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多彩的世界让自己更快乐
7128300000022

第22章 快乐是一种心态和宽容(2)

时时期望,相信自己能实现雄心壮志,这种习惯会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促使你的梦想变成现实。时时充满希望,坚信事物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而不是朝着坏的方向发展,相信你是在走向成功而不是在走向失败,这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会使你精神振奋,备受鼓舞。无论发生任何事情,你都会感到快乐。

永远充满希望,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用最高标准要求,保持最快乐的心境的方法就是——永远朝最好处着想。

你要完全相信,你能完成你想做的事情。对此,你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怀疑。如果这种怀疑的念头爬上你的心头,你要毫不客气地把它驱逐出去。在你的脑子里,只能保留那些与你的理想一致、对你理想的实现有帮助的思想,而要拒决一切敌对的思想,抛弃一切令人沮丧的情绪,包括那些有可能导致失败和不愉快的事物。

你想做什么事,或者说,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都没什么关系。重要的是,你要时时充满希望,保持乐观的态度。

一旦你形成了乐观、快乐、充满希望的精神风貌,你就不会轻易陷入与之相反的委靡状态。一个受到此种训练的心灵会时时保持这样一种良好的状态,它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克服人生旅途中的种种不和谐、不友善、不愉快,消除那些妨碍你安宁、舒适、有效率和成功的敌对因素。

每个人的前途都无限光明,你会变得富有和幸福,你会拥有一个温馨舒适的家,你会事业有成,正是这些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构成了你的生活中最大的快乐资本。

心态可改变命运

积极心态与成事的关系相辅相成。毫无疑问,一个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一辈子都成不了元帅。

在推销员中,广泛流传着一个这样的故事:两个欧洲人到非洲去推销皮鞋。由于炎热,非洲人向来都是打赤脚。第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立刻失望起来。这些人都打赤脚,怎么会要我的鞋呢?于是放弃努力,失败沮丧而回。另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惊喜万分:“这些人都没有皮鞋穿,这皮鞋市场大得很呢!”于是想方设法,引导非洲人购买皮鞋,结果发大财而回。

这就是因心态不同而导致的天壤之别。同样是非洲市场,同样面对打赤脚的非洲人,由于不同的心态,仅一念之差,一个人灰心失望,不战而败;而另一个人信心满怀,大获全胜。

因此,成功最大的敌人往往就是我们自己消极的心态。这种心态常常把我们吓倒。要想成就卓越,必须牢固树立积极成功的心态,彻底清除和控制消极失败的心态。这些消极心态常常不请自人,光顾我们的头脑。它们像毒菌一样侵害我们的心灵。如果不加抵制,它们便会迅速繁殖扩散,使我们整个人生走向消极和失败。

只要你拥有积极的心态,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就没有做不成的事。仔细观察比较一下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心态,尤其是关键时刻的心态,我们就会发现积极的心态确实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走出自造的牢房

要改变失败的命运,就要改变消极错误的心态。永远记住一念之差决定做事的成败。

有这样一个故事,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启发:塞尔玛陪伴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的陆军基地里,她丈夫奉命到沙漠里去演习,她一人留在陆军的小铁皮房子里,天气热得受不了——在仙人掌的阴影下也是华氏125度。她没有人可谈天,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们不会说英语。她太难过了,就写信给父母,说要丢开一切回家去。她父亲的回信只有两行,这两行信却永远留在她心中,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

“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一个看到铁窗,一个却看到星星。”

塞尔玛一再读这封信,觉得非常惭愧。她决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

塞尔玛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他们的反应使她非常惊奇,她对他们的纺织、陶器表示兴趣,他们就把最喜欢、合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纺织品和陶器送给了她。塞尔玛研究那些引人人迷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又学习有关土拨鼠的常识。她观看沙漠日落,还寻找海螺壳,这些海螺壳是几百万年前、这沙漠还是海洋时留下来的……原来难以忍受的环境变成了令她兴奋、流连忘返的奇景。沙漠没有改变,印第安人也没有改变,但是这位女士的念头改变了,心态改变了。一念之差,让她把原先认为恶劣的情况变为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冒险。她为发现新世界而兴奋不已。

当我们能较清醒地思考问题的时候,消极心态就开始害怕我们了,它要准备逃遁了。只要我们找出造成消极心态的原因,就不难找出对策。有了对策,消极心态就会被我们控制而不是控制我们,就会被我们清除消灭而不是侵害消灭我们。

这种种的社会消极因素,极大地影响和干扰人们的思想和心态,挫伤许多人的信心,使相当多的人滋生出种种的消极思想和心态,不少人以各种消极的心态来麻醉自己,麻醉他人。

假如你是消极的人,无心恋战,无所事事,还有谁能帮助你积极起来呢?

