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一生成就悟《论语》
713800000013

第13章 “及时行乐”并非堕落—心灵的学说(1)

一部《论语》除了治天下外,恐怕它存在的另一巨大意义在于抚慰我们的心灵。

在坚贤之言的谆谆训诫之外,《论语》处处让灵魂在找不到憩憩的港湾时,能抬头便看到它温暖的光芒。

宽容:一种疼痛的过程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 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论语·宪问》

人们常说世事本混沌,何必太较真。慧能五祖更是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世俗之人汲汲于功名利禄,很难达到禅宗的这种境界,但凡事能放且放仍不失为一种聪明的生活方式。

《论语·宪问》中有一段描写孔子失落心情的文字: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 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从这段晦涩难解的文字里,我们似乎能窥见孔子内心的一丝秘密:他也有看不开的事情。

孔子在卫国的时候,有一天正击着磬,一个挑着草筐子的汉子恰巧从门前走过,说道:“这敲磬是有深意的啊。”过了一会儿,又说:“可笑啊,磬声的,似乎在倾诉没有人了解自己。没有人了解自己就算了呗。《诗经》上说得好,河水深就穿着衣裳走过去,河水浅就撩起衣裳趟过去。”孔子听了后说:“好坚决呀,没有办法来说服他了。”

如果人人都能像荷蒉者那样豁达,那还有什么好痛苦和失望的呢?

有位智者说,大街上有人骂他,他连头都不回,他根本不想知道骂他的人是谁。因为人生如此短暂和宝贵,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何必计较这种令人不愉快的事情而浪费时间呢?

怎样做人是一门学问,甚至是一门用毕生精力也未必能勘破个中因果的大学问。多少不甘寂寞的人穷究原委,试图领悟人生真谛,塑造辉煌的人生。然而人生的复杂性使人们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洞明人生的全部内涵,人们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总是局限在事件的启迪上。所以,聪明人很快就会悟到:处事不能太较真。

做人固然不能玩世不恭、游戏人生,但也不能太较真,认死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太认真了,就会对什么都看不惯,连一个朋友都容不下,把自己同社会隔绝开。镜子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镜下,就变得凹凸不平;肉眼看很干净的东西,拿到显微镜下,满目都是细菌。试想,如果我们“戴”着放大镜、显微镜生活,恐怕连饭都不敢吃了;如果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缺点,恐怕那家伙早就罪该当诛、无可救药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与人相处就要互相谅解,经常以“难得糊涂”自勉,求大同存小异。有肚量,能容人,你就会有许多朋友,且左右逢源,诸事遂愿;相反,“明察秋毫”,眼里不揉半粒沙子,过分挑剔,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论个是非曲直,容不得人,人家也会躲你远远的,最后你只能关起门来“称孤道寡”,成为使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异己之徒。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具有一种优秀的品质,就是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善于求大同存小异,团结大多数人。他们胸怀豁达而不拘小节,大处着眼而不会鼠目寸光,并且从不斤斤计较,纠缠于非原则的琐事,所以他们才能成大事、立大业,使自己成为不平凡的伟人。

但是,如果要一个人真正做到不较真、能容人,也不是简单的事,需要有良好的修养、善解人意的思维方法,并且要从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和处理问题。多一些体谅和理解,就会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和谐、多一些友谊。比如,有些人一旦做了官,便容不得下属的缺点,动则横眉竖目,使属下畏之如虎,时间久了,必积怨成仇。静下来想一想,天下的事并不是你一人所能包揽的,何必因一点点毛病便与人生气呢?

宋朝的范仲淹,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人。他在用人的时候,主要是取人的气节而不计较人的细微不足。范仲淹做元帅的时候招纳的幕僚,有些是犯了罪被朝廷贬官的,有些是因为犯了罪被流放的。这些人被任用后,有的人不理解。范仲淹则认为:“有才能没有过错的人,朝廷自然要重用他们。但世界上没有完人,如果有人确实是有用的人才,仅仅因为他的一点小毛病,或是因为做官议论朝政而遭祸,不看其主要方面,不靠一些特殊手段起用他们,他们就成了废人了。”尽管有些人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范仲淹只看其主流,他所使用的人大多是有用之才。

太较真的人,往往容易揪住别人的缺点不放。但有道德修养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有过能改,不再犯过。所以用人时,用有过之人也是常事,应该看到他的过错只不过是偶然的,他的大方向是好的。《尚书·伊训》中有“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的话,是说我们与人相处的时候,不求全责备,检查约束自己的时候,认识到自己也许还不如别人。若别人也对自己较起真来,自己岂不是也要没有容身之地了?所以,要求别人怎么去做的时候,应该先问一下自己能否做到。推己及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帮助自己的人,共同做好工作。一味地苛求,一味地较真,就什么事情也办不好。

哲人说,宽容和忍让的痛苦,能换来甜蜜的结果。

在大是大非上讲究原则,这就是所谓的大事不糊涂;鸡毛蒜皮的小事则能忍就忍。太较真的人之所以生活痛苦,就是因为眼里容不得沙子,爱钻牛角尖。摒弃这一点,才能拥有快乐的人生。

