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一生成就悟《论语》
713800000010

第10章 不妨学学“傻”—进退的学问(2)

韩信派使者来见刘邦说:“齐人狡诈反复,齐国又与强楚为邻,如果不设王威慑,不足以镇抚齐地,请大王允许我暂代齐王。”

刘邦一听,勃然大怒,破口大骂:“他妈的,我坐困荥阳,日夜盼望你韩信带兵来增援,你不但不来,反要自立为王!我……”此时的刘邦只看到了自己所处的危境,所以也就全然没有了风度,把自己的本性暴露无遗。

正说着,刘邦感到自己的脚被人狠狠踩了一下。他发现坐在边上的张良向他示意了一下,便止住了下面的一连串骂人的话语。

张良清楚地知道韩信是当世首屈一指的将才,目下又拥有强大的兵力,处在举足轻重的地位上。刘邦如与韩信翻脸,会对他大大不利;反之,如果能调动韩信的兵马,就能重创楚军,使楚汉对峙的局面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变。

因此,张良靠近刘邦,悄声说:“大王,韩信手握重兵,右投则大王胜,左投则项羽胜。我们对他的要求要慎重考虑。”

刘邦气还未消,不高兴地冲着张良说:“那你说怎么办?难道就被这小儿挟持不成?”

张良说:“现在我们正当危急时刻,弄翻了关系,他自立为王,我们也毫无办法。逼急了他,他一旦与项羽联手,大王的大事危矣!不如趁势正式立他为王,调动他的军队击楚。如果不迅速决断,迟则生变!”

刘邦毕竟是非常聪明的人,听了张良的话,马上恢复了理智,但他仍接着刚才气势汹汹的口气骂道:“他妈的,男子汉大丈夫,要做齐王就做真齐王,做什么代齐王!”

刘邦当即下令派张良为使节,带着印绶到齐地去,立韩信为齐王,并征调韩信的军队。局势很快发生重大转折:汉军由劣势向优势转变,逐渐对楚军形成了包围之势。

后来,刘邦终于在垓下全歼楚军,赢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应该说,刘邦既能“忍耐”,又能“立断”,在隐忍方面做得非常好。

无论是成就霸业还是商场斗智,都要谨记一个“忍”字。孔子所说的“小不忍则乱大谋”体现了最地道的中国式处世原则:处事的时候,“忍”字可作“决断”用;对人的时候,“忍”应该作“忍耐”、“包容”的意思来用。

给人生的棋局多设一步活招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红楼梦》中元春死后给她的父母托梦,里面提到一句诗:“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这是元春在警示她的家人:不可太贪心,当你转身后还能有退路时就及时金盆洗手,莫要等到眼前无路时才想回头。做人做事都要这样,永远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圣人在两千多年前就告诫世人:为人处世要有深谋远虑的目光,一旦鼠目寸光,必定会为未来带来忧患。

当你人生得意时,须寻一条退路,然后才能使命运的棋局多一步活招;当你遇到不顺遂的局面时,更要设法“退中求进”,才能在被动中逐渐 站稳脚跟,早日走出颓局。

“不给自己留退路”,这作为破釜沉舟、一往无前的精神体现是无可厚非的。可现实生活却往往充满了变故与无常,勇往直前固然可敬,但也可能因此撞得头破血流,最终走到山穷水尽处。所以爱迪生就曾倡导:“如果你希望成功,就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谨慎为兄弟吧!”谨慎之人永远不会孤注一掷,永远会为自己留一条退路。

一个人一旦孤注一掷地丢掉属于自己所有的东西,就有可能失去一座金矿。

美国田纳西州有一位秘鲁移民,他本来拥有6公顷山林。在美国西部淘金的热潮中,他变卖了全部家产,举家西迁,在西部买了90公顷土地进行钻探,希望能找到金沙或铁矿。他一连干了5年,结果一无所获,反而折腾光了家底,不得不又重返田纳西。

当他回到故地时,惊奇地发现那儿机器轰鸣,工棚林立。原来,被他卖掉的那个山林就是一座金矿。这座金矿就是美国有名的门罗金矿,如今仍在开采。

做事留有余地,给自己保留一条退路,就不至于落得一败涂地的下场。事情做尽做绝,如同话说尽说绝一样,不是伤人就会被别人伤。当事情做到尽处,力、势全部耗尽,想要改变就难了。

在所有的事情中都要有所保留,以便容纳一些“意外”,给自己留有后路,留下回旋的余地。

有一个人善于角力。他的技术十分高明,而且每次出手招数都不相同。徒弟里头,他最喜欢一个长得英俊的。他把自己的本事教给他359样,只留下一样不肯再传。那青年得到真传后,更是本领大长,谁也敌他不过。后来,他在国王面前夸口,说他之所以不愿胜过师傅,只敬他年老,又因顾及师徒情面。其实,自己的本领和力气,并不比师傅差。

他的傲慢无礼,使国王很不高兴,他派人选了一处宽大的场地,把满朝达官贵人都请来看师徒二人比赛。

那青年耀武扬威地走进场地,完全不把师傅放在眼里。

他的师傅看他力气比自己大,便使出留下不传的最后一着,一把将他扭住。他正不知怎样招架时,已经被师傅举过头顶,抛在地上了。满场的人都欢呼起来。国王叫人拿了一件袍子奖给师傅,斥责那青年道:“你妄想和你师傅较量,可是你失败了。”

这个青年仍然不服:“国王!他胜过我并不是凭力气。他留下一手没有传,就凭这小小的一点本事,今天把我打败了。”

