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一生成就悟《论语》
713800000019

第19章 学会用减法生活—“喻利”的学问(1)

成功是常被众人提及的一个词汇,也是无人能准确定义的概念。我们只是模糊地感知它的方向,到头来是否是一场空却不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论语》讲述的是关于幸福人生的哲学,它会不会告诉我们成功的秘诀与方法呢?

孔子:最早的性格分析师

闵子侍侧, 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论语·先进》

英国作家毛姆曾说:“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人生就是性格的悲喜剧。一个人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得先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挑战命运,首先要从挑战自己的性格开始。

性格决定命运,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孔子的大弟子子路身上得到证实。子路性格豪爽正直,为人耿直,在众多弟子中常常只有他敢顶撞他的老师,而子路的为人也是令后世之人敬重他的重要原因。只是可惜,他的刚烈性格造成了他的不幸结局。

孔子曾因子路个性耿直说他将来怕会不得好死,不料竟一语成谶:

闵子侍侧, 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师生一起欢聚的场景:

闵子骞在孔子身边,温和恭顺;子路,是刚强亢直的样子;冉有、子贡,滔滔雄辩又神色从容。和这些弟子们在一起,孔子很开心,可是又说:“像子路这样,怕是得不到好死呀。”( :和颜悦色的样子)

后来,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子路的死状:

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子路在被攻击之时,帽子的簪缨断了。他谨守礼法,想整冠之后再战,然而,敌人并没有等他,他眨眼之间被对手剁为肉酱。有人说子路的表现比堂吉诃德还堂吉诃德,或言孔子的礼法教育如何害人。但在更多人眼中,子路的这番举动正凸显了一种君子风范。有的人可能对古书中动辄君子如何、君子之风如何一向少有真实的敬意,但看到子路正冠而死时,你无法不真正地被感动。所谓君子之风,平常是谁都可以说说的,可是临到生死关头,还能这样自发做出来,我们唯有钦佩这人的高风。

但无论如何,子路却因他的君子之风而丧命,这又不能不说是他的性格所酿成的悲剧。

人生的悲剧归根到底是性格的悲剧,《三国演义》里的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英勇无敌,但因性格骄傲自负,终于败走麦城而死。俄国作家果戈理长篇小说《死魂灵》里的泼留希金,他的家财堆积到腐烂发霉,可是贪婪、吝啬的性格促使他每天上街拾破烂,过乞丐般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性格的悲剧更是屡见不鲜。

性格还会影响到人的健康。《红楼梦》里才貌双全的林黛玉,就是因其性格多愁善感、忧郁猜疑,终于积郁成疾,呕血而死。《三国演义》里的周瑜是东吴的大都督,人们说他是活活被诸葛亮给气死的。话说回来,如果身经百战的周瑜具有良好的性格,诸葛亮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气不死他。现代医学证实,那些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大多性格孤僻,不适应社会生活。

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并不是说他已经预先知道了天命,预测到了自己的未来,而是说他已经懂得了自己该做什么和如何去做。实际上,这就是将外在的命运内化为自己的性格。他把握住了自己的性格,也就把握住了所谓的“天命”。

在敬慕他人的成功时,我们其实更应该先反省一下自己的性格,察看自己的气量,因为,决定自己命运的东西不是别的,正是自己的性格。

韩信有勇有谋,一生南征北伐,拼杀疆场,战功累累,在楚汉相争中,可谓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拥有强大实力,客观条件俱备,身边又有奇才出谋划策,完全可能别树一帜,自立为王,甚至可能统一天下。可他却在多次机遇面前当断不断,犹豫不决。他的性格注定了他最后落得个“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悲惨命运。

命运就是这么无常,在它无常的股掌中,却有一个不变的法则——性格决定命运。每一个看似无常的游戏里都隐藏着性格的潜在规则。我们所要做的不是怨天尤人,不是等待徘徊,而是塑造自己的性格,把握个人的命运,不要成为性格的牺牲品,一步一步跌入自己导演的悲剧中。

