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家用中药小百科
602500000042

第42章 家庭应用中草药知识 (29)

第二章 家庭应用中草药知识 (29)

2.黄连善清心胃之火,并治肠胃湿热,是“三黄”中清热力量最强的药物,适用于肠胃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呕吐,热病热盛所致的壮热烦躁,昏迷等。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小檗碱、黄连碱、甲基黄连碱等,有抗炎、抗病毒、健胃利胆作用,其抗炎作用以痢疾杆菌最为明显,因而对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所含的小檗碱能使胆汁分泌增加,分泌量随剂量的加大而增加,并有促进胆汁结合型胆红素排泄作用。小檗碱肌注、口服均可使血清胆固醇降低,其水浸液还能使动物实验性高脂血症水平降低。《本草正义》言“黄连大苦大寒,苦燥湿,寒胜热,能泻降一切有余之湿火,而心、脾、肝、肾之热,胆、胃、大小肠之火,无不治之”。

3.黄柏专入下焦肾、膀胱经,擅长于清利下焦湿热,并可制约偏亢的相火下焦之火。黄柏不仅能治实火,而且还可以治虚火,适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急慢性肾炎、尿道炎、前列腺炎、子宫颈炎,以及虚热所致的骨蒸潮热,五心烦热,遗精频作,更年期综合征等。

八、神花奇药——芦荟

芦荟,又名龙角、油葱,为百合科常绿植物库拉索芦荟及好望角芦荟,原产于非洲北部地区,目前南美洲及我国也有广泛栽培。因其叶片奇特,栽培又较容易,所以常作为盆花栽培。本品性味苦、寒,归肝、胃、大肠经。有清热导滞,清肝泻热,驱杀蛔虫之功。适用于大便秘结,肝经实热所致的头晕,耳鸣,头痛,烦躁及肠道蛔虫病。据文献记载:“芦荟味苦寒,无毒。主治热风、烦闷、胸膈间热气,小儿癫病惊风,疗五疳,杀三虫,……解巴豆毒。”

药理研究表明:鲜芦荟叶所含的成分十分复杂,目前已发现以包括芦荟素为首的80多种有效成分,如芦荟素、芦荟泻素、芦荟乌辛、芦荟酊等,有健胃,缓泻,抗菌,解毒,镇痛,镇静,强心作用,可促进血液循环,软化硬化的动脉,降低血脂,扩张毛细血管,抗溃疡、抗过敏、抗肿瘤、抗疲劳等,对多种疾病显示了良好的治疗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芦荟对肠胃病、肝病、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尤其对各种灼伤、烫伤和晒伤有显著疗效,且有抑制病毒、真菌和癌细胞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及世界上许多国家掀起了一股“芦荟热”,这主要是由于芦荟具有神奇的药用价值。在不少国家和地区,以芦荟为原料或添加剂的食品被誉为高级食品。美国的“芦荟三明治”是健身补品,售价昂贵,芦荟果汁、芦荟沙拉也很名贵;在日本,芦荟已成为千家万户餐桌上的保健食品,芦荟制成的果汁、沙拉、糖果等应有尽有。

近年来,人们又发现芦荟在美容上也有神奇的功效,它的不少成分对人体皮肤有良好的营养滋润作用,可使头发黑而亮,加速皮肤新陈代谢,减轻面部皱纹生成,增强弹性,使皮肤光泽丰润,对皮肤粗糙、雀斑、瘢痕、痤疮亦有疗效。芦荟在国外已进入超级市场,成为保健美容的新宠。美国、日本已经应用科学技术将芦荟加工处理,配制成各种肥皂、洗面奶、护发素、清洁液、美容霜、面巾纸等系列产品,这些产品都已成为热门货,古老的“万应灵药”已成为当今保健美容的一颗新星。

芦荟繁殖容易,在早期结合换盆分株,还可剪取生长充实的老株顶端扦插繁殖。插穗长7~10厘米,去掉部分叶片,晾4~5天,待切口稍干燥后插在沙土盆中,保持盆土潮润,经20~30天,可生根成活。

注意事项:

1芦荟性味苦寒,故脾胃虚寒者不宜选用。

2中医临床所用的芦荟是芦荟的汁液经浓缩的干燥物,有泻下之功,故孕妇忌用。

3芦荟有500多个品种,可入药的只有十几个品种,可以食用的只有几个品种,一般认为,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的华芦荟、上海农学院的上农大叶芦荟可以食用。因此选用芦荟时要注意辨别。

九、药食两用鱼腥草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全草,又名猪鼻孔、紫蕺、九节莲、肺形草、臭腥草等,我国长江以南和华北、西北各地均有出产,春夏秋三季采收。

