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家用中药小百科
602500000030

第30章 家庭应用中草药知识 (17)

第二章 家庭应用中草药知识 (17)

梅花性平无毒,入肝经,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之功,是中医常用的疏肝和胃药。常用于梅核气是指咽部有梗塞感,但无任何阳性体征,属于神经官能症的一种,肝胃气痛,胸闷不舒,食欲减退等。煮粥服食,疏肝健脾,对肝胃气痛,郁闷不舒,饮食减少,食欲缺乏,消化不良等,有较明显的治疗效果。《山家清供》言“扫落梅英,拣净洗之,用雪水同上白米煮粥,候熟入英同煮”。“英”即花的意思,梅英即梅花。杨诚斋有诗赞云:“才看腊后得春晓,愁见风前作雪飘,脱蕊收将熬粥吃,落英仍好当香烧”。《采珍集》言“梅花粥,绿萼花瓣,雪水煮粥,解热毒”。《百草镜》言梅花“清香散郁,煮粥食,助清阳之气上升”。《饮食治疗指南》言“煮食梅花粥,能振精神”。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各种心身疾病纷至沓来,人们常感心情焦虑,精神疲乏,食欲缺乏,常食梅花粥,可振奋精神,开胃消食,疏肝解郁,有益身心健康。梅花粥的煮食方法是:取白梅花5朵,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白梅花择净备用,大米淘净,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放入白梅花、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3~5天为1个疗程,每日分2次空腹温热服食为宜。

十四、闲话槟榔

说起吃槟榔,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被后人改编成传奇剧的《槟榔记》,便记载的是刘穆吃槟榔的故事。现在我国台湾、广东、云南、广西等个别地方尚有吃槟榔的习惯,与40年前相比,我国台湾吃槟榔的量比以往增加了10倍。但最近有资料显示,常吃槟榔可促使口腔癌增加。据化验槟榔中含的石灰和老藤中含的黄樟素具有致癌作用。可见槟榔不可常用。

槟榔,又名大腹子,海南子,为棕榈科常绿乔木植物槟榔的成熟种子,商品药材以果大体重、坚实、不破裂者为佳。

中医应用槟榔治病,不但历史悠久,而且经验丰富。槟榔性味辛、甘、温,入胃、大肠经,有杀虫消积,行气导滞,利湿消肿之功,适用于水肿脚气,肠道寄生虫病等。《本草纲目》言其可“治泻痢后重,心腹诸痛,大小便气秘,痰气喘急”;《名医别录》言其“主消谷逐水,除痰癖,杀三虫”。《药性论》言其“宣利五脏六腑雍滞,破坚满气,下水肿,治心痛,风血积聚”。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说:槟榔有四种功用。一是醒能使之醉,食久熏然颊赤。苏东坡诗“红潮登颊醉槟榔”,盖促进血液循环,像醉酒一样。二是醉能使之醒,能宽气下痰,解除酒力。三是饥能使之饱。四是饱能使人饥。

空腹食之,则充然气盛如饱,饱后食之,则饮食块然易于消化。槟榔秉性疏通而不泄气,味有余甘。从中医临床实践来看,槟榔的主要功效是杀虫、消积、下气,治疗虫积腹痛,食积停滞,脘腹胀满,泻痢后重等。药理研究表明:槟榔含有多种生物碱,其驱虫的有效成分是槟榔碱,易溶于水,能使绦虫体产生弛缓性麻痹瘫痪而被排出体外。对猪肉绦虫有较强的麻痹作用,对牛肉绦虫的作用较差,对有钩绦虫、无钩绦虫及短小绦虫也有较强的麻痹作用。据报道:用槟榔治疗猪肉绦虫病,治疗有效率在90%以上;治疗姜片虫病,治疗有效率为47.2%~90%,一般用药1~3小时后即可见虫体排出,对蛲虫病、蛔虫病、钩虫病疗效稍逊,但也在50%以上,一般用药24小时后可见虫体排出。

槟榔皮,又名大腹皮,有行气宽中,利湿除胀之功。临床常用于治疗水肿腹胀,小便不利等。尽管槟榔疗效确实,但仍可耗伤正气,不宜久服;素体亏虚,脾胃虚弱者,也不宜服用。现介绍二则食疗方,供选用。

1.槟榔粥槟榔10克,大米100克。将槟榔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即成,每日1剂,连续2~3天。可下气,消积,杀虫,适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满,大便不爽,泻痢后重,以及多种肠道寄生虫病等。

2.榔术猪肚粥槟榔10克,白术30克,猪肚150克,大米100克,调味品适量。将猪肚洗净,切块,与槟榔、白术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煮至猪肚熟后,去渣取汁,加大米煮粥服食,猪肚可取出调味佐餐服食。可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欲缺乏,倦怠少气,脘腹胀满,大便不爽等。