积极的心态就是从正面看问题,为自己定下做事目标而不停地进取。许多人难以成事,关键就在于一念之差,无法让自己走出消极心态造成的心理误区,很难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做自己的事。

让快乐点燃成功的希望

快乐是一把火,它可以燃起成功的希望,快乐是可以传播的分子,它可以把美好的感情传给更多的人。对这个世界的体验和把握,大部分源自于你对事物所持的态度——那份源自心灵深处的快乐。卡特曾说过:“没有快乐心理的支配,我就不可能成功。”

当人类自野蛮踏过了文明的门槛时,就有了“相思”,有了回归大自然永恒的“乡愁”冲动。在这份永恒的冲动中,找寻快乐是一个万古长青的话题。快乐是什么?快乐是血、泪、汗浸泡的人生土壤里怒放的生命之花,正如惠特曼所说:“只有受过寒冻的人才感觉得到阳光的温暧,也惟有在人生战场上受过挫败、痛苦的人才知道生命的珍贵,才可以感受到生活之中的真正快乐。”

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于是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到底在哪里?”

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

这群年轻人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两个月,造出了一条独木船。

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

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然后又把船划向新的目标。

苏格拉底道:“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来访。”

孩子们又问:“快乐一定需要有非常雄厚的物质基础吧?”

苏格拉底说:“快乐源自我们心灵的深处,它并不是贵族的专利,它就像水和空气一样,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物质’,只是有时候,我们无法看到它的存在。”

有一个人独自住在都市郊区的一间小屋里,生活中的不幸几乎都被他遇到了。然而,他从未就此而失去快乐。他认为苦难和快乐是两回事:“不仅是在必要的情况下忍受一切,而且还要喜爱这种情况。”

后来,他创业成功后回忆说:“这种快乐的心态很重要,它可以使自己保持从自己的实际条件和境界出发,从来不抱怨什么,努力奋斗最终成为一个成功者。”

他曾说:“如果我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有一个名牌大学的学位,再有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的话,我也许绝不可能成为企业家。”他又说,他的一生成就是用快乐写成的,没有快乐心态的支配,他就不可能成功。

不管你是不是有意忽略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快乐因子,你都应该意识到它们的存在,除了自己所感受到的具体的事物之外,仍有许多快乐的感受存在于我们的周围。

拨开心头的阴霾

人的心态是随时随地可以转化的,一个人心里想的是快乐的事,他就会变得快乐;心里想的是伤心的事,心情就会变得灰暗。

着名作家周国平写过一个寓言,说一个少妇要投河自尽,被正在河中划船的老艄公救上了船。

艄公问:“你年纪轻轻的,为何寻短见?”

少妇哭诉道:“我结婚两年,丈夫就遗弃了我,接着孩子又不幸病死,你说,我活着还有什么乐趣?”

艄公又问:“两年前你是怎么过的?”

少妇说:“那时候我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那时你有丈夫和孩子吗?”

“没有。”

“那么,你不过是被命运之船送回到了两年前,现在你又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了。”

少妇听了艄公的话,心里顿时敞亮了,便告别艄公,高高兴兴地跳上了对岸。

美国着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我们这一代人最重大的发现是,人能改变心态,从而改变自己的一生。”的确,人生的成功或失败、幸福或坎坷、快乐或悲伤,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人自己的心态造成的。

当无端的苦难向我们袭来时,当我们被忧愁压得无暇喘息时,不要惧怕,伸出手拨开心头的那团云翳,轻轻地,像拨开水面上的一块浮冰,这时,天上的太阳,自然就会照进你的心田。

抛下烦恼去收获快乐

只有那些面对困难不悲观、不气馁的人才能有所前进,有所超越,因为真正的快乐只有靠自己去体会!

有一位作家,去美国访问,有一次在街头遇到一位卖花的老太太。这位老太太穿着相当破旧,身体看上去也很虚弱,但脸上却总是带着祥和高兴的微笑,热情洋溢地面对每一个买花的顾客。这位作家挑了一朵花说:“你看起来很高兴。”

“为什么不呢?一切都这么美好。”

“对烦恼,你倒真能看得开。”作家随口说了一句。

老太太的回答令作家大吃一惊,她说:“耶稣在星期五被钉上十字架时,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三天后就是复活节。所以,当我遇到烦恼或不幸时,就会等待三天,三天后,一切就恢复正常了。”

“等待三天”,多么半凡而又充满哲理的一种生活方式,它把烦恼和痛苦抛下,全力去收获快乐。

笑对人生,阳光会更灿烂;怨天尤人,快乐也会成为烦恼,我们为什么不去收获快乐而自寻烦恼呢?

