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相处得更融洽。和父母相处融洽,孩子当然就不需要反叛了。
(5)做个试验家
很多时候对孩子的管教是要时常改变方式的。例如,小时候只有父母讲,孩子听;上了中学后,就应尝试双向沟通,也听听孩子的建议。一旦发现某一种方法行不通时,随时转变方式,不断试验,直至发现有效的方法。
如何与孩子沟通,该怎么样对孩子说话,孩子才不会受到刺激,而出现叛逆行为呢?
批评要就事论事,不借题发挥。
不满意孩子的某种行为时,必须很具体地说出,其他批评是多余的。
不作无谓批评和推测。
如:你这样没头脑,年底一定不及格,你的前途完蛋了。这样的批评,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让孩子反感,甚至让孩子失去信心,影响学习的情绪。
引导而非教导。
如:如果你真的谈恋爱,你会怎么样?如果你生气时,你会怎样应付?
不是说教,而是以问题的方式,启发孩子思考。有时,孩子会很理想化,很冠冕堂皇,但却做不到。不过,也不要因此低估孩子,认为他们不会思考。
威严地提出要求。
如:我对你的要求就是……我不允许你这样,原因是……
傲父母的,终究还蹙得用些威严,执着地要求孩子做到某些事情,而不能一味迁就,眼看孩子一错再错。但是,做出要求时,一定要注意语气,并说明理由。
当意外出现时,
要像平时那样镇静
人生是由一连串的意外构成,面对突然降临的不幸和厄运,只有从容镇静的人才能够很好的解决。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厄运会降临到你的头上,困难会横亘于你的面前,那么该怎么办呢?当无事时,应像有事时那样谨慎;当有事时,应像无事时那样的镇静。
明朝末年时,史学家谈迁经过20多年呕心沥血的写作,终于完成明朝编年史——《国榷》。
面对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巨着,谈迁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然而,他没有高兴多久,就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一天夜里,小偷进他家偷东西,见到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从此,这些珍贵的稿子就下落不明。
20多年的呕心沥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样的事情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对年过60、两鬓已开始花白的谈迁来说,更是一个无情的重创。可是谈迁很快从痛苦中崛起,下定决心再次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谈迁又继续奋斗10年后,又一部《国榷》重新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翔实精彩。谈迁也因此留名青史、永垂不朽。
英国史学家卡莱尔也遭遇了类似谈迂的厄运。
卡莱尔经过多年的艰辛耕耘,终于完成了《法国大革命史》的全部文稿。他将这本巨着的底稿全部托付给自己最信赖的朋友米尔,请米尔提出宝贵的意见,以求文稿的进一步完善。
隔了几天,米尔脸色苍白、上气不接下气地跑来,万般无奈地向卡莱尔说出一个悲惨的消息:《法国大革命史》的底稿,除了少数几张散页外,已经全被他家里的女佣当做废纸,丢进火炉里烧为灰烬了。
卡菜尔在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前异常沮丧。当初他每写一章,便随手把原来的笔记、草稿撕得粉碎。他呕心沥血撰写的这部《法国大革命史》,竟没有留下任何可以挽回的记录。
但是,卡莱尔还是重新振作起来。他平静地说:“这一切就像我把笔记簿拿给小学老师批改,教师对我说:‘不行!孩子,你一定要写得更好些!’”
