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源于实践的思考
7116500000013

第13章 思想政治工作(4)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必须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质,这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首要条件。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必须做到,提高政治理论修养。思想政治工作的党性特点,一方面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始终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良好的政治理论修养是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领会并掌握其精神实质,才能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思想境界,才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方法论,就会增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能在风云变幻、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把握局势,认清方向,开拓进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加强学习的重要性,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新问题的本领。

必须加强组织建设。加强组织建设包括两个重要方面:一方面,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够经受住各种诱惑和考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这样才能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组织保证。高校办学的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发展的特点,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只能走专兼职结合的道路,以少量的专职干部为主,专兼结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专职与兼职人员的选拔、使用、考核均应分别制定明确的制度。对专职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应该从使用和培养的角度,适当借鉴国家公务员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对于兼职人员,应对其工作职责、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量和本身业务的工作量给予明确规定,尤其对于高校“双肩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干部,对其从事业务教学、科研的工作量要有明确的上限规定,以保证他们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必须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要围绕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制度化和高效化,建立起一套严格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层层落实的责任制,制定措施,进一步严格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管理、考核,对工作成绩突出者,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工作不利、表现不良者,给予批评教育;对于不适合继续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及时调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岗位。

必须加强作风建设。加强作风建设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关键。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创新。一是在工作内容上创新。针对学生的实际生活、文化需求、价值取向以及思想活动的新情况、新特点,实事求是地确定内容,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二是在工作思路上创新。由单纯灌输向灌输与渗透相结合拓展,由偏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向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他们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拓展。三是在方法上创新。注意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最新研究成果,努力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潜移默化,情理交融、润物无声。四是手段上创新。充分利用现代化传媒技术优势,加快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更新。五是在活动方式上创新。要发挥高校党、团组织的优势,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结合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创新活动的形式。

必须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管理和培养。一是制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干部学习、进修、培训制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对从事这项事业人员的政治理论、政策水平、业务能力等素质修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学习,才能提高素质修养,适应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但是,由于日常工作的琐碎、繁忙,许多干部往往容易陷入事务性工作而挤占了学习时间。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干部学习、进修、培训制度,可以为他们创造学习提高的机会,同时也可以从外力的约束方面促进他们学习提高。二是开展谈心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干部是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但他们也会遇到思想问题,也需要得到思想上、情感上的帮助与交流,高校有关领导要定期地和他们进行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情况,这对于他们客观了解自己的工作实际、正确评价自我、宣泄情感、放松情绪具有很大的帮助。三是正确处理责任与利益的关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管理中强调摆正责任与利益、奉献与索取、个人发展与组织需要之间的关系。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干部来说,既然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样一个崇高的事业,本身就应当以共产主义的思想道德要求自己,以党的利益为重,以育人工作为重,以无私奉献为荣,不能在工作中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但是,作为高校各级领导也应该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干部也是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也有他们的个人情感需要、利益需要和发展需要。应该切实关心他们的切身利益,努力排除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四是在实际工作中落实精神鼓励与物质待遇相结合的原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干部同样是高校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人才,同样需要各级领导以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聚才的方法去发现、去关心、去爱护。除了精神上的鼓励不可缺少外,相应的物质待遇也不可忽视。

(五)利用网络工具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利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互联网具有信息量大、交流直接和预警及时等优势,极大地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和有效性。网络传播还具有形象性、时效性和互动性等特点,这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段无法比拟的。如何利用互联网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一个全新的、亟待解决的课题。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真正确立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观念,完成角色行为的转变

目前,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还不能适应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从方法上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能很好的利用互联网的特点,目前所进行的网上教育,只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简单“搬家”;在形式设计上,依然是单调刻板,没有突破单向灌输的模式;从角色上看,仍然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定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认识到,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已经不再是实施灌输教育内容的思想权威,而是在制造、传播、监控网络信息,兼有信息传播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身份。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再具有以往意义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层次性。从教育功能上说,教育者不再是提供“说服”,而是在向受教育者提供“影响”、选择和“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网上要“淡化”自己的教育者角色,要运用网的功能,从网上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实现平等基础上的互动教育。

2.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营造积极的网络舆论环境

网络作为新兴的传播媒体具有多方面的功能,那种把网络建设当作单纯技术工作,主张网络与政治保持一定距离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参与,走进网络,占领网络阵地去弘扬主旋律。目前,不少高校已经创办了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自己的网站、网页。如网上党校、网上团校,设立理论学习园地、“两课”辅导与答疑、心理健康咨询、学生生活服务等网站、网页。通过这些途径把大学生的兴趣吸引到繁荣校园文化上来,给大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以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他们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

3.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建立网络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