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俗眼看红楼
66900000053

第53章 第五辑 透点红楼,通吃天下(4)

瓜田李下,赶紧回避了,以后任凭以后老太太发怒,刑夫人抱羞,都怨不到凤姐儿的身上。

看出事情不对路,就要先打好全身而退的主意,暗暗地把风波化于无形,过后依然风平浪静,就像没这回事儿一样,那才是高明的手段。

汉朝有个谋士叫陈平,有一天,他穿了一套新衣服,腰上佩着一把宝剑,来到渡口,找到一个船夫替他撑船过河。

船夫看他穿着新衣,以为他腰包里装了不少金银财宝,便想等船到河中央时,将他谋财害命。陈平坐在船尾,看船夫不住飘过来不怀好意的眼光,知道他心中有邪念,便故意叫着说:"哎呀!好热哟!要不要我来帮你撑一会儿船?"说着,一面当船夫的面,把身上的衣服一件件脱下来放在船板上。船夫看他放下衣服时,并没钱币落地的声音,知道他身上没有财宝,便打消抢劫的坏主意。

年少好事的人,大抵想弄弄波涛,试试身手,其实这却大可不必,天下太平了,岂非更省些心力?须知弄剑即弄险,谁没有失手的时候?

施小惠以全大体

西汉初年,班超为西域都护使。他在漠北任职达30多年,威慑西域诸国。在他任期内,西域各族不敢轻举妄动,因此汉朝西北部边疆及西域地区得以和平安宁。为此朝廷封其为定远侯,可谓功成名就。

当班超年老力衰之后,以为自己已不能胜任此职,便上表辞职。皇帝念其劳苦功高,便批准了他的请求,让任尚接替他的职务。

为了办理交接手续,任尚拜访了班超,问他:"我要上任去了,请您教我一些统治西域的方法。"

班超打量一下任尚,答道:"看你的样子就是个急性子人,做事可能一板一眼,所以我有几句话奉劝你:当水太清时,大鱼就没有地方躲藏,谅它们也不敢住下来,同样为政之道也不能太严厉,太挑剔,否则也不容易成功。对西域各国未开化民族,不能太认真,做事要有弹性。大事化小,繁事化简才是。"

任尚听了,大不以为然。虽口头上表示赞成,内心却不服。

"我本以为班超是个伟大人物,肯定有许多高招教我,却只说了些无关痛痒、无足轻重的话,真令我失望。"

任尚果然把班超的教诲当作了耳旁风。他到达西域后,严刑峻法,一意孤行。结果没过多久,西域人便起兵闹事,该地就此失去了和平,又陷于激烈的刀兵状态。

出现这样的结果,任尚想必是非常后悔的。但是,已酿成大乱,后悔已无济于事了。

任尚的本意,是要治理好西域,但在他笔管条直的高压政策,是不切合当时西域实际的。做事太过于严厉苛责,最容易横生事端,把握大局,容忍小小的差池,是化繁为简的弹性手腕。

大观园里兴利除宿弊时,有"贤宝钗小惠全大体"一回,让我们来看看宝钗是如何论证"小惠"与"大体"关系。

议定了要承包大观园,宝钗最后补充道:"却又来,一年四百,二年八百两,打租的房子也能多买几间,薄沙地也可以除几亩了。虽然还有敷余,但他们既辛苦了一年,也要叫他们剩些,沾补自家。虽是兴利节用为纲,然也不可太过。要再省上二三百银子,失了大体统,也不像。所以这么一行,外头帐房里一年少出四五百银子,也不觉得很艰难了,他们里头却也得些小补。这些没营生的妈妈们也宽裕了,园子里花木,也可以每年滋生些,就是你们,也得了可使之物。这庶几不失大体。若一味要省,那里搜寻不出几个钱来?凡有些余利的,一概入了官,那时里外怨声载道,岂不失了你们这样人家的大体?如今这园子里十几个老妈妈们,若只给了这几个,那剩的也必抱怨不公道。我才说的,他们只供给这几样,也未免太宽裕了。一年竟除了这个之外,每人不论有余无余,只叫他拿出几吊钱来,大家凑齐,单散与这些园中的妈妈们。他们虽不料理这些,却日夜也都在园中照应;当差之人,关门闭户,起早睡晚,大雨大雪,姑娘们出入,抬轿子,撑船,拉冰床,一应粗重活计,却是他们的差使。一年在园里辛苦倒头,这园内既有出息,也是分内该沾带些的。--还有一句至小的话,索性说破了:你们只顾了自己宽裕,不分与他们些,他们虽不敢明怨,心里却都不服。只用假公济私的,多摘你们几个果子,多掐几枝花儿,你们有冤还没处诉呢。叫他们也沾带些利息,你们有照顾不到的,他们就替你们照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