命里有时终须有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论语·里仁》

有一个自以为是的年轻人,毕业以后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他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对社会非常失望。怀着痛苦绝望的心情,他来到大海边,打算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时,有一个老人从这里走过,他阻拦了年轻人,并问他为什么要走绝路。他说自己得不到别人和社会的承认,没有人欣赏重用他。

老人从脚下的沙滩上捡起一粒沙子,让年轻人看了看,然后随便往地上一扔,对年轻人说:“请你把我刚才扔在地上的那粒沙子捡起来。”

“这根本不可能!”年轻人说。

老人没有说话,又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也随便地一扔,然后对年轻人说:“你能不能把这个珍珠捡起来呢?”

“这当然可以!”

有时候,你必须清楚自己只是一颗普通的沙粒,而不是价值连城的珍珠。要使自己卓然出众,就必须先使自己成为一颗珍珠。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孔子说,不用担忧自己没有社会地位,而应担忧没有可以立足于世的本领。

好多人抱怨怀才不遇:自己这匹千里马怎么就老遇不上伯乐呢?

其实,“怀才不遇”往往不是他人造成的,如果你没遇到伯乐,可能是因为你现在还不是匹千里马!

如今,抱怨“怀才不遇”好像成了很多年轻人的一种通病,他们普遍的症状是:牢骚满腹,喜欢批评他人,有时也会显出一副郁郁不得志的样子;和这种人交谈,运气不好的时候,还会被他批评一顿。

当然,这类人中有的的确是怀才不遇,由于无法适应客观环境,“虎落平阳被犬欺,龙困浅滩遭虾戏”。但为了生活,他们又不得不委屈自己,所以生活得十分痛苦。

难道现实中有才的人都是如此吗?不,尽管有时千里马可能无缘遇伯乐,但如果你真是一匹千里马,一次错遇伯乐,应该还有第二次、第三次……很多人之所以无缘于伯乐,主要原因还在于自身。有些人确实有才,但他们常自视清高,看不起那些能力和学历比较低的人,可如今的社会并不是你有才气就能成大器。别人看不惯你的傲气,就会想办法修理你。至于你的上司,更有可能因你的不知收敛而打压你,不让你出头。在人生丛林中,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大都是这么回事!最后的结局就是,你慢慢变成了一位“怀才不遇”者。

还有一种怀才不遇者,他们其实就是一类自我膨胀的庸才,因为他们本身无能,别人当然无法重用。但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自己没用,反倒认为自己怀才不遇,没人识才,于是到处发牢骚,吐苦水。

不管是有才还是无才,怀才不遇者真是人见人怕,因为他们一谈话就骂人,开口就是批评同事、主管、老板,然后吹嘘自己多行,多么能干。听者也只好点头称是,要不然,他也许会骂到你的头上!

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怀才不遇”感越强的人,越会把自己孤立在一个越来越小的圈子里,甚至无法与其他人的圈子相交。每个人都怕惹麻烦而不敢跟这种人打交道,人人视之为“怪物”,敬而远之!一个人如果给众人的不良印象已成定局,那除非遇到贵人大力提拔,否则将永无出头之日。结果往往是:有的辞职,有的外调,有的总是个小职员,有的则一辈子“怀才不遇”。

一个人不管才干如何,都会碰上无法施展自己才干的时候,这时候千万要记住:即使你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也不能明显地表现出来,你越是沉不住气,别人就越看轻你。

与其把大好的光阴浪费在抱怨与哀叹上,不如用心把自己打磨成一粒珍珠。

当你真的已成为一粒珍珠时,你的光芒是无法被掩盖的。人们常说这样一句老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难道不是这样吗?

