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脾胃病证妙谛
602400000044

第44章 呃逆 (6)

呃逆 (6)

加减应用:若体壮气实而气结较甚心腹胀痛者,可去人参,加木香、枳实以增行气破结之力;大便秘结,嗳气,腹胀脉弦,可加枳实、大黄以通便导滞;若七情郁结,忧郁寡言者,加白芍、柴胡、合欢皮疏肝解郁;若属气滞血瘀者,可加桃仁、红花、赤芍之类活血化瘀。

2.治疗呃逆 [吴春荣.四磨汤治疗呃逆16例临床观察.实用医技杂志,2003;10(5):541]

治疗16例,均属体质壮实,未继发于其他病证。发病时间最短者24小时,最长者1周,其中13例伴发纳差、食少,胃脘部满堵。

治疗方法均用四磨汤口服液(中达),每次20毫升,每日3次,口服,轻者仅服四磨汤口服。较重得配合枳术冲剂,每次6克,每日3次,口服。呃逆时间长,胃脘满堵,纳差食少较甚者,枳术冲剂每次12克,每日3次,冲服。

结果:5例病人服药1天呃逆停止,8例病人服药2天呃逆停止,3例服药3天呃逆停止。每位病人呃逆停止后继续服药2天,以巩固疗效。其中12例愈后未再复发;3例停药后1周呃逆复发。再服前药后再停止,疗效100%。

3.治疗胃痛 [林国华,等.四磨汤口服液治疗胃痛200例观察.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19(5):257]

治疗300例均以气滞型胃脘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分为治疗组200例,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98例,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4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4例,胃溃疡24例,胃炎伴发十二指肠壶腹部溃疡19例。对照组100例,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41例,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7例,十二指肠球炎合并溃疡13例,十二指肠壶腹部溃疡19例。

治疗方法:治疗组用四磨汤口服液(汉森)。每次20毫升,每日3次;对照组用多潘立酮(吗丁啉),每次10毫克,每日3次口服,均治疗2周为1个疗程。主要观察胃脘疼痛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组显效133例;好转51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92%。对照组显效61例,好转23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8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4.4,P<0.0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4.治疗急性腹痛 [徐希岳,等.四磨汤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急腹痛.实用医技杂志,2003;10(4):407]

治疗30例。临床表现为急腹痛者;经解痉镇痛药物治疗无效达24小时以上,且除外急腹症等外科及妇科疾病。治疗方法用四磨汤口服液(中达)首次30毫升,继尔20~30毫升口服,每日3次,均在餐前半小时应用。呕吐剧烈者给予甲氧氯普胺(胃复安)10毫克肌内注射后半小时给予促胃肠动力药口服。常规给予静脉输液,并注意保持或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后均停用解痉镇痛类药物。

结果:显效26例;有效4例。有效率100%。

5.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刘文全,等.四磨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动力影响的临床研究.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1;20(3):9]

治疗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前后按统一标准对病人的各项症状进行分级(0~3)。胃排空时间测定:治疗前后2日内做胃排空检查,标准试餐后6小时做仰卧位腹部摄片,空腹及餐后30分钟胃动素测定。

治疗方法:治疗组由枳实、沉香、乌药、槟榔各10克,浓煎成150毫升袋装,每日2次,连服1个月。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吗叮啉)10毫克,每日3次,连服1个月。

症状疗效判断标准:治疗后症状消失或降低2分为显效;降低1分者为有效;症状无变化或加重者为无效。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或症状积分降低75%以上者为治愈;主要症状明显好转,症状积分降低50%~74%者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症状积分降低25%~49%者为有效;症状无明显改善,症状积分降低不足25%者为无效。治疗组腹胀、嗳气、早饱、上腹痛、恶心、纳差6大症状,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4%、91%、93%、89%、87%、89%;对照组症状总有效率为89%、88%、77%、83%、75%、83%。两组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30例,治愈13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30例,治愈8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6.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魏仙凤.四磨汤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临床观察.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2(2):114]

治疗共观察妇产科术后病人100例,其中剖宫产78例,子宫切除术10例,卵巢囊肿切除术5例,宫外孕手术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的年龄、麻醉方法、病种、手术时间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服用四磨汤口服液,每次30毫升,每日2次,于术后6小时第1次服药,间隔6小时再服用1次,以后按常规服药。对照组选择空白对照的方法,即术后等待自然肛门排气,两组病例均术后连续观察5天。

结果:治疗组50例,肛门排气为服药后5~36小时,平均22小时,其中术后≤24小时肛门排气35例(70%)。对照组术后22~76小时肛门排气,其中≤24小时肛门排气5例(10%),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且治疗组剖宫产术后乳汁充足,而对照组乳汁不足5例。

7.治疗腹胀 [李玉端.四磨汤口服液治疗腹胀122例.河北中医,2002;24(7):605]

治疗122例,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6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8例,慢性结肠炎16例,慢性胆囊炎14例,阑尾炎术后12例。

中医辨证分型:脾胃虚弱型78例,气滞型22例,饮食积滞型16例,胃阴不足型5例,瘀血阻络型1例。治疗方法为四磨汤口服液,每次20毫升,每日3次,口服。体质壮实者饭前30分钟口服,体质虚弱者饭后1~2小时后服用。1周为1个疗程。

结果:痊愈88例;显效22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100%。

【研究进展】

对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刘欣,等.骛马四磨汤口服液对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陕西医学杂志,2002;31(12):1087]

本实验观察骛马四磨汤口服液对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并与胃肠道促动力剂莫沙比利进行比较。

方法:以胃肠内标记物葡聚糖蓝-2 000在胃内色素相对残留量及小肠推进比为指标,观察各实验组对正常小鼠胃排空及肠推进的影响。

结果:骛马四磨汤口服液对正常小鼠的胃排空及肠推进运动均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其促胃排空作用较莫沙比利弱,而对肠推进运动的促进作用与莫沙比利相比则无显著差异。

结论:骛马四磨汤口服液具有加快胃排空及促进肠蠕动作用。骛马四磨汤口服液是由木香、枳壳、乌药、槟榔组成。木香能使肠蠕动幅度和肌张力明显增强,对胃排空和肠推进均有促进作用,对乙酰胆碱和组胺所致的肠肌痉挛有对抗作用。枳壳能增强小肠平滑肌紧张程度,使小肠蠕动加强,胃肠收缩节律增快。槟榔可兴奋M-胆碱受体,引起腺体分泌增加,使消化液分泌旺盛,并具有兴奋肠平滑肌作用。乌药在组方中起关键性作用,不仅能增强配方中其他药物的药理学作用,而且亦能兴奋胃肠平滑肌使其收缩活动加强。

四、竹叶石膏汤

【方名】 竹叶石膏汤

【来源】 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伤寒论》397条:“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处方】 竹叶二把,石膏一升,半夏(洗)半升,麦冬(去心)一升,人参二两,甘草(炙)二两,粳米半升。

【用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1升,日3服。

【功用】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

1.热病后,余热未清,气阴两伤。症见呕逆烦渴,口干唇燥,咽干呛咳,心腹烦闷,或虚烦不得眠,舌红少苔,脉虚而数。

2.暑热证,气津受伤。见身热多汗,虚羸少气,烦渴喜饮,舌红而干,脉虚数。

【方解】