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一生成就悟《论语》
713800000015

第15章 “及时行乐”并非堕落—心灵的学说(3)

有一位美国人,被人骂作“伪君子”、“骗子”、“比谋杀犯好不了多少”,你猜是谁?一幅刊在报纸上的漫画把他画成伏在断头台上的样子,一把大刀正要切下他的脑袋,街上的人群都在嘘他。他是谁?他是乔治·华盛顿。

如果说这还不足以说明问题,那么让我们继续看看皮尔里上将的遭遇。皮尔里上将因于1909年4月到北极探险而闻名世界。他险些因酷寒及饥饿而丧命,并因低温冻伤必须将8个脚趾都切除。情况的恶劣使他担心自己会精神错乱。可是在华盛顿的海军长官们却因为皮尔里的出名而愤怒。他们指控他以科学研究为名募集经费,却在北极到处晃荡。

他们羞辱封杀皮尔里的决心是如此坚定、强烈,以致后来麦金莱总统亲自下令,才使皮尔里得以在北极完成他的大业。

如果皮尔里在华盛顿海军总部上班,会有人这样指责他吗?不会的。因为他不会重要到让别人眼红的程度。

格林将军的遭遇比皮尔里上将还要惨。1862年南北战争时,格林将军为北军赢得了一次重大胜利——一个下午就获得了胜利,使格林一夕之间成为全国偶像——从缅因州到密西西比河岸所有教堂的钟声都为庆祝这次凯旋而齐鸣。可是,就在这次伟大胜利之后的第6个星期,北军英雄格林将军却被拘捕,被解除了所有的军权,陷入屈辱与绝望之中。

格林将军怎么会在胜利之后被拘捕呢?主要是因为他傲慢的长官嫉妒他的成功。

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对那些攻击你的、或是因不了解你而起的恶意批评还是一笑了之吧。它们只是亟待清除的心灵垃圾。人的心灵空间有限,莫要把过多的垃圾放在其中。

迁怒是一种怯懦行为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论语·雍也》

今天的所有人对环境污染这个概念都不陌生,但多半没听过情绪污染的说法。顾名思义,情绪污染就是将坏情绪传给他人,搅乱自己的人际环境。显然,情绪污染的危害性不亚于环境污染。办公室是一个容易滋生情绪污染的地方。为了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管理者尤其要注意不让自己成为坏情绪的污染源。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我们还是来看一下孔子的大弟子颜回的表现,可以说他的为人堪称万世之表。

鲁哀公曾问孔子,你的学生中,哪一个能真正继承你的学问?最好学的是谁?孔子说,只有颜回。孔子认为继承学问道统的是颜回,他不一定有帝王之才,却有师道的风范。

颜回足为人师的学问德业在哪里呢?“不迁怒,不贰过”。

“不迁怒”,这三个字很多人一辈子都做不到。孔子认为,除了颜回以外,三千弟子中,没有第二个人能做到这一点。一般的人,都容易犯迁怒于人的毛病。

我们都有迁怒的经验。举例来说,我们最容易迁怒的是自己的亲人,比如父母与子女、夫妻或恋人等。比如,丈夫在外面受了气回家,妻子好心前来慰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丈夫却劈头对她大吼:“我想回来得这么晚吗?”这就是迁怒了。

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就是孔子所说的“迁怒”的表现。

一个公司总经理因急于赶时间去公司,结果闯了两个红灯,被警察扣了驾驶执照。他感到十分沮丧和愤怒,抱怨说:“今天真是活该倒霉!”

到了办公室,他把秘书叫进来问道:“我给你的那5封信打好了没有?”她回答说:“没有。我……”经理立刻火冒三丈,指责秘书说:“不要找任何借口!我要你赶快打好这些信。如果你办不到,我就交给别人。虽然你在这儿干了3年,但并不意味着你将终生受雇!”

秘书用力关上经理室的门出来,抱怨说:“真是糟透了!3年来,我一直尽力做好这份工作,经常加班加点,现在就因为我无法同时做好两件事,就恐吓要辞退我。岂有此理!”

