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俗眼看红楼
66900000055

第55章 第五辑 透点红楼,通吃天下(6)

隐忧与钦佩,就只一线之隔。

先把火煽起来

前些天看了这样一则小故事。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当然,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事前控制的重要性,在事情还没有酿成灾祸之前就对症下药,可以避免更大的损失。但如果你爱走岔道,事情还可以这么看:人们对在灶前清理柴火的人向来不太重视,单等起了火灾,救得了火的才是英雄。

所以自己玩火自己救,也是弄权者的手段之一。

贾琏私娶的尤二姐,虽做得不那么光明,但毕竟只属于拈花惹草的小事。再加上凤姐未曾为贾家传宗接代,这道理尚马马虎虎讲得过去。凤辣子并非瞻前不顾后的人,要闹,也得有个由头才行。她暗中派人打探尤二姐的底细,得知她是曾许了婆家的,女婿张华吃喝嫖赌不成器,所以被尤家退了亲。于是凤姐便要借这张华煽风点火,唆使他到有司衙门告贾琏。她有番话说得好:"就告我们家谋反也没要紧的。不过是借他一闹,大家没脸。若告大了,我这里自然能够平服的。"

因为张华真的到都察院喊了冤,下面才有了酸凤姐大闹宁国府一出戏。凤姐儿占了理,对着尤氏、贾蓉哭骂连天,着实出了一口恶气。"半空里跑出个张华来告了一状,我听见了,吓得两夜没合眼儿,又不敢声张。他如今急了,冻死饿死也是一个死。现在有这个理他抓住,纵然死了,倒比冻死饿死还值些。怎么怨得他告呢!这事原是爷作得太急了。国孝一层罪,家孝一层罪,背着父母私娶一层罪,停妻再娶一层罪。俗语说'拼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他穷疯了的人,什么事作不出来。"看看,事情闹大了吧?这下子,宁国府是没人能兜得住了,尤氏母子,说不得还得苦求凤姐儿收场。五百两银子打点好了送到凤姐儿手里,还得陪着"到底是婶子宽宏大量,足智多谋"的笑脸。

凤姐儿这一招,是极有现实意义的。火烧起来之后,想回到平白无事的清凉世界是不可能了,如此不妨把火再煽高些,最好到观者见了也觉得难以收场时,才出手调解,此时方见你的手段。

晚清时期,湖南有个道台单舟泉。有一年,一个游历的外国人上街买东西,有些小孩因末看见过洋人,便追随着他。洋人很恼火,手拿棍子打那些孩子。有一孩子躲闪不及,被打中太阳穴,没多久就死了。小孩的父母当然不肯干休,大家一齐上前,捉住那外国人,送到衙门。因为是人命关天,而且又是外国人,所以感到很棘手。

此事落到单道台手里。一方面他认为湖南阔人很多,而且民风开放,如果办得不好,他们会起来说话,或者聚众为难外国人,到那时,想处治外国人做不到,而不处治又办不到。不如先把官场上为难的情形告诉他们,请他们出来帮忙圆场。只要绅士、百姓动公愤,出面同外国领事硬争,形成僵持局面,外国领事看见老百姓行动起来,就会害怕,因为洋人怕百姓。到这时,再由官府出面,去压服百姓,叫百姓不要闹。因为百姓怕官,所以他们也会听话。而外国领事见他压服了老百姓,也会感谢官府。

主意想好,他马上去拜会几个有权势的乡绅,要他们大家齐心合力与领事争辩。倘若赢了,不但百姓申冤,而且为国家争了面子。此话传出去,大家都说单道台是一个好官,能维护百姓利益。他又来到领事处,告诉领事,如果案子判轻了,恐怕百姓不服。外国领事听他这么说,又看着外面聚集的人群,果真感到害怕。单道台又说:"贵领事也不必太害怕,只要判决适当,我尽力去做百姓的工作。不会让他们胡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