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脾胃病证妙谛
602400000008

第8章 胃痛(8)

胃痛 (8)

三、一贯煎

【方名】 一贯煎

【来源】

出自清代魏玉璜《续名医类案》,原方未载剂量。《续名医类案·十八卷·心胃痛》:“此病外间多用四磨、五香、六郁、逍遥,新病亦效,久服杀人矣”,“高吕二案持论略同,而俱用滋水生肝饮。予早年亦尝用此,却不甚应。乃自创一方名一贯煎,用北沙参、麦冬、地黄、当归、杞子、川楝子六味,出入加减投之,应如桴鼓,口苦燥者,加酒连尤捷,可统治胁痛、吞酸、吐酸、疝瘕一切肝病”。

【处方】 北沙参三钱,麦冬三钱,当归身三钱,生地黄六钱至一两五钱,枸杞子三钱至六钱,川楝子一钱半。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功能】 滋阴疏肝。

【主治】 肝肾阴虚,肝气不疏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

【方解】

肝藏血,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主疏泄,故有“体阴用阳”之称。若情志不遂,气火内郁,或素体肝肾阴虚,肝失所养,则疏泄失常,气郁而滞,故胸胁不舒;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故胃脘作痛,吞酸吐苦;阴虚液耗,津液不能上承,故咽干口燥,舌红少津。方中重用生地黄为君,以滋阴养血,补益肝肾。北沙参、麦冬、当归身、枸杞子为臣,益阴养血而柔肝,配合君药以养肝体,育阴而涵阳。佐以少量川楝子,疏肝泄热,理气止痛,该药性虽苦寒,但与大量甘寒滋阴养血药配伍,则无苦燥伤阴之弊。诸药合用,使肝体得以濡养,肝气得以条畅,则胸脘胁痛等症可解。

【现代应用】

1.现代用法 北沙参9克,麦冬9克,当归9克,生地黄18~30克,枸杞子9~18克,川楝子4.5克。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应用:若痛甚者可加香橼、佛手;若脘腹灼痛,嘈杂反酸,可加左金丸;若胃热偏盛,可加生石膏、知母、玉竹、芦根清胃泄热;若日久肝肾阴虚可加山茱萸肉、玄参、丹皮滋补肝肾。若大便秘结,加瓜蒌仁;有虚热或汗多,加地骨皮;痰多加贝母;舌红而干,阴亏过甚,加石斛;胁胀痛,按之硬,加鳖甲;烦热而渴,加知母、石膏;腹痛,加芍药、甘草;两足痿软加牛膝、薏苡仁;不寐,加枣仁;口干燥,少加黄连。

2.治疗萎缩性胃炎 [宣建明.一贯煎加味治疗萎缩性胃炎42例小结.甘肃中医,2000;(3):38]

治疗42例,均经纤维胃镜及活检确诊为萎缩性胃炎。

治疗用一贯煎加味方:沙参30克,麦冬20克,当归12克,枸杞子12克,川楝子10克,炒白芍15克,生地黄15克,山楂10克。若胃热明显、疼痛烧灼感者加乌梅10克,石斛20克;心烦不寐者加酸枣仁10克,夜交藤20克;脘闷隐痛、肝郁气滞者加柴胡10克,炒枳壳10克,绿萼梅5克,佛手片10克。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1~3个月。

结果:治愈22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

3.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 [郑世忠.一贯煎加味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52例.实用中医药杂志,2000;16(5):21]

治疗50例,均有糖尿病史5~15年,主要表现有消瘦,渴饮,食后饱胀感,胸胁胀痛,便秘,舌红苔少等症。胃动力学检查、B超钡剂造影或造影显示胃扩张蠕动减弱或消失,排空延迟。

用一贯煎加味治疗:生地黄、北沙参各30克,麦冬、丹参各20克,枸杞子、当归、枳壳、五味子、山茱萸肉、厚朴各12克,川楝子9克,半夏、甘草各10克,竹茹15g。若便秘加生首乌30g;烦渴多饮加知母12克,花粉30克。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7~20天。

结果:痊愈38例;好转8例;无效4例。

4.治疗乙型肝炎 [周劲刚.加味一贯煎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00例.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1;17(2):24]

祖国医学虽无慢性乙型肝炎这一病名,可分别归属于“黄疸”、“胁痛”、“积聚”等范畴。近年来研究资料表明乙型肝炎辨证分型的发展规律:初期多为湿热中阻,中期多为肝郁脾虚,后期多为肝阴虚、气滞血瘀。本组所选病例均为肝肾阴虚型。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结合西医辨病,治疗当以补益肝肾,佐以疏肝理气,祛邪扶正为大法。治疗100例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全部病例血清标志物均为阳性。中医诊断标准的主症与次症均符合肝肾阴虚型的辨证标准。

治疗用口服联苯双酯滴丸15毫克,每日3次,视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下降而逐渐减量至停用。静脉点滴强力宁注射液,用5%葡萄糖250毫升加强力宁注射液60毫升静脉点滴,每日1次,同时服用加味一贯煎:北沙参15克,麦冬10克,当归10克,生地黄30克,枸杞子15克,柴胡10克,枳壳10克,虎杖10克,川楝子10克,墨旱莲10克,巴戟天10克,全蝎3克,蜈蚣3克,白花蛇舌草20克。可根据病人症状表现及舌脉变化酌情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2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