“及时行乐”并非堕落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有时,20多岁的人会突然感叹:“哎,我老了!都奔30了!”虽然是有些调侃的意味,但对光阴的流逝我们每个人都深有感触。

《论语》中有一句关于时间的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句话写得很有诗意,且富于哲学意味,大概可以算得上是孔子在《论语》里说得最美的一句话了。我们甚至能想象到这样的画面:一位长衫老者,眼前是奔流不息的江河,他迎着江风,伫立在大堤上,凝神远眺,奔腾的河水触动了他的忧思,让他不由得感叹:世事正如这流水一般无情地奔腾于历史的长河之中,岁月沧桑,生命易逝。

人的一生藏头去尾,所剩不多,这确实让人有点哀伤。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说:“时间会刺破青春表面的彩饰,会在美人的额上掘出深沟浅槽,会吃掉稀世之珍、天生丽质,什么都逃不过他那横扫的镰刀。”听起来有些残酷,但事实正是如此。老天爷在这件事上无比的公正。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如何让有限的生命放射无限的光芒呢?

首先是珍惜时间,不放过零碎时间。

美国经济学家福布斯说:“消磨时间者,亦必消磨事业。”

许多人的成功都源于他们能够精打细算地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朗费罗每天利用等待咖啡煮熟的10分钟时间翻译《地狱》,他的这个习惯一直坚持了若干年,直到这部巨著的翻译工作完成为止。比彻在每天等待开饭的短暂时间里读完了历史学家弗劳德长达12卷的《英国史》。

休·密勒是一个石匠,在靠手艺养家糊口的同时,他把一些零零碎碎的时间积累起来阅读科学书籍,最终他根据自己和石头打交道的亲身经历写出了一本充满智慧和才气的大部头著作。苏格兰著名诗人彭斯的许多最优美的诗歌,是他在一个农场上劳动时完成的。约翰·斯图亚特·密尔曾经在东印度公司当小职员,他的许多传世之作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失乐园》的作者弥尔顿是一位教师,还是联邦秘书和摄政官秘书。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注意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坚持苦读,终成一代文学大师。

这是对逝者如斯夫的第一层理解。

其次是享受眼前的一切,珍惜已经拥有的,让自己活在当下。

很久以前,曾经有两位哲人游说于穷乡僻壤之中,对前来听教的人说了一句流传千古的话:“不要为明天的事烦恼,明天自有明天的事。只要全力以赴地过好今天就行了。”许多人都觉得这句话难以实行,他们认为为了明天的生活有保障,为了家人,为了将来出人头地,必须做好准备。

人生不过几十个春秋,不必自寻烦恼,还是珍惜现在的一切为明智。从这个意义上说,“及时行乐”并非堕落。

1871年春天,一个蒙特端综合医院的学生偶然拿起一本书,看到了书上的一句话,就是这句话,改变了这个年轻人的一生。它使这个原来只知道担心自己的期末考试成绩、自己将来的生活何去何从的年轻学生,最后成为了著名的医学家。他创建了举世闻名的约翰·霍普金斯学院,被聘为牛津大学医学院的钦定讲座教授,还被英国国王册封为爵士。他死后,人们用厚达1466页的两大卷书才记述完他的一生。

他就是威廉·奥斯勒爵士,而他在1871年看到的那句话是:“人的一生最重要的不是期望模糊的未来,而是重视手边清楚的现在。”

我们当然应该为明天制订计划,可是却完全没有必要去担心明天。把握好当下所能做到的事情,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眼前的问题,等待你的就会是美好的明天。

现代生活中,存在着一种惊人的现象。在美国,医院里半数以上的病床都被精神病人占据着,而这些人大多是因为过于为明天担忧、不堪忍受生活的重负而精神崩溃的。可是,只有活在当下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满意地度过一生。时光在不舍昼夜地奔流,有人说它是天底下最无情的事物,但也是最伟大的事物。从孔子的时代到今天,时间从未停歇它走向明天的步伐,我们到底要为岁月留下怎样的一张容颜呢?是笑脸还是愁容全在我们自己。

只有心灵委琐的人才把“烦”挂在嘴上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人活在世上只有短短几十年,却浪费了很多时间去为一些一年之内就会忘了的小事发愁。因此孔子说: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这三条,每一条都是念起来简单、顺口,却很难做到。

1945年3月,罗勒·摩尔和其他87位军人在贝雅S·S318号潜艇上巡逻,当时雷达发现有一支驱逐舰队正往他们的方向开来,于是他们就向其中的一艘驱逐舰发射了3枚鱼雷,但都没有击中。这艘驱逐舰也没有发现他们。但当他们准备攻击另一艘布雷舰的时候,它突然掉头向潜艇开来(一架日本飞机看见了这艘潜艇,用无线电告诉了这艘布雷舰)。他们立刻潜到150英尺深的地方,以免被日方探测到,同时也为躲避深水炸弹。他们在所有的船盖上多加了几层栓子。3分钟之后,突然感觉天崩地裂,6枚深水炸弹在他们的四周爆炸。按常识,如果深水炸弹在离潜艇17英尺之内爆炸的话,潜艇差不多是在劫难逃。那艘布雷艇不停地往下扔深水炸弹,攻击了15个小时,其中有十几个炸弹就在离他们50英尺左右的地方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