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家用中药小百科
602500000009

第9章 中药一般常识 (9)

第一章 中药一般常识 (9)

观察发现,患者如果在服用中药的同时加服适量钙剂,治疗效果可大为改观,一些难治的疾病也可获得满意疗效。因此研究人员指出,长期服用中药者应注意适当补充钙剂,中药牡蛎或西药乳酸钙片、葡萄糖酸钙片等皆可选用。

中药毒副作用防治知识

一、中药也有毒副作用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药的认识存在一种误区,认为中药无毒副作用,超量、长期用药对人体没什么影响。实际上,“是药三分毒”,药物都具有两重性,中药也不例外,而且有些中药的毒性还不小。现介绍一些常见中药中毒反应,以引起家庭用药者的注意。

1.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有关木通、白木通、川木通、马兜铃、青木香、天仙藤、广防己、木防己、细辛等,复方制剂含有关木通的龙胆泻肝丸。近年内,不断有“龙胆泻肝丸可致尿毒症”的报道;含马兜铃酸的关木通使用过量会致肾衰甚至尿毒症之事,早在我国1975年出版的《中药大辞典》中有记载。马兜铃酸可导致肾病,动物实验显示,大鼠的药物反应与人相同:大剂量给药,大鼠出现急性肾损害症状;长期小剂量间断给药,导致慢性肾损害。

2.乌头类药物有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等,复方制剂有舒筋活络丸、活络丹、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木瓜丸、右归丸等。这类药物含乌头类生物碱,对心脏毒性大。用量稍大即可致心律失常,甚至引起室颤而死亡。

3.雷公藤及多苷片中毒首先出现胃肠道刺激症状,口涩、舌麻、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对肝和心肾等脏器可造成损害,可引起肝大,肝功能异常甚至肝衰竭,长期服用可引起肝硬化腹水死亡。雷公藤还可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肾衰及休克是雷公藤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

4.洋地黄类药物如夹竹桃、万年青等易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少尿等症状,可致心律失常,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并存或先后出现,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5.蟾酥及含蟾酥中成药蟾酥对心脏的毒性作用类似洋地黄中毒,可见胸闷、心悸、心律不齐、脉缓慢无力,严重时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口唇发绀、手足心及额出汗等,并使血压下降、休克,甚至心脏骤停而死亡。此外,蟾酥尚可引起消化系统的中毒症状,如呕吐,腹痛腹泻,口唇、四肢发麻等。

含蟾酥的中成药制剂,如六神丸、六应丸、喉症丸等,应用不当可出现蟾酥中毒症状。临床上报道六神丸中毒,不少为新生儿或小儿滥用且过量服用所致,因此对这几种中成药不可滥用。新生儿应忌用,小儿应慎用。

6.黄药子、壮骨关节丸及含黄药子的其他制剂中毒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头昏、腹痛腹泻等症状,长期大量服用可引起肝脏损害,如黄疸、肝功能异常、肝硬化、肝昏迷等,严重时可引起死亡。对循环系统可引起心悸、胸闷,气短、心律失常,严重时血压急剧下降,导致心源性休克。肾衰和休克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

7.马钱子及含马钱子的中成药山药丸、疏络养肝丸、伤科七味片、治伤消瘀丸等含有马钱子。马钱子含士的宁,毒性大。中毒可发生典型的士的宁惊厥症状,引起脊髓强直性痉挛,可因呼吸肌痉挛窒息或心力衰竭而死。

8.朱砂、轻粉、红粉等制剂此类药物如牛黄清心丸、朱砂安神丸、苏合香丸、人参再造丸、安宫牛黄丸、牛黄千金散、牛黄镇惊丸、紫雪丹等,使用不当也可引起中毒。

二、中药之间也有不良的“化学反应”

邻居老张退休后对健康非常关心,订了好几种健康类的报刊来阅读。一天,老张看到有一篇介绍食管癌的文章,想想自己最近老觉得咽部不舒服,吞咽有点困难,于是心里犯了嘀咕:我不会是得了食管癌了吧?放下报纸,老张直接到了医院肿瘤科,经过一番检查,排除了食管癌的可能,医师建议老张去看看中医。

没有性命之忧,老张放心了,可老是吞咽困难也不是长法,还是要尽早治疗。老张找了家中医诊所,望、闻、问、切之后,医师说是痰证,吃几服中药就好。

老张拿着医师开的药方去中药店抓药,药师拿过药方仔细一看,告诉老张:“这张药方中有海藻和甘草,两种中药相反,合用会有危险。”老张一听,原来中药之间也会有不良的“化学反应”呀。

