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家用中药小百科
602500000010

第10章 中药一般常识 (10)

第一章 中药一般常识 (10)

2以迷走神经兴奋为主要表现者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用阿托品;对异位心律失常室早、室速明显者,则应用利多卡因,如两者皆有,可同用之;

3电击转复;

4相应对症治疗;

5中药解救方为:金银花30克,绿豆100克,生甘草60克,水煎内服;或蜂蜜内服,每次120克,必要时可服至500克。

2.临床上怎样避免附子中毒

1必须用炮制过的附子,禁用生品。

2严格掌握适应证,不可随意使用含有附子的单验方特别是含有乌头的中成药。

3严防超量用药。张仲景用附子约分三等用量。取附子温经散寒止痛时用18~27克;温补脾肾阳气时用9~18克;用于寒热夹杂、虫积寒聚时,用6~9克。

4大剂量用附子,必须先水煎1~3小时以上,再入它药同煎。实验证明,附子经长时间煎煮后,乌头碱水解为乌头原碱,其毒性显著降低。有资料表明,附子经加热处理后,毒性仅为原来的1/200。但其强心成分经煎煮后不被破坏。

5附子与干姜、甘草同煎,其生物碱发生化学变化,毒性大大减低。此三味配伍恰为《伤寒论》中的四逆汤,故又称“张仲景附子配伍法”

6根据历代医家经验,有人提出附子应用要坚持十禁三问:

十禁:即面赤不用;舌质红、苔黄不用;谵语烦躁不用;尿少色赤不用;脉数有力不用;这5种临床表现为阳热实证,绝对不能用附子。但临证要与假热证区别,如面红如妆,语言重复而低微,脉浮大无根等,这些是虚阳上越证,是可以用附子引火归原的。有严重肝肾疾患及心肌疾患者勿用;体质衰弱、阴虚内热者勿用;妊娠期妇女勿用;房室传导阻滞者勿用;不能与半夏、贝母、白蔹同用。

三问:即问患者服附子后,睡眠如何?尿量多少?动静状态。简言之,患者服用附子后,睡眠安然,尿量增多,活动自如而无躁动不安状,为附子用后的正常反应。反之,则应考虑为附子的禁用病症。

七、板蓝根也有副作用

早春虽暖犹寒,易患流行性感冒。有些市民偶感鼻塞、头痛,就用上两包板蓝根冲剂。有的甚至天天冲上一杯,连续喝一两周。板蓝根虽然副作用较小,但服法、用量也必须严格遵照包装上的药品说明,盲目滥用起不了防病保健作用。

传统药物板蓝根是十字花科植物菘蓝或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含多种抑菌成分,有清热解毒等功效,对感冒、流感、腮腺炎、红眼病、麻疹等春季常见病,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现在不少家庭都备有板蓝根冲剂,但大多数人都误以为板蓝根冲剂是“良性药”,多吃也不会有害。实际上,板蓝根并非没有副作用。曾有报道有位儿童因连续服用了板蓝根冲剂,结果出现头昏、胸闷等症状。

因滥用板蓝根冲剂和针剂,发生过敏反应和其他不良反应的也不少。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昏眼花、面唇青紫、四肢麻木、全身皮肤潮红、皮疹等,有时表现为全身出现红斑型药疹,严重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板蓝根对防治风热性感冒确有一定的作用,但对风寒等其他类型的感冒则不一定适合。人在健康状态下过多服用板蓝根,会伤及脾胃。极少数有过敏史者,不要轻易服用。至于感冒症状严重的发热患者,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八、谨防贯众不良反应

贯众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杀虫作用,历来为防治时疫的要药。该药对流感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痢疾杆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腺病毒、麻疹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等都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故贯众常用于预防麻疹、流行性脑炎、流行性感冒和痢疾。事物都有两面性,贯众在发挥抗菌、抗病毒作用的同时,也有一定的药物不良反应,应注意合理应用。

贯众的主要成分绵马素可引起眩晕、头痛、腹痛、腹泻等症状。因此,使用贯众预防非典时,要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确定用药剂量。孕妇和低龄儿童应慎用贯众,脾胃虚弱者和儿童的用量宜减半,肝肾疾病患者也要减少贯众用量,以免加重肝肾功能损害。有些预防非典的中药处方中含有贯众,要求隔日一服。应遵医嘱,不要连续用药。

脂肪丰富的食物有促进绵马素过度吸收的作用,严重时可引起谵妄、抽搐、惊厥、昏迷、黄疸和视力损害等中毒症状。出现中毒症状时要立即停药,使用盐类泻药和活性炭阻止药物吸收,给予通用解毒剂解毒。同时给予其他的对症治疗措施。服用含有贯众的药物须忌食脂肪类食物,在解救贯众中毒时也要禁用油脂类成分的药物。