那师傅说道:“我留下这一手就是为了今天。因为圣人说过:‘不要把本事全部都给你的朋友,万一他将来变成敌人,你怎能抵挡得住?’从前有个吃过徒弟亏的人所说的话,你没有听过吗?‘也不知是如今人心改变,还是世上本来没有情义。我向他们传授射箭的技艺,最后他们却把我当作天上的飞鹄。’”

师傅教徒弟,留一手,对徒弟来说,好像很不公平,但却是师傅保命的一招。世上有太多的“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事发生过,这是做师傅的在很多惨痛的教训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经验。如果你是师傅,要留一手;如果你是徒弟,在师傅面前要永远谦虚,要知道尊师重道。

永远给自己留条退路,不是首鼠两端,更不是鼓励大家去心存杂念,而是一种对人生复杂性的掌控。

人生变故,犹如水流;事盛则衰,物极必反。这是世事变化的基本公式。世事既然如此,做人也就应该处处把握恰当的分寸,永远给自己留下一条退路。凡事留有退路,才可避免走向极端。特别是权衡进退得失的时候,更要注意适可而止,尽量做到见好就收,防患于未然,牢牢握住对日后人生的主导权。人一旦没有远虑,近忧就会接踵而来。孔子的圣贤之言,今人当谨记在心。

学“傻”比学“智”更难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论语·公冶长》

一个有才华的人,既要学会装傻,做到不露锋芒、暗中进取,又要学会把握时机,该聪明的时候便要果断出击,施展自己的才华,拼出一番伟业。人生如戏,演绎着幻化无穷的各种偶然情况,稍有懈怠就会有闪失,因此必须学会在“傻”与“聪明”之间划清楚只有自己知晓的界线。

楚庄王继位时很年轻,他并未像其他新君那样一上来就烧“三把火”,而是不问国政,只顾纵情享乐。他有时带着卫士、姬妾游猎,有时在宫中饮酒观舞,整日整夜地沉浸在声色犬马之中。大臣们进宫汇报国事时,他总是不耐烦地予以回绝,任凭大夫们自己办理。这时的楚庄王根本不像个国君,朝野上下也都把他看作糊涂无能的昏君。

看到这种情况,朝中一些正直的大臣都十分着急,许多人进宫劝谏楚庄王要节制淫乐,以国事为重。可楚庄王完全不予理睬,甚至下了劝谏者死的命令,果然没有人再敢冒死进谏。

大夫伍举知道直谏毫无用处,便给楚庄王讲了个故事:“远方的高山上,有只鸟三年不飞也不叫,人人猜不透,实在不知是只什么鸟!”

楚庄王听完这段话,明白这是在说自己,可他故意装出一副失望的神情说道:“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嘛。”

之后楚庄王依然故我,甚至变本加厉,几乎不成体统。一位叫苏从的官员再也看不下去了,就直闯进宫对庄王说:“大王恐怕会像桀、纣一样招致国破身亡之祸啊!”庄王大怒,喝道:“你没有听到不准上谏的命令吗?难道你不怕死吗?”苏从昂着头说:“如果臣死能让大王振作起来,能让楚国强盛起来,那臣心甘情愿。”

庄王凝视着苏从,突然激动地说:“对了!这就是我要等的社稷栋梁之材。”接着立即斥退了舞姬妃子,与苏从促膝长谈。

第二天,庄王召集百官,任用了伍举、苏从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大臣,罢免了一批只知逢迎的庸才,采取了许多强国富民的措施,楚国自此走向富强,楚庄王也成为“春秋王霸”之一。

楚庄王表面上寻欢作乐,暗地里却无时无刻不在寻找忠臣、良臣和智臣。因为他即位时十分年轻,不明世事,朝廷诸事尚不明白,也不知如何处置,况且人心复杂,他更不敢轻举妄动。无奈之中,想出了这么一个用假装糊涂以掩人耳目的方法静观其变。他颁布劝谏者死的命令,也是为了鉴别哪些人是甘冒杀身之险、正直敢言的耿介之士,哪些是只会阿谀奉承、只图升官发财的势利小人。如今,3年过去,他年龄已长,经历已丰,才干已成,人心已明,方才现出庐山真面目。

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让我们看到了一种“狡猾”的生存与成功之道。在时机尚未成熟、条件也不具备的情况下装一回“傻”,才不会被别人小心提防,才能在暗处谋划全局。然而“装傻”又不是消极的明哲保身,而是为日后的大有作为奠定基础,在别人放松警惕的时候充实自身,当天时、地利、人和齐备之际,这些“装傻”的智人便会果断出击,而且一击即中,这时候,他们便不再需要“傻”的外壳来做掩护了。

该装傻时便装傻,该聪明时绝不含糊,成功便不远了。

《论语》中有一段孔子赞人“愚不可及”的话:”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意思是说:“宁武子这人,当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便发挥他的聪明才智,当国家政治黑暗的时候便做出一副愚笨的样子。他的那种聪明是人们可以赶得上的,他的那种愚笨却是没有人能够赶得上的。”

大智若愚、难得糊涂历来被推崇为高明的处世之道。只要你懂得装傻,你就并非傻瓜,而是大智若愚。做人切忌恃才自傲,不知饶人。锋芒太露易遭嫉恨,更容易树敌。功高震主不知给多少下属臣子招致杀身之祸。

装傻可以为人遮羞,自找台阶;可以故作不知,反唇相讥;可以假痴不癫迷惑对手。

历史上这种藏巧守拙、装疯卖傻的成功人士不胜枚举,正如郑板桥所言:“难得糊涂。”在疯傻与木讷的外表下,隐藏的是一颗极为明净的心,清醒而睿智。在羽翼未丰之时过分展示才华,在时机未到之时鲁莽出击,都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