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家用中药小百科
602500000045

第45章 家庭应用中草药知识 (32)

第二章 家庭应用中草药知识 (32)

8.羌活本品含挥发油、生物碱等,有解热、镇痛及发汗作用。常用于感冒发热头痛,风湿疼痛,关节肿痛等。

9.白芷本品含挥发油、白芷素等,有解热、镇痛作用。常用于感冒头痛、鼻旁窦炎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及风湿痛。

10.藁本本品含挥发油等,有中枢性镇静、镇痛作用。常用于头顶部疼痛、枕部疼痛、颈项部疼痛及风湿痛等。

11.蝉蜕本品含角蛋白、氨基酸等,有明显的镇静、镇痛作用。其解热作用以蝉蜕头脚为强,全蝉蜕次之,蝉蜕身最差。常用于感冒头痛,咽喉肿痛,破伤风等。

12.蔓荆子本品含挥发油等,有解热、镇痛、镇静作用。常用于感冒头痛,高血压头痛及风湿疼痛等。

13.独活本品含当归醇、素、酸等,有镇痛、镇静、催眠、解热、抗炎作用。常用于风湿疼痛,尤以腰以下疼痛麻木,关节曲伸不利等。

14.防己本品含生物碱等,有解热、镇痛、镇静、抗炎、抗过敏作用。常用于风湿疼痛,尤以下半身风湿之症及关节肿痛而有热者。

15.木瓜本品含皂苷、苹果酸等,有解热、镇痛、抗炎及缓解肌肉痉挛作用。常用于风湿疼痛,脚气肿痛及腓肠肌痉挛疼痛等。

16.薏苡仁本品含薏苡仁素、油等,有镇痛、镇静、解热、降压、降糖作用。常用于风湿疼痛,水肿等。

四、具有祛风除湿作用的中草药

在中医辨证施治原则指导下,选用具有祛风除湿作用的中草药,可提高治疗效果。

1.黄明胶有补血止血,滋阴润肺,养血安胎之功。《本草纲目》言其“治吐血、鼻出血、下血、血淋、下痢、妇科胎动血下,风湿走注疼痛、打扑损伤,汤火灼疮,一切痈疽肿毒,活血止痛,润燥、利大小肠”。

2.女贞子有滋补肝肾,明目益睛之功。《本经》言其“主补中,安五脏,养精神,除百疾”。《本草纲目》言其“强阴,健腰膝,变白发,明目”。《本草备要》言其“益肝肾,安五脏,强腰膝,明耳目,乌须发,祛风湿,除百病”。

3.枳椇子有解酒止渴之功。历代医家一直用为解酒止渴要药,适用于饮酒过量,酒醉不醒,口干烦渴,以及消渴等。《滇南本草》言其“治一切左瘫右痪,风湿麻木,能解酒毒”。

4.金银花有清热解毒,宣散风热,凉血止血之功。《本草纲目》言其“主治一切风湿气,及诸肿毒,痈疽,疥癣,杨梅诸恶疮,散热解毒”。《本草正义》言“金银花,善于化毒,故治痈疽、肿毒、疮癣、杨梅、风湿诸毒,诚为要药”。

5.牛蒡子有疏散风热,清利咽喉,解毒透疹,止痛消肿之功。《本草纲目》言其“明目补中,除风伤”。《本草经疏》言其“为散风除热解毒之要药。辛能散结,苦能泄热,热结散则脏气清明,故明目而补中”。《珍珠囊》言其可“润肺散气,利咽膈,去皮肤风”。《用药法象》对其概括最为得体,言“其用有四,治风湿隐疹,咽喉风热,散诸肿疮疡之毒,利凝滞腰膝之气是也”。

6.防风顾名思义,有“防风”作用,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祛风解痉,祛风止痒之功。本品性缓质润,微温而不燥,味甘而不峻,辛散而窜,尤善祛风,为祛风解表要药。《本草纲目》言其“主治大风,头眩痛恶风”。《本草汇言》言“防风,散风寒湿痹之要药”。《本草正义》言其“通治一切风邪,为风病之主药”。

7.桂枝有发汗解表,温经通阳之功。《本草纲目》言其“主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名医别录》言其“温筋通脉”。《本草疏证》言其“能利关节,温通经脉......其用之道有六,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瘀,补中”。

8.白芷有祛风解表,祛风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宣通鼻窍之功。本品辛香温散,升浮透达,为散风寒而解表,开头窍而止痛良药。《本草纲目》言其“治鼻渊鼻衄,齿痛,眉棱骨痛”。《本草求真》言其“气温力厚,通窍行表,为足阳明经祛风湿主药,故能治阳明一切头面诸疾”。

9.细辛有祛风解表,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之功。本品芳香气浓,性善走窜,有较好的驱风、散寒之功,且风邪去,寒凝消,疼痛可止,正如《本草纲目》所言“诸风寒风湿头痛痰饮胸中滞气惊痫者,宜用之”。

10.茵陈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之功。为中医临床常用的利胆退黄要药。《本草纲目》言其“主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名医别录》言其“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

11.牵牛子有泻下逐水,消积通便,杀虫止痛之功。本品泻下之力较强,又能通利小便,故能去积滞,退水肿。《本草纲目》言其“治水在肺,喘满肿胀,下焦郁遏,腰背肿胀,及大肠风秘气秘,卓有殊功”。《名医别录》言其“主下气,疗足满水肿,除风毒,利小便”。对风湿累及心脏,肢体水肿胀满者甚宜。

