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家用中药小百科
602500000054

第54章 家庭应用中成药知识 (8)

第三章 家庭应用中成药知识 (8)

7.小儿鼻出血引起小儿鼻出血的原因很多,如鼻中隔弯曲、鼻嵴、鼻部外伤、血液病、血管性疾病,或因发热性疾病、气候炎热、干燥等。对于鼻出血,应请医师明确诊断,进行病因治疗。

为了临时止鼻血可以用荷叶丸,因为荷叶丸是由荷叶、藕节、棕榈、当归、栀子等中药配制而成的。它具有凉血止血的功能,是一种理想的止血药。在临床上除用它止鼻出血外,对便血、咯血、尿血等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用法是小儿每次服半丸1丸重9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为了增强荷叶丸止鼻出血的作用,当孩子鼻子出血时,还可在用药的同时,用钢笔或圆珠笔杆压迫足心部位的“涌泉”穴5~10分钟,可增强止鼻血的效果。

8.小儿蛲虫病蛲虫病是小儿一种常见寄生虫病。以肛门周围及会阴部瘙痒,夜间尤甚,孩子哭闹不安,在肛门周围可发现蠕动的白色线头样小虫,化验大便时,可找到蛲虫卵为主要特征。

治疗蛲虫病可选用驱虫止痒的中成药,如“使君子散”,它是由使君子、苦楝子、白芜荑、甘草所组成。小儿每岁服1.5克,每日1次,连服3日;也可选用驱虫粉,它是由使君子肉和生大黄组成。小儿每岁服1克,日服1次,连服3日。

另外,在服药的同时,还应将孩子的衣裤、被褥勤换洗,并用开水煮烫,以杀死虫卵及幼虫;防止孩子用手抓摸肛门周围的皮肤,勤给孩子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纠正孩子吮手指的不良习惯。以上这些措施,对治疗蛲虫病也是很重要的。

二、巧用中成药,外治儿科病

中成药药效稳定,取材方便,尤其是外治儿科疾病,疗效确实,用法简便,患儿容易接受,可减轻家长的心理负担,减少患儿对用药的恐惧心理,现介绍几则疗效确实的可用于外治的中成药,不妨一试。

1.柴胡液滴鼻治小儿发热取柴胡注射液4毫升注入滴鼻瓶内滴鼻,每次每侧2~3滴,两侧交替使用,2小时1次,热退后续用2~3天。重复用药仍有效。

2.藿香正气水治小儿疖疮取藿香正气水加等量冷开水混匀既成,用药前洗净患处,并用生理盐水冲洗消毒,而后取上药外部涂擦,每日3或4次,连续3~5天。

3.云南白药治小儿鼻出血取本品适量,加少许凉开水调匀后制成敷料,消毒后备用,取敷料塞入患侧鼻腔,血止后取出。此法适用于心脾积热或肺胃郁热型鼻出血者效果较好。

4.六神丸防治小儿暑痱夏季婴幼儿洗澡时,取六神丸5~10粒,研细,加入浴水中,对痱子有预防作用,加10粒对于已起痱子者有治疗作用,也可溶解后湿敷患处。

5.双料喉风散治新生儿脐炎用温开水洗净患处,用干净棉球或纱布拭擦干后,取本品直接喷射患处,同时,使创面暴露,每天喷药5或6次,保持创面清洁干燥,操作时动作要轻,避免损伤皮肤,连续用药5~7天。

6.冰硼散治婴幼儿湿疹先用3%洁尔阴湿敷,稍干后撒上冰硼散治疗,每日2次,4天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

7.清热解毒口服液灌肠治小儿高热使患儿侧卧于母亲怀中,3岁以下小儿可吮乳使腹肌放松,药液以每千克体重大于10毫升为标准,药温为30~37℃度,用1号一次性导尿管缓慢插入肛门,深度按年龄为10~15厘米,取20毫升注射器抽取本品缓缓推入,灌肠后结扎导尿管,保留30分钟以上,撤管,一般用药1~2个小时后体温开始下降,每天1或2次,连续用药1~2天。

8.京万红治新生儿尿布皮炎将患处洗净擦干,然后均匀涂擦京万红烫伤药膏一层,覆盖皮损面,每天换药1次,注意勤换尿布,保持局部干燥。一般轻症1~3日,重症5~7日即可获愈。

9.跌打丸治小儿肌注后局部硬结取跌打丸2~3粒,根据患处大小,用白酒调为稀糊状外敷患处,每日换药2次,连续2~5日即可。

10.伤湿止痛膏治婴幼儿腹泻取伤湿止痛膏1张,外贴患儿脐部,并用热水袋轻轻热敷,每日2或3次,每次10~15分钟,连续2~3天。

三、口服柴胡注射液治小儿发热

中成药柴胡注射液有解表退热,镇痛镇静,镇咳消炎等作用,主要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发热,临床多采用肌内注射。临床观察发现,采用柴胡注射液口服治小儿发热亦有同样疗效。