没有人给你的人生设置障碍,欲求伯乐的赏识先要让自己成为一匹千里马。当你对人生有怀才不遇的感叹时,要警告自己一句: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君子有时也“喻于利”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我们现在生活的年代早已不是孔子生活的先秦时代,重农抑商的思想受到了空前的挑战与颠覆。

如今商人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再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做生意的人遍地开花。生意人都希望自己能赚到大钱,这是人的本能愿望。但做生意首先面临的一个难题是挑选合作者。不论是刚创业想寻找联合者,还是寻找经销商或是寻找买家、卖家,都必须挑一个“君子”合作,若遇到小人最终只能是让你叫苦不迭。

那么,在生意场上如何才能鉴别君子与小人呢?还好,我们的先人孔子早已给出答案,他在《论语》中有这么一句流传千古的话: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意思是:与君子谈事情,他们只问道德上该不该做;跟小人谈事情,他只是想有没有利可图。我们与人合作的目的只有一个:达到双赢。利益是双方共同的目标,但当义、利相悖时,合作方品格的高下对我们实现目标影响极大。

义,原指道义、情义;而利,则原指利益、人利。

董仲舒《春秋繁露》云:“凡人之性,莫不善义,然而不能义者,利败之也。故君子终日言不及利,欲以勿言愧之而已,愧之以塞其源也。”由此可知,义和利虽是密不可分的,但却有孰先孰后、孰主孰辅之分。

当代著名投资家索罗斯极为重视人品的高下,他认为一个人仅仅才华出众是不够的,还要有上等的人品。他喜欢诚实的人,对那些做事自私、不够诚实的人,即使他再聪明,也会请他走人。正如他的朋友沙卡洛夫所说:“他是我见过的最诚实的人,他根本不能忍受说谎。”这是对索罗斯的客观评价。他始终认为,许多投机商,包括一些很成功的投机商,并没有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事业,他们只是在投机,一味地投机。

索罗斯说:“对那些才气纵横的赚钱高手,如果我不信任他们,觉得这些人的人品不可靠,我就绝不希望他们当我的合伙人。”一次,垃圾债券大王麦克·米尔被起诉,垃圾债券业务出现真空,索罗斯很想进入这一黄金领域。为此他约谈了好多位曾在米尔手下做过事的人,想与他们合作。但是,他发现这些人有某种忽视道德的态度,于是放弃了这个机会。他觉得他的团队有这些人他会很不舒服,尽管他们积极进取又聪明能干,也很有投资天分。

索罗斯认为,如果一个人不值得信任,即使这个人拿世界上所有的担保品来作担保,也不要借钱给他。

索罗斯之所以如此看重合伙人的人品,是因为他认为,金融投资需要冒很大的风险,而不道德的人不愿意承担风险,这样的人不适宜从事负责、进取、高风险的投资事业。他说:“冒险是很辛苦的事,不是你自己愿意承担风险,就是你设法把风险转嫁到别人身上。任何从事冒险的事业却不能面对后果的人,都不是好手。”

索罗斯的团队里曾经有一个人私自在一种债券上投资了1000万美元,虽然这次投资赢利丰厚,但索罗斯认为这个人对自己的行动不负责任,便解雇了这个人品欠佳的合伙人。他的立场是:投资作风完全不同的人在他的团队里都可派上用场,但首先人品一定要可靠。

商道就是人道,做生意就是做人,生意场上的伙伴也是我们的朋友,因此选择合作伙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鲁迅先生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比人与猿之间的差别还要大。”所以有圣人君子也就有小人盗匪。做生意,谁都不希望与小人合作,就算那样可以暂时获得一点小利,我们也应不为所动,因为我们要为长远利益考虑。

多少人栽在一个“改”上

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

有句俗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犯错并不要紧,关键是不要在同一个地方栽两个跟头。

孔子曾评价颜渊,说他“不迁怒,不贰过”,我们这里再说一下他的不贰过。不贰过,就是说不犯相同的错。这个可不简单啊,不易做到。因为有的人犯了错,连承认的勇气都没有,还为自己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男子汉大丈夫说不低头就不低头!好像承认错误就是失败、丢面子的事情,而坚持错误就是男子汉的表现,这确实不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

孔子在《论语》中同样说过这么一句话:“过,则勿惮改。”惮,就是害怕。有了过错,就别怕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