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必须要克服的人性弱点
709600000038

第38章 人性三十三 孤独:一个人的舞蹈

孤独是既不爱人也不被人爱的一种失重状态,是处于不关心他人也不被他人关心的人生夹壁,因此摆脱孤独的唯一方式在人而不在物,也即以爱人之心冰释不被人爱的人生尴尬。

心病难医

孤独,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状态。

孤独感在人的思想上、行为上的体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客观条件的制约,长期脱离人群的“有形”的孤独,比如远离人们生活中心的边疆哨所中的战士、长期坚持在高山气象观测站工作的科技工作者、长期游弋五洲四海的海员等。他们远离亲人朋友,在工作之余没有与更多的人相互交往的机会,没有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不免有时感到寂寞,感到孤独。

一种是身处人群之中,但内心世界却与生活格格不入而造成的“无形”的孤独。这种孤独对人的伤害是十分严重的。一个长期被孤独感笼罩的人,精神受到长时间的压抑,不仅会导致自己的心理失去平衡,影响自己的智力和才能的发挥,也会引起人的心理上、思想上的一系列变化,产生诸如思想低沉精神萎靡,失去事业的进取心和生活信心。

5年前,马丽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她悲痛欲绝。自那以后,她便陷入了一种孤独与痛苦之中。“我该做些什么呢?”在她丈夫离开近一个月之后的一天晚上,她对朋友哭诉:“我将住到何处?我将怎样度过一个人孤独的日子?”

朋友安慰她说,她的孤独是因为自己身处不幸的遭遇之中,才50多岁便失去了自己生活的伴侣,自然令人悲痛异常,但时间一久,这些伤痛和孤独便会慢慢减缓消失,她也会开始新的生活——从痛苦的灰烬之中建立起自己新的幸福。

“不!”她绝望地说道,“我不相信自己还会有什么幸福的日子。我已不再年轻,孩子也都长大成人,成家立业。我孑然一身还有什么乐趣可言呢?”抱着这种孤独,马丽得了严重的自怜症,而且不知道该如何治疗。好几年过去了,她的心情一直都没有好转。

有一次,朋友忍不住对她说:“我想,你并不是要特别引起别人的同情或怜悯。无论如何,你可以重新建立自己的新生活,结交新的朋友,培养新的兴趣,千万不要沉溺在旧的回忆里。”她没有把朋友的话听进去,因为她还在为自己的孤独自怨自叹。后来,她觉得孩子们应该为她的幸福负责,因此便搬去与一个结了婚的女儿同住。

但事情的结果并不如意,由于她的孤僻,使她和女儿都面临一种痛苦的经历,甚至恶化到母女反目成仇。马丽后来又搬去与儿子同住,但也好不到哪里去。后来,孩子们只好共同买了一间公寓让她独住,但这更加重了她的孤独。

她对朋友哭诉道,所有的家人都弃她而去,没有人要她这个老妈妈了。马丽的确一直都没有再享受到快乐的生活,因为她认为全世界都在孤立她。她实在是既可怜,又可悲,虽然已过半百了,但情绪还是像小孩一样没有成熟。

大多有孤独感的人,并不是自己情愿离群索居、孤身独守的。他们有的是在坎坷难行的人生路上遇到了伤人肺腑的痛苦,因而或嗟叹人生艰难,埋怨命运刻薄,或痛恨世态炎凉,咒骂人心虚伪;有的是感到自己怀才不遇,知音难觅,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因而也不愿去理解别人,不如独处一隅,洁身自好;也有的是自己看不起自己,不相信自己,在人群中徒见别人风流潇洒、知识渊博,因而自惭形秽,悲观自己才貌平庸,才智低下,不敢也不愿意与人交往……境遇各有不同,其结果都大致差不多:把自己置身于孤独的控制之下,陷入无边的伤感之中。

在加州奥克兰的密尔斯大学,校长林·怀特博士在一次女青年会的晚餐聚会里,发表了一段极为引人注意的演讲,内容提到的便是这种现代人的孤寂感:“20世纪最流行的疾病是孤独。”他如此说道:“用大卫·里斯曼的话来说,我们都是‘寂寞的一群’。由于人口愈来愈增加,人性已汇集成一片汪洋大海,根本分不清谁是谁了……居住在这样一个‘不拘一格’的世界里,再加上政府和各种企业经营的模式,人们必须经常由一个地方换到另一个地方工作——于是,人们的友谊无法持久,时代就像进入另一个冰河时期一样,使人的内心觉得冰冷不已。”

那些能克服孤寂的人,一定是生活在怀特博士所说的“勇气的氛围”里。无论我们走到哪里,一定要培养出与人们亲密的情谊关系。就好像燃烧的煤油灯一样,火焰虽小,却仍能产生出光亮和温暖来。

一个人要想得到他人的欢迎,或被人接纳,一定要付出许多努力和代价。要想让别人喜欢我们,的确需要尽点心力。情爱、友谊或快乐的时光,都不是一纸契约所能规定的。让我们面对现实,无论怎样的困境,活着的人都有权利快乐地活下去。但是,他们必须了解:幸福并不是靠别人来布施的,而是要自己去赢取别人对你的需求和喜爱。

