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 责任是执行的有力保障
执行责任无小事
【课堂导读】
2003年12月23日夜,位于重庆市开县高桥镇的中石油西南分公司川东北气矿罗家16H井在起钻时,突然发生井喷,富含硫化氢的气体从钻井中喷出达30米高,失控的有毒气体随空气迅速扩散,在短时间内导致了大面积的灾害发生。这次事故造成243人死亡,4000多人受伤,93万多人受灾的恶劣后果。
经过调查,此次事故的原因为:在起钻前,钻井液循环时间不够;在起钻过程中,有关人员违章操作,钻井液灌注不符合规定;未能及时发现溢流征兆;有关人员违章卸掉了钻柱上的回压阀,这是导致井喷失控的直接原因。
【课堂精讲】
责任心是获取一切伟大成就的基础。责任心首先体现在工作的点滴小事中。每个人所做的工作,都是由一件件小事构成的,因此不能对工作中的小事随便应付或轻视责任。所有的成功者,他们从不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是简单的小事。正是对小事情负责到底的精神,他们获得了成功。成功要求人们必须具备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一种坚持到底的信念、一种脚踏实地的务实态度、一种自动自发的责任心。大事如此,小事亦然。
【课后总结】
对小事负责才是彻底的负责。
企业就是你的船
【课堂导读】
迈克尔·阿伯拉肖夫是美国导弹驱逐舰本福尔德号的舰长。1997年6月,当迈克尔·阿伯拉肖夫接管本福尔德号的时候,船上的水兵士气消沉,很多人都讨厌待在船上,甚至想赶快退役。
两年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彻底改变。船上的全体官兵上下一心,整个团队士气高涨。本福尔德号变成了美国海军的一艘王牌驱逐舰。
迈克尔·阿伯拉肖夫用什么魔法使得本福尔德号发生了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原来,迈克尔·阿伯拉肖夫常对船上的兵说:“这是你的船,所以你要对它负责,你要让它变成最好的,你要与这艘船共命运,你要与这艘船上的所有人共命运。所有属于你的事,你都要自己决定,你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在迈克尔·阿伯拉肖夫的倡导下,“这是你的船”成了本福尔德号的口号。船上所有的水兵都觉得让本福尔德号变得更好就是自己的职责所在。
【课堂精讲】
在波澜壮阔的市场海洋里,企业就像是一条船,若没有了企业这条船,船上所有的人都无法生存。无论是老板还是员工,一旦你上了企业这条船,船的命运就是船上所有人的命运。所以,无论你是一名普通员工,还是一名高层主管,一旦加入了企业,就应当把自己看成是企业的主人。你必须以主人翁的心态来管理和照料企业这条船,而不能以乘客的心态无视船的存亡。
“公司怎么样,那是领导的事,跟我没关系,大不了换个地方。”这是典型的没有责任感的员工说出的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同样可以用到企业中。作为一名员工,作为企业的主人,你不能让自己做一个问题的旁观者,而应该时刻关注它的发展,关注它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心忧企业的兴衰,与企业同舟共济,共同成长。
【课后总结】
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和企业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发展同企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才能与企业共同进步。
锁定责任,对结果负责
【课堂导读】
麦氏饭店是美国一家以经营牛肉饼为主的快餐公司,公司把员工分为一线人员、实习助理、二级助理、一级助理、参观经理、巡视员、大区顾问、总部经理这八个层次,以保证每件事情都有人负责。
比如说,一线人员负责的是各个工种的操作、采购、配料、烹制、收银,等等。如果某人负责的岗位上出现了漏洞,要自动负起主要责任。
实习助理通常由刚进公司的有学历的年轻人担任。在半年的实习期内,他们要在公司各个基层岗位上工作,如采购、配料、收款等。
参观经理首先要在公司总部接受全面、系统的、为期20天的培训,然后全面负责公司某一餐厅的所有事务。
从经理晋升为巡视员后,将负责同一城市5~6家餐厅之间的协调沟通以及上级信息的传达和决策的执行。
大区顾问是公司派驻某一地区下属15家左右餐厅的代表。大区顾问的责任更重大,其主要职责是保持总部与各个餐馆之间信息交流畅通。同时,大区顾问还肩负着诸如组织培训、提供建议、制定企业标准之类的重要使命,是总公司在他所负责的这一地区的全权代表。
总部经理的职责则是负责集团总部各项政策的制定和修改,把握整个连锁经营的方向。如果出现决策失误,那么他将负最大责任。
麦氏饭店的这种责任管理体制锁定了每个人员的责任,保证了良好的工作效果。
【课堂精讲】
作为一名员工,工作就意味着结果和责任,因为你必须用结果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结果怎样,与其他人无关,与你是不是真正地对企业、对自己负责有关。明确自己的责任——老板是这么要求的,同样你也应该这样要求自己。要想成为一名不可替代的员工,就要明白一个基本的道理,那就是对结果负责。
锁定自己的责任,才能锁定工作结果。没有责任感,对工作只会敷衍塞责。有了责任感,才能尽心工作,才会有好的结果,才会出成绩。
【课后总结】
锁定责任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一种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如果你想成为卓越的人才,就先锁定你的责任吧。
