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男孩一生要结识的100位名人
623800000038

第38章 袁隆平——农民科学家

第三十七章 袁隆平——农民科学家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农业在国家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传统文化中的农历、二十四节气、各种关于农业生产的成语“五谷丰登”、“丰衣足食”无不体现着农业的重要性。但是近年来,许多人的思想受到国外的影响,把城市视为理想的生活环境,不仅不喜欢农民,甚至看不起农业。袁隆平则是逆流而上,他不仅热爱农业,把农业作为事业,更是做出了令国人骄傲的成绩。

水稻、馒头,国家大事

相信很多人对袁隆平这个名字并不陌生。我们教科书中也多次出现这个名字,袁隆平是中国人的骄傲。但是对于杂交水稻的意义,可能有很多人还是不太了解。

杂交水稻是一个新品种,是通过挑选天然的优良品种杂交而成的。和西瓜嫁接到南瓜上当然不一样。袁隆平发现了优质的水稻品种,就像是老师发现了资质很好的学生,当然光靠学生自己还不行,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启发,需要良好的环境来成长。袁隆平就是启发和引导水稻发现自己的优势的“老师”,他开启了水稻沉睡的成长之门,让它们长成了优秀的稻米。

杂交水稻的培育,不仅将粮食的产量大大提高,对于整个国家来说,杂交水稻还是国家政治经济的“稳定剂”。

杂交水稻对于整个世界也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世界上还存在很多饥民。土地是有限的,不可能再开垦出新大陆,就只有提高粮食产量。所以,对于印度、日本等种水稻的国家来说,杂交水稻也是它们的福音。

“半路出家”的科学家

袁隆平是一个“半路出家”的杂交水稻专家。

1953年夏天,他结束了农业方面的专业学习,被分配到偏僻的湖南省安江农校当老师,负责教外语。

第二年,他调到遗传育种教研组,讲授生物学、作物栽培、遗传育种农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虽然以前学过一些,但毕竟知识系统不全面,学得不深。他就在任教的时候,边教边学。

教普通植物学的时候,他从细胞的构造开始,到根、茎、叶、花、果的外部形态、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遗传特性等,进行系统的自学研究。为了观察到清晰的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他自己动手做切片实验。

袁隆平不仅想做一名合格的中专老师,还想在农业科研上有所研究。他自己喜欢到田间地头看水稻的长势,也在教学的过程中多次试验,这为他积累了科研的经验。于是他一边教学,一边研究。刚开始的时候,他相信苏联的科学,按照其理论进行无性杂交、嫁接试验,把月光花嫁接在红薯上、西红柿嫁接在马铃薯上、西瓜嫁接在南瓜上,得到一些奇花异果,但并没有得到经济性状优良的无性杂交种。于是他决定另辟蹊径。

他从阅读外文杂志中知道了欧美的一些理论,就开始大胆地向学生传授染色体、基因学说,自己也开始探索。杂交水稻就是他一边学习,一边探索的结果。

我不是个好学生

袁隆平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说老实话,我不是很好的学生。”在我们的定义中,好学生就应该是一心扑在学习上,首先要成绩好、态度好。

抗日战争的时候,袁隆平还在重庆读书。那时候日本的飞机天天在轰炸,他和伙伴们就跑到河里游泳躲避轰炸。那时候保命都成问题,读书就不用说了,他们干脆逃学。袁隆平的脑袋很好使,他喜欢的课成绩就好,不喜欢的就只求三分好。直到现在,他还遗憾自己数学没学好,不过这也和当时的教育方式有关。

初中学正负数的时候,负乘负要得正,他不懂,就问老师为什么,老师没有解释,可能老师自己也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于是就不解释,反而要袁隆平记住,会用就行。从此,他就对数学没了兴趣,数学成绩自然也不好。

其实那时候袁隆平自己也想把数学学好,还和一个长于数学但不会游泳的人做过交易。他教同学游泳,同学帮他解习题。这个同学后来在学校的游泳比赛中得了第二名,但是袁隆平对数学还是一头雾水。

袁隆平先生被誉为当代神农氏,他的杂交水稻被称为继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之后的第五大发明,他的经历也告诉很多年轻人,分数不代表一切,知识的大门永远不会对人关闭。

袁隆平语录: 我现在是70多岁的年龄、50多岁的身体、30多岁的心态、20岁的肌肉弹性。

画外音: 虽已80岁高龄,但袁隆平还是一头乌发,这和他坚持运动有关。“我不但打球,这样的天气里我每天还坚持游泳。”再次提醒好学的孩子们,要有好的身体,才能实现美好的梦想。

袁隆平小档案:

出生年月:1930年9月7日

爱好:二胡、游泳

身份:杂交水稻之父

偶像: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