了解并超越孤独

孤独是现代人的通病,也是现代文明带给人类的“文明病”。在很多人看来,电视就是都市人走向孤独的第一个教唆犯。伴着电子游戏、电子宠物、音响以及豢养的诸如名猫、名犬等动物,加之阳台上养殖的盆盆罐罐开放得不合时宜的花草,都使人们在极力摆脱孤独的同时,又更深地陷入孤独的罪恶深渊。

孤独是既不爱人也不被人爱的一种失重状态,是处于不关心他人也不被他人关心的人生夹壁,因此摆脱孤独的唯一方式在人而不在物,也即以爱人之心冰释不被人爱的人生尴尬。纽约心理学研究所所长亨利曾说:“据我所知,现代心理学最重要的发现,就是在了解自己与追求自我幸福上,必须训练自己及牺牲自己,这是经过科学验证的发现。”一切指示解脱孤独的途径,若不是意在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障壁,都无异于魔鬼设下的圈套和陷阱;聊天是解除孤独最易行也最廉价的方式。

孤独与空寂这两件事有极大的不同。某些年轻人可能还不明白孤独的意思,但是老年人是明白的。孤独是一种完全与外界切断,没有明显理由而突然非常害怕的感觉。如果你的心中感觉什么都无法依赖,没有任何一种分心的方法能解除你这种自我封闭式的空虚,你就明白什么叫恐惧了,这就是孤独。但是空寂是完全不同的,那是一种解脱的境界,当你经历过孤独,并且明白孤独是什么以后,空寂就来到了。那是一种在心理上不再依赖任何人的境界,因为你已经不再追求娱乐、舒适及满足。只有在这个时刻,你的心才是完全独立的,也只有这种心智才具有创造力。

我们如何面对孤独的痛苦,如何无惧地面对那种我们都很清楚的空虚感?当它来到时,不去打开收音机,或把自己沉溺于工作中,或是跑到电影院去看戏,而是反过来看着它,看进它里面去,完全了解它。没有一个人不曾感受过那种令人颤抖的焦虑感,因为我们都想要逃避它以使自己分心或得到满足。因此,我们通过性、上帝、工作、喝酒、写诗或重复念诵一些字句来使自己满足,也因为如此我们才没有机会了解这份突如其来的焦虑感。

所以当孤独的痛苦笼罩你的时候,你就面对它、看着它,不要产生任何想逃走的意念。如果你逃走了,你就永远也不会了解它,它就永远躲在一角伺机而动。反之,如果你能了解孤独并且超越它,你就会发现根本不需要逃避它,于是也就不再有那种追求满足和娱乐的冲动了,因为你的心已经认识了一种不会腐败、也无法毁灭的圆满。

用孤独沉淀心灵

其实,孤单是一种难得的感觉。在感到孤单时轻轻地合上门和窗,隔去外面喧闹的世界,默默地坐在书架前,用粗糙的手掌爱抚地拂去书本上的灰尘,翻着书页,嗅觉立刻又触到了久违的纸墨清香,让心灵享受这份独处的快乐与惬意。

有一次,明明垂头丧气地从外面回来。海子很惊讶,问他为什么不高兴。明明说别的朋友都玩得很起劲,只有他一个人待在那儿,心里很难受。

海子知道明明为什么不高兴,本想安慰他几句,但当时他不知说什么好。如果告诉他,那很正常,最好的往往是最孤独的,他才十岁能理解吗?

海子也曾有过相似的经历。几年前,海子与几个朋友在乡下路过一个小水塘,几位朋友提议要下水去摸鱼。海子说,你看这是死水,全是积的雨水,又清澈见底,根本就没有鱼。可是他们不听劝阻,纷纷卷起衣袖、挽起裤腿下了水,唯有海子默默地坐在岸上看着他们。一会儿,伙伴们没有摸到一条鱼,衣服上倒沾上了不少泥水,可是他们在水里摸来摸去的,欢声笑语不断,而海子却越来越感到孤单。两三个小时过去了,他们才两手空空地上来,嘴里不停地调侃着、咒骂着,但海子感到他们在这段时间过得很快活,而他只能独守着自己孤单的心。

此后,尽管在生活中海子又经历了不少类似的事,固执的他仍一如既往地独守这份孤单,因为他深知,最好的往往是最孤单的。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能够承受孤单。

孤独,是一种状态,只要你有意识地面对自己,自己和自己对话,自己去寻找自己,你总在独处着。

如果你对自己的一切非常了解,就表示你有了清楚的自我概念。如此你就敢于面对自己,敢于做深层自我解剖的探索。因而在独处时,你就会觉得坦然、充实。

独处的人对人对己都有一个客观而公正的态度。通过独处这一主动的、有力的处世手段,从而更有效地面对现实,迎接挑战。

我们很难想像,一个不会和自己相处的人,怎么可以很好地与他人相处;一个连自己都听不懂的人,怎么能够听懂别人;一个不尊重自己的人,肯定不能够去尊重他人。

一个人只有在宁静平和的环境中,才能发现人生的真正境界。同样,一个人不为物欲所迷惑,在粗茶淡饭的清苦生活中,才能真正体会到人生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人应该腾出时间和自己独处,因为它给我们闲适、轻松和自我反省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它提供陪伴自己的机会,让自己享有自在感。一个人若不懂得与自己相处,就会觉得孤单、寂寞和无聊,他将急于逃避独处的无奈,因而会有许多错误的行径。在这个喧闹、浮躁的高楼大厦林立的都市更应该找出时间独处,享受一份属于自己的心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