12.车前草叶及子均可入药,且功用相同,有利水通淋,利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之功。《本经》言其“主气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湿痹”。

13.狗脊有补肝肾,祛风湿,固精缩尿之功。《本草纲目》言其“强肝肾,健骨,治风虚”。本品甘温补阳,入肝、肾二经,既能温补肝肾以壮筋骨,又能温散风湿以除痹痛,对肝肾亏虚,兼有风寒湿邪者尤其适宜。

14.苍术有燥湿健脾,祛风除湿之功。本品有较强的燥湿健脾作用,为治疗湿阻中焦的要药,又可祛风除湿,对寒湿偏盛的痹证尤为适宜。《本草纲目》言其“主治脾湿下流,浊沥带下,滑泻肠风”。《药品化义》言其“味辛主散,性温而燥,燥可去湿,专入脾胃,主治风寒湿痹,山岚瘴气,皮肤水肿”。

15.羌活有散寒解表,胜湿止痛之功。本品气味强烈,辛散苦燥,性升浮而有较强的散寒解表之功。又能驱除肌间肌肤间风湿,故能治疗风寒表证、风寒湿痹,且本品升散,故治疗上半身痹痛尤为适宜。《本草纲目》言“羌活、独活皆能逐风胜湿,通利关节”。

16.独活有祛风胜湿,散寒止痛,祛风解表之功。本品辛能祛风,苦能燥湿,温能散寒,故有祛风解表,除湿散寒之功。《本草正义》言其“为祛风除湿通络之主药”。

17.泽泻有利水渗湿,泄热之功。《本草纲目》言其“渗湿热,行痰饮,止呕吐,泻痢,疝痛,脚气”。适用于风湿累及心脏,肢体水肿胀满者。

18.当归有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之功。当归为临床常用的补血药,适用于血虚诸证。当归既能补血,又能活血、止痛,因而有“妇科要药”之称,且其活血止痛作用又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疮痈肿痛等。

19.乳香有活血定痛,消肿生肌之功。本品辛散温通,且气味芳香走窜,为宣通脏腑,透达经络要药。《本草纲目》言其“消痈疽诸毒,托里护心,活血,定痛,伸筋,治妇人产难,折伤”。

20.没药有活血定痛,消肿生肌之功。本品辛散苦泄,芳香走窜而善于活血止痛,消肿生肌。《本草纲目》言其“散血消肿,定痛生肌,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止痛、消肿、生肌,故两药每每相兼而用”。本品常与乳香相须为用,可增强活血止痛之力。

21.延胡索有活血、定痛、行气之功。本品辛散苦泄温通,既能入血分而活血化瘀,又能走气分而行气止痛,为血中之气药,止痛之佳品。故《本草纲目》言其“活血利气,止痛,通小便”。

22.天麻有熄风止痉,平降肝阳,祛风通络之功。本品甘平柔润,专入肝经,功能熄风止痉,为治肝风内动常用药,因其善治一切风症,尤以治疗眩晕要药,故可用于多种眩晕之症。《开宝本草》言其“利腰膝,强精力,久服益气,轻身长年”。《用药法象》言其“功用有四:疗大人风热头痛;小儿风痫惊悸;诸风麻木不仁;风热语言不遂”。

23.何首乌有补肝肾、益精血,通便,解毒之功。本品不寒不燥,亦不滋腻,是一味平补肝肾,精血的药物。《开宝本草》言其:“益血气,黑髭鬓……长筋骨,益精髓……亦治妇人产后及带下诸疾”。《本草纲目》言其:“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须发,为滋补良药。不寒不燥,功在地黄,天门冬诸药之上。”

24.五加皮有祛风湿,壮筋骨,补肝肾,利小水之功。本品辛散苦燥,能祛风胜湿,性温,入肝肾二经,可温补肝肾,强筋健骨,为祛风湿,疗痹痛,壮筋骨,起萎弱要药,为强壮性祛风温药,尤适用于老年人及久病体虚者。《名医别录》言其“补中益精,坚筋骨,强意志”。

25.白术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益气安胎之功。《本草纲目》言其“主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本经逢原》言“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散腰脐间血,及冲为病,逆气里急之功”。《珍珠囊》言其“除湿益气,和中补阳,消痰逐水,生津止渴,止泻痢,消足胫湿肿”。

26.鹿角有补肝肾,益精血,止血之功。《本草汇言》言“鹿角胶,壮元阳,补血气,生精髓,暖筋骨之药也。主伤中劳绝,腰痛消瘦,补血气精髓筋骨肠胃。虚者补之,损者培之,绝者续之,怯者强之,寒者温之,此系血属之精,较草木无情,更增一筹之力矣”。

27.淫羊藿有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祛风除湿,止咳平喘之功。《大明本草》言其“治一切冷风劳气,补腰膝,强心力,丈夫绝阳不起,女子绝阴无子,筋骨挛急,四肢不任,老人昏耄,中年健忘”。

28.肉桂有温中止痛,活血通脉,补火助阳之功。《本草汇言》言“肉桂,治沉寒痼冷药也。凡元虚不足而亡阳厥逆,或心腹腰痛而呕吐泻泄,或心肾久虚而痼冷却寒,或奔豚寒疝而攻冲欲死,或胃寒蛔出而心膈满胀,或气血冷凝而经脉阻遏,借此味厚甘辛大热,下行走里之物,壮命门之阳,植心肾之气,宣导百药,无所畏避,使阳长则阴自消,而前诸症自退矣”。由此可知,一切虚寒性疾病,皆可用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