结果:基本治愈58例;好转29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87%。治疗前血清ALT活性增高者76例,治疗后72例恢复正常(复常率96%)。

5.治疗晚期肝癌癌性发热 [赖义勤等.一贯煎治疗晚期肝癌癌性发热.福建中医药,1999(2):10]

57例,全部排除感染性发热、各种医源性及伴发症发热,随机分成治疗组28例,对照组治疗29例。2组病例入院后皆无手术及化疗、放疗指征,采用支持、免疫及中医辨证治疗。

治疗组用一贯煎加减治疗:生地黄20克,当归10克,枸杞15克,北沙参15克,麦冬15克,川楝子9克。若胁痛明显者加柴胡10克,白芍12克,丹参15克;腹水,少尿,足肿者加车前子、云苓、泽泻、薏苡仁各20克;胃纳不佳,呕恶,乏力者酌加黄芪20克,白术12克,麦谷芽各15克,陈皮6克,煮半夏10克,竹茹15克;黄疸者加茵陈30克,车前子15克。每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口服吲哚美辛(消炎痛)25毫克,每日3次。

结果:治疗组显效(用药7天内体温恢复正常,停药后7天内无复热现象)15例;有效(体温降低,但未能恢复正常范围,停药后能稳定)9例;无效(体温未能控制,或用药时降低,停药后又回升到用药前水平)4例,有效率86%。对照组分别为10例,6例,13例,有效率55%。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2组疗效比较,经Ridit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χ2=5.37,P<0.05)。

【研究进展】

1.化学成分

微量元素、氨基酸、多糖及其他化学成分[陈永祥,等.一贯煎的药理及化学成分研究.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9;21(2):56]

用原子吸收光谱等分析法对一贯煎粉剂、粉煎剂、饮片煎剂不同剂型进行锌(Zn)、铁(Fe)、铜(Cu)、锰(Mn)、锶(Sr)、钴(Co)、钼(Mo)、硒(Se)等8种微量元素含量测定,其中锌(Zn)、铁(Fe)含量高,锰(Mn)、铜(Cu)、锶(Sr)次之。粉剂中含量明显高于煎剂,粉煎剂中微量元素溶出率均高于饮片煎剂,其中锰(Mn)、锶(Sr)、钴(Co)溶出率更高。一贯煎中游离氨基酸测试分析:至少有18种游离氨基酸,种类多而丰富。一贯煎煎剂多糖成分的分析:煎剂中多糖含量高。文献中也提到单味药枸杞子、当归、生地黄、麦冬、沙参所含多糖具有增加小鼠胸腺重量,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保肝、抗溃疡等作用,因而推测一贯煎提取多糖可能也有类似功能,值得进一步研究。一贯煎中其他化学成分测试:测定煎剂中皂苷的总含量、煎液中尚含有鞣质、植物甾醇、三萜类、内酯、香豆素及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表明一贯煎煎剂中复杂的化学成分是一贯煎显示多种药效学的物质基础,将对该方有效成分提取、研究有一定价值。

2.药理作用

(1)抗实验性胃黏膜损伤的作用[李 林,等.一贯煎抗无水乙醇性胃黏膜损伤的作用.华人消化杂志,1998;6(6):519]

李氏等研究了一贯煎对实验性胃黏膜损伤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的主要成分和机制。首先

给大鼠喂饲不同剂量一贯煎煎液,观察对无水乙醇所致胃黏膜损伤的影响。另用一贯煎去生地黄煎剂胃饲和预先肌内注射吲哚美辛(消炎痛)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胃饲一贯煎6克/千克,12克/千克和24克/千克,随着剂量增加,显著减轻无水乙醇性胃黏膜损伤,损伤指数依次为(100.7±14.7),(66.1±13.3)和(6.7±3.8),损伤抑制率依次为67%,37.4%和93.4%.一贯煎去生地黄煎剂24克/千克对胃黏膜损伤无明显影响.消炎痛5毫克/千克不能取消一贯煎抑制胃黏膜损伤作用。结论是一贯煎能有效防止无水乙醇对胃黏膜的损伤,其作用与主药生地黄密切相关,而与前列腺素(PGs)的合成和释放无关。

(2)滋补肝肾作用的研究[任小巧.加味一贯煎滋补肝肾作用的研究.河南中医,1995;15(2):86]

取大白鼠随机分成正常组、肝肾阴虚组、肝肾阴虚治疗组(简称治疗组)。肝肾阴虚组,治疗组用四氯化碳花生油、利血平、甲状腺素制成肝肾阴虚模型,治疗组同时灌服加味一贯煎混悬液,20天后观察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肝肾阴虚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甘油三酯)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组明显降低(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同时,肝肾阴虚组大鼠血清过氧化脂质明显增高,较正常组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降低,有极显著意义(P<0.01)。镜下观察肝肾阴虚组大鼠肝小叶结构大部分破坏,并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由汇管区向肝小叶内形成假小叶,肝细胞大小不等,浊肿,水样变性,大量肝细胞坏死区有炎性细胞浸润;治疗组肝脏病理学改变普遍减轻,末见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大部分肝细胞恢复正常仅少量肝细胞有浊肿和水样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