十五、润肠通便良药——火麻仁

火麻仁,又叫大麻仁、麻仁、麻子仁,为桑科植物大麻的干燥成熟果实。其味甘、性平,入脾、胃、大肠经,能润燥滑肠,滋养补虚。火麻仁入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诸家本草都认为火麻仁是一味润肠通便而兼有补养作用的药物。

现代研究表明:火麻仁含脂肪油、蛋白质、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因脂肪油可润燥滑肠,故中医常用火麻仁来治疗大便燥结,尤其适用于治疗老年人血虚津枯之便秘。另外,诸如虚弱与热积病后、产后津枯血少的肠燥便秘患者,同样很适于服用它。

很多老年人因津枯肠燥而导致大便燥结,不能顺利排便,甚至有人一连好几天也解不下大便来,往往苦不堪言。遇到这种情况时,若使用猛烈的泻下药攻之,又易引起腹泻不止,且止泻后便秘依然如故,根本不能解决问题。而火麻仁既可润燥滑肠,药性又较为缓和,故老年人最好选用火麻仁或以火麻仁为主药的方剂来润肠通便。

此外,火麻仁富含脂肪油,而脂肪油中又含有大量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这对人体十分有益。

火麻仁因为味甘、性平,故而较少出现毒副反应。但其不宜与牡蛎、白薇、茯苓等配伍使用,否则会降低药效。火麻仁的一般用量应该控制在9~30克,须特别注意的是,60~120克为火麻仁的中毒剂量。临床报道有人在服用了大量的火麻仁后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四肢发麻、烦躁不安、精神错乱、手舞足蹈、脉搏增速、瞳孔散大、昏睡、昏迷等。因此在用药时一定要注意控制剂量。其常用的方剂组成有:

1.麻子仁丸由火麻仁、苦杏仁、大黄、枳实炒、厚朴姜制、白芍炒、蜂蜜等药物组成,前6味药共研成粉末,蜜制为丸。麻仁丸的制剂规格有3种,其一为黄褐色水蜜丸,每次服6克;其二为小蜜丸,每次服9克;其三为大蜜丸,每丸重9克,每次服1丸。无论选用何种丸剂,每日均服1或2次,重症者可酌情加服1或2次,直到通便为止。个别服此方无效者,则应请医师另外开别的药方。麻仁丸能润肠通便,适用于肠燥便秘。凡大便干结,数日一行,小便短赤或频数,口干咽燥,脘腹胀满或疼痛,舌红苔黄,脉滑数者,可选用此方。但纯由血少津亏引起的便秘则不宜使用。

2.麻仁润肠丸由火麻仁、苦杏仁去皮炒、大黄、木香、陈皮、白芍、蜂蜜等组成,蜜制为丸,每丸重6克。口服每次1~2丸,每日2次。凡大便秘结,脘腹胀满,尿频,口干咽燥,舌红苔黄或黄燥,口干口臭,脉滑数者,可选服此方。但由血少津亏引起的便秘不宜使用,孕妇也应忌服。

3.麻仁滋脾丸由火麻仁、大黄、当归、厚朴姜制、苦杏仁炒、郁李仁、白芍等组成,蜜制为丸,每丸重9克。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此方既能润肠通便,又可健胃消食,故用来治疗老年人便秘效果尤为良好。凡便秘难解,数日一行,脘腹胀满,饮食无味,烦躁不宁,舌红少苔,脉弦细者,可选服此方。

4.火麻仁冲剂由火麻仁、枳实、杏仁、厚朴各10克,芍药、当归、炒四仙各6克,大黄、陈皮各5克,郁李仁3克,甘草1克组成。上药加工成冲剂,每袋含生药6克。用于治疗小儿习惯性便秘,一般1岁以下每次1/4袋,1~3岁每次1/2袋,3~7岁每次1袋,均为每日2次。7岁以上每次口服1袋,每日2次。一般服药1~6天均能获效,多数效果较佳。

十六、健脾行气说陈皮

陈皮,为芸香科常绿乔木植物橘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成熟果实之果皮,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干燥,生用,又名橘皮。陈皮以陈久者为佳,故称陈皮,也称贵老,且以广东新会柑、茶枝柑的柑皮品质最好,处方名广陈皮,新会皮。元代王好古也说“橘皮以色红日久者为佳,故曰红皮,陈皮”。

陈皮性味辛、苦、温,入脾、肺经,有行气健脾,降逆止呕,调中开胃,燥温化痰之功。适用于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嗳气,恶心,呕吐及湿阻中焦所致的纳呆倦怠,大便溏薄及痰湿壅滞,肺失宣降,咳嗽痰多等症。《本草纲目》言其“疗吐哕反胃嘈杂,时吐清水,痰痞,痰疟,大肠闭塞,妇人乳痈。入食疗,解鱼腥毒”。“陈皮,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陈皮含挥发油,黄酮苷如橙皮苷,肌醇,维生素B1等。药理研究已经证实,陈皮有下列功用:

1对消化系统的作用。陈皮所含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管内积气,显示了芳香健胃和驱风下气的效果。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陈皮煎剂、醇提物等能兴奋心肌,但剂量过大时反而出现抑制。另外,它还可使血管产生轻度的收缩,迅速升高血压。陈皮中的果胶对高脂血症引起的动脉硬化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3对呼吸系统的作用。陈皮所含的挥发油有刺激性被动祛痰的作用,使痰液易咳出。陈皮煎剂对支气管有微弱的扩张作用,其醇提物平喘效果较好。

4对泌尿生殖系统的作用。陈皮煎剂可使肾血管收缩,使尿量减少。

5抗炎作用。陈皮煎剂与维生素C、维生素K并用,能增强抗炎作用。

陈皮煎剂副作用小,动物实验多次均末见急性中毒。但本品燥湿助热,舌赤少津、内有实热、气虚者、阴虚燥咳及吐血者慎用。现介绍陈皮药膳食疗方如下,供选用。

1.陈皮鸭陈皮10克,青鸭1只,调味品适量。将陈皮洗净,切丝;将鸭去毛杂,洗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稍煮烂取出,候凉拆去鸭骨;将拆骨鸭胸脯朝上,放在搪瓷盆内,再将炖鸭的原汤加适量奶粉、鸡汤煮沸,掺入料酒、酱油、胡椒粉、搅匀倒入搪瓷盆内,而后将陈皮放在拆鸭上面,上笼蒸30分钟即成。可开胃健脾,利湿降脂,适用于脾胃亏虚,纳差食少及高血压、高脂血症等。

2.陈皮鲫鱼陈皮10克,鲫鱼250克,调味品适量。将陈皮泡开,洗净,切丝;生姜切片;胡椒研细;葱切段;鲫鱼去鳞、内脏,洗净;将陈皮、生姜、胡椒、葱段等放入鱼腹内,而后将鲫鱼放碗中,上面摆上姜片,再加入黄酒、食醋、食盐、味精及清水适量,隔水炖熟后服食。可健脾化痰,适用于痰湿咳嗽,脘腹胀闷,纳差食少等。

3.陈皮瘦肉丝陈皮10克,猪瘦肉50克,生姜3片,调味品适量。将陈皮洗净,切为细末;葱切为段;猪瘦肉洗净,切丝,用淀粉、酱油、料酒勾芡;锅中放植物油适量烧热后,下葱、姜爆香,而后下肉丝爆炒,再下陈皮丝翻炒,待熟时调入食盐、味精,炒熟即成。可健脾开胃,化痰除湿,适用于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的食疗。

4.陈皮槟榔陈皮20克,槟榔200克,丁香、豆蔻、砂仁各10克,食盐适量。将诸药洗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转文火慢煮;煮至药液干后,停火候冷;待药液冷后,将槟榔取出,用刀剁为黄豆大小的碎块备用。每次饭后含服少许。可行气健脾,消食化积,适用于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纳差食少等。

十七、健脾消食鸡内金

鸡内金,为雉科动物鸡的砂囊的角质内壁,剥离后洗净晒干,研末生用或炒用。又名鸡金,炙鸡金。

本品性味甘、平,入脾、胃、小肠、膀胱经,有健胃消食,固精止遗、化石通淋之功,适用于消化不良,食积不化,小儿疳积,遗尿,遗精,石淋、沙淋等,本品可治一切饮食积滞,为健胃消食之良药。《本草纲目》言其“治小儿食疳,疗大人淋沥,反胃,消酒积,主喉闭乳蛾,治一切口疮牙疳诸疮。”《本经》言其“可治泻痢。”《别录》言其“止泄精并尿血,崩中带下,肠风泻痢。”营养分析表明,本品含胃激素,角蛋白等,口服后能使胃液分泌量及酸度增高,胃运动功能增强,排空加速。鸭内金也有类似作用。现介绍鸡内金药膳几款如下,供选用。

1.红枣益脾糕红枣30克,白术、鸡内金各10克,干姜1克,面粉500克,白糖50克,发面、碱水各适量。将红枣、白术、鸡内金、干姜水煎取汁,加面粉、白糖、发面等,揉成面团,待发酵后,加碱水,试好酸碱度,做成糕坯,上笼蒸熟,每日1次,作早餐食用。可益脾健脾消食,适用于食欲缺乏,食后腹痛,肠鸣腹泻等。

2.益脾饼红枣250克,白术30克,鸡内金15克,面粉500克,干姜6克,食盐、植物油适量。将白术、干姜布包,同红枣煮约1小时,去除枣核,将枣肉压泥,同面粉、鸡内金粉、食盐放盆内,加药汁适量,揉成面团,分为若干小团,做成薄饼,放油锅中烙熟服食。可健脾消积,适用于脾胃亏虚,饮食积滞,纳差食少,食后腹胀,腹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