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九型人格生存手册
623400000061

第61章 3 用理性指导自己的言行,用感性领悟生活的真谛

第七篇第一章3 用理性指导自己的言行,用感性领悟生活的真谛

所有的观察家都是非常理性的,他们有时候严谨得像一台电脑或机器。感情极少外露的他们,一生都在进行感性与理性的博弈。与2号的情绪化、4号浪漫主义者的过分感性相比,5号观察者简直就像是感性的“绝缘体”。

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奥斯汀在她的作品《理智与情感》中,通过简练的笔触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理性自制的姐姐和一个感性任性的妹妹。过分理性的人并不见得就是好,他可能因为刻意抑制自己的感情而错过机会;过分感性的人也很糟糕,他同样可能因为感情太丰富细腻而受伤,也可能因冲动而犯错。

理想的状态自然是感性的生活中有理性的光芒,用理性指导自己的言行,用感性的心领悟生活的真谛。

三毛的一生就是理性与感性博弈的过程,尽管她最终的离去让我们看到她仍然是一个感性的女人,但曾经的理性也帮助过她走出生活的泥泞。她的一生充满着挫折,但挫折使她拥有无比丰富的经验,使她能够以更加深邃的目光观察这个社会,以与众不同的笔锋描绘这个世界。

三毛在台湾文化学院哲学系就读期间,爱上了本校戏剧系的学生梁光明。可是这次恋爱并不成功,三毛经受了一次失恋的沉重打击。为了摆脱爱情的痛苦,三毛只身奔赴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哲学系留学。

感情的挫折没有吓倒三毛,她反而因为这次挫折开始了她的天涯之旅。在世界各地的游历使她明白了人为什么生活,应该怎样生活。

1972年,三毛27岁。她认识了一个在台北一所大学教书的德国人。两个人很是投机,他们互敬互爱,这个德国人为人正派,年过不惑,对爱情也懂得珍惜。

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这个德国人在一个星光灿烂的夜晚向三毛提出了求婚,三毛答应了。于是两人十分快乐地为结婚做必要的准备,他们都沉醉在爱情的甜蜜之中。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两个人即将完婚的前一天晚上,三毛的未婚夫因心脏病发作,猝死在三毛的怀中。这时的三毛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郁闷和伤感,她不知道上帝为什么总爱捉弄她,为什么将这么多的苦难降临在她身上。在这样愁苦的情绪下,她挥笔写了《橄榄树》这首歌的歌词,后来这首歌成为台湾电影《欢颜》的主题曲,一时间风靡东南亚,经久不衰。

在三毛的情感世界中,最大的一次挫折是丈夫荷西的去世。丈夫的丧生对于三毛的生活来说是一种莫大的不幸,可是对于她的文学创作来说或许有所助益。在丈夫死后的一段时间里,三毛没有发表作品,但是丈夫的去世为她提供了良好的文学创作素材,她也需要通过自己的著作来表达对丈夫的爱。1981年,她的两部作品集《梦里花落知多少》和《背影》由皇冠出版社出版,这里面绝大多数作品都是记录她和荷西的生活。

如果三毛是个过于感性的人,那么她很可能经受不住生活的打击而过早地离世;如果她是个十分理性的人,那么她就不会写出那么感人的文字,更不会用那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没错,归根到底她是感性的,但理性光辉曾经闪现过,并真实地帮助过她的人生。5号观察家则相反,他们太会“精算”,很少“失算”。他们理性得让人觉得不太好接近,当然也并非完全如此,有的观察家还兼有4号浪漫主义者的人格特征。

但是,绝大多数的观察者不善于与人交谈,宁愿独处,有心事的时候自言自语而很少找朋友倾诉。这样,他们何尝不是失去了一次别人了解他们的机会?

其实人的一生就是不停地抉择,在判断一件事或选择一样事物的时候,总要进行理性与感性的博弈。美国著名思想家、第三任总统杰弗逊说:“情感固然是一切美德的源泉,但也是酿成许多灾难的始因。”情感的泛滥成灾,对情绪的不加控制必定会导致悲剧的发生。

一个拥有健全、完美人格的人,不会甘心沦为感情的奴隶。理性地对情绪加以引导和约束是为了能够达到一种平衡之美,而这种理性与感性的和谐之美就是生活的艺术与人生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