中药可以治疗千变万化的疾病,是因为中药的配伍,也就是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性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即与服中药目的相反,可能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相反的药物原则上禁止配伍应用。目前医药界共同认可的配伍禁忌,有“十八反”和“十九畏”。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丹参、沙参、玄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曾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大宅门》中,慈禧打死不喜欢的妃子,怕死者的家人追究,在有反甘草药物的药方中加上了甘草,栽赃给医生,涉及的就是十八反、十九畏的内容。

对于十八反、十九畏作为配伍禁忌,历代医药学家虽然遵信者居多,但亦有持不同意见者。现代对十八反、十九畏进行了药理实验研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由于十八反、十九畏牵涉的问题较多,各地的实验条件和方法存在差异,使实验结果相差很大。

总的来说,由于对十八反、十九畏的实验研究尚处在初期阶段,目前决定其取舍还为时过早,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故凡属十八反、十九畏的药对,若无充分根据和应用经验,一般不应使用。

听了药师的介绍,老张庆幸地说:幸好遇到一个明白药师,看来以后看病还是得去大医院。

三、十六种情况可引起中药不良反应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翁维良日前指出,不合理使用中药也会引起不良反应。通常可以概括为以下十六种情况:

1有些中药含有有毒成分,如附子中含有乌头碱,小剂量使用具有治疗作用,剂量过大或使用不当就会引起中毒。

2有些中药不含有毒成分,但过量服用也会引起中毒,如过量服用肉桂就会引起血尿。

3辨证用药不当,如给肝阳上亢患者服用细辛、肉桂等,等于火上加油。

4中药来源品种不当,如桑寄生本无毒,但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桑寄生就会含有相应的有毒成分。

5有些药材未经炮制或炮制不当,如经过炮制后的法半夏没有什么毒性,但生半夏却是有毒的。

6中药煎煮不当,一般认为煎煮时间不足可能引起毒性反应。

7误服误用中药十分危险,如把香加皮当作五加皮使用,就会发生洋地黄样中毒。

8受到污染或变质的中药。

9用药途径不当,如作为肌内注射用的中药注射液被用于静脉注射。

10用药时间过长,如黄花夹竹桃含有强心苷,长期使用会发生洋地黄样蓄积中毒反应。

11有些中药相互间可产生化学反应,如果配伍不当将引起不良反应,如藜芦就不宜与人参等补益类药同时使用。

12中西药之间也有配伍禁忌,如山楂、五味子、乌梅等与磺胺同时使用就会引起血尿。

13年龄、性别与体质差异,如妇女哺乳期就对许多药物反应敏感。

14中药注射剂质量不好,当中含有有害物质、杂质、植物蛋白。

15外用制剂辅料,如白酒、乙醇酒精、醋等使用不当。

16中药假冒伪劣品种可直接导致不良反应。

四、德国专家发现:中药疗效与患者消化能力有关中药能治疗多种疾病,甚至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和癌症的治疗也有很多令人振奋的临床有效报道。然而,在这些疾病的治疗中总有相当一部分无效病例。即使是有名的中医,治疗同一种疾病,尽管症状、脉案、舌象、用药方法都相同,但治疗的结果也常常是有人显效,有人微效,有人无效。

诊断没有错,用药没有错,剂量没有错,但为什么会发生上述现象呢?其奥秘何在?最近德国杂志《药用植物》发表了专家们长篇系统的研究论文,初步回答了这个问题。

研究表明,中药的有效成分大多是低分子抗氧化剂,它们多数是由高分子多聚物经胃液热处理后释放出来的分子片断,这样的分子片断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这些物质包括黄酮类、胡萝卜素、维生素E、维生素C、黄胺蛋白和聚多酚包括儿茶酚等。

中药中原来就有抗氧化物质存在,平时它们结合在大分子聚合体中,不能发挥其医疗作用。只有和酸性很强的胃液作用后。才能表现出强有力的抗氧化活性,显示其良好的疗效。临床试验表明:凡是取得较佳疗效的病例,患者胃液中的胃酸和胃蛋白酶含量都较高;而疗效不佳,甚至无效的病例,患者的胃液情况正好相反。这和中医的“有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的理论不谋而合。