口服的剂量是,6个月以内每次1毫升;6个月至1岁2毫升;2~3岁3毫升;4~7岁4毫升。合并高热惊厥者加用止痉剂;体温超过40℃者加用物理降温措施。

柴胡注射液降温作用温和而持久,一般在服药后1小时体温即可下降。年龄越小,效果越显著,维持降温时间8~12小时,为防止体温回升,8~12小时后应重复用药1次。有人用此法治疗各种年龄的小儿发热128例,总有效率为96.9%。柴胡注射液口服与肌内注射降温效果基本相同,但方法简单,疗效确实,很适合农村及家庭使用。

四、中成药可治新生儿脐炎

脐炎是新生儿娩出后断脐消毒不严或护理不当,被细菌污染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其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最多见,溶血性链球菌次之。临床以脐部发红,肿胀,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为主要表现,进一步发展则可导致腹壁蜂窝织炎或脓肿。

本病属中医“脐湿”、“脐疮”范畴,多为湿热毒邪侵袭,致使局部组织气血淤滞,热毒结聚所为。当以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为治。临床观察发现,采用中成药外治新生儿脐炎,有明显疗效,介绍几方,供选用。

1.双黄连粉针剂患儿脐部先用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或0.2%碘伏局部擦洗干净,然后用双黄连粉针剂适量撒于疮面,外用消毒纱布覆盖,每日换药2或3次,5天为1个疗程,连续1~2个疗程。

2.冰硼散先用生理盐水或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消毒,擦洗脐部分泌物,然后撒上冰硼散1克,消毒纱布覆盖,绷带包扎,每日换药1次,一般连续应用3~5天即可获愈。

3.双料喉风散用温开水清洗患处,用灭菌干棉球或消毒纱布擦干后,将双料喉风散直接喷洒患处,同时,使疮面暴露,每天喷药5或6次,保持疮面清洁干燥。一般用药2~7天即可。

4.云南白药粉剂用生理盐水或苯扎溴铵新洁尔灭冲洗患处,再用2%碘酒消毒,取云南白药粉剂1克撒于患处,外用消毒敷料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5天。

5.京万红软膏局部常规消毒后,用棉签蘸本品均匀涂抹于患处,每日2或3次,连续3~7天。可解毒消肿,生肌止痛。

五、中成药外治百日咳

百日咳,系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小儿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初期主要表现为呼吸道卡他性炎症,后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和痉咳后伴有特殊的吸气性吼声为特征,因其病程可拖延3~4个月之久,故名为“百日咳”。本病四季皆可发生,但以冬末春初多见,任何年龄皆可发病,但多见于5岁以下的小儿,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目前经“百日咳菌苗”、“百白破混合菌苗”的预防接种,发病率已大大下降。

本病属中医“咳嗽”、“鹭鸶咳”范畴,多为时邪侵袭,肺气不利所致。当以宣肺理气,祛邪化痰为治。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中成药外治,有明显疗效,介绍几则,供选用。

1.冰硼散冰硼散1~2克,百部、黄连、连翘各6克,鸡胆1~2个,米醋适量。将诸药研末混匀备用,2岁以下用1.5克,3岁以上用3克,用鸡胆汁、米醋调糊,于每晚睡前敷于双手、足心,外盖油纱布固定,次晨取下,每晚1次,10天为1个疗程,连续1~2个疗程。可清热解毒、宣肺止咳。

2.蛇胆川贝散蛇胆川贝散1~2支,米醋适量,调匀如泥糊状,敷于双手心及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1次,连续5~7天。可清热解毒,宣肺止咳。

3.蛇胆陈皮散蛇胆陈皮散1~2支,米醋适量,调匀如泥糊状,敷于双手心及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1次,连续5~7天。可清热解毒,宣肺止咳。

4.鲜竹沥鲜竹沥1~2支,大贝3克。将大贝研为细末,用鲜竹沥调匀如泥糊状,敷于双手心及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1次,连续5~7天。可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5.伤湿止痛膏大蒜1~2粒。将大蒜捣为泥状,取捣绒后的大蒜如豆瓣大一团,置伤湿止痛膏中心,每晚洗足后贴敷双足心涌泉穴,次晨除去,连贴3~5次。可解痉止咳。使用大蒜贴敷时,均宜先在贴敷处涂一层猪油,或植物油,或凡士林,或石蜡油,以防局部起水疱,起疱后可按常规方法处理。

