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男孩一生要结识的100位名人
623800000017

第17章 金庸——笑傲江湖

第十六章 金庸——笑傲江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金庸为华人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江湖世界,里面有武林帮派、盖世绝学、恩怨情仇、英雄儿女。金庸的作品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搬上荧幕,从小耳濡目染的人,以为历史上真的存在这样的江湖。

英国人心中有不同的哈姆雷特,中国人心中有不同的郭靖、黄蓉,金庸的作品已经远远超出了小说的范畴,而是点燃了每个人的“大侠情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他给我们的心灵创造了一个正义、美好的江湖。

少年游侠

金庸笔下有很多性格豪爽的大侠,比如乔峰。当乔峰遇到自己的亲生父亲之时,他们同时亮出胸口的苍狼文身,仰天长笑,其声壮哉!金庸自己也是一个性情中人。

在读中学时,金庸写板报讽刺学校的训导主任,训导主任知道后执意要开除他,校长将他推荐到徐州中学去念书,他就这样被开除了。用金庸的话说:“一个人一生被开除一次不容易,两次就更难了。”读大学时,根据当时的规定,学生见到校长一个人要马上起立、立正,脚还要碰得有声,表示对校长的敬意。但是这一套在金庸看来像法西斯的做法,他拒绝这样做,而校方坚持要他依律而行,金庸“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结果他又被开除了。

金庸这种耿直的性格,与他所敬佩的人也有关系。金庸的家族在江南曾是名门望族,在清康熙年间,査家是“一门七进士,叔侄两翰林”。而金庸最敬佩他的祖父查沧珊。

光绪十七年,有人在江苏丹阳县的教会墓地发现70多具儿童的尸体,而且教会的育婴堂没有一个活婴。这件事让当地人非常震怒,他们组织起来将教堂焚毁,举行了一场“反洋教”运动。清政府官员竟然站在反动教会的一边,派人镇压群众。

金庸的祖父查沧珊在江苏丹阳任知县时,因为对此事镇压不力,被官府革职。金庸对此事非常自豪,他在小说《连城诀》的后记中说:“我祖父查沧珊公然反对外国帝国主义者的无理压迫,不肯为了自己的官位利禄而杀害百姓,他伟大的人格令我们故乡、整个家族都引以为荣。”

正是因为这样的家族影响,金庸成为一个耿直的人,而他笔下真正的大侠,也总是为民除害、伸张正义。

中年游艺

我们知道金庸是一个成功的作家,但是他并不是一个埋首书斋不问世事的书生,而是一个凭借自己的思想“游艺”于政治、新闻、影视领域的积极分子。金庸凭借自己的“一只神笔”进入《大公报》做编辑和英语翻译。1948年,《大公报》香港版复刊,金庸南下到了香港。

新中国成立不久,热心时事的金庸曾带着外交家的梦想来到北京,但最终失望地回到香港,开始了武侠小说的创作。在香港工作时,金庸与武侠小说家梁羽生一个办公桌,一起立下了武侠小说之盟。一开始他用过“姚馥兰”(Your Friend音译)、林欢等笔名,后来决定把自己名字的“镛”字拆开,成为“金庸”,这是他最知名的笔名。

从1955年开始,他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在《大公报》与梁羽生、百剑堂主(陈凡)开设《三剑楼随笔》,成为专栏作家。他还在电影公司当过专职编剧,后来与同学合资创办了《明报》,任主编兼社长35年之久。

在金庸任掌门人时,《明报》在香港的地位相当于《泰晤士报》在英国的地位。尽管没有成为外交官,但他对时政的热情没有减退,并且多次对时局发表预测,其准确性是其他报纸不能比拟的。

金庸曾多次说:“我这一辈子最佩服的人是邓小平。”在邓小平“落难”之时,金庸就在《明报》的多篇社评中表达了对邓小平的才华和风骨的敬佩之情,并且预言“邓小平一定会复出”。1981年邓小平会见了金庸,而在那之前,金庸在《明报》上撰写了文章,认为维持香港现状,对各方都有利。结果金庸的预测再一次得到验证。一时间,刚创刊的《明报》迅速成为香港的主流报纸。

金庸与邓小平之间,算得上惺惺相惜。邓小平被下放之时,曾留意过金庸的言论。在金庸的小说尚未在内地公开发行的时候,邓小平就托人从境外买了一套金庸小说,成为内地最早的“金庸迷”。 1981年,金庸接到访问内地的邀请函,他对记者说,最想见的就是邓小平。当时日理万机的邓小平知道此事之后,马上做出回应:愿意见见查先生。

晚年游仙

1972年写完《鹿鼎记》之后,金庸宣布封笔,退出文坛,开始了闲云野鹤的游仙生活。小说成就为他的晚年生活带来了诸多荣誉,其中包括英国政府褒扬其对新闻事业及小说写作的贡献的OBE 勋衔、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衔、香港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2001年,国际天文学会将北京天文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金庸”。

2005年,剑桥大学授予金庸荣誉文学博士名衔,81岁的金庸随即赴剑桥大学攻读历史学硕士、博士。在这一年,他还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云南大理市的第一位荣誉市民,当然,这也归功于《天龙八部》中他对大理美景的宣传,很多金庸迷甚至按图索骥,去大理追寻段誉和王语嫣的足迹。

晚年的金庸性格逐渐趋于平和、中庸,他在接受采访时曾说:“如果在我的小说中选一个角色让我做,我愿做《天龙八部》中的段誉。”“他身上没有以势压人的霸道,总给人留有余地。”“在小说中提到的所有武功中,我最喜欢‘降龙十八掌’的‘亢龙有悔’一招,用三分力攻击,保留七分的后备功力,不把对手逼到绝处。”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是金庸所有小说书名的首字联。金庸知识渊博,对政治、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电影等都有研究,琴棋书画、诗词典章、天文历算、阴阳五行、奇门遁甲、儒道佛学也多有涉及,若其读书求学的功夫不做足,很难有今天的成就。在《艺术人生?走进金庸》节目中,金庸说自己宁愿在牢中读书,也不愿获得无书可读的自由。他还通过节目对年轻人寄语:“希望年轻人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只要学会读书,人生中遇上点挫折、不如意,都不会放在眼里了。”

金庸语录: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画外音: 求官不得,反求于文。如果当年查良镛得到重用,也许就没有今天的金庸,只有一代外交官。但是,只要他“为国为民”的思想还在,不著文章又何妨?

金庸小档案:

原名:查良镛

出生年月:1924年2月6日

雅号:查大侠、金大侠

故乡:浙江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