BG104是一种有效率较高的抗肿瘤剂,它是由日本和中国常用的5种草药配制而成。这种药剂必须经发酵等方法处理后,由大分子化合物降解为简单的抗氧化活性物质后,才显示出延缓肿瘤生长的效果。患者只要具有一定的消化能力,就可使那些低分子的片段释放出来。

但是,自从人类形成用火煮食物的习惯以后,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消化植物的功能便日益减退,从而降低了植物中抗氧化和抗肿瘤等低分子活性物质在人体内的生成。

为什么有些人吃了中药之后效果非常明显,主要是他们仍保持着良好的植物消化能力,他们可能继承了人类祖先一些较原始的消化遗传基因,所以中药治疗时这些人特别有效。而另一些人则完全丧失了这种基因。所以中药对他们来说效果较差。还有些人的这种功能尚没完全丧失,所以时而有效,时而无效。

五、哪些中药会引起过敏

西药可引起过敏反应,已是众所周知。但是对于中药也能引起过敏,知者却不多。中药过敏往往与用法、用量关系不大,但与每个人的体质差异却有关。大多数人长期服用中药都没有事,但有一些患者在服中药后会马上出现过敏反应。中药引起过敏的现象在药典中也不曾提及,因此更容易被患者所忽视。其实,中药煎剂、中成药以及外用、肌内注射、静脉注射,均可引起过敏反应。中药引起的过敏反应主要有以下几类:

1.全身过敏反应临床表现为四肢麻木、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胸闷气短、血压下降等,也可以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休克,若抢救不及时,后果不堪设想。能引起此类过敏反应的药物有牛黄解毒丸,板蓝根、穿心莲、柴胡、复方丹参等注射液。

2.皮肤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荨麻疹、猩红热样皮疹、麻疹样皮疹、多形红斑、湿疹样皮疹。常见的致敏中药为:煎服蒲公英、熟地黄、木香、砂仁、金钱草、瓦楞子、土鳖虫、天竺黄等;冲服的生蜈蚣粉;中成药复方丹参片、牛黄解毒丸片、犀黄丸、回天再造丸、六味地黄丸、小活络丹等;外敷的有五虎丹或石膏粉;肌内注射的板蓝根、柴胡注射液等。

3.局部过敏反应如口服六神丸、枇杷膏,可以引起喉头水肿。因此在使用自购药物前,应详细了解药物成分、性能及可能发生的毒副作用和过敏反应。如果在服药时出现了上述过敏反应,应当立即停药,马上采取抗过敏治疗措施,症状较重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千万要注意区分中药引起的过敏和疾病出现的症状,不要把过敏反应看成是疾病加重而再加量用药,这样只会加重病情。要特别强调的是:使用中药针剂出现的过敏反应较多,症状较重。所以家庭中最好不使用,如果确实需要,应当到医院接受治疗,以免发生意外。

六、附子的临床应用与中毒解救

附子,为草本植物乌头块根上所附生的块状子根,如子附母,故曰附子。中医认为,附子味辛甘,性大热,纯阳无阴,燥烈有毒,具有温补脾肾、助阳引水、逐寒祛湿、温经止痛的功效,为救治元阳衰微、阴寒内盛、风寒湿痹、水湿肿满之要药。近年来中药新剂型不断涌现,全国中医医院急诊必备中成药中以附子为主的新制剂就有参附注射液红参、附子、参附青注射液红参、附子、青皮、四逆汤注射液附子、干姜、炙甘草、芪附注射液黄芪、附子等。以参附注射液为例,经300例厥脱证包括感染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临床观察,阳气衰脱证189例,总有效率81.48%;气阴耗伤证92例,总有效率86.96%;真阴衰竭证19例,总有效率31.58%。临床应用证明,本药对血液系统及心、肝、肾等主要脏器和系统无明显毒副作用。

研究表明,附子含有乌头碱、次乌头碱等六种生物碱。这些物质有显著的强心、利尿、兴奋迷走神经中枢及消炎镇痛作用,但其毒性甚大,其毒性主要是对神经与心脏的损害。中毒时间一般在服药30分钟后出现,长者1~2小时。开始见口唇、舌及肢体发麻,继之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进而昏迷,四肢及颈部肌肉痉挛,呼吸急促,肢冷脉弱,血压及体温下降,心律失常,心电图示多发性室性早搏,严重者可突然死亡。中毒的直接原因是生用、过量及饮用附子包括乌头酒制剂等。

1.附子中毒解救方法

1用高锰酸钾或浓茶反复洗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