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男孩一生要结识的100位名人
623800000058

第58章 孔子——莫说老夫子不懂幽默

第五十七章 孔子——莫说老夫子不懂幽默

提到传统文化,没有人能够避开孔子。孔子开创的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在国际上,孔子也享有很高声誉,他被公认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以他命名的“孔子学院”如今已经遍布世界各地。孔子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形象代言人。

人无孝不立

孔子的思想中,孝是最明显的一个主题。他要求年轻人首先要做到孝,然后才能谈人生志向和美德。那他自己又做得如何呢?孔子3岁时,父亲叔梁纥就去世了,母亲颜征年轻守寡,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抚养和教导孔子上。为了养育孔子,颜征吃了很多苦,在孔子十六七岁时,去世了,当时的年纪也不到40岁。孔子因为自己没有机会好好地孝顺父母,因而一提到孝的话题就非常痛心。于是便告诫弟子,一定要记住父母的生日、年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的弟子宰予问孔子:“听说父母去世了,要给他们服三年丧(古代的礼制),是不是啊?可是我觉得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干吗要那么长时间呢?一年也就够了。”孔子说:“父母去世不到三年,你便吃白米饭,穿锦缎衣,你心里安不安呢?”宰予说:“能心安。”

孔子气得脸色发白,说:“你要觉得那样做心安,你就去做吧!一个有德行的人守孝期间,心里念念不忘的都是父母,吃美味也不觉得爽口,听音乐也感觉不到快乐,所以才不那样做。你既然心安理得,就去那样做好了。”

宰予退出去后,孔子对大家说:“宰予说了些什么话!小孩子生下来后,爸爸妈妈要在怀里抱他三年,然后才能脱离怀抱。所以,子女要为父母守孝三年,宰予难道没有得到过父母的爱抚吗?”

孔子对孝心总是不遗余力地倡导,直到今天,《论语》中“孝人”的理念仍然是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和领悟的。

礼仪之邦,不可不知礼

我国被称为礼仪之邦,这应该归功于孔子对礼的赞颂。

古代人很讲求礼仪,而“礼”起源于祭祀,据《左传》记载,在周公的主持下,礼逐渐系统化了。礼所维护的仁义是道德的一部分,但礼又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道德,它是一套维护道德原则的法律。礼对人们应该做和不应该做的事情有很明确的规定,它具有强制性,一旦违反了“礼”,就会有相应的部门去处置。

孔子很赞赏礼制的方式,他自己也处处遵守礼法,即便是和学生相处的时候也不例外。有一次,他的学生病了,孔子就去看望他。学生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就将他的病床挪了挪朝向。但是按照礼制,只有见到最尊贵的人才能挪向学生的那种方位,孔子不敢接受这样的礼仪,就站在窗户外面和病人说话。还有一次,孔子看到一个贵族家饮酒作乐,跳舞的规模可以和天子媲美了,他气得大叫:“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主张“导之以德,齐之以礼”,就是说要用道德去引导,用礼仪来约束。孔子还要人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可见礼已经渗透了人们言行的各个方面。

正如孔子所说,有的人做事情很小心,如果心中没有礼的原则,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有多大的道德空间,过分小心就会变得畏首畏尾;有的人虽然有勇气、有冲劲,但属于头脑发热型的,没有礼来指导自己,很容易将事情搞砸。礼是表现内心道德的一种方式,如果一个人不知道礼,那么他的道德也就不值得一说了,做的事情也就不符合德的要求。

我不是一个老夫子

很多人都以为孔子是一个不苟言笑的老夫子,这其实是读《论语》不用心的人的说法。在《论语》中,孔子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处处透露着孔子为人的幽默和豁达。

孔子周游列国,在政治上始终不得志。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这儿有一块宝玉,在盒子里装着出卖,是不是待高价卖出呢?” 孔子听了后就迫不及待地说:“卖,当然卖,我就正等着高价卖出呢!”孔子说完后,众人都开怀大笑。显然,孔子说的是一句玩笑话,怀才不遇,多少人悲悲戚戚、哭哭啼啼,但是孔子只是笑着说:“我也想把自己卖个好价钱呢!”

孔子在这里的幽默,是一种豁达,他在政治上不得志,但是还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传授知识上。正是这份豁达,让历史上少了一个默默无闻、郁郁不得志的政客,多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有意向子路问了一个问题,子路回答不好,孔子严厉地教育了他。子路走后,子贡过来,孔子用同一个问题发问,子贡回答得尚可,但未领会真谛,孔子也严厉地教育了他。子贡走后,颜渊过来,孔子又问同一问题,颜渊的回答意趣高远,“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真是这样吗?你这个颜家的后生!假使你有很多财产,我就做你的总管。谁会想到孔子会开这样的玩笑?绝对叫人惊讶。孔子在比自己小30岁的颜渊面前,平易、和蔼、可亲、风趣,完全把颜渊当成了忘年交的密友,令人十分感动。

孔子也很懂得自嘲。有一次,孔子由宋国到郑国去,与弟子们走失,一个人站在郑国城东门。子贡焦急地寻找,一个郑国人告诉子贡,城东门有一个人,额头像尧,后颈像皋陶,肩膀像子产,可是腰以下比禹短三寸,狼狈得像丧家狗。子贡找到孔子后如实相告,“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外在形状如何,那是不重要的;要说我像丧家狗,可真是啊!可真是啊!孔子超然的达观,让我们不得不佩服。

孔子语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画外音: 我们大多都熟悉孔子的这段话,但是其中的道理,恐怕我们要用一生来慢慢领会。

孔子小档案:

出生年月:公元前551年

身高:大约176米

职业: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爱好: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