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一生成就悟《论语》
713800000011

第11章 避免蹈入“跳蚤的人生”—成败之道(1)

儒家的入世思想概括起来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西方哲人说理想是人生的太阳,东方圣人则通过《论语》激励世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把工作当成谋生手段的人注定失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众所周知,现在的就业情况并不那么乐观。北京有一场研究生双选会,总共有4000个岗位提供京籍户口,10000多名研究生为了留在北京一轰而上,全然不顾那个岗位是否是自己能胜任的,更不曾考虑它是不是自己的职业兴趣所在。

这种现象决非偶然。巨大的就业压力导致一些年轻人在找工作时一味强调“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表面上来看这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其实这从根本上违背了许多人的人生目标、理想——干一份自己不喜欢干的工作,带着一份屈就的心情能做出成绩来吗?恐怕我们还是要多多反思自己的就业观。

谁都想获得成功,综观古今中外的伟大人物我们会发现一条关于成功的定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孔子在《论语》中表达的思想:同样一份工作,若要选一个人来完成它,知道(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有一则关于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故事,也说明了同样的道理。

内华达州的麦迪逊中学在入学考试中出了这么一个题目:“比尔·盖茨的办公桌上有5只带锁的抽屉,分别贴着财富、兴趣、幸福、荣誉、成功5个标签,盖茨总是只带一把钥匙,而把其它4把锁在抽屉里,请问盖茨带的是哪一把钥匙?其它4把锁在哪一只或哪几只抽屉里?

一位刚移民美国的中国大陆学生恰巧赶上这场考试,看到这个题目后,一下慌了手脚,因为他不知道它到底是一道语文题还是一道数学题,最后只好交了白卷。考试结束后,他去问他的担保人——该校的一名理事。理事告诉他,那是一道智力测试题,内容不在书本上,也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地回答,但是老师有权根据他自己的观点给分数。

后来,这位学生通过电子邮件把这道题发回国内,想让他的同学帮他解答这个令他无比困惑的难题。为了寻找问题的答案,有一位聪明的同学登上了美国麦迪逊中学的网页,他在网页上发现了比尔·盖茨给该校的回函。

函件上写着这么一句话:在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上,隐藏着你人生的秘密。

盖茨成功的秘密在于他找到了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并以此为自己的终生事业。盖茨其实仅仅到了孔子所说的第二个境界——好之者。但仅仅是这样他就已经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成为整个时代的标记,让全世界的人仿佛一听到他的大名就能感受到名、利的巨大影响力。

我们许多人对自己现在所从事的职业恐怕连第一个境界——知之者都还没有达到,整日浑浑噩噩混日子,毫无理想斗志,更无须谈什么以工作为乐了。这样的人生又怎能获得成功与幸福呢?

乞丐与状元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命运由人的出身决定,还是由个人的理想、意志决定?有这么一个人,她老爱抱怨自己的命运不好,嫁了一个不会赚钱的丈夫。当被问及“你何不自己干一点事情”时,她马上又换了口吻:“现在做事哪有那么容易的?我们平头老百姓能过上安生的日子就满足了!”生活中像她这样的人屡见不鲜,自己没有人生理想、做事也没什么志向的人都会把生活的种种不如意发泄到他人身上。

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双方交战,如果你有本事把对方的主帅拿下,那么三军肯定会乱作一团,全线崩溃;而一个出身再普通的人,也不应像没了帅的三军一样丧失斗志,在人生的疆场上萎靡不振。孔子绝不是在讲打仗的道理,而是喻示我们在命运疆场不要自我放任,自我迷失,自甘堕落。“匹夫不可夺志”——说白了,就是教导你掌控自己的人生大方向。

中国传统文化是信奉“命中注定”之说的,然而,《论语》处处闪耀着以个人意志改变人生和社会的思想。

在中国民间文学中,也不乏这种个人意志破解所谓“冥冥中的命运主宰”的故事。

有一出民间戏《乞丐与状元》,可以说就是中国民间故事中典型的励志作品。

宋朝有一个富足大家——丁家,兄弟丁花春、丁花实二人同年同月同日各生下一子,取名文龙、文凤。在一年后的庆岁宴上,舅公王国贤经商经过此地,刚好赶上喜宴。这个舅父深信“人生由命,富贵在天”,并精通术数,于是在酒宴前为二子算了一卦,因诞生时辰不同,文凤是状元命,而文龙是乞丐命且有克父之嫌。为了家业兴旺,花春忍痛决定把这个儿子扔掉。他的妻子柳氏,坚决不同意这样做。花春一怒之下离家出走,从此音信全无。岁月匆匆,一晃十载,文龙文凤已一起进入书馆读书。二人因一块甜饼发生争执,文凤之母护子心切,严厉责骂文龙,并把先生赶出了书馆。文龙之母柳氏把儿子痛责一番,但也知道家里已呆不下去,就带着文龙去投奔先生,希望先生能教文龙读书,使其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不料与舅父相遇,舅父告诉他们花春已落水而亡,这证明文龙确实克父。他劝文龙还是认命,不要再连累先生。

但柳氏和文龙偏不信邪,他们还是找到了先生,文龙从此在先生的辅导下发愤苦读,他倔强地要打破宿命。斗转星移,世事难料,十八年光阴转眼而过。结果是,文龙通过努力考上了状元。文凤则自以为老天护佑,功名富贵只待信手拈来,便整天游手好闲,吃喝嫖赌,最终沦落为乞丐。这个时候,花春也突然出现,他并没有死,只是不想见文龙,故而躲了起来。现在见文龙已然发达,就迫不及待地回来了。当年舅父算的“神卦”,完全失准。

命运从来不是先天注定的东西,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努力改变命运。只要有志向和决心,一切宿命都可以打破。世界上还有什么不可能的事呢?

避免蹈入“跳蚤的人生”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论语·雍也》

余秋雨曾写道:“人生的追求,情感的冲撞,进取的热情,可以隐匿却不可以贫乏,可以浑然却不可以清淡。”人的追求在哪儿,他的人生也就在哪儿。一旦在心里为自己预设一个追求的高度,你的人生就会在一个小圈子里打转。不可否认每个人都有懒惰的时候,但更糟糕的是偷懒还找借口。孔子在《论语·雍也》中就批评过冉求这一点: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具体怎么回事呢?我们来听一听冉求的托辞吧。

冉求对孔子说:“我不是不喜欢您讲授的道理,只是我的能力不足以实行。”孔子说:“能力不足的人,他会走到中途才停止下来。你这孩子,是自己画个界限止步不前哪。”(画:画线为界,停止前进的意思。)

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往一个玻璃杯里放进一只跳蚤,跳蚤立即轻易地跳了出来。再重复几遍,结果还是一样。一测试,原来跳蚤跳的高度一般可达它身高的400倍左右。

接下来实验者再次把这只跳蚤放进杯子里,不过这次是立即在杯子上加一个玻璃盖。“嘣”的一声,跳蚤重重地撞在玻璃盖上。跳蚤十分困惑,但是它不会停下来,因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一次次被撞之后,跳蚤开始变得聪明起来了,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跳的高度。又过了一阵子,这只跳蚤再也没有撞击到这个盖子,而是在盖子下面自由地跳动。

后来,实验者把这个盖子轻轻拿掉了,跳蚤还是在原来的高度继续地跳。三天以后,他发现这只跳蚤还在那里跳,但它已经无法跳出这个玻璃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