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家用中药小百科
602500000043

第43章 家庭应用中草药知识 (30)

第二章 家庭应用中草药知识 (30)

1.竹叶性味甘、淡、寒,入心、肺、胃经,有清热除烦,清热利尿之功。适用于热病伤津所致的烦渴证、心经实火,移于小肠所致的尿赤口疮、小便灼热涩痛等,用量6~12克,大剂量可用至30克。入药以鲜品为佳,亦可泡饮。药理研究表明:竹叶有解热作用,能增加尿中氯化物的排泄而呈利尿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有抑制作用,并有升高血糖作用。

2.竹茹性味甘、微寒,入肺、胃、胆经,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之功。适用于肺热咳嗽,咳痰黄稠,痰火内扰,心烦不安,胃热呕吐等。用量6~10克。一般除痰热多生用,止呕多用姜汁炒用。药理研究表明:竹茹对大肠杆菌、白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枯草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3.竹沥性味甘、寒,入肺、胃、心经,有清热化痰,镇惊利窍之功。适用于肺热咳嗽,中风痰壅等。《本草衍义》言其为“痰家之圣剂”,临床常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等。

4.竹黄性味甘、寒,入心、肝、胆经,有清热化痰,清心定惊之功,适用于痰热惊搐,中风痰壅等。竹茹、竹黄、竹沥三者都能清热化痰,治痰热咳喘及痰扰心神之证,但竹茹善能清肺胃之痰热,并能止呕;竹沥性滑利,可化痰定惊以开心窍之闭塞;竹黄也能化痰定惊,但性较缓和,多用于小儿惊搐之证。

5.竹蜂性味甘、酸、寒,入心、肝、肺经,有清热化痰,祛风定惊之功。适用于口疮,咽痛,小儿惊风等。

6.竹笋竹笋既是一味美味可口的菜蔬,又是一味疗效确实的中药。性味甘、寒,入肺、胃、经,有清热化痰,解毒透疹,和中润肠之功。适用于痰火内蕴,胃热嘈杂,口干便秘,咳嗽痰多,食积不化,麻疹透发不畅,疮疡,胃肠运化不利所致的脘腹胀满,大小便不利等。临床观察发现,竹笋有改善糖尿病症状、消除妇女面部黄褐斑的作用。

十三、天然抗生素——蒲公英

蒲公英,又名黄花地丁,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及其多种同属植物的带根全草,夏秋两季采收,入食则鲜用,入药鲜用、晒干应用均可。蒲公英全国各地均有分布,生长于山坡草地,田头路边,别看它是路边野草,经济价值不大,却是药食俱佳的天然绿色植物。

明李时珍言“蒲公英幼苗可食、可啖”;清王士雄言其“嫩可为蔬,老则入药,洵为上品”。在春夏之交末开花之前摘取蒲公英嫩茎、叶洗净后用沸水焯一二分钟控干,可炒、可汤,也可取汁煮粥,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据分析,每百克蒲公英鲜品含蛋白质4.8克,碳水化合物5克,脂肪1.1克,钙216毫克,磷39毫克,铁10.2毫克,维生素C

4.7毫克,胡萝卜素7.35毫克,维生素B20.39毫克,此外,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可与花粉食品比美。以蒲公英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蒲公英咖啡,是国际上流行的新保健食品,其具有保护肝脏,防止胆石形成的作用,可治疗肝炎和黄疸。近年来,国内外对天然绿色植物类药品与食品的研究与开发中,蒲公英也是对象之一。

蒲公英也是植物类良药,有“天然抗生素”之美称。蒲公英性味苦、甘、寒,入肝、胃经,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退黄,通淋止痛之功。为中医传统清热解毒药物,历代医家将其用于治疗乳痈、疖肿等,疗效十分满意。《新修本草》言其“和妇人乳痈肿,水煮饮之。”《本草衍义补遗》言其“解食毒,散食滞,化热毒,消热肿结核疔肿。”《本草备要》言其“专治乳痈,疔毒,亦为通淋妙品。”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蒲公英含蒲公英甾醇,蒲公英素,蒲公英苦素,果胶,胆碱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对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也有一定的杀灭作用。由于制药工业的发展,蒲公英已被制成多种剂型,如针剂、片剂、糖浆剂、冲剂等,广泛用于临床各科多种感染性疾患,除外科的淋巴结炎、疖肿、乳腺炎、丹毒外,还用于上呼吸道感染,传染性肝炎,胆系感染,五官科感染,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甚至手术后预防感染败血症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蒲公英药源广泛,疗效确实,在农村更具有现实意义,一些有经验的民间医生碰见感染发炎者,特别是乳痈、疔疮疖肿患者,常嘱患者用蒲公英煮粥服食,同时用本品捣烂外敷,疗效十分可观。现介绍几则蒲公英治病效方,供选用。

1.蒲公英粥干蒲公英60克鲜者90克,金银花15克,大米50克。将蒲公英、银花洗净,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服食,每日2次,连续3~5天。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适用于急性乳腺炎,疔疮痈毒,泌尿系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等,对乳腺炎、疔疮痈肿患者还可配合局部外敷。

2.蒲公英酒蒲公英40克,50度白酒500毫升。将蒲公英洗净,置于白酒中,密封浸泡7天后过滤饮用,每日3次,每次20~30毫升。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对病程在4天以内的早期急性乳腺炎颇效。

