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男孩一生要结识的100位名人
623800000060

第60章 贝多芬——用旋律化解痛苦

第五十九章 贝多芬——用旋律化解痛苦

在中国,贝多芬代表着古典音乐、高雅艺术,除了专攻音乐和喜欢古典乐的小部分人以外,贝多芬似乎是个高不可攀的人。其实,那只是被包装了的贝多芬,就连与贝多芬同时代的人都将他误解成难以接近的“疯子”,更何况是相隔两个世纪的人呢。对于真正的贝多芬,我们可以从他的音乐中读到他温柔的内心,也可以从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中感受到他的善良、羞怯和坚强。贝多芬值得每一个人花时间去了解!

莫扎特第二

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他的父亲是个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嗜酒如命、喜怒无常;母亲是宫廷厨师的女儿,心地善良、性情温柔。贝多芬一家有好几个孩子,生活非常艰辛,加上当时神童莫扎特已经享誉欧洲,糊涂的父亲就产生了要贝多芬成为“莫扎特第二”的愿望,想将儿子变成自己的摇钱树。

为了把贝多芬练成音乐神童,父亲经常打骂他,并且迫使他从4岁起就整天没完没了地练习羽管键琴和小提琴。邻居们经常听到贝多芬家里传来醉酒的父亲的打骂声和孩子的哭泣声,有时就是在半夜,也能听到贝多芬父亲可怕的吼叫声。

有一年,镇上来了个没什么水平的旅行音乐家,却被贝多芬的父亲视为良师,两人常常喝得大醉之后,回家把小贝多芬拖下床,从半夜上课到黎明。

为了使贝多芬看上去像一个神童,父亲将他的年龄隐瞒了2岁,在他8岁时,把他带出去当做6岁的孩子开个人音乐会。尽管费了很多精力拉拢关系,但贝多芬的第一次登台没有收到像莫扎特那样轰动的效果。父亲对他很失望,变得更加暴戾。

莫扎特童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练功时间是愉快而安静的,他有着一个慈爱的父亲和一个溺爱他的姐姐;而贝多芬则不然,父亲打骂他,家庭生活窘迫,从小就要承担养家的重担。与莫扎特相比,贝多芬的童年太不幸了。

贝多芬换了一个又一个老师,直到他遇见宫廷琴师和波恩剧院的经理尼费。尼费是一位令人尊敬的音乐教师,他友善,受过良好教育,遇到他这对贝多芬来说是一种幸运。因为贝多芬的父亲从来不考虑送贝多芬去学习,哪怕是两三个月,在他眼里读书远不如学音乐那样能挣钱。自从和尼费一起学习音乐之后,贝多芬有生以来第一次发现上课是愉快的。尼费不仅教音乐,还教他许多别的事情。为了付学费,当尼费先生很忙或离开市镇的时候,贝多芬就代替老师做风琴师。于是当他刚满14岁的时候,就被任命为剧场的助理宫廷风琴师和古钢琴师了。童年的不幸使他养成了暴躁的性格,有人甚至相信,他的耳聋与父亲的打骂有关。

“我为音乐狂”

很多人都相信贝多芬之所以创作了绝世无双的音乐,是因为他耳聋以后,可以听到上帝的声音,并将上帝谱写成旋律,让人们听到了福音。当我们了解了贝多芬对音乐的态度之后,也许就不会这样猜测了。

一天,贝多芬到一家饭馆用餐。点过菜后,他突然有了创作的灵感,拿起餐桌上的菜谱就作起曲来,完全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之中了。侍者看到贝多芬十分投入,便不敢去打扰他。大约一个小时之后,侍者忍不住问:“先生,上菜吗?”贝多芬如梦初醒,立刻掏钱结账。“可是先生,您还没吃饭呢!”“不!我确信我已经吃过了。”贝多芬根本听不进侍者的解释,他付款之后,抓起写满音符的菜谱,就冲出了饭馆。

贝多芬不仅随时抓住灵感,对已经完成的稿子,也是不厌其烦地修改。曾有一份贝多芬的手稿被公之于众。只见在这张稿纸上,有一处竟贴上了12层小纸片。最后人们发现,最初的构想竟然与第十二次改写的音符完全一样。贝多芬对音乐的推敲达到了杜甫所说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作曲对于贝多芬而言,有时候也不是捕捉灵感就可以完成的。他写作歌剧《费德里奥》时,曾为其中的一首合唱曲先后拟定过十种开头。人们熟悉的《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的主题动机,也曾有十几种不同的构想。由于耳聋,他不想和别人交谈,因为他害怕别人把他当成聋子对他大声吼叫,于是他常常独自揣着笔记本,在散步时也从不忘记记录想法,这一点又极像我国唐朝的“掉书袋”的诗人李贺。

晚年时,贝多芬有一次听到自己的《c小调三十二变奏曲》,问道:“这是谁的作品?”“你的。”演奏者回答说。“我的?我会写这么笨拙的曲子?啊,当年的贝多芬简直是个傻瓜!”歌德曾评论席勒:“他每星期都在变化,在成长。我每次看到他时,总觉得他的知识、学问和见解比上一次进步了。”这句话也同样适合贝多芬。

贝多芬只有一个

贝多芬曾被一位公爵邀请去为住在他的官邸的法国军官们演奏,当他知道公爵意在炫耀的本意后,就没有答应。公爵拿出贵族派头,变“邀请”为“命令”。可是贝多芬更有“派头”,他不仅坚持回绝,回家之后,还把公爵以前送给他的一尊胸像找出来摔得粉碎。事后,他给这位公爵写了一封信:“您之所以成为一个公爵,不过是由于偶然的出身罢了;而我之所以成为贝多芬,则完全靠我自己。你这样的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我贝多芬永远只有一个!”

贝多芬很瞧不起附庸风雅的人。在贝多芬生活的时代,欧洲盛行收藏名人贴身物品。曾有一位伯爵夫人向贝多芬索取一束头发作为纪念,贝多芬竟用纸包了一束山羊的胡子将那贵妇打发了,而那位伯爵夫人还以为真的得到了宝贝。还有一次,几个贵族请贝多芬演奏。起初,贝多芬的兴致还不错,可是当他发现这些贵族们并没有欣赏自己的音乐时,立刻盖上钢琴,怒气冲冲地说:“我没有兴趣对猪弹琴!”然后拂袖而去。

贝多芬年轻时接受进步的思想,也很崇拜拿破仑的改革魄力,他曾为拿破仑写过一首赞歌。但是当他得知拿破仑背叛了最初建立民主国家的目标,自封帝王的时候,非常气愤,从乐谱上扯下自己的赞歌,把它揉成一团扔在地上,并且不许别人捡起来。

我国的诗人李白曾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贝多芬身上也正闪耀着这种不肯违背自己良心的倔强品格,就像他自己说的:贝多芬只有一个!

贝多芬语录: 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画外音: 无论遇到何种困难,想一想伟大的贝多芬和我们一样痛苦过,甚至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痛苦,我们就不会退缩了。

贝多芬小档案:

全名: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生日:12月16日

国籍:德国

代表作品:(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贝多芬 F大调第六交响曲、贝多芬 F大调第八交响曲、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钢琴曲《致爱丽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