把工作当做一种享受
【课堂导读】
汉斯和诺恩同在一个车间里工作,每当下班的铃声响起,诺恩总是第一个换上衣服,走出厂房;而汉斯总是最后一个离开,他十分仔细地做完自己的工作,并且在车间里转悠一圈,确认一切都没有问题后才关上大门离开车间。
有一天,诺恩和汉斯在酒吧里喝酒,诺恩对汉斯说:“你让我们感到很难堪。”
“为什么?”汉斯有些疑惑不解。
“你让老板认为我们不够努力。”诺恩停顿了一下又说,“要知道,我们不过是在为别人打工,不值得这么卖命。”
“是的,我们是在为老板打工,但也是在为自己打工。我把工作当做是一种享受。”汉斯的回答十分肯定有力。
【课堂精讲】
“我们不过是在为别人打工。”这种想法有很强的代表性,在许多人看来,工作只是一种简单的雇佣关系,做多做少、做好做坏,对自己意义并不大。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建议你从现在开始,就把这种荒谬的想法扔到垃圾堆里。如果你始终认为你的工作只是为了应付老板,那你可能永远处于一种从属的地位,无法真正从工作中获得快乐和满足。
一旦你有了“为自己工作”的想法,在工作中你就能比别人得到更多的乐趣,获得更多的收益。你会不自觉地就把工作当做一种享受,在享受中,又让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此时,老板会将你的表现看在眼里,把你和别人区别对待。当增加工资和晋升的时机来临时,他首先考虑的肯定是你。
【课后总结】
把工作当做一种享受,才能从工作中感受到快乐。
对自己负责
【课堂导读】
孙立是三星中国某分公司的原料采购员。一次正常的采购完毕后,一家公司向孙立提供了一批质量非常好的原料。可是这时候孙立的账户已经告急了。在三星公司,有一条对零售采购商至关重要的规则,即不可超支你所开账户上的存款数额,如果你的账户上没有钱,你就不能购入新的商品,一直要等到。
孙立知道,自己在评估上犯了严重的错误,如果自己能在早些时候就备下一笔应急款,就可以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此时他有两种选择:一是放弃这批原料的购入,但这批原料质量非常好,非常适合三星公司的产品需要;二是向上级主管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并请求追加拨款。
思考再三后,孙立找到主管,向他解释了发生的一切。主管深为孙立的坦诚和责任心感动,很快设法为他拨来了所需货款,公司因此顺利地购进了这批原料,节约了大量的成本。
【课堂精讲】
在一个企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员工、主管、部门经理,等等,是什么支撑他们尽职尽责、加班加点地工作呢?通常认为答案是工资、奖金和福利。
而在三星公司,从前台到部门经理,每个人拿的都是年薪,也就是所有员工每年拿的都是固定的薪酬,没有加班费也没有奖金,而年薪的等级和数量是一年考评一次,一年调整一次。
那么,到底是什么力量使三星的员工能做到全心全意、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呢?三星人认为,在一个家庭中,每个人都有一个特定的角色是什么支撑他们为自己的家庭操劳、无怨无悔地投入和付出呢?答案是爱与责任。
这正是三星倡导的“对自己负责”的员工精神。这种独特的管理思想的核心就是强调员工的责任心。
【课后总结】
员工的责任心,就是企业的防火墙。员工的责任心越强,企业的损耗就越低,效益就越高。反之,如果员工的责任心缺失,再强大的企业也终会倒闭。
第二周 态度是执行成败的关键
行动是最好的执行
【课堂导读】
有一次,德国科利银行招聘经营管理职员。有一位年轻人参加了应聘。
总经理请他谈一谈公司的未来。他回答说:“我认为公司的发展应当是秩序化的管理,而不是什么关于未来的夸夸其谈。因为我到您这里的时候,已经看到了公司的不良现状……”
他的发言十分精彩,但在他滔滔不绝地阐述完自己的观点后,总经理说:“你是到本公司面试的第109人,之前有84人持有与你一致的观点。”年轻人不免感到十分沮丧,礼貌地起身告辞。走到门口的时候,他发现地上有一个钉子,便捡起来装在口袋里,离开了公司。
一个星期后,他接到了公司的录取通知。年轻人惊讶地问总经理:“我的回答不是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总经理说:“那些道理很多人都会说。而重要的是你离开时捡钉子的行为,让我们很满意。要知道,有很多面试的人都只会长篇大论,而不会在工作中落实。只有你这么做了,这也可以证明你非常务实!”
这位务实的年轻人就是后来的德国科利银行总裁克劳斯特·宾。
【课堂精讲】
“我们强调知行合一,但人们往往知而不行。”空谈是为阻碍我们行动的恶习。工作中,很多人都有许多很好的想法,但面对执行的具体方法、关键措施,却很少花心思、动脑筋、费精力。
未来掌握在踏实勤恳的人手中。实干并且坚持下去是对踏实的最好诠释。要做一个执行型员工,就要把智慧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脚踏实地是一条通往成功的路,所有渴望成功的人都必须从这条路上经过,没有其他任何捷径。在展望未来的时候,不要浮躁,必须认识到自己已拥有的一切。保持端正踏实的态度,实实在在地付出努力,才能收获成功的果实。
【课后总结】
“不要只喊口号,关键在于执行”,这句话不仅体现了一个人务实的工作精神,也体现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敬业是执行的内在因素
【课堂导读】
有一个重点医科大学毕业的应届生,对将来充满了困惑。他觉得,像自己这样学医的人,全国有成千上万人,而且现在的竞争如此残酷,自己的立足之地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