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俗眼看红楼
66900000054

第54章 第五辑 透点红楼,通吃天下(5)

薛宝钗天生是当家理计的人,对人情世事洞若观火。我们行事不可不讲规则,却不能被束缚在规则的框框里而不知变通,须知"水太清了不养鱼",任尚在西域的失败就是例证。现在姑娘奶奶们要在大观园里兴利除弊,她们的方针大计是否能顺利地实施,关键是要把握好其中的"度",如果以节用为纲到底,对下面的人就是过于苛刻了。没有利益,光靠法令使人,最容易让人懈怠怨愤;以"小惠"笼络人心,人人甘心出力,才能打理出政通人和、欣欣向荣的局面。再有一点,就是如何分享整个蛋糕的问题。你可以按众人业绩把它切成大小不一的块块,却不可让已闻到味儿的人干看着。大家都沾了光,就可以缓和种种鸡鸣狗盗的争斗,省下不少力气来。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常见那些得了各种奖项的人,在台上啰里啰嗦一大堆,感谢领导,感谢同仁乃至感谢为公司做清洁的大妈。这些套话,观众也许会听得打呵欠,可换个角度想一下,如果他是你身边的人,如果他提到的名字里有你呢?滋味一定大不相同了吧?与人分享荣耀,可使大家酸溜溜的心理得到些平衡,是继续团结协作的润滑剂。

若要保全"大体",最重要的,是用活了"小惠"。

心病只需心药医

紫鹃为探试宝玉,假意说黛玉要回南边去,"林家虽贫到没饭吃,也是世代书香人家,断不肯将他家的人丢给亲戚,落人耻笑。所以早则明年春天,迟则秋天。这里纵不送去,林家必有人来接的了。前日夜里姑娘和我说了,叫告诉你:将从前小时玩的东西,有他送你的,叫你打点出来还他。他将你送他的也打点在那里呢。"

这话触动了宝玉最大的心事,便如头顶上打了一个焦雷一般。顿时一头热汗,满脸紫胀,两个眼珠儿直直的,掐人中也不知道疼了。惊动了贾母一干人等,怡红院里乱作一团。

袭人叫来了紫鹃,宝玉方"哎呀"一声缓过一口气,哭出来了。众人细问,才弄清楚了其中的因由。宝黛的男女之爱,是荣国府里的大忌,诗礼簪缨之族的公子小姐思春,那最是败伦无耻之行。此时,宝玉如此死去活来的原由一古脑儿端出来之后--连一众小丫头都听着呢,又作何解释?视若无睹,什么也不说?不可。这如同一根丝线拴着块大石头在众人头顶悬着,一日不掉下来,大家就一日惴惴不安地猜测,捕风捉影,以至草木皆兵。有太极高手,精通四两拨千斤之术,可以轻描淡写地化解从正面击来的力量。薛姨妈就是在平淡中举重若轻的人,她劝贾母道:"宝玉本来心实,可巧林姑娘又是从小来的,他姊妹两个一处长得这么大,比别的姊妹更不同。这会子热剌剌的说一个去,别说他是个实心的傻孩子,便是冷心肠的大人也要伤心。这并不是什么大病,老太太和姨太太只管万安,吃一两剂药就好。"

三两句话,就把一个死结给解开了。宝玉的病根,若落在"实心的傻孩子"身上,便没什么大不了的,"实心眼"的孩子反而更可疼。这话听在贾母与王夫人耳朵里,即不能"万安",起码也能松口气。

人活在世上,谁没点儿怕人提的心病呢?言语的光彩,就是从对方的病根处岔过去,小心不触到他的痛处罢了。传说有从前有位国王,在一次战争中伤了左眼。在一次庆典中,找来了三个画家为他画像。第一个画家忠于现实,把国王的眼罩清清楚楚地画出来,国王脸色阴沉着,把他赶了出去。第二个画家见事不好,于是便画了一幅国王正襟危坐的画像,双目都炯炯有神。国王怒气冲天,更加不满意了。第三个画家献上他的画像,他画的是国王正在打猎的图景,国王半侧着脸,正持枪瞄准,显得十分庄严威武。国王舒了一口气,重赏了这个画家。所以,碰到棘手的事,就要绕过他人的忌讳,换一个角度说话。我的朋友赵君最近跳槽到一个新的公司做业务主管,他们老板现在事业做得很大,可一段牢狱生活的历史却是他的隐疾。在一次私人聚谈中,老板谈到昔日之事,赵君推心置腹地对他说:"古人说成大事的必要先有一番磨难,当初您创业时市场前景不看好,真得先曾'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人才能挺过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