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男孩一生要结识的100位名人
623800000018

第18章 侯孝贤——他是客家人

第十七章 侯孝贤——他是客家人

心思重而且沉默寡言,性格暴躁,嗜赌,斗殴,早年的悲苦遭遇让侯孝贤成了名震小镇的人物,这也许是他后来的作品深沉博大的原因之一。

身材矮小、相貌普通,但为了 “用10年的时间进入电影圈,并有所作为”这一梦想,侯孝贤仍然勇敢坚定地面对生活,他不断地寻找机会,独立、坚强精神使他一步步走近成功。8年的幕后磨炼之后,侯孝贤终于一鸣惊人,成为台湾电影的领军人物。

带着故乡的梦远行

侯孝贤是客家人。

出生于广东梅县的侯孝贤幼年便随家人迁往台湾花莲。作为客家人,侯家本打算居留这里一段时间就返回故土,但由于父亲当初梅县教育局局长的身份和新中国成立的原因,不料却滞留异乡,侯孝贤也只能接受这种“他乡认故乡”的命运了。

花莲位于台湾东南部,东濒太平洋,西靠玉山,被史学者称为台湾岛历史的缩影和象征。近代以来客家人逐渐聚居于此,以原生态风光闻名于世,人文遗址目不暇接。

在锦绣花莲,成长中的侯孝贤难得平静。12岁时,一直盼望重返家乡的父亲郁郁而终;中学时,贫困劳累的母亲患口腔癌不幸去世;而不久后,祖母也意外亡故。早年骨肉分离的悲惨境遇,使侯孝贤自小就心思较重而且沉默寡言,也造成了侯孝贤嗜赌和斗殴的恶习。性格暴躁的他,小小年纪,就以四处为朋友出面打架而名震小镇。这也许是侯孝贤后来的作品深沉博大的原因之一。

尽管少年的岁月中悲苦居多,但在侯孝贤敏感的心里也不乏温情。父亲在世时酷爱写字和读书,童年世界的武侠小说和皮影戏,对文化的钟爱在侯孝贤幼小时就已经生根发芽。

十字路口与人生坐标

高中毕业后,服兵役的日子中,侯孝贤用休息日一天看4场电影来排遣兵役生活里难熬的枯燥心绪。一次,在观看了英国电影《十字路口》后,他兴奋地在日记中写道:“我要用10年的时间进入电影圈,并有所作为。”

激情之后,侯孝贤冷静下来,他很快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他矮小的身材、普通的容貌,演员这一行当显然不适合自己,从事幕后工作才是他唯一可以进入电影业的道路。

退役后,侯孝贤以第一志愿进入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电影科,走上了实现自己理想的道路。但是,3年之后,侯孝贤并没有很快找到从影的出路,做了8个月的电子计算器推销员,让他觉得非常苦闷。

生活的不如意并没有使他丧失信心,他依然不断地寻找机会。无聊的时光终于结束,从1973年开始,台湾大导演李行让侯孝贤做一些拍摄辅助和具体事务性的工作,侯孝贤得以从底层干起。

于是,他开始了不断的磨炼。从场务、编剧助理、编剧、副导演、制片助理,最后到独立执导,侯孝贤在电影圈整整扮演了8年的幕后角色。

1983年,在找到了理想的合作者朱天文并首次成功地写出了《小毕的故事》以后,侯孝贤终于完成了从次要位置向个人执导的转变过程。这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电影,也是侯孝贤以编剧身份第一次实现了自己诗情画意的理想。

在《小毕的故事》的成功启示和台湾新浪潮电影的洪流下,侯孝贤连续导演了《风柜来的人》、《冬冬的假期》、《童年往事》、《恋恋风尘》和《尼罗河的女儿》等一系列影响深远的电影。

三人行

侯孝贤的电影之路并非一人独行。

在营造自己的电影王国的过程中,侯孝贤一直非常看重剧本,并用一个固定的班底书写他所有电影的艺术蓝本。在他的电影创作中,有两个一直与他保持长期合作的作家——朱天文和吴念真。

侯孝贤和朱天文的第一次合作是在1983年。当侯孝贤在报纸上看到朱天文的小说《小毕的故事》后很快就确定,这就是他最为需要而自己又无法独立完成的剧本。两人见面后,共同的见解和一致的感觉让双方一拍即合。在朱天文短小的故事骨架之上,侯孝贤以自己带有浓郁生活化的不良少年的成长回忆为范本,增添了很多更具有画面特点的精彩细节,最后完成了一出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轰动卖座的经典好戏。而这次合作也使二人从此找到了最理想的合作模式。

而吴念真在和侯孝贤以及朱天文之间的合作中,更多的是负责情节的梳理和常规对白部分的撰写。在三个人的合作中,侯孝贤主要是提出创意和主题以及对一些意象性的画面进行把握,吴念真则用自己熟练的通俗文字技巧理顺情节的发展并完成语言对话的编织,最后,朱天文进行全面的整理和诗性化的灵感点缀装饰。

在电影圈内,这样固定的导演和编剧的组合并不少见,但像侯、朱、吴三人这样深入到所有细节并进行运作的例子还不是很多。

侯孝贤语录: 一直拍一直拍,你就会拍出好电影来。

画外音: 很多事情也是如此,唯有坚持和执著行动,才有结果。

侯孝贤小档案:

出生年月:1947年4月8日

出生地:广东梅县

职业:导演

作品:《风柜来的人》、《儿子的大玩偶》、《恋恋风尘》、《悲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