六、夏季给小儿预备哪些药

夏日炎炎,暑湿相逼,蚊虫叮咬,小儿极易发生多种疾病,如汗液排泄不畅引起的暑痱、毛囊炎;蚊虫叮咬引起的蚊虫皮炎;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小儿疖肿、脓疱疮;暑热引起的小儿夏季热、食欲缺乏、睡不安稳,或中暑引起的头晕,头痛,汗出异常等,因此,夏日药箱中给小儿准备一些防暑保健药是十分必要的。

1.金银花露有清热解毒,宣散风热之功。可治疗小儿暑热口渴,痱子,疖肿及感冒等。可将药液倒出一部分,兑温开水一起饮用,不要用口直接对着瓶口喝。

2.板蓝根冲剂有凉血解毒,清热利咽,消肿止痛之功。可治疗感冒,扁桃体炎,腮腺炎,咽喉肿痛等。一般每次5克,温开水冲饮。未用完的药品要放在阴凉处保存,以免药物受潮。

3.藿香正气液水有芳香化湿,理气和中之功。可治疗小儿感冒,呕吐,腹泄,中暑,食欲缺乏等。取2支藿香正气水倒入浴水中洗浴,可防治小儿暑痱,疖肿。

4.双黄连口服液有清热解毒,疏风解表之功。可治疗小儿感冒,支气管炎咳嗽,暑湿泻泄,小便短少或见尿黄等。

5.正柴胡饮冲剂有疏风清热之功,可治疗小儿感冒,发热。

6.小儿牛磺酸颗粒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可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疖肿,暑痱,肠炎腹泻等。

7.炉甘石洗剂可收敛止痒,化湿生肌,治疗暑痱,脓疱疮。

8.风油精可芳香驱蚊,止痛止痒,治疗蚊虫叮咬,虫咬皮炎。每日倒一点在浴水中洗浴,可防治暑痱,蚊虫叮咬,小儿感冒发热及夏季热。

9.云南白药粉剂及酊剂有活血止痛之功。粉剂贴脐可治疗小儿腹泻;粉剂及酊剂外用可治疗小儿皮肤搽伤,淤血疼痛。

在准备这些防暑保健药物时,可顺便清理一下小药箱,对过期、变质的药品应及时扔掉。高温天气,一些药物,如颗粒剂、糖衣片,容易受潮而变质,应放在阴凉处保存。糖浆剂开启后最好是放在冰箱中保存。

七、巧用中成药,外治小儿夏季病

中成药购买方便,服用简单,疗效确实,给居家旅行带来了诸多方便,其实,中成药外治小儿夏季病也有良好效果,介绍几则,供选用。

1.柴胡注射液取柴胡注射液4毫升注入滴鼻瓶内滴鼻,每次每侧2~3滴,两侧交替使用,2小时1次,热退后续用2~3天。重复用药仍有效。可解肌退热,治疗小儿感冒发热,夏季热。

2.紫雪散紫雪散1支,加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肚脐孔处,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2~3天,可清热解毒,泻下通便,治疗小儿感冒发热,夏季热,热结便秘。

3.双黄连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1支,大黄粉10克。将大黄研为细末,倒入容器中,用双黄连口服液拌匀成糊状,而后贴敷患儿双足心涌泉穴及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2次,早晚各1次,连续1~2天。可清热止咳,化痰消积,治疗小儿感冒及肺炎咳嗽,痰黄黏稠,大便秘结,小便短黄等。

4.黄连素片黄连素2片,研为细末,加清水适量调为糊状,外敷脐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或2次,连续1~2天,可清热解毒,治疗小儿肠炎腹泻;外搽患处,每日3或4次,可治疗小儿脓疱疮。

5.伤湿止痛膏伤湿止痛膏1张,外贴患儿脐部,并时时用热水袋或盐水瓶装入热水轻轻热敷,每日2或3次,每次10~15分钟,连续2~3天,可温中止痛,适用于小儿受凉腹痛,嗜食冷饮后腹痛。

6.藿香正气水取藿香正气水1瓶,用棉球浸透后,放置于肚脐孔处,再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换药1或2次,连续3天。可芳香化湿,理气止痛,治疗小儿感寒、伤食腹痛。

7.美宝湿润烧伤膏将患处常规消毒后,用棉签蘸本品外搽患处,每日2或3次,连续3~5天。可清热解毒,治疗小儿轻度烫伤,脓疱疮,痱疖感染等。

8.南通蛇药片局部常规清洗后,取本品5~10粒研为细末,用米醋调为稀糊状外敷于患处,每日换药1次,连续5天。可清热利湿止痒,治疗小儿虫咬皮炎、疖肿痈毒,痱疖等。

9.风油精风油精适量,兑入温水中洗浴,每日2或3次,可治疗小儿发热,暑痱,小儿夏季热。入夏后常用本品兑入温水中洗浴,可预防小儿暑痱,中暑。

八、中成药外治小儿高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