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一生成就悟《论语》
713800000027

第27章 “治家”的政治学—和谐之道(1)

随着现代人际关系的淡漠,生存空间的狭小、拥挤,我们将过多的包袱甩给了我们最亲密的亲人。有人说亲人间的交往是不用花费心思的,但因为沟通不畅而导致的夫妻反目、亲人失和却层出不穷。这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没有把握好与他们相处的脉搏。家庭的和谐美满是人生的最大成就之一,儒家思想最重天伦之道,而《论语》更是以机警而朴素的语言告诉我们怎样经营一个美好的家。

弯曲姿态与婚姻的幸福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论语·颜渊》

世界上有两种事情无法逆转:一堵倒向自己的墙壁和一个倒向别人怀抱的爱人。婚姻是比爱情更现实的东西,它源于爱情,又高于爱情,爱情不需要刻意地雕琢,婚姻却要用心去经营,一旦经营不善,怀中的爱人就会一去不复返。

英国著名影星费·雯丽在演出了好莱坞历史上最经典的爱情电影《飘》之后,一夜成名。她本人与“忧郁王子哈姆雷特”的扮演者劳伦斯之间的爱情也堪称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佳话,两个人的爱情在历经种种磨难之后终于修成正果——他们步入了婚姻的圣殿。然而,这两位对爱情有着最为完美的诠释的影星的婚姻却以不幸告终。他们的爱情经受了考验,婚姻却一败涂地。他们的爱情是完美的,然而正是因为他们以要求完美的爱情的眼光来要求婚姻,他们的婚姻才抵抗不了这理想的重压轰然倒塌,这种不能承受之重终于毁灭了他们的幸福。

有很多恋人在没结婚时卿卿我我,而一旦结婚却反目成仇,曾经山盟海誓的爱情被婚姻磨去了最后的光泽。《论语》里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句: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在浓情蜜意时恨不得替对方去死,在浓情变淡或者根本没有爱的时候,却恨不得将对方置于死地。其实,感情的世界永远不止是二元对立。二人世界需要两个善于经营的合作人。

婚姻对很多不善经营的人来说确实是爱情的坟墓。

加拿大的魁北克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一能吸引人的奇特之处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女贞等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这一奇异景观是个谜,许多地质学家都大惑不解,一直没有得出令人满意的结论。揭开谜底的,竟是一对寻常的夫妇。

那是1983年的冬天,这对夫妇的婚姻正濒于破裂。为了重新找回昔日的爱情,他们打算来一次浪漫之旅,如果能找到感觉就继续生活,如果不能就友好分手。他们来到这个山谷的时候,正赶上天降大雪。他们支起帐篷,望着满天飞舞的大雪,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来得大,来得密。不一会儿,雪松上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雪。不过当雪积到一定的厚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条就会向下弯曲,直到雪从枝上滑落。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雪松始终完好无损。而其他的树因没有这个本领,树枝就被压断了。西坡由于雪小,总有些树挺了过来,所以西坡除了雪松,还有柏和女贞之类。

帐篷中的妻子发现了这一景观,对丈夫说:“东坡肯定也长过杂树,只是因不会弯曲才被大雪摧毁了。”

丈夫点头称是。少顷,两人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相互拥抱在一起。

对于婚姻的压力要尽可能地去承受,在承受不了的时候,学会弯曲一下,像雪松一样让一步,这样就不会被压垮。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它是婚姻的一种艺术。在该低头的时候不肯低头,你的婚姻也就不会向你低头。不要去苛求对方是完美的,因为你也不是完美的,向他(她)低一下头,你们的婚姻就会自有一番风景。

《圣经》中神对男人和女人说:“你们要共进早餐,但不要在同一碗中分享;你们共享欢乐,但不要在同一杯中啜饮。像一把琴上的两根弦,你们是分开的也是分不开的;像一座神殿的两根柱子,你们是独立的,也是不能独立的。”

在婚姻中两个人的关系是有韧性的,拉得开,但又扯不断。谁也不束缚谁,到头来仍然是谁也离不开谁,这才是和谐的婚姻。

夫妻之间产生争执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把婚姻当成一把雕刻刀,时时刻刻都想用这把刀按照自己的要求去雕塑对方。但是有谁愿意被雕塑成一个失去自我的人呢?于是“个性不合”、“志向不同”就成了雕刻刀下的“成品”,离婚就成了唯一的一条路。

每个人本身都是“艺术品”而不是“半成品”,人人都企望被欣赏而不愿意被雕塑。所以不要把婚姻当成一把雕刻刀,只想把对方雕塑成什么模样。婚姻是一种艺术,要懂得去欣赏对方,而不是去束缚对方,彼此之间的空间太小了,谁都会感到不安。

“孝”:和谐法则之元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里仁》

看看“孝”这个字,上面是“老”字的头,下面是“子”。这是一个含义丰富的字,老一代以慈爱披泽着子孙后代,“子”承载着上辈人,为老人付出责任付出爱。

《孝经》云:“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也”——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以孝治国”。这是人类最基本的人伦感情,孝经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也体现在这个“孝”字上。

试想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对自己父母冷漠的人,怎么可能指望他真诚待人,又怎么可能指望他成为一个团队里的可靠因素呢? 

