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脾胃病证妙谛
602400000007

第7章 胃痛 (7)

胃痛 (7)

万氏等探讨了脾虚证的免疫学变化及黄芪建中汤的免疫药理作用,采用小鼠大黄脾虚模型,用核素掺入法测定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核素标记靶细胞测定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微量细胞病变法测定免疫干扰素(IFN-γ)水平。本实验采用大黄脾虚模型,动物除表现为食欲减退,腹泻脱肛,动作迟缓,成群蜷卧等体征外,在免疫学指标上也明显低于正常水平,表明免疫功能低下是脾虚证的重要表现之一。从药理作用来看,黄芪建中汤完全可以纠正模型动物的脾虚征象,同时其免疫指标也得以改善,中高剂量并能使之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这与他们用补中益气汤进行的实验结果一致,两者比较并无明显差别。这一方面反证了脾虚动物模型是稳定可靠的;另一方面,综合动物体征及治疗结果,他们认为,该模型的脾虚证是以脾气虚为主,兼有脾阳虚的表现,因而选用益气健脾的补中益气汤和温中健脾的黄芪建中汤均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方对正常小鼠的各项免疫指标无明显影响,这与“补其不足”的治则理论相吻合。因本实验系采用胃饲给药的体内研究,其确切的代谢过程及其对免疫功能调节机制还需结合体外实验做进一步的探讨。

二、柴胡疏肝散

【方名】 柴胡疏肝散

【来源】 出自于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景岳全书·古方八阵》:“治胁肋疼痛,寒热往来。”

【处方】 陈皮二钱(醋炒),柴胡二钱,川芎一钱半,香附一钱半,枳壳一钱(麸炒),芍药一钱半,甘草五分(炙)。

【用法】 水一盅半,煎八分,食前服。

【功用】 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主治】 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或往来寒热,善太息,脘腹胀满或疼痛,脉弦。

【方解】

肝喜条达,主疏泄,其经脉布胁肋,循少腹。若情志不遂,木失条达,肝失疏泄,而致肝气郁结。气郁则血滞,肝经不利,故见胁肋疼痛,往来寒热;疏泄失职,致情志抑郁,则情绪急躁易怒;肝木乘脾土,横逆犯胃,胃失和降,则脘腹胀满疼痛,嗳气频作。《内经》说:“木郁达之”,治宜疏肝理气之法。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香附理气疏肝,助柴胡以解肝郁;川芎行气活血而止痛,助柴胡以解肝经之郁滞,二药合用,增其行气止痛之功,为臣药;陈皮、枳壳理气行滞;芍药、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为佐药。甘草兼调诸药,为使药之用。诸药相合,共奏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功。便肝气条达,血脉通畅,营卫自和,痛止而寒热亦除。

本方由四逆散加减变化而来,均有疏肝理气之功。但四逆散之柴胡、枳实、芍药、甘草四药等量,主要在于调理肝脾气机;本方则重用柴胡,轻用甘草,将枳实易为枳壳,再加香附、陈皮、川芎等药,重在行气疏肝,并能活血止痛,为治疗肝郁气滞诸证的代表方和常用方。

【现代应用】

1.现代用法 陈皮6克,柴胡10克,川芎10克,香附10克,枳壳5克,芍药2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应用:若痛甚者,酌加当归、郁金、乌药等以增加其行气活血之力;肝郁化火者,可酌加山栀、川楝子以清热泻火。若胀重者可加青皮、郁金、木香助理气解郁之功;嗳气频作者,可加半夏、旋覆花,亦可加用沉香降气散降气散郁。

2.治疗消化性溃疡 [王永健.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60例.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3;3(2):26]

治疗60例,均在治疗前经胃镜及病理检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

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柴胡25克,杭白芍15克,川芎10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甘草15克。虚者,加党参、白术或黄芪;寒者,加炒高良姜、肉桂;热者,加黄芩、丹皮、栀子;实者,加大黄(炒焦)、枳实;吞酸者,加吴茱萸、黄连;痛甚者,加木香、延胡索;呕甚者,加半夏;出血者,加藕节、三七。每日1剂,水煎服,半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结果:痊愈14例;显效29例;有效11例;无效6例。

3.治疗慢性胃炎 [何丽萍,等.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胃炎52例.四川中医,2002;20(8):43]

治疗52例,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3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5例。

治疗以柴胡疏肝散为基本方:柴胡12克,黄连10克,吴茱萸3克,枳壳15克,白芍15克,川芎15克,木香12克,郁金15克,香附12克,延胡索15克,佛手15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14天为1个疗程。若腹胀加莱菔子20克,砂仁6克;反酸加海螵蛸10克;口干欲饮加玄参10克,麦冬10克,连翘18克;食少纳呆加麦芽20克,神曲10克;痛剧加三七粉3克;嗳气加沉香10克,代赭石15克;便秘加大黄(后下)10克;恶心,呕吐加高良姜20克,柿蒂15克。

结果:临床治愈35例;好转12例;无效5例。

4.治疗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 [刘承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56例.吉林中医药,2001;(3):7]

治疗56例,均经胃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

治疗方法均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柴胡、香附、枳壳、川芎、白芍、甘草。若有湿热者,加半夏、藿香、白豆蔻、苍术、黄连;有瘀血者,加丹参、三七粉、延胡索、莪术等;阴虚者,加玉竹、麦冬、沙参、生地黄等;脾胃虚寒者,加党参、黄芪、茯苓、龙眼肉、大枣。每日1剂,水煎服,2个月为1个疗程。

结果:治愈13例;显效23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的中药主要集中在清热类药物中。茯苓、党参、黄芪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丹参、三七粉能改善胃组织血液循环,增强胃黏膜屏障,促进病变恢复。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的胃酸,大多数偏低或缺如,可选用酸味明显的乌梅、生山楂等药,以刺激胃液分泌,增加食欲。

5.治疗慢性胆汁反流性胃炎 [刘国栋.柴胡疏肝散合二陈汤治疗慢性胆汁反流性胃炎120例.中国民间疗法,2001;9(7):49]

治疗120例,均经纤维胃镜检查可见胃或十二指肠球部黏膜有明显充血水肿,并有不同程度的胆汁反流。

治疗方法全部病人均采用柴胡疏肝散合二陈汤治疗:柴胡、香附、枳壳、法半夏、茯苓、陈皮、赤芍、川芎各15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60天为1个疗程。

结果:显效85例;有效24例;无效11例。

6.治疗慢性胃扭转 [王俊华.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胃扭转21例.辽宁中医杂志,2001;28(7):412]

治疗21例中,病程最短30天,最长7年。慢性胃扭转较急性多见,扭转角度较小,多在180°以内。

治疗方法以柴胡疏肝散加味为基本方:柴胡、枳壳、赤芍、制香附各12克,川芎9克,甘草6克,白术、党参各12克,薏苡仁20克,川楝子、延胡索各12克,白芷9克。气虚,加黄芪30克;血虚,加白芍12克;胃热,加黄连12克,蒲公英20克;胀痛甚去党参,加乳香、没药各10克;恶心呕吐,加旋覆花(布包)、姜半夏各9克;纳呆,加鸡内金12克;有吐血,加三七粉2克,白及12克。每日1剂,水煎服,2周为1个疗程。

1个疗程后结果:显效5例;有效9例;好转4例;无效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