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男孩一生要结识的100位名人
623800000039

第39章 邓稼先——莫道中华无丈夫

第三十八章 邓稼先——莫道中华无丈夫

在中国“关起门来搞建设”的时候,他研究出了原子弹,让世界感到震惊。更让人震惊的是,他的研究环境中没有舒适的实验室,没有及时的学术信息,一切都只能靠自己摸索,以至于美国人不相信中国可以独立研究出原子弹。

许身国威壮河山

1950年8月,邓稼先和朋友聊天,谈到未来的前途时,朋友说凭邓稼先的扎实基础,可以在美国发展得很好。邓稼先笑了,他说:“我决定回国。”“你太天真了,国内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呢,只怕你白白耽误了自己的前程。”邓稼先只是笑,他刚获得博士学位,并且回国的意愿已经决定。当时距新中国成立还不到一年的时间。

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担任研究员。有人问他从美国带了什么回来。他说:“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

转眼就是八年之后的秋天,钱三强找到邓稼先,对他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其实就是说国家打算研发原子弹,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参加没有什么优惠政策,苛刻的条件倒有一大堆:事关国家安全,不能向任何人透露消息,必要的时候要离开家庭,在戈壁上试验,生活条件没有特别照顾。

邓稼先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他回国就是为了这个。回家以后,他对妻子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学术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

1964年10月16日,中国放了一个“大炮仗”, 冲击波冲击到各国地震监测站,中国的第一枚原子弹爆炸了!

一个太阳不够用

自从答应给国家研究“大炮仗”之后,邓稼先将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到工作中去。从实验室到设备,他带着一群年轻人一起日夜建设,想办法解决遇到的所有问题。

没有资料,缺乏试验条件,邓稼先向大家推荐了一大堆书籍和资料,但都是外文书,而且都是独本。邓稼先就组织大家在一起阅读,一人念,大家译,然后连夜印刷。极为复杂的原子理论计算,是我国的科学家们用算盘打出来的!为了演算一个数据,要一日三班倒。算一次,要一个多月,算9次,要花费一年多时间。每当过度疲劳,思维中断时,邓稼先就着急地说:“唉,一个太阳不够用呀!”

工作之余,邓稼先也带着年轻人稍微娱乐一下,他们在一起玩木马游戏。有一次,一个老教授看见他们在玩这种游戏,又气又好笑地斥责说:“这是什么玩法,你还做儿戏呀。” 邓稼先笑着说:“这叫互相跨越!”

正是这种相互跨越的精神,我国科学家用了最短的时间研究出两弹,直到邓稼先去世的时候,他还在希望,后辈们能够超越自己。

常在“核”边走

1985年,邓稼先身患癌症已到晚期,想到自己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他第一次提出要求——在国庆节期间去看看天安门。结果没有等到国庆节,他就去世了。临终前,他仍旧痴迷核研究:“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邓稼先的去世,与他在实验上总是身先士卒不无关系。有一次,航投试验时,原子弹坠地摔裂。要研究事故的原因,必须走进去观察。邓稼先深知危险,就一个人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回去检验。他被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搀着走到医院检查室,发现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破损,放射物质侵入了骨髓。

但是他还是回到了实验基地。他坚持自己装雷管,对那些热心的青年人说:“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邓稼先病倒在床上之后,他还安慰妻子说:“你也知道这一天会来的,只是快了点儿。”病危之后,组织上为他配备了一辆专车。为了感谢大家的心意,他在家人的搀扶下,坐进去并转了一小圈,他觉得很满足。

邓稼先语录: 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

画外音: 很多人都说,邓稼先的贡献与他所得到的回报是远远不成比例的,但是邓稼先自己并不这样认为。为了保卫自己国家的和平,他要研究出核武器。只有我们有了可以威慑敌人的能力,我们才会觉得安全。今天中国能够在国际事务上有发言权,我们要感谢邓稼先先生。

邓稼先小档案:

出生年月:1924年6月25日

故乡:安徽马鞍山

身份: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原子弹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