今天我们再读《论语》,再体味这个“孝”字,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问题:今天与孔子所处的时代确实有明显的差异,离婚率增高,单亲家庭增多,这种社会变异,对“孝”提出了挑战。但是,我们今天要理解的孝,和过去的宗法秩序和封建政治教化的内容有很大的区别,家庭分裂固然是一种不幸,但是人伦纲常、亲人之间的感情连接,是长存不灭的。我们更多的是以爱为基座来看待现代社会中的“孝道”,这个话题不但不会过时,而且应当注入全新的理解。现在的年轻人都时兴过生日举办个party什么的,庆祝自己又长大了一岁。做父母的永远都记得子女的年龄与生日,然而有几个人能记得父母的生日呢?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的年龄是必须要知道的,一则是庆贺他们添寿,这是高兴的事儿;一则心里又充满忧愁,因为他们的年龄每增长一岁离生命的终点就越近!

台湾作家张曼娟说:“我以为这一切的幸福都不会远逝。日子一天天地过,以为明天、后天还是如此,直到有一天猛然间我发现他们已渐行渐远,才明白日子变了!”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一种最令人揪心的痛苦,年轻时忙着赚钱,总想把生活的质量提高了再好好照顾他们,却不知岁月不饶人啊!

其实,父母要的也许不是金钱等物质财富,而是我们的孝心。

所以,人应当及时向父母尽孝心,向他们表达我们对他们的敬意与爱意。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口越来越老龄化,“空巢”现象已成为一种社会问题。不少儿女为了赚钱,把孤独的老人独自留在家中。不少人以为只要给他们足够的钱就算尽了孝心,也有不少人还给父母请了保姆。但是这样就可以让老人们安度晚年了吗?

《论语》里一段子贡问孝的文字:

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孔子告诉子夏,不要以帮父母做点事,有好吃的给他们就是孝顺了。可能做的时候,心不甘情不愿,还耍脸色(色难)。

伏尔泰曾经说:“对于亚当而言,天堂是他的家;然而对于亚当的后裔而言,家是他们的天堂。”

我们在关心父母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该问候一下老人的心灵。有这样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

一个70多岁的老读者,背驼得厉害,但他天天泡在图书馆的报刊阅览室里,风雨无阻。不仅如此,在所有的读者中,他总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阅览室管理员觉得这个老头怪怪的,烦得不得了。

可一件偶然的事,让管理员从此改变了对老头的看法。

那天在下班的路上,一个同事突然问她:“你母亲是不是被聘为我老婆的那个商场的监督员了?”

管理员愕然:“没听说过呀!”

同事说:“我的老婆在某商场当营业员,她们商场每天开门,迎来的第一个顾客经常是你母亲。而且老人什么也不买,却挨个看柜台,还要问这问那。时间一长,营业员们就以为老人是商场领导雇的监督员,专门来监督他们工作的——因为商场领导有话在先。营业员们就对老人很戒备,同时也很反感。”

管理员径直回到母亲家——她父亲两年前病故,母亲一个人生活,把同事所说的事情一说,问母亲是否真的在给人家做监督员。

母亲矢口否认:“没有这回事呀!他们大概是误会了,我只是闲逛而已。”

管理员开始数落母亲。

母亲长叹了一声,伤感地说:“我们这些老人一天到晚太寂寞了,逛逛商店,最初只是为了消磨一下时间,可时间一长就养成习惯了,一天不去就觉得不舒服。要不,你要我干什么呢……”母亲说到这里,垂下花白的头,悄悄地流下了眼泪。

就在这一刹那间,管理员突然感到心里酸酸的。母亲有一儿两女,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很少来看母亲,母亲需要排解寂寞和孤独呀!那天管理员没有回家住,而是陪母亲聊了一晚上的天。

第二天,管理员上班很早,但驼背老人仍然等候在阅览室门前。

也不知怎么她心中突然涌起一股柔情,第一次没有用以前的那种眼光来看这个老人,而是面带微笑,对他说:“早啊!大爷,这么早就来了,来了就进来吧。”

许多人在成家立业以后忘记曾生养自己的父母,把事业和自己的小家庭放在第一位。或许这也是人类的悲哀,亲情几乎都是对下不对上的。试问,有几个人考虑父母比关心孩子还多呢?

家庭学也是一门政治学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中国人处世非常讲究诚信,孔子在《论语》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同样曾点也自省道:“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是做人处世的一个根本原则。

但许多人在外边和同事说话算数,和朋友说到做到,一到家里就不一样了。

常听到有的家长对孩子说“如果你把某件事做好了,我带你去哪里哪里玩”或者“如果你考试进步了,我将给你买那件你特别喜欢的衣服”等等。孩子信以为真,一开始就这样怀着期待去认真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料,等结果出来时家长却再也不提那些奖赏的事了。第一次可能还无所谓,但一而再,再而三之后就不同了。家庭内部将因此出现诚信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