秘书回家后仍然怒气未息。她进了屋,看到8岁的孩子正躺着看电视,短裤上还破了一个大洞。在极度愤怒之下,她嚷道:“我告诉你多少次了,放学回家不要去瞎疯,你就是不听。现在你给我回房间去,晚饭也别吃了。以后3个星期内不准看电视!”

儿子一边走出客厅一边说:“真是莫名其妙!妈妈也不给我机会解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就冲我发火。”就在这时,他的猫走到面前。小孩儿狠狠地踢了猫一脚,骂道:“给我滚出去!你这只该死的臭猫!”

已经受了委屈,或者情况已经很糟糕了,最好的办法是去化解自己内心的不平衡。把坏情绪传染给别人,只会造成更坏的结果。总之,我们做人做事,要尽量注意“不迁怒”。尤其是做领导的,因为手中有权力便毫无顾忌地随性释放自己的情绪,对坏情绪不加约束,将使自己的领导魅力大打折扣,甚至伤害下属的情感。若想拥有让人心服的领导力,还是尽量做到不迁怒为好。

学着用减法生活

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季氏》

修身养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也以“君子三戒”来警示世人严于修身。人生的境界高低不在于社会地位的高低,与各人的财富多寡也无关。内心的和谐宁静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人的生命看似很漫长,其实匆匆几十载,历经少年、壮年、老年三个阶段,也只是弹指之间的事儿,而每个阶段因年龄、阅历的不同,要迈的门坎就不尽相同。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是如何警示世人成功迈过这三道坎的呢?

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情要警惕:年轻时,精力不稳定,要警惕贪恋女色;到了壮年阶段,血气正旺,要警惕争强好斗;到了老年时,精力衰退,要警惕保守与贪婪。”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人在少年的时候,很容易冲动,这个时候我们尤其注意不能因男女关系而玩物丧志,或因感情的变故而导致人生走向不稳定。有不少青少年,因为谈朋友而误了学业,更有甚者为了争夺一个异性朋友而做出伤害他人的举动。想不开的时候,甚至会跳楼自杀。所以,在这个时期要慎重处理感情问题。切忌因色生事、情关难过。

过了这个坎儿,就到了中年。孔子说,人在这个阶段,“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人在中年,血气方刚,事业、家庭都很稳定。个人为了突破事业上的瓶颈定会与人“大打出手”,所以孔子说“戒之在斗”。与他人斗的结果很可能是两强相争两败俱伤,此时既已家业有成,当静享人生乐趣,以一颗平和之心来看世相万千。

人生不过几十个春秋,一晃眼到了老年,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按照孔子的说法,叫“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老人多半性情温和,如罗素所说,湍急的河流冲过山峦,终于汇入大海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平缓和辽阔。在这个时候,人要正确对待你得到的东西。孔子所说的“戒之在得”,其实是大有深意的。

人年轻的时候,都是在用加法生活,因为你每天都需要学习很多知识、经验。但是到一定层次后,要学着用减法生活,还和年轻时一样拼命,你的身体根本支撑不住,心理也同样承受不了。

年少时忙着学习,给自己的心里堆了很多东西,但到老了就必须学会抉择,有些东西虽然很好,却不一定是你所必需的。这就好比去逛超市,年轻人见到新奇的东西,不管自己需要不需要,先买了再说,所以“打折”对他们最有诱惑力。但老人就不一样了,他们有自己的人生经验,“任它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永远只买自己用得着的。

经常听到三五个老年人一起抱怨:生个儿女是还债!那么辛苦将他们养大成人,结果娶了媳妇忘了娘!哪里还有老爸老妈的位置?——细分析一下,这不是“有了才抱怨”的典型例证吗?如果没有儿女,你又从何抱怨呢?换个角度想想,心态平和一下何妨?