营养分析表明,每百克鱼腥草含蛋白质2.2克,脂肪0.4克,多糖6克,钙74毫克,磷53毫克以及挥发油等。药理研究表明:鱼腥草对卡他球菌、流感杆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延缓小白鼠实验性结核病变的发展,延长小白鼠的寿命;能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增加尿液分泌,还有止痛、止血、促进机体组织再生和抗辐射等作用。

鱼腥草性味辛、寒,入肺、肝经,有清热解毒,行水消肿,利尿通淋,祛瘀生新之功,为中医临床治疗肺痈的要药。《本草纲目》言其“散热毒痈肿,疮痔脱肛。”《滇南本草》言其“治肺痈咳嗽带脓血,痰有腥臭,大肠热毒,疗痔疮。”《分类草药性》言其“治五淋,消水肿,去食积,补虚弱,消鼓胀。”可治疗热痢,肺炎,支气管炎,肺脓肿,疟疾,疮疖,痔疮,脱水,带下病,淋证,中暑,肠炎等。

鱼腥草是一种即可入食,又可入药的药食两用的野菜,入药多陈用,入食多鲜用。现将其常用食用方法及外治方介绍如下。

一食用方法

1.凉拌将鲜鱼腥草洗净,用开水略烫,再加入适量食盐、酱油、米醋、椒面、椒油、姜末、葱汁、麻油等调味品服食。

2.炖肉将鱼腥草洗净,与肉同炖,这样做的肉汤鲜香可口。

3.煮粥将鱼腥草水煎取汁煮粥,或待粥熟时下鱼腥草适量,稍煮即可,调味服食。

4.煮面将面条煮熟后,下入鱼腥草适量,稍煮片刻与面条同食。

5.炖肚鱼腥草适量,塞入猪肚内,炖至猪肚烂熟服食。此法多用于消化性溃疡,肺热咳嗽的食疗。

6.泡茶将鱼腥草置锅中,炒至可捏成粉末时,候凉备用。每取适量,开水泡饮。成品茶棕黄有光泽,茶汤色黄透明,草香与炒香混为一体,醇和适口,回味深长。

二外用验方

1.治牛皮癣取鲜鱼腥草、土大黄、土槿皮、博落回各等份,切碎共捣烂,纱布包紧,用时以药包揉擦患处,擦至发热为度,每日数次或十数余次。痒甚勿用手搔抓,用药包频擦即止。药包宜保持湿润,干后不可浇水,须更换新鲜药品。

2.治脚癣取鲜鱼腥草、土大黄、黄荆叶各一撮,切碎共捣烂,纱布包紧,用药包揉擦患部,擦至发热痒止为度。治疗手癣有同样效果。治疗数天即可痒止皮损消失。

3.治湿疹取鲜鱼腥草、松树内层皮各半切碎共捣烂,纱布包紧,将药包加热后揉擦患处,药包愈热,效果愈显,但不可熨伤皮肤。每日2次,数日可愈,且不复发。

4.治妇人外阴瘙痒取鱼腥草100克、硫黄50克,雄黄40克,杏仁、百部各30克,共加水煮沸,患者趁热蹲下将药罐口对着阴部熏蒸,然后用药液温洗外阴,每日2次,每次半小时许,连续2周,痒止后继续使用1周以巩固疗效。

5.治痔疮肿大取鲜鱼腥草60克,银花40克,田螺20克,加水煮沸,如上法应用,冷后的药液加温后可再用。一般应用数次后痔疮出血可止;已脓者溃;无脓者熏洗后自消。

6.治脱肛取鱼腥草60克,野菊根50克,赤石脂、伏龙肝各40克,如上法使用,每晚1次,直肠还纳后勿过度劳累,能够稳定疗效。

7.治鼻旁窦炎取鲜鱼腥草、野菊花、辛夷花各等份,共捣烂为糊,将药糊布包绞汁,用吸管取药汁滴入患鼻腔,每次2~3滴,每日2或3次。若与鼻炎净滴剂交替使用,症状消失后可不再复发。

8.治中耳炎取鱼腥草、鹅不食草各半共捣烂为糊如上法取汁,加明矾少许拌匀,如上法滴耳,每次1~2滴,每日2次,使用1周即效。不见耳脓后巩固治疗1周。

9.治久痢腹痛取鲜鱼腥草60克、黄荆叶、红辣蓼各30克,共捣烂为糊,作饼外敷肚脐处,包扎固定,每日1换,以愈为度。

10.治疮痈疖肿取鱼腥草、野菊花各等量,共捣烂为糊,外敷患处,每日换药2或3次,连续3~5天即可。

十、春来茵陈尤疗疾

茵陈蒿,又称茵陈、绵茵陈,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陈蒿或滨蒿的幼苗,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每年春季幼苗高三寸左右时采收,入药以质嫩、绵软、灰绿色、香气浓者为佳。

