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任务就是成长的机会
623200000035

第35章 5 创造性地完成任务,让问题迎刃而解

第六章5 创造性地完成任务,让问题迎刃而解

日本JR电车每碰到下雨天一定会在车内广播,一成不变的广播词有何意义呢?这个广播无非是要提醒乘客注意,不要将伞遗失在车上。但因为例行公事而了无新意,从而导致乘客出现听觉“麻木”,丢伞事件在车上时有发生。于是,好的想法提出来了:如果在广播中改口说:“目前送到东京车站的遗失物管理处的雨伞,已超过300把,请各位注意自己手边的伞。”这样,乘客们一定会洗耳恭听。

真的想要提醒乘客“不要忘了自己的伞”,就应该采取好的广播方式,或其他更好的方法。同样,我们的工作多半是例行公事,很容易陷入因循化。人一旦习惯了某些老规矩后,就难有崭新的构想。

老板都喜欢能够提出新思想、将工作进行创新的员工,因为这不仅能够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使个人的工作“增值”,而且还十分有利于激活竞争活力,为企业实现总目标作出贡献。善于创造性地工作,是一个公司不可缺少的新生的重要力量。

在最具实力的世界500强企业当中,因为每家公司所从事的领域和特点不同,在招聘员工时侧重点也就不一样。

但即使这样,各公司在对新进员工考核时,有一点是不谋而合的,那就是都喜欢聘用那些有创意、善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员工。

那么,究竟什么是创意呢?简单地说,所谓创意,就是要敢于创新,勇于打破常规。事实证明,只有那些具有无限创意的人才能够在工作中提出革新性的问题,才能获得老板的青睐。打破常规,不按常理出牌,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突破,也会产生非凡的效果。日本东芝电气公司的一个小职员,就因为一个不太起眼的创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实例。

日本的东芝电气公司1952年前后曾积压了大量的电扇卖不出去,7万名职工为了打开销路,费尽心机地想办法,依然进展不大。

有一天,一个小职员向当时的董事长石板提出了改变电扇颜色的建议。在当时,全世界的电扇都是黑色的,东芝公司生产的电扇自然也不例外。这个小职员建议把黑色改为浅色。这一建议立即引起了石板董事长的重视。

经过研究,公司采纳了这个建议。第二年夏天,东芝公司推出了一批浅蓝色电扇,大受顾客欢迎,市场上甚至还掀起了一阵抢购热潮,几十万台电扇在几个月之内一销而空。从此以后,在日本以及在全世界,电扇就不再都是一副统一的黑色面孔了。

此实例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只是改变了一下颜色,就能让大量积压滞销的电扇在几个月之内迅速成为畅销品!谁曾想这一改变颜色的设想,效益竟如此巨大!而提出它,既不需要有渊博的科技知识,也不需要有丰富的商业经验,为什么东芝公司的其他几万名职工就没人想到、没人提出来?为什么日本以及其他国家有成千上万的电气公司,以前也都没人想到、没人提出来?这显然是因为行业惯例使然。

电扇自问世以来就以黑色示人,各厂家彼此仿效,代代相袭,渐渐地形成一种传统,似乎电扇只能是黑色的,不是黑色的就不成其为电扇。这样的惯例与常规,反映在人们头脑中,便形成一种心理定式。时间越长,这种定式对人们的创新思维束缚力就越强,要摆脱它的束缚也就越困难,越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东芝公司这位小职员所提出的建议,从思考方法的角度来看,其可贵之处就在于,它突破了“电扇只能漆成黑色”这一思维定式的束缚。

有时候,一个简单的创新就有可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

李娟在一家大公司做会计,公司的贸易业务很忙,节奏也很紧张,往往是上午对方的货刚发出来,中午账单就传真过来了,随后才是快递过来的发票、运单等。她的桌子上总是堆满了各种讨债单。

讨债单实在太多,而且都是千篇一律地要钱,她常常不知该先付谁的好。经理也一样,总是大概看一眼就扔在桌上,说:“你看着办吧。”但有一次经理却马上说:“付给他。”而这也是仅有的一次。

那是一张从巴西传真过来的账单,除了列明货物标的价格、金额外,大面积的空白处写着一个大大的“SOS”,旁边还画了一个头像,头像正在滴着眼泪,线条虽然简单,却很生动。这张不同寻常的账单一下子引起了会计的注意,也引起了经理的重视,他看了便说:“人家都流泪了,以最快的方式付给他吧。”

经理和会计心里都明白,这个讨债人未必真的在流泪,但他却成功了,一下子以最快的速度讨回了大额货款。因为他多用了一点心思,把简单的“给我钱”换成了一个富含人情味的小幽默、小花絮,仅此一点,就让自己从千篇一律中脱颖而出。

创新是成功者的第一品质。调查公司的调查显示,成功者必须具备的特征是:创新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热爱所从事的工作、漠视财富的积累、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乐于面对挑战和对知识的不断更新增值。

完成任务不是例行公事,而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完成任务中进行创造,在遇到问题时主动想方法,用创造性的方法克服困难,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由此带来众多的成功机遇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