他又买了一大沓稿纸,从头开始了又一次呕心沥血的写作。我们现在读到的《法国大革命史》,便是卡莱尔第二次写作的成果。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旦灾难突然降临头上时,生气、着急、捶心痛哭都无济于事。只有以平静的心态对待一切,以坚毅的意志再造生活,才是强者之路。
自强不息,战胜横祸
一个人,如果能做到自信、自强、自立,那么面对人生的灾祸和生命的不幸时,他就能站立不倒,从容处理,轻松胜出。
在美国,有一位家喻户晓的英雄般的人物,她叫海伦·凯勒。疾病使她成为残疾人,然而自强不息的精神又使她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海伦刚出生时,是个正常的婴孩,能看、能听,也会咿呀学语。可是,一场疾病使她变成又瞎又聋的小哑巴——那时她才19个月大。
生理的剧变,令小海伦性情大变。稍不顺心,她便会乱敲乱打,野蛮地用双手抓食物塞入口里;若试图去纠正她,她就会在地上打滚,乱嚷乱叫,简直是个十恶不赦的“小暴君”。父母在绝望之余,只好将她送至波士顿的一所盲人学校,特别聘请一位老师照顾她。
所幸的是,小海伦在黑暗的悲剧中遇到了一位伟大的光明天使——安妮·沙莉文女士。沙莉文也是位有着不幸经历的女性。她10岁时,和弟弟两人一起被送进麻省孤儿院,在孤儿院的悲惨生活中长大。由于房间紧缺,幼小的姐弟俩只好住进放置尸体的太平间。在卫生条件极差又贫困的环境中,幼小的弟弟6个月后就夭折了。她也在14岁得了眼疾,几乎失明。后来,她被送到帕金斯盲人学校学习凸字和指语法,因此后来得以作海伦的家庭教师。
在沙莉文女士的帮助下,海伦对光明、对前途充满了信心,她孜孜不倦地勤奋学习着,终于依靠自己的顽强毅力,懂得了语言的奥妙。不难想到,一位既聋又哑且盲的少女,初次领悟到语言的喜悦时,那种令人感动的情景,实在难用笔述。海伦曾写道:“在我初次领悟到语言存在的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兴奋不已,那是我第一次希望天亮——我想再没其他人,可以感觉到我当时的喜悦吧。”
仍然是失明,仍然是瞎眼的海伦,凭着触觉——指尖去代替眼和耳——学会了与外界沟通。她刚刚10多岁,名字已传遍全美,成为残疾人士的模范。
1893年5月8日,是海伦最开心的一天,这也是电话发明者贝尔博士值得纪念的日子。贝尔博士这位成功人士在这一日成立了他那着名的国际聋人教育基金会,而为会址奠基的正是13岁的小海伦。
若说小海伦没有自卑感,那是不确切的,也是不公平的。幸运的是她自小就在心底里树起了颠扑不灭的信心,完成了对自卑的超越,有着对生活坚定的信心。
小海伦成名后,并未因此而自满,她继续孜孜不倦地接受教育。1900年,这个学习了指语法、凸字及发音,并通过这些手段获得超过常人的知识的20岁的姑娘,进入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习。她说出的第一句话是:“我已经不是哑巴了!”她发觉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兴奋异常,不断地重复说:“我已经不是哑巴了!”4年后,她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受到大学教育的盲聋哑人,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聪明的海伦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不仅学会了说话,还学会了用打字机着书和写稿。她虽然是位盲人,但读过的书却比视力正常的入还多。而且,女着了7册书;比“正常人”更会鉴赏音乐。
海伦的触觉极为敏锐,只需用手指头轻轻地放在对方的唇上,就能知道对方在说什么;把手放在钢琴、小提琴的木质部分,就能“鉴赏”音乐。她能以收音机和音箱的振动来辨明声音,又能够利用手指轻轻地碰触对方的喉咙来“听歌”。
如果你和海伦·凯勒握过手,5年后你们再见面握手时,她也能凭着握手来认出你,知道你是美丽的、强壮的、体弱的、滑稽的、爽朗的或者是满腹牢骚的人。
这个克服了常人“无法克服”的残疾的“造命人”,其事迹在全世界引起了震惊和赞赏。她大学毕业那年,人们在圣路易博览会上设立了“海伦·凯勒日”。她始终对生命充满信心,对事业充满热忱。她喜欢游泳、划船,以及在森林中骑马。她喜欢下棋和用扑克牌算命;在下雨的日子,就以编织来消磨时间。