茵陈蒿性味苦、微寒,归脾、胃、肝、胆经,有退黄疸,清湿热之功。本品苦泄下降,药性寒凉,适用于湿热发黄,为治疗黄疸的要药;又可治疗湿疮瘙痒,流黄水等。《本草纲目》言其“主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名医别录》言其“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医学衷中参西录》言其“善清肝胆之热,兼理肝胆之郁,热消郁开,胆汁入小肠之路无阻隔也”。

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茵陈烯酮,茵陈炔,茵陈素等,煎剂及醇浸剂均能促进胆汁分泌,对肝脏有保护作用,有降压、利尿作用;煎剂能降低血清胆固醇及脂蛋白,防止血管壁的脂质堆积。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对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及皮肤源性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茵陈药性寒凉,故凡湿热熏蒸而发黄者,每用为主药。茵陈除退黄疸,始载于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至今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了。茵陈除入药外,入食治疗肝炎效果亦佳,介绍几则,供选用。

1.茵陈蜂蜜茶茵陈10克,蜂蜜适量。将茵陈用冷开水适量浸泡片刻,而后去掉药液,再加入蜂蜜及开水,浸泡饮服,每日1剂。适用于急性黄疸性肝炎。

2.神曲茵陈粥神曲10克,茵陈30克,竹叶5克,大米50克,白糖适量。将诸药择净,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5~7天。可健脾利湿,适用于肝炎脘腹胀满,纳食不香,大便溏薄,小便短黄等。

3.茵陈蒿汤茵陈30克,山栀、大黄各10克,红枣50克。将茵陈、山栀、大黄布包,加水同煎后去药包,食枣饮汤,每日1剂。适用于急性黄疸性肝炎。

4.茵陈窝头鲜茵陈100克,米面适量。将茵陈洗净,捣烂取汁,加清水适量调和米面,做成窝头,蒸熟食,或做成馒头亦可。适用于急性黄疸性肝炎。

5.茵陈蒿粥茵陈30克,大米50克,白糖适量。将茵陈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白糖调服,每日2剂。适用于急性黄疸性肝炎。

6.一味茵陈饮茵陈30~45克,水煎取汁,加适量白糖饮服。据报道,有人用此法治疗黄疸型肝炎32例,服药后能迅速退热,对黄疸消失和肝脾缩小有明显疗效,且无副作用,平均疗程仅7天。

7.茵陈蜜茵陈1 000克,蜂蜜适量。将茵陈水煎2次,去渣取汁,文火浓缩后调入蜂蜜等量,煮沸后候温装瓶,每次1汤匙,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连续1~2个月,适用于慢性肝炎。

十一、清热解毒穿心莲

穿心莲,又名一见喜、苦胆草、四方草、榄核莲。性味苦、寒,归肺、胃、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穿心莲含有二萜内酯类化合物,主要是穿心莲内酯,叶中含量最高,可达2%~4%。并含新穿心莲内酯。最近又发现两种新的二萜内酯及从叶中分离得到汉黄芩素及千层纸黄素A。其根、茎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此外,尚含有穿心莲酮、β谷甾醇等。穿心莲有解热、抗炎作用,并可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多用于治疗以下疾病。

1治支气管肺炎:取穿心莲、十大功劳叶各15克,陈皮10克,水煎取汁100毫升,每日1剂,分早晚各服1次。

2治上呼吸道感染:穿心莲、车前草各15克,水煎浓缩至30毫升,加糖适量,每日1剂,分3次服。

3治细菌性痢疾:取穿心莲15克,木香、甘草各10克,加水300毫升,煎至100毫升,每服30毫升,每日3次。

4治痈疖疔疮:穿心莲粉加凡士林调成30%的软膏,外敷患处,每天换药1次。同时可口服穿心莲片,每次5片,每日3次。

5治急性阑尾炎:取穿心莲18克,野菊花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6治宫颈炎:穿心莲200克,水煎2次,合并煎液,过滤后浓缩至400毫升,加入防腐剂。涂患处,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

7治阴囊湿疹:取穿心莲干粉20克,纯甘油100毫升,调匀搽患处,每天3或4次。

另外,穿心莲片或穿心莲注射液还能治疗扁桃体炎、咽喉炎、流行性腮腺炎、肺炎、百日咳、肺脓肿、急性胃肠炎、肠伤寒、泌尿系感染、急性盆腔炎、眼结膜炎、钩端螺旋体病、脓疱疮、化脓性中耳炎、伤口感染等疾病。

十二、青青翠竹,药用宝库

青竹,既可供观赏,又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竹笋能吃,竹子可用,竹制工艺品更是美不胜收,而作为药用,青青翠竹更是一身宝,堪称药用宝库。

以竹制药,方法颇多,取鲜竹杆一段,刨去外表层,刮取第二层薄皮,即为竹茹;将新竹去节劈开,置火上烧烤,收集两端流出的汁液,则为竹沥;那竹节间贮存的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结块是竹黄;还有那破土而出的竹笋、枯朽竹中寄生的竹蜂、真乃全身无处不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