一提到孔子就仿佛看到了一位迂腐且木讷的老头,但孔子的形象是这样的吗?绝对不是。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就是朴素的特质,人类最原始的浅陋习惯。比如冷了要穿衣,饿了要吃饭。“文”就是人类的经验文化。孔子这种观点非常好理解,用今天的话来讲,这就好比一个人的眼中整天只有吃饭、睡觉、挣钱这些俗务而无理想主义的东西,那么他难免显得庸俗——“野”;但一个人若从不脚踏实地地思考现实生活,又会显得太斯文和太酸腐了。一个人要想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既不能太“野”,也不能太“史”;既不能不注重内涵,也不能不注重外在,不注重仪表。

我们不难发现如今许多人衣着不够庄重,过分注重个性,甚至一些人上班时还穿着拖鞋大短裤,我们在反对“文胜质则史”的过程中矫枉过正,又到了“质胜文则野”的地步。

倘若能把二者结合得比较好,像孔子所说的文质彬彬,那真是两全其美的事。人们首先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先有成功的形象,后有成功的人生。成功的形象要在第一时间传递给对方,因为这是一个只有一两分钟的世界,别人没有时间来等待你日后的表现。

美国商人希尔在创业之始,就意识到服饰对人际交往与成功办事的作用。他清楚地认识到,商业社会中,一般人是根据一个人的衣着来判断对方的实力的,因此,他首先去拜访裁缝。

靠着往日的信用,希尔订做了三套昂贵的西服,共花了275美元,而当时他的口袋里只剩下不到1美元的零钱。

然后他又买了一整套最好的衬衫、衣领、领带、吊带等,这时他的债务已经达到了675美元。

每天早上,他都会身穿一套全新的衣服,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街道同某位富裕的出版商“邂逅”,希尔每天都和他打招呼,并偶尔聊上一两分钟。

这种例行性会面大约进行了一星期之后,出版商开始主动与希尔搭话,并说:“你看来混得相当不错。”

接着出版商便想知道希尔从事哪种行业。因为希尔身上表现出了极有成就的气质,再加上每天一套不同的新衣服,已引起了出版商极大的好奇心,这正是希尔盼望发生的情况。

希尔于是很轻松地告诉出版商:“我正在筹备一份新杂志,打算在近期内争取出版,杂志的名称为《希尔的黄金定律》。”

出版商说:“我是从事杂志印刷及发行的。也许,我也可以帮你的忙。”

这正是希尔等候的那一刻,当他购买这些新衣服时,他心中已想到了这一刻,以及他们所站立的这块土地,几乎分毫不差。

这位出版商邀请希尔到他的俱乐部和他共进午餐,在咖啡和香烟尚未送上桌前,他已“说服”了希尔答应和他签合约,由他负责印刷及发行希尔的杂志。希尔甚至“答应”允许他提供资金并不收取任何利息。

发行《希尔的黄金定律》这本杂志所需要的资金至少在3万美元以上,而其中的每一分钱都是通过漂亮衣服这一“幌子”筹集来的。

成功的外表总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尤其是成功的神情更能吸引人们“赞许性的注意力”。

成功的第一印象往往能为后面的合作做出完美的铺垫。要知道,人们总会习惯于从你的衣着、仪表来揣测你的一切,这就是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

我们说不要以貌取人,这是对自身修养的要求。至于别人会不会以貌取我们呢?这就不得而知了。如果能谈吐优雅,穿衣得体,气度不凡,那便真正做到了孔子所说的“文质彬彬”。

以沉默回敬无知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

现在有一些叛逆的年轻人,动不动就嘲笑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但不觉得自己态度过于武断反而觉得自己思想前卫,沾沾自喜。

哈佛大学有一位中国籍教授说:“到哈佛的中国学生都很优秀,他们对ABC很精通,但似乎已快不知道谁是李杜了!”中国的学生则说:“你看人家哈佛的校训听着就对味儿: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我们的文化中只提尊师重道,哪提过什么敬重真理的话啊?”

这么讲的人一定对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不了解,孔子就说过“当仁不让于师”的话。他在《论语》中讲的这句话怎么解释呢?孔子的意思是:如果某件事是那样的,真理是如此的,你就不必听老师的了。这足见古今中外的圣贤们看法是惊人的相似,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在真理面前,一切权威都无足轻重。

有一则故事很具讽刺性,也值得人们深思:

英国一位年轻的建筑设计师很幸运地被邀请参加了温泽市政府大厅的设计。他运用工程力学的知识,根据自己的经验,很巧妙地设计了一个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大厅天顶的方案。

一年后,市政府请权威人士进行验收时,对他设计的一根支柱提出了异议。权威人士认为,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太危险了,要求他再多加几根柱子。

年轻的设计师十分自信,他说:“只要用一根柱子便足以保证大厅的稳固。”他有足够充分的理由认为自己的方案是正确的。于是他拒绝了工程验收专家们的建议。

他的固执惹恼了市政官员,还险些因此被送上法庭。

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他只好在大厅四周增加了4根柱子。不过,这4根柱子全部都没有接触天花板,其间相隔了无法察觉的两毫米。

时光如梭,岁月更迭,一晃就是300年。

300年的时间里,市政官员换了一批又一批,市政府大厅坚固如初。直到20世纪后期市政府准备修缮大厅的天顶时,才发现了4根柱子虚设的秘密。

消息传出,世界各国的建筑师和游客慕名前来,观赏这几根神奇的柱子,并把这个市政大厅称作“嘲笑无知的建筑”。最为人们称奇的,是这位建筑师当年刻在中央圆柱顶端的一行字:

自信和真理只需要一根支柱。

如果你认为一件事是正确的,并且值得你付出与坚持,那么就别在意他人的看法,切莫因他人的评论而左右摇摆。

这是孔子的智慧,也是《论语》的智慧。

美国前国务卿乔治·马歇尔以善于用人著称,他在用人上眼光独具,往往使用一些别人不看好的人,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巴顿,是出了名的暴脾气,到处得罪人,在军中备受排挤。马歇尔想让巴顿指挥坦克部队,但遭到了众人的反对,有人善意地提醒马歇尔:“当心巴顿这头倔驴踢着你。”但马歇尔不为所动,他认定巴顿直来直去傲视一切险阻的气质很适合指挥坦克部队,于是对巴顿大力提拔。巴顿也以自己显赫的功勋证实了马歇尔的眼光。另外,他还力排众议让艾森豪威尔担任盟军总司令。当时,艾森豪威尔只是一个作战参谋,从来没有担任过一级部队的指挥官,他怎么能指挥几百万部队呢?听说马歇尔要让艾森豪威尔担任盟军司令,美国上下一片哗然。很多人都表示了强烈的质疑。但马歇尔认为,艾森豪威尔头脑清晰,善于决策,另外性格温和,善于处理矛盾,当盟军总司令再合适不过。事实证明,艾森豪威尔极好地完成了任务,而马歇尔对艾森豪威尔的使用,也成为一段佳话。马歇尔因在用人问题上眼光独到,不为他人意见左右提拔了一大批名将,成为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陆军参谋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