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九型人格生存手册
623400000062

第62章 1 只有拉开窗帘,阳光才会照进来

第七篇第二章开放人生,才能融入世界

1 只有拉开窗帘,阳光才会照进来

观察者的性格特征很明显,如果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人一定会觉得他们有点“特别”。因为他们总是习惯冷静客观地看社会,所以他们的观点较为中肯,但是也因此给人一种难以接近的感觉——心灵的距离很远。他们好像总是把自己保护起来,有秘密也好,有心事也好,一般不愿意与人分享。他们就像是一群游离于这个世界的冷眼旁观者。

观察者多为科学家或者其他搞学术研究的人,当然也可能是作家。他们通常很清醒,用一双犀利的眼睛观察着周围,但是你要是想走进他们的灵魂世界很难。

这种专注与客观作为观察者的一个标签,很容易被识别。同时,他们喜欢畅游在自己的小天地,而不在乎别人怎么看。这就造就了他们封闭的性格。孤独是他们永恒的主题,就算是在人潮汹涌的街头,他们依然会感到无所适从、孤独无依。

孤独的感觉每个人都有过,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内心的孤独有一天会让人渐渐变得孤僻。性格孤僻者的主要表现是不愿与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厌烦、鄙视或戒备的心理。这种人还常常表现出神经质的特点,其特征是过分敏感。还有一部分观察者的性格更奇怪,他们总认为别人瞧不起他们,所以凡事故意漠不关心,表现出一副瞧不起人的样子,使自己显得气势凌人一些,其实内心很脆弱,很怕被别人刺伤,于是就把自己禁锢起来不与人交往。但一旦别人真的不理他们时,他们又认为自尊心受了伤害。由于这种人猜疑心极重,办事喜欢独往独来,因而越发与别人格格不入。人际关系不良,使他们陷入孤独、寂寞、抑郁之中。长此以往,还容易导致各种身心疾病。他们最后常常弄得自己没有人缘。可谓封闭了自己也就封闭了人生的一切可能。

人人都可能有孤独的时候,但并非人人都能够战胜孤独。孤独,并不单纯是独自生活,也不意味着就是独来独往。一个人独处,可能并不感到孤独;但置身于大庭广众,未必就没有孤独感产生。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孤独呢?心理学家认为,真正的孤独往往产生于没有情感和思想交流。事实上,不管你是已婚或是未婚,也不管你是置身于人群,或者是独居一室,只要你对周围的一切缺乏了解,和你身外的世界无法沟通,你就会体会到孤独的滋味。

孤僻属于自我封闭的一种,是指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很少甚至没有社交活动,除了必要的工作、学习以外,大部分时间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与他人沟通。这样的人通常很孤独,害怕与人交往,朋友也相当少甚至没有。他们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由于缺乏沟通和交流,他们总感觉没有人能理解自己,常常闷闷不乐,甚至会走向抑郁。

因此,可以说,孤独是一种思想上、情感上无以沟通、无倚无傍、无人理解与认同的感觉。一个人若产生一种无人理解与认同的孤独感,那么,就算他再有成就,他的一生都算不上是过得很幸福。

心理学家指出,自闭而不合群的性格,不仅有碍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还会使人产生对生存的畏缩感,非常不利于身心健康。

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和企业家诺贝尔以他的诺贝尔奖金而蜚声中外,他一生都在为人类作贡献。他是孤独的,他虽有过三次恋爱,但终身未娶。在他辉煌事业的背后却是一个孤寂的灵魂,这不得不让人深感惋惜。但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便会发现,诺贝尔不幸的情感生活与他孤僻的性格有关。

1833年10月21日,诺贝尔出生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9岁时,他和父母移居俄国。在俄国,他的父亲发明了地雷,并在克莱米战役中从政府获得了很多订单,但是很快就破产了。1851年,18岁的诺贝尔到巴黎研读化学,他在一间实验室工作。在一次晚会上,他邂逅了一位来自瑞典的女郎。之后,两人相爱了。不幸的是,好景不长,这位女郎因患肺结核而暴卒。但是,他在商业领域很幸运,积蓄了很多钱,而且他还在他的发明中,找到了很多商机,并在20多个国家建立了80多个公司。

但是,诺贝尔最主要的贡献并不在于获得巨大的财富及他的科学发明,他总是会发现生活中的价值。从年轻时候起,他就喜欢文学和哲学,或许因为他没有找到人间的爱——他从未结婚,所以他致力于全人类的爱。

诺贝尔43岁时,经历了第二次恋爱。他登报招聘一名“女秘书兼管家”,后来在众多应征者中,诺贝尔选中了33岁的懂数种语言的家庭教师贝尔塔,并在工作和生活中爱上了她。但诺贝尔没有想到的是,贝尔塔一直深爱着另外一个男人——奥地利的一名男爵,并最终弃诺贝尔而去。

贝尔塔辞职后不久,诺贝尔到奥地利旅行,遇上了20岁的卖花女郎苏菲?海斯。她出生于维也纳中下层家庭,是犹太后裔。苏菲的父亲经济窘困,诺贝尔承诺要帮助苏菲。这样,两人开始交往。两人年龄相差23岁,阅历和文化程度都相去甚远。诺贝尔对苏菲是有求必应,苏菲开始大量索取金钱,挥金如土。她赊账都记在诺贝尔名下,甚至常常以诺贝尔夫人自居。诺贝尔几度欲娶苏菲为妻,他曾把苏菲介绍给他的朋友和兄弟,但遭到大家的一致警告,他的母亲也反对。1883~1889年,诺贝尔经历了一生中最痛苦的时期。他的哥哥鲁伟去世,母亲随后离开了,苏菲也返回奥地利。诺贝尔迁往意大利。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自己的别墅里溘然长逝。不久,这位“孤独的旅人”回到自己的家乡,安息于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家族墓地。他留下了遗嘱,他把他的财富提供给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医学、文学与和平事业等方面作出贡献的人,这些是他永远的理想。诺贝尔的一生是辉煌的,也是孤独的;他的一生是成功的,也是不幸的。他孤僻的性格让他与现实中的幸福擦肩而过、失之交臂。

如前所述,观察家很容易能看到物理世界的规律,但是他们封闭自己,不喜欢与人交往的个性,又常常令他们寻不到人生的秘密与人情世故的诀窍,因而他们多半在事业上,尤其是科学研究上容易获得巨大的成功,但是在人际交往方面常常很失败。其实,性格并非一成不变,我们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就看自己是否愿意迈出“城堡”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