九、谨防中草药损害造血功能

许多人认为中药药性缓和,毒副作用小而应用安全。然而有关中药所致的血液系统损害的报道越来越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国内有学者检索了《中国药学文献》,自1995年1月至2001年6月,临床报道的有关药物不良反应个案的原始文献共涉及刊物56种,文献86篇,病例108例。共涉及中药及其制剂47种,病例年龄从40天至91岁,其中男性63例、女性41例,性别不详4例,血液系统损害转归为痊愈63例,好转24例,死亡5例,不明16例。中药所致的血液系统损害有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骨髓抑制、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过敏性紫癜,急性白血病,红细胞减少和红细胞形态改变,血红蛋白尿,类白血病反应。而以前3种疾病为多,最常见的症状是出血,皮肤黄染,乏力,发热等。

相当一部分人按医嘱和正常用量用中药后导致血液系统损害,有些人是因为自服中药,用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服用方法不当及相信游医偏方引起血液系统损害。中药引起的血液系统损害与用药者之间的个体差异有关。

经资料分析,引起血液系统损害的47种中药及其制剂中的前10位依次是雷公藤及其制剂根、糖浆、片、多苷片、复方丹参片、注射液、蛇毒酶制剂精制蝮蛇抗栓酶、蕲蛇酶、消栓灵、复方青黛丸、普乐林葛根素注射液、正清风痛宁胶囊、三七粉、片、榄香烯乳、双黄连注射液、粉针剂及山大岸。

这47种中药及其制剂中,有毒中药及含毒性成分的中药有:雷公藤及其制剂、正清风痛宁青风藤、蛇毒酶制剂、朱砂、蟾酥、马钱子、蛇胆、水蛭、牵牛子槟榔四消丸、砷、牵正散白附子、全蝎、蜈蚣、消疣灵土贝母、山大岸茜草科植物九节等。雷公藤主要毒性成分为二萜类,其次是生物碱,可使白细胞、血小板下降,甚至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正清风痛宁主要成分青藤碱取自中药青风藤,药理作用之一为免疫抑制作用,其引起白细胞减少的机制可能与其免疫抑制作用有关。蛇毒酶制剂使血液处于低凝状态,因而可导致多脏器出血等症。朱砂的主要成分为汞,汞进入人体可使一些重要生物酶失去活性,导致组织细胞和细胞膜的损害。水蛭中含有水蛭素,可降低血黏度,降低血流阻力,个别患者用后可发生过敏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中具有活血化瘀的药物有丹参、三七、云南白药、山海丹、地奥心血康等,药理作用为降低血黏度及抗血栓,部分患者用后可出现出血症状。

雷公藤中毒引起广泛性脏器损伤乃至死亡的原因是服用无质控的制剂如煎剂、生药、合剂等,或滥用与有意超量服用有质控指标的制剂如雷公藤多苷、雷公藤片所致。还与个体差异有关。山大岸的枝叶含β谷甾醇、内酯、酚等成分和有机酸等,因内服或外用枝叶而诱发急性白血病死亡两例,提示要谨慎用药。

十、警惕人参的毒副作用

人参的滋补、强壮、调节作用几乎路人皆知,但人参的毒性及副作用却往往被人们忽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服用人参或人参制剂进补的人越来越多,一些人盲目大量使用人参,往住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

一般来说,人参的急性毒性比较低,研究证实:小鼠经口摄入每千克体重5克的人参粉末,才可以引起半数死亡。而人们通常服用人参剂量是每次3~9克,一般不至于引起急性中毒,但也有部分人对人参比较敏感,在服用较大剂量的人参或人参制剂后,可能出现急性中毒症状,表现为全身发玫瑰疹、发热、头痛、眩晕、视物模糊、烦躁不安、胸闷气促,严重者可见抽搐、惊厥,或出血死亡。出血是人参中毒的典型症状,可表现为牙龈出血、鼻出血、胃肠出血,甚至脑出血。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儿和婴幼儿往往对人参特别敏感,一次口服0.5克可能引起急性中毒。有报道某地习俗让新生儿口服人参,以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结果有3例口服红参0.5~1.5克半小时至数小时后出现烦躁不安、哭闹拒乳、抽搐惊厥、心率减慢,其中1例抢救无效而死亡。