海伦·凯勒凭着她那坚强的信念,终于战胜自己,体现了自身价值。她虽然没有发大财,也没有成为政界伟人,但是,她在人生事业中所获得的成就比富人、政客还要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她在欧洲、亚洲、非洲各地巡回演讲,唤起了社会大众对身体残疾者的注意,被《大英百科全书》称颂为有史以来残疾人士最有成就的代表人物。
一个不”信任”自己“心灵”力量的人,不懂爱护自己,未能推己及人,徒然耳能听目能见,也不会有什么成就;海伦·凯勒既盲且聋,但她“信任”自己的“心灵”力量,爱护自己,推己及人,于是,她的”心眼”亮了,“心耳”开了,创造了物质的财富也创造了心灵财富。
对此,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评价说:19世纪中,最值得一提的人物是拿破仑和海伦·凯勒。
身受盲、聋,哑三重痛苦,却能克服它并向全世界投射出光的海伦·凯勒,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它说明了身处逆境时,如果心存疑惑,就会失败;反之,相信胜利,必定成功。
面对突来的危机,镇静对待
人生多变、世事难料,突如其来的危机确实能给人以沉重的打击,但面对它们时,如果能做到坦然面对、从容接纳,便能把伤害化减到最小。
有一次,拿破仑·希尔碰到一个在纽约市中心一家办公大楼里开货梯的入。拿破仑·希尔注意到他的左手齐腕砍断了。拿破仑·希尔问他少了那只手会不会觉得难过,他说:“噢,不会,我根本就不会想到它。只有在要穿针的时候,才会想起这件事情来。”
许多时候,在不得不如此的情况下,人们差不多都能很快接受任伺一种危机,或者使自己适应,或者整个忘了它。
在漫长的岁月中,每个人都会碰到一些令人不快的危机,它们既是这样,就不可能是他样。你也可以有所选择。你可以用忧虑来毁了你的生活,甚至最后可能会弄得精神崩溃,你也可以把它们当做一种不可避免的情况加以接受,并且适应它。
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道:要乐于接受必然发生的情况,接受所发生的事实,是克服任何危机的第一步。
莎拉·伯恩哈特可说是最懂得如何去应支那些不可避免的危机的女人了。
50年来,她一直是四大州剧院里独一无二的皇后——全世界观众最喜爱的一位女演员。后来,她在71岁那都年破产了——所有的钱都损失了——而且她的医生、巴黎的波兹教授告她必须把退锯掉,事情是这样的:
她在横渡大西洋的时候碰到了暴风雨,摔倒在甲板上,她的腿伤得很重,还染上了静脉炎,医生诊断她的腿一定要锯掉。这位医生有点怕把这个消息告诉莎拉,他相信,这个可怕的消息一定会使莎拉大为恼火。可是他错了,莎拉看了他一阵子,然后很平静地说:“如果非这样不可的话,那就只好这样了。”
当她被推进手术室的时候,她的儿子站在一边伤心而哭。她朝他挥了挥手,高高兴兴地说:“不要走开,我马上就回来。”
在去手术室的路上,她一直背诵着她演过的一出戏里的一句话。有人问她这么做是不是为了提起自己的精神,她说:“不,是要让医生和护士们高兴,他们受的压力可大得很呢。”
当手术完成、恢复健康之后,莎拉·伯恩哈特还继续环游世界,使她的观众又为她疯迷了7年。
生活就是这样,在你没有准备的时候,危机就降临在你的身上了,这时你必须坦然地接受,然后你才能从容地应对。
在挫折中奋起
只要在事业中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都难免失败。只有那些跌倒了爬起来,掸掸身上尘土再上场一拼的人,才会在事业中获得成功。
只有在面对人生的逆境屡败屡战的人,才有机会胜出。
美国百货大王梅西的创业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于1882年生于波士顿,年轻时出过海,以后开了一片小杂货铺,但铺子很快就倒闭了。一年后他另开了一家小杂货铺,仍以失败告终。
在淘金热席卷美国时,梅西在加利福尼亚开了个小饭馆,本以为供应淘金客膳食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岂料多数淘金者一无所获,什么也买不起,这样一来,小铺又倒了台。
回到马萨诸塞州之后,梅西满怀信心地干起了布匹服装生意,可是这一回他不只是倒闭,而简直是彻底破产,赔了个精光。
不死心的梅西又跑到新英格兰做布匹服装生意。这一回他时来运转了,他买卖做得很灵活,甚至把生意做到了街上商店。而现在位于曼哈顿中心地区的梅西公司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百货商店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