3.蒲公英猪肚蒲公英30克,猪肚1个。将蒲公英洗净;猪肚洗净,切片,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同煮至猪肚烂熟后,分早、晚两次食肚饮汤,每日1剂。可清热和胃,适用于急性、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脘灼热疼痛,嘈杂不适,口燥咽干,口苦等。

4.蒲公英猪肺汤鲜蒲公英100克,大贝粉10克,猪肺500克,调料适量。制法:将蒲公英洗净备用;先取猪肺洗净,切块,加清水适量煮至猪肺熟后,调味煮沸,下蒲公英、大贝粉,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可清热解毒,宣肺化痰,适用于肺炎、慢性支气管炎并感染,咳嗽痰黄,黏稠难咳,小便短黄,大便秘结等。

5.蒲公英瘦肉汤鲜蒲公英150克,猪瘦肉100克,调料适量。将蒲公英洗净;猪肉洗净,切块,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至猪肉烂熟后,下蒲公英及调味品,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可清热解毒,适用于小儿疖肿。

6.蒲公英猪骨汤鲜蒲公英150克,猪大骨汤1碗,调料适量。将蒲公英洗净;猪骨汤煮沸后,下调味品,再煮沸,下蒲公英,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可清热解毒,适用于骨髓炎、骨结核,局部红肿疼痛,流脓液,小便短黄,大便秘结等。

十四、抗真菌中药知多少

人们可能知道大蒜具有抗真菌作用,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中药能抗真菌却未必知全。近年来,实验研究发现许多中药具有抗真菌作用,介绍如下:

1.陈皮试管内抑菌实验发现,25%和50%浓度的陈皮液对常见的浅部真菌有抑制作用,但对白色念珠菌无抑制作用;12.5%陈皮液对红色毛癣菌、单毛状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均有抑制作用。

2.姜黄实验证实姜黄挥发油具有强烈抗真菌作用,同时发现姜黄异构体具有强抗真菌作用,而姜黄素仅有弱抗真菌作用。将姜黄有效成分制成溶液,对各型足癣有效,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

3.昆布实验观察不同浓度昆布浸出液的抗真菌作用,结果表明,昆布浸出液对5种常见皮肤癣菌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4.肉桂肉桂所含成分肉桂醛是抗真菌的活性物质。有人对22种条件致病性真菌进行肉桂醛抗真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肉桂醛对受试各菌均具有抗菌作用。

5.丁香丁香的活性成分丁香酸具有抗真菌作用。研究者采用固体琼脂法,以水杨酸为对照测定丁香酸抗真菌活性,发现其对所试的10种皮肤癣菌,5种深部真菌,3种酵母样菌均有抑制和杀灭作用,明显强于对照药物。扫描及透射电镜也证实该药对石膏样毛癣菌、念珠菌有较强破坏作用,可见真菌外形改变。

6.椰壳有人用椰壳醇提物对抗11种常见皮肤真菌,研究结果显示:海南高种椰壳醇提物脂溶性成分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真菌作用,呈明显量效关系。当醇提物浓度增加时,其抗菌作用强度类同硝酸咪康唑。

7.全蝎有实验研究表明,全蝎乙醇提取物在体外对8种表浅致病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尤其对裴氏着色菌、中克孢子丝菌、石膏样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较为敏感,其抗真菌作用优于大蒜浸出液。同时发现,蝎毒素在此实验条件下无抗表皮皮肤真菌的作用。

8.冰片研究人员在透射电镜中观察发现,正常黑曲菌丝较光滑,细胞壁薄,孢子圆形、椭圆形、螺旋形,暗呈平行排列。经冰片作用后,胞壁增厚、模糊、空泡,胞浆内呈现菌粒、胞浆深染凝集;大量脂滴电子密度大,线粒体变性,暗排列紊乱、消失,细胞器破坏,出现大量电子空白区,有些细胞扭曲失去原有结构。表明冰片具有抗真菌作用。

9.自然铜试管内实验发现,自然铜对多种病原性真菌有抑制作用,尤其对石膏样毛癣菌、土曲霉菌等丝状真菌作用较强。对石膏样毛癣菌感染的豚鼠背中体癣模型,外涂自然铜煎剂也有一定治疗效果。

抗风湿类中草药知识

一、蛇与蛇毒

我国的毒蛇有50多种,隶属于海蛇科、眼镜蛇科、蝰科和响尾蛇科等4科25属,包括蕲蛇(五步蛇)、蝰蛇、竹叶青、白唇竹叶青、烙铁头、眼镜蛇、眼镜王蛇、金环蛇、银环蛇、圆斑蝰及各种海蛇。这些毒蛇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在东北三省,还有白眉蝮蛇。其垂直分布,以沿海到海拔1 000米左右的平原、丘陵和低山区较多,1 000米以上的山地较少,4 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没有蛇类分布。我国地处亚热带及温带,幅员辽阔,气候温和,丘陵山地很多,故蛇的蕴藏量相当丰富。

蛇类与人类息息相关,有毒动物导致的人类中毒病例中,蛇类占首要地位,全世界约有1/3的人口受到毒蛇咬伤的威胁。泰国、缅甸、印度等国蛇伤发病率高的地方可达3%以上。全世界每年死于蛇伤的有4万~6万人。据文献报道,印度全年蛇咬伤人数达30万~40万人,死亡3万多人。我国蛇伤发生率在0.3%左右,每年被毒蛇咬伤的患者达10万人次,其中73%为中青年,蛇伤死亡率为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