人参作为一种滋补性药物,可以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对人体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都有双相调节作用,但使用必须适量,过量服用则往往适得其反。如小剂量人参提取物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并能扩张外周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但大剂量人参则可导致心肌麻痹和控制血管运动的神经中枢麻痹,出现循环衰竭。人参皂苷是人参的主要成分,它与皮质类固醇的结构相似,可刺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长期大剂量服用人参或人参制剂,可出现类似皮质醇中毒的症状,被称之为“人参滥用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高血压、神经过敏、易激动、失眠、皮疹、晨泻等,严重者可出现精神错乱。此外,大剂量服用人参还可出现抑郁、食欲减退、水肿、低血压、闭经、腹胀等复杂多样的副作用。

服用人参出现的另一个不良后果是儿童性早熟。一些儿童因服人参或含人参的滋补品后,女孩子月经初潮提前,男孩子提前长出胡子,阴茎增大,甚至男性乳房发育等,这些是因为人参具有促性腺激素样作用,可使儿童的性腺提前发育,分泌性激素,结果出现性早熟,这对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均有不良影响,值得家长及儿童保健专家们注意。

清代名医徐大椿在《用药如用兵论》中指出:“虽甘草、人参,误用致害,皆毒药之类也”。综上所述亦可知道,人参有其一定的适应证,并非人人皆宜、多多益善,而是要在医师指导下,合理、适量。一旦出现人参急性中毒或“人参滥用综合征”等表现,应立即停用并马上去医院治疗。新生儿及婴幼儿不宜使用人参除非病情需要,以免引起急性中毒。

此外,服用人参还有“忌口”的问题,一般而言,服食人参期间,不宜饮茶及食用萝卜,也不宜服用含有藜芦、皂荚及五灵脂类的药物,煎煮时不宜用铁锅,而以沙锅为宜。感冒、发热者不宜服食。

十一、使用偏方防中毒

“一味偏方,气死名医”,说明一些偏方、验方、祖传秘方对某些疾病确有一定的疗效,但这些方中常含有一些重金属成分,如铅丹、砒石、轻粉等,使用不当,容易发生中毒,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

铅丹包括黄丹、朱丹、丹粉等,外用有拔毒生肌之功,内服有祛痰化湿之效,适用于惊痫、癫狂等症。但铅是一种毒物,进入血液后可引起代谢障碍,对全身各组织都有损害,特别是对神经、造血、消化和心血管系统损害最大。一般成年人口服0.25克铅便会发生急性中毒,少量长期口服也会引起慢性中毒。铅中毒的主要表现是:四肢麻木,腹部绞痛,口中有金属味,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肝大,肝功能异常,严重时还会出现头痛,抽搐,昏迷,呼吸麻痹等,极易危害生命。

砒石的主要成分是砷,药用有红砒、白砒两种,外用可蚀疮去腐,内服能除痰止喘,所以人们常用砒石治疗痔疮、哮喘、牛皮癣等,有一定疗效,但使用不当,最易导致意外发生。砷能和人体组织中的巯基结合,干扰组织代谢功能,一次口服砷0.05克便会引起急性中毒。局部长期外用可以产生组织坏死,少量长期口服可引起慢性中毒。中毒的主要表现为:口中有甜辣味,眼睑红肿,巩膜充血,手脚麻木及疼痛,皮肤粗糙变黑,脱发,恶心,腹部隐痛等,尿砷升高。

轻粉是水银提炼而成的加工品,含有氯化汞,外用可杀虫攻毒,治疗疥癣,内服可治疗哮喘。轻粉的汞离子进入人体后,可与体内的巯基结合,使酶的活性下降,细胞代谢障碍。高浓度汞外用时可直接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中毒。中毒时会出现头痛,恶心,流口水,手脚麻木,牙龈红肿,失眠,多梦,幻想,幻视,四肢震颤等,严重时可出现尿毒症,血压下降,心力衰竭,昏迷,尿汞升高等。

由此可知,含有铅、砒、轻粉的偏方、验方、秘方虽然对疾病有一定疗效,但使用不当极易危及患者生命,因此,使用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剂量,外用时面积不要过大,内服时应谨慎使用,更不能长期应用。若出现中毒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治疗。

十二、端午莫饮雄黄酒

每到端午节,为了“驱邪”、“解毒”和健康长寿,江南一带的人至今保持着在门前挂艾蒿、饮雄黄酒的习俗。当地人配制与勾兑雄黄酒的方法极为简单,一般是将雄黄磨成粉末状后倒入白酒或黄酒中。实际上,喝雄黄酒不仅达不到驱邪、解毒的目的,反而会中毒。

那么,人们为什么还要饮用雄黄酒呢?究其原因,在于人们对雄黄存在以下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