对任何不幸与痛苦都要在生活中划定一个期限,过期就让它们通通作废。

生活本身就是在许多的辛苦和烦恼中继续的,从痛苦中了解人生的真谛,从困难中取得生存的经验,从愁怨中得到快乐的源泉,善于超越自我。因为一切的一切都源自于善于超越苦难,超越自我。所以生活就得靠自己去感悟和超越。

笑对人生,阳光会更灿烂;怨天尤人,快乐也会成为烦恼,为什么不去收获快乐而自寻烦恼呢?只有那些面对困难不悲观、不气馁的人才能有所前进、有所超越,因为真正的快乐只有靠自己去体会!

知足是快乐心态的开始

知足,是一种成功做人的艺术,它小半屈于无奈,大半源于内在精神世界的充实丰富,以及应付人生世事的自如圆熟。你要懂得,知足或不知足,都不是生活的目的;人生的目的当是寻求既有生活的快乐,知足如果能够长乐,则不妨知足。

每每谈起知足,人们总以为那是人的惰性流露,其实不然。人生常常是无奈的,有时候会被逼迫置身于极不情愿的生活境遇里,甚至会落到万念俱灰的地步,但是一旦他能想到自己好歹有幸还拥有一个可爱的人生,便又知足地笑起来:“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怕无处下金钩”,“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孔子游泰山,遇到一位不知是何许人者,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孔子见而问:“先生何乐也?”对曰:“天生万物,人为贵,吾得为人,一乐也;男女有别,男为尊,吾得为男,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行年七十矣,三乐也。贫者士之常,死者人之终,居常以待终,何不乐也?”

知足是我们在深刻理解生活真相之后的必然选择。

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俗话说:“猛兽易伏,人心难降;沟壑易填,人心难满。”但生活所能提供给欲望的满足却总是有限的。在人的现实生活中,“足”是相对的、暂时的,如果一个人以“不足”为生活的事实而予以理解和接纳,那么他对生活的感受反倒处处是“足”了。

知足就是一个人自觉协调内心无限欲望与现实有限条件两者关系的过程,它用什么来协调?用“知”来协调。足不足是物性的,而知不知则是人性的。以人性驾驭物性,便是知足;让物性牵制人性,就是不知足。足不足在物,非人力所能勉强,知不知在我,非贫富所能左右。

一个人对事事都感到不知足,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并不需要主观上的任何努力,因为不知足正是人的欲望的惟一特征。所以,不知足是本然的、顺情的,知足,倒是可能迫不得已而勉为其难的。当你步行在街道上看到一辆辆擦身而过的漂亮轿车时,当你身居斗室望着窗外一幢幢摩天大楼的闪闪灯火时,因羡慕、嫉妒而产生的不知足,无需吹灰之力便不招自至了。而要摆脱这些情绪的纠缠,今晚依然知足地卧床酣睡,明晨照样知足地挤车上班,却是很不容易的。

一个乡下人与城里人相比,往往会感到很知足。城里人穿西服革履,住高楼大厦,尚不免满腹牢骚;而一个老农只要有粗茶淡饭果腹,有简陋房屋安居便会心满意足了。如果城里人因此对乡下人颇感不屑并自以为高人一等,就让人感到很好笑了。这样的城里人反过来拿自己与物质享受更高的外国人相比,必然会产生另一种自卑与不足。

做人的要务是寻找生活本身的幸福和快乐,而不是去计较这种生活究竟是“贫民窟”还是“富贵乡”。钱钟书说:“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又说:“精神的炼金术能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由此可见,快乐主要还是一种精神上的充实和愉悦。

放飞思想的风筝

快乐一点不要觉得罪恶,即使你无法去完成某件事也没有关系,你应该明白做事有时是要有一定条件的,在各种条件都完备时,才能完成这件事,当条件不具备时,不必强求自己。

生活本身是富有情趣的,不懂得生活的人就谈不上成功,真正的成功应从私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坚持积累,用心去做,这才是人们终生寻求的成功之道。

有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集着一帮虔诚的弟子。有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一个个都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惟一的木桥也被淹没了,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弟子们无功而返,个个都有些垂头丧气。惟独一个小和尚却坦然面对师傅。师傅问其故,小和尚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傅说:“过不了河,打不了柴,见河边有棵苹果树,我就顺手把树上惟一的一个苹果摘来了。”后来,这个小和尚成了师傅的衣钵传人。

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遇到过不了的河掉头而回,这也是一种智慧。但真正的智慧还要在河边做一件事情:摘下一个“苹果”。历览古今,抱定这样一种生活信念的人,最终都会实现人生的突破和超越。

不要因完不成任务而垂头丧气、郁郁寡欢,当一个人的事业、品行、心境都达到良好时,谁又能说那人不快乐呢?

快乐源于身心的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