如果不停地抱怨,只会让自己生活在愁苦、阴冷中。这时就需要自己给自己找点乐子,学着舍弃一些东西,这样才可远离烦恼。

孔子的人生三戒,其实是对心灵的自我释放与抚慰。只有大度、洒脱的人才能从中获益,修养不够的小人是不会理解其中深意的。

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少一份豁达,就少一份平常心,当然,快乐就少了很多。沉迷色欲、功名,都是贪欲作崇。若总是求而不得,只能徒增烦恼。以“君子三戒”为修身准则,才能获得内心的宁静、平和。

“知天命”关键在于“知”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论语·宪问》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这是一种很明智且豁达的人生哲学。

我们的身边不乏哀叹怀才不遇,或叹命运不公,或叹机会女神从不垂青于他的人!抱怨之声充斥于我们的耳朵,刚开始听还抱以同情,后来再听就像是听到祥林嫂的阿毛被狼叼走了一样。怨天尤人的情形最多出现在关系比较密切的朋友之间,或者是家庭内部。历史上有许多悲剧都是怨天尤人这四个字一手导演的。

拿破仑·彭纳派德是拿破仑的侄子,他与美女郁金妮女伯爵相爱并成婚。他的顾问们认为,她不过是一位并不重要的西班牙伯爵的女儿。但拿破仑却不以为然。她的青春,她的优雅,她的美貌,她的诱惑,使他沉浸在神仙般的幸福中。“我已经喜欢了一位我所敬爱的女人,”他说道,“她不是一位我不了解的女人。”

拿破仑和他的新婚妻子拥有健康、财富、势力、美貌、名誉、爱情与信仰——一切幸福的条件。但是,他们婚姻的圣火从未放射过更加耀眼的光辉。而且没过多久,那炽热的圣火就熄灭了。拿破仑可以使郁金妮成为皇后,他可以献出他全部的爱情力量,但他无法做到一点:使她停止为生活中的小事怨天尤人、喋喋不休。

由于嫉妒和多疑,郁金妮轻慢他的命令。正当他处理国政的时候,她闯入他的办公室,打断他最重要的讨论。她常常到她姐姐家抱怨丈夫。她拒绝他独处,永远怕他与别的妇人交往。她抱怨、哭泣、喋喋不休,甚至恫吓他,并强行进入他的书房,向他发怒。拿破仑,这个法国的皇帝,纵然有许多富丽堂皇的宫殿,却不能找到一个小室安静一下。

郁金妮如此而为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吧?我们通过莱因哈德的《拿破仑与郁金妮:一个帝国悲喜剧》中的文字就可以看出:“以后拿破仑常在夜里从侧门偷偷地出去,戴一顶软帽,将眼遮起,由一亲信随从,前往等待他的美女那里去,或像古时人一样漫游于这座大城市中,见些平时见不到的东西。”

这一切都是爱抱怨的郁金妮造成的。她坐在法国的皇后的位子上,又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妇人;但她制造的不良的气氛扼杀了她与拿破仑之间的爱情。

喋喋不休不只是一个女人才容易犯的错,实际生活中爱怨天尤人的男人也大有人在。喋喋不休和性别无关,而是与个人的性格与教养有关。

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黄侃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下学,学人事;上达,达天命。我既学人事,人事有否有泰,故不尤人;上达天命,天命有穷有通,故我不怨天也。”

可见,“知天命”关键在于一个“知”字,要能够了解自己的天命之所归,明白人世的穷通之道。当自己能够客观认识命运中的穷与通,人世间的好与坏,知道这一切都很自然的时候,你就能理性把握,平静应对。

一个人不去抱怨,去平静接受现实中的荣辱穷通之变,就等于他要把所有的责任揽在自己身上。他不能为自己寻找推脱的借口,他只能为他的一切遭遇独自埋单。这是一件大大的难事!

但怨天尤人虽能解一时之恨,却会令自己陷入悲哀之中无法自拔,甚至令人生厌。这实在不是聪明的处世态度。一个成熟